2023-03-04特產萬尼亞舅舅最后一段獨白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萬尼亞舅舅最后一段獨白,契訶夫萬尼亞舅舅閱讀,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是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名劇,創作于1896年。萬尼亞舅舅被視為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二十五年來他默默地為教授做犧牲,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教授身上,結果發現,被自己崇拜和視為偶像的,不過是一個不學無術的騙子。在這種看法中,包含著一種潛在的道德批判,而且這種批判建立在劇情的基礎上,似乎很合理,它使我們在觀賞作品時,不自覺地順著它提供的思路,把劇中人物分為正面和負面兩塊,賦予正面形象——萬尼亞以更多的同情,對其對立面——教授等予以更多道德上的貶斥,以道德評判取代審美判斷。而這對藝術作品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它取消了藝術標準,使讀者停留在道德的層面上,阻斷了深層審美感受的達成。該劇最大的悲劇性不在于萬尼亞發現自己“受了騙”,不在于二十五年生命的無意義,而在于“承受”,在于面對毫無希望的苦難命運,再去承受它。正是在這一點上,它體現著人類心靈的力量,它象征著人類的命運。在清醒之后,在認清自己的命運以后,再去承擔這個命運,像以前一樣活下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要多么堅強的心靈才能夠承受!萬尼亞身上的悲劇性在于,他無法使自己安于平庸,使自己麻木,沉淪。他無法平息自己心靈的渴求。
萬尼亞舅舅全文三萬字,這是最近熱度頗高的網絡小說,口碑很好。
萬尼亞舅舅????鏈接:?https://pan.baidu.com/s/1Ji7RuXm803-P86rwZ3sL_g。
?提取碼:???b45n
中國古典十大悲劇:
1.《竇娥冤》——關漢卿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于明萬歷十年(1582年)。
該劇講述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愿一一實現。
2.《漢宮秋》——馬致遠
《漢宮秋》是元代文學家馬致遠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漢元帝派毛延壽去民間挑選宮女,毛延壽借機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壽行賄,被毛延壽畫丑,因而被打入冷宮。
后漢元帝巡視后宮偶然得見王昭君,遂加以寵愛,并封為明妃。毛延壽自知罪責難逃,投奔匈奴,并獻昭君美圖于呼韓邪單于,致使呼韓邪單于向元帝索要昭君為妻,不從則兵戎相見。
漢朝文武百官畏懼匈奴,勸元帝忍痛割愛,以美人換取和平。元帝無奈,只得讓昭君出塞,并親自到灞橋送別。漢元帝回宮后,心情無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國,在漢蕃交界的黑龍江投水而死。
3.《趙氏孤兒》——紀君祥
《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全劇五折一楔子。
該劇講述春秋時晉國上卿趙盾遭到大將軍屠岸賈的誣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殺。為斬草除根,屠岸賈下令在全國范圍內搜捕趙氏孤兒趙武。趙家門客程嬰與老臣公孫杵臼定計,救出趙武。為救護趙武,先后有晉公主、韓厥、公孫杵臼獻出生命。
二十年后,趙武由程嬰撫養長大,盡知冤情,稟明國君,親自拿住屠岸賈并處以極刑,終于為全家報仇。
4.《琵琶記》——高則誠
《琵琶記》是元末戲曲作家高明創作的一部南戲,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被譽為“傳奇之祖”。
講述了一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后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狀元后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當官后家里遇到饑荒,其父母雙亡,他并不知曉。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趙五娘一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后終于找到,并團圓收場。
5.《精忠旗》——馮夢龍
《精忠旗》寫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謀害的故事,是我國古典戲曲中比較優秀的悲劇作品。
講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謀害,岳珂為岳飛之后,忠心愛國,并立志替先祖翻案雪恥,后取得證據可替岳飛翻案,但為顧全先皇顏面,終以鮮血毀證物。此舉感動在任皇帝下旨恢復岳家名聲,岳珂繼祖志顯孝,名留青史。
6.《嬌紅記》——孟稱舜
《嬌紅記》是明代孟稱舜創作傳奇(戲劇)。
該劇講述書生申純訪母舅王文瑞,與文瑞之女嬌娘一見鐘情,詩札酬和,密約成歡。申父遣媒向王家提親,為文瑞拒絕。
后申生科考連報佳音,文瑞乃許申生與嬌娘婚事。巨宦帥節鎮之子欲娶嬌娘,文瑞竟將嬌娘改許帥公子。申生與嬌娘痛訣。嬌娘不久病亡。申生自縊,被救,又絕食而死。申、王二家遂將二人合葬,二人之魂化鴛鴦雙飛冢上。
7.《清忠譜》——李玉
《清忠譜》是清代李玉創作的傳奇(戲劇),刊行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
該劇寫明朝末年東林黨反對魏忠賢等閹黨殘暴統治的斗爭,魏忠賢把持朝政,橫行獨斷。一方面拉攏官僚政客認作義子,使他們到處建立“生祠”和神像,樹立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放縱黨徒迫害人民,造成整個社會的恐怖。
東林黨人魏廓團、周順昌憤慨不平,指責時政,結果被捕下獄。蘇州市民顏佩韋等五人,基于義憤,聚眾請愿,搗毀西察院,最后都被處死。周順昌等東林黨人也被刑而死。至崇禎當朝,重新起用東林黨人,才擊敗魏黨,使正氣得以伸張。
8.《長生殿》——洪升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創作的傳奇(戲劇),共二卷。該劇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前半部分寫唐明皇、楊貴妃,長生殿盟誓,安史亂起,馬嵬之變,楊貴妃命殞黃沙的經過。
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傳聞,寫安史亂后玄宗思念貴妃,派人上天入地,到處尋覓她的靈魂;楊貴妃也深深想念唐明皇,并為自己生前的罪愆懺悔。他們的精誠感動了上天。在織女星等的幫助下,終于在月宮中團圓。
9.《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10.《雷峰塔》——方成培
《雷峰塔》是清代方成培創作的傳奇(戲劇),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板刊行。
《雷峰塔》共三十四出,寫一個修煉千年的白蛇精因留戀塵世生活而化作美女,來到杭州與男子許宣結成夫妻。她一心追求愛情和幸福,并無半點害人之心,但卻遭到一些社會力量和神權力量的迫害,最后終于被法海禪師鎮壓在雷峰塔下。
世界古典十大悲劇:
普羅米修斯(古希臘·埃斯庫羅斯)。
主要講了普羅米修斯這位人類偉大的朋友為了幫助人類過上溫暖、幸福的生活,不惜承受眾神之父宙斯的殘忍懲罰,將火種送給了人類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天神普羅米修斯英雄行為的贊頌、欽佩、感激之情。
故事的的重點是普羅米修斯將火種帶給人類,教會人類學會用火生活以及他忍受著宙斯的百般折磨,始終堅強不屈兩個部分內容。文章故事性強,語言生動感人。
2.俄狄浦斯王(古希臘·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約公元前431年演出。《俄狄浦斯王》戲劇,取材于希臘神話傳說中關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沖突——人跟命運的沖突。
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在命運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奮起抗爭,設法逃離“神示”的預言。
繼而,他猜破女妖的謎語,為民除了害。最后,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災難,他不顧一切地追查殺害前王的兇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擔責任,主動請求將他放逐。
3.美狄亞(古希臘·歐里匹得斯)。
美狄亞是希臘神話中的女性,科爾喀斯國王埃厄忒斯的女兒,與阿耳戈號的英雄伊阿宋一見鐘情,并用魔力幫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雙雙乘船私奔。伊阿宋回國后,移情別戀,美狄亞極度悲憤,由愛生恨,殺死自己與伊阿宋所生的兩個孩子,毒死伊阿宋的新歡,逃往雅典。
4.奧賽羅(英國·莎士比亞)
《奧賽羅(Othello)》是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悲劇之一,大約于1603年所寫作的。這出戲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倫敦的Whitehall Palace首演。
作品中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因為兩人年紀相差太多,婚事未被準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
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
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5.萬尼亞舅舅(俄國·契訶夫)。
《萬尼亞舅舅》是俄國劇作家契訶夫創作的四幕鄉村生活即景戲劇作品。
故事發生在俄羅斯的一個農莊。
農莊主人、退休教授謝列勃里雅科夫帶著年輕貌美的第二任妻子葉蓮娜回到鄉下居住,葉蓮娜的到來也激起了農莊管理者萬尼亞舅舅和鄉村醫生阿斯特洛夫內心的漣漪。
視教授為偶像的萬尼亞舅舅二十五年來勤勤懇懇經營農莊,供養著教授妹夫,也將自己的青春與理想 都寄托于教授身上,不料到頭來他發現教授不過是自私自利的一介庸才,怒火中燒的萬尼亞舅舅險些開槍殺死教授。
6.大雷雨(俄國·奧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The Thunderstorm),是俄國劇作家A.N.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5幕悲劇。寫于1859年,正值俄國反農奴制斗爭處于高潮時期。
故事的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天真善良,但自從嫁給卡巴諾夫之后臉上便失去了笑容,因為婆婆整天對她進行辱罵,還在兒子面前數落她。卡巴諾夫對兇神惡煞般的母親唯命是從,滿足于在酒杯中尋找慰藉。孤苦無援的卡杰林娜常常獨自跑到伏爾加河畔痛哭。
在河邊,她遇到了同樣常受到長輩無理謾罵的青年鮑里斯,兩人同病相憐,從互相安慰發展到相親相愛。由于畏懼上帝的懲罰,卡杰林娜主動向婆婆與丈夫坦白,換來的是一頓毒打。當鮑里斯也拒絕幫助她時,卡杰林娜剩下的只有投河一條出路。
7.陰謀和愛情(德國·席勒)
《陰謀與愛情》是德國十八世紀杰出戲劇家席勒的著名劇作。
故事講述平民琴師的女兒露伊絲和宰相的兒子深深相愛,然而,這段愛情在等級森嚴的社會和勾心斗角的宮廷陰謀下,最終以二人死去的悲劇告終。
8.哀格蒙特(德國·歌德)
《哀格蒙特》取材于16世紀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爭歷史。
該劇的主人公哀格蒙特伯爵是十六世紀荷蘭民族革命的統帥,他是奮起反抗西班牙異族統治和壓迫、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斗爭的民族英雄和領袖之一。由于西班牙派駐荷蘭的總督背信棄義,他被捕人獄并被處以死刑,全劇以悲劇結尾。
9.安德洛瑪刻(法國·拉辛)
《安德洛瑪刻》是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讓·拉辛創作的作品。
該劇講述了安德洛瑪的感情和理性是統一的。她懷念赫克托耳,要為亡夫守節。她愛她的兒子,要為赫克托耳保全遺孤。她的感情是強烈的,無可非議的。同時,她有高度的理性。
在她苦苦哀求感動不了皮洛斯的鐵石心腸,眼看自己的兒子將要死在希臘人刀下時,她決心犧牲自己的貞操,保全兒子的生命。她答應和皮洛斯結婚,要求他宣誓后把她的兒子作為自己的兒子,幫助他重建特洛伊城。她決心在皮洛斯宣誓后自殺,從而保全兒子,也保全自己的貞操。
10.熙德(法國·高乃依)
《熙德》,是法國第一部古典主義名劇,取材于西班牙史。
故事中唐羅狄克與施曼娜相愛,這對情人的父親,卻因國王選太子師傅一事而爭吵起來,話不投機時,施曼娜父親干脆打了對方一記耳光。
唐羅狄克的父親跑回家中,向兒子說明了經過。兒子心中頓時矛盾起來,父仇不可不報,但對方又是愛人的父親,要父親還是要愛人?終于他找到了施曼娜的父親,并在決斗中殺死了愛人的父親。
自己的父親竟被愛人所殺,施曼娜心中也萬分矛盾。她下決心要向國王請求處死唐羅狄克,正當她打定主意時,唐羅狄克手里拿著劍請求施曼娜殺死他。
最后,唐羅狄克在阻擊摩爾人的戰斗中立了功,施曼娜也因深愛唐羅狄克而原諒了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十大悲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世界十大古典悲劇故事。
《萬尼亞舅舅 》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C24qIKtthnQG7sYtfP9E_A。
提取碼: tqrd《萬尼亞舅舅》是俄國劇作家契訶夫創作的四幕鄉村生活即景戲劇作品。該戲劇主人公萬尼亞舅舅當了一輩子供奉姐夫的“好人”,暮年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是當了一輩子的“傻瓜”。
契河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后,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后從醫并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年,《凡卡》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后,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后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于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兇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后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 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于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征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于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于變相、投機鉆營者的代名詞;后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征。
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俄] 契訶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7G_Rkhu2JBPCcjOhDLqG_A。
?提取碼:336o?? ? 書名: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
作者:[俄] 契訶夫
譯者:焦菊隱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9
頁數:288
內容簡介:
本卷包含契訶夫經典名劇《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按創作時間排序,并收錄焦菊隱寫于1943年的《<櫻桃園>譯后記》。這三個劇本,雖然故事不同,所表達的都是契訶夫始終關注的主題:他憎惡十九世紀末俄國社會隨處可見的、只知道用一些不連貫的空談,對“未來”的空想,以充實當下空虛沒落偷懶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勞動卻被毀滅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詩一般的結構和臺詞、背景描述,創造了現代戲劇的開端。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 俄國著名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被認為是十九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杰出代表。戲劇是他文學創作成就中的明珠。在歐美,契訶夫的戲劇劇目演出僅次于莎士比亞,對二十世紀現代戲劇影響極大。契訶夫作品以語言精練、準確見長,善于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優秀劇本和短篇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講述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有時可以稱之為令人難以忘懷的或是抒情味極濃的藝術氛圍。代表作有戲劇《櫻桃園》、《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海鷗》,小說《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萬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