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汽車海南常見蛇類圖片及名稱
大家好,小編為大家解答海南常見蛇類圖片及名稱的問題。很多人還不知道海南的蛇分布在哪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眼鏡蛇科 ELAPIDA。
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棲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帶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俗稱飯鏟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激怒時其前身 1/3 豎起,頸部膨扁,發“呼呼”之聲,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區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
眼鏡蛇孟加拉亞種(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 廣西,近年來,該蛇從泰國等地流入廣東,廣東地區稱該蛇為“泰國眼鏡蛇”。該蛇頸背的眼鏡斑只有單個圓圈,體長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較強。
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稱過山峰、大眼鏡蛇等,外形似眼鏡蛇,體更長,可達5米,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 V 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 40-50 個,激怒時其前身 1/2 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區。
2.海蛇科 HYDROPHIDAE 。
本科蛇終生棲于海中,尾扁似槳,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系神經毒類。我國海域有16 種,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有如下幾種:
青環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環紋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遼寧、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平頦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東、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沿海。
小頭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長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東、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3.蝰科 VIPERIDAE 。
本科為管牙類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為主,因頰窩的有無而分為蝮亞科和蝰亞科 。
蝰亞科(Viperinae):有白頭蝰、北極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見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稱圓斑蝰、金錢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錢豹等。頭呈三角形,體粗尾短,頭背有三塊圓斑,體背有三縱行大圓斑,背脊一行圓斑與兩側交錯排列,圓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鑲以黃白色邊,性兇猛。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區,多棲息于田野中。臺灣產臺灣亞種。東南亞也有蝰蛇分布。近年來,大量的蝰蛇從緬甸、泰國流入我國。
蝮亞科(Crotalinae):有 10 種,均是劇毒蛇。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全國除廣東、海南、廣西外、均有分布。頭略呈三角形,體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體側各有深褐色圓形斑紋一行。有較強耐寒性。多棲息于平原、丘陵地帶、荒野、田邊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俗稱五步蛇、百步蛇、翹鼻蛇等。頭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翹起,體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個明顯黑色圓斑,體長可達 1.5 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區、丘陵地帶。
烙鐵頭(Trimeresures mucrosquamatus):俗稱烙鐵頭(因形似舊式烙鐵)、龜殼花蛇、金錢斑等,頭部三角形,頸細,吻較窄,體長1米余,體背棕褐色,有鑲淺黃色邊的紫棕色斑塊,體長約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陜西、甘肅、四川、貴州。生活在海拔 100 米以上的丘陵、山區的灌木叢、溪邊或山區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縫中。
竹葉青(Trimeresures stejnegeri):俗稱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標。頭呈三角形,頸細,眼紅色,體背呈草綠色,自頸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條白色縱線,或為紅白色側線,或為黃色側線,尾焦黃色,體長 60- 90 厘米。廣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生活于山區樹叢或竹林,常棲息於溪澗邊灌木雜草或山區稻田田埂雜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題主是否想詢問“海南最毒的蛇排名第一是啥”?金環蛇。海南最毒的蛇排名第一是金環蛇。海南陸地上金環蛇最毒,形態特征頭層隨緣,行為極短,為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鈍圓而略扁,通身呈黑色,與黃色相間的少數明顯的鈴鼓,黑色文黃和黃色文還幾乎等寬。另外,海南還有其他的毒舌,比如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華,珊瑚蛇,竹葉青原,矛頭蝮烙,鐵頭蛇等等。
黑眉錦蛇(拉丁名:Elaphe taeniura)是大型無毒蛇,全長可達2米左右。黑眉錦蛇別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雖王錦蛇也稱菜花蛇,但四川、貴州一帶稱黑眉錦蛇為菜花蛇)﹑黃頜蛇﹑枸皮蛇﹑黃喉蛇﹑慈鰻﹑黃長蟲﹑廣蛇等。
頭和體背黃綠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條明顯的黑紋,體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狀斑紋,略似秤星,故又名秤星蛇;由體背中段往后斑紋漸趨隱失,但有4條清晰的黑色縱帶直達尾端,中央數行背鱗具弱棱。由于該蛇具有較大藥用價值,常被人類捕殺,數量不斷銳減。另外黑眉錦蛇現發現共有9個亞種分化。黑眉錦蛇極其溫順優雅。適應力極強,活動因產地不同不分白晝。從深達300米的地下洞穴,到喧囂的城市郊區;從高濕的熱帶雨林到半干旱的沙質荒野,分布之廣讓人驚嘆。
竹葉青,蟒蛇,眼鏡蛇,蝮蛇。三亞臨春嶺公園是一個休閑公園,因為靠近森林的緣故會有很多蛇類,如竹葉青,蟒蛇,眼鏡蛇,蝮蛇。三亞市,是海南省地級市,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地處海南島的最南端。位于海南島南端,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
海口的毒蛇很多,比如眼鏡蛇、銀環蛇、竹葉。有時在街頭公園也有,在人民公園也有很多。如果你害怕,你應該去有很多草的地方。不過蛇一般人看到就跑,不會主動攻擊人。不用擔心舟山眼鏡蛇,又名中華眼鏡蛇,眼鏡蛇科,眼鏡蛇屬,混合毒素,劇毒蛇。舟山眼鏡蛇是一種大蛇,有前鷗齒。受擾時,身體前半部常豎立,頸部扁平變大,做出攻擊性姿勢,同時頸背出現雙圈“眼鏡”狀斑紋。舟山眼鏡蛇的體色一般為深褐色或深褐色,背部有或無白色細橫紋。成年蛇全長1.5-2m。體型中等,成蟲全長1.5 ~ 2米。沒有頰鱗,眶前鱗1,眶后鱗2,顳鱗2+2(3)。上唇鱗7,2-2-3,第三個最大,其前部與鼻鱗相連,然后進入眶內;下唇鱗片為8 (7 ~ 10),前4或3片下切上頜片。背鱗21 (21 ~ 29)-21 (19)-15 (13,14)排,光滑無棱;腹型雄性(158 ~ 193)和雌性(160 ~ 196);肛鱗完整或分裂;下部鱗片為雄性(39 ~ 54)和雌性(38 ~ 53)對。背部為黑色或深褐色,頸背有眼鏡樣的斑紋(雙圈或各種裝飾),全身有細密的白色環紋,特別是年輕個體,老年個體則沒有。食性廣泛,主要是青蛙和蛇,其次是鳥和老鼠,還有蜥蜴、泥鰍、鰻魚和其他小魚。在臺灣省觀察到,這種蛇主要以鳥類和老鼠為食,也以水蛇和水邊的泥鰍為食。每年5月左右蟄,11月冬眠。棲息于平原、丘陵和低山。發現于農場地區,路旁,池塘附近,和住宅庭院。不僅僅是白天的活動。垂直分布70 ~ 1630米,分布于安徽、重慶、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香港、澳門和臺灣省;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越南。
1、銀環蛇: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毒性極強,為陸地第四大毒蛇。
分布在中國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銀環蛇云南亞種,僅產于中國云南西南部。
2、中華眼鏡蛇:又名舟山眼鏡蛇,在廣東、廣西、香港俗稱飯鏟頭,臺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屬于眼鏡蛇科,分布于中國南部、臺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
中華眼鏡蛇分布于中國安徽、重慶、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香港、澳門、臺灣。
3、金環蛇: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花扇柄(客家話)、雨傘柄(潮州話)或佛蛇等,是環蛇屬的一種,是毒性很強的蛇。
中國分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
4、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
雖稱為“眼鏡王蛇”,但此物種與真正的眼鏡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鏡蛇屬的一員,而是屬于獨立的眼鏡王蛇屬。
眼鏡王蛇分布在中國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廣東(全省分布)。
5、白唇竹葉青:頭部呈三角形,頸細,形似烙鐵。頭頂具細鱗,吻側有頰窩。上頜僅具白唇竹葉青管牙,有劇毒。體背鮮綠色,有不明顯的黑橫帶;腹部黃白色。體最外側自頸達尾部有一條白紋;上唇黃白色。鼻間鱗大;鼻鱗與頰窩間一般無鱗片。
分布于福建(福州周邊的幾個縣都有分布,包括福州市的郊區)、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香港和澳門等地方。
無圖無真相,海南常見的細長的樹棲的蛇有兩種,金花蛇(微毒),過樹蛇(無毒)。
海南有竹葉青蛇。
竹葉青蛇廣泛分布于除北亞、中亞、西亞和日本以外所有的亞洲,中國的香港,福建,湖南,安徽,云南,臺灣,廣東,浙江,吉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江蘇,江西,海南,和西藏等。
棲息環境:
竹葉青蛇生活于山區樹林中或陰濕的山溪旁雜草叢、竹林中,常棲息于溪澗邊灌木雜草、巖石上或山區稻田田埂雜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垂直分布海拔為0-2000米。
擴展資料
生活習性:
樹棲性很強,常吊掛或纏在樹枝上,尤其喜棲于山洞旁樹叢中,多于陰雨天活動,晴天的傍晚亦可見到,以傍晚及夜間最為活躍。在夜間有撲火的習性,但是對電光則不表示反應。
活動適合溫度在22-32℃之間,其性格為神經質,具攻擊性,有毒。? 常于夜晚在溝邊攝食,食包括蛙、蝌蚪、蜥蜴、鳥及小型獸類。一般除1-2月冬眠外,全年均可進食,耐饑餓能力較強,可超過5個月不攝入任何食物仍保持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葉青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葉青屬。
很多
海口毒蛇很多,眼鏡蛇,銀環蛇,竹葉青都不少,有時候在街心公園里都會有,人民公園里多得是,要是怕的話少去草多的地方,不過蛇一般見人見跑,不會主動攻擊人的,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