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養生陳姓詩經中最唯美的名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陳姓詩經中最唯美的名字,以及從古至今姓陳的名人,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歷史姓陳的名人有:陳勝、陳友諒、陳胡公、陳霸先、陳子昂等。
1、陳勝
秦末漢初,陳勝在大澤鄉舉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馬遷視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單之中。而漢初名相陳平自然也是陳家人,以及西漢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都是陳家人。
2、陳友諒
陳友諒,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一年(1351)從倪文俊起義,為徐壽輝軍薄掾,因功升為元帥。
3、陳胡公
陳胡公,姓媯名滿,字少湯,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孫虞閼父(又稱遏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
4、陳霸先
陳霸先,漢太丘長陳寔之后,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南征北戰,戎馬生涯,先任廣州府中直兵參軍,再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通過平定“侯景之亂”,漸進而為王,再受梁禪稱帝,建立大陳,改元永定,在位三年,于559年駕崩,葬萬安陵,謚武皇帝,廟號高祖。
5、陳子昂
陳子昂,中國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陳完、陳勝、陳平、陳湯、陳寔、陳琳、陳登、陳宮、陳群、陳震、陳壽等等。
1.陳勝
陳勝(?—前208),字涉,秦末陽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一說今河南省商水縣西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他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后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后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后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平
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漢高祖死后,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并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漢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于職守,受到文帝贊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后謚獻侯。
3.陳湯
陳湯(?—約前6年),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托圣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后,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
4.陳宮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為心腹。
但此后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并游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后,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5.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后,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后,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陳勝
百度百科-陳平
百度百科-陳湯
百度百科-陳宮
百度百科-陳壽
陳姓是中國的第五大姓,目前大陸地區共有6330萬。同時,陳姓也是海外華人十大姓之一,越南的第二大姓,全球約有9800萬,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陳姓主要源自姚姓和媯姓,另有少數民族改姓。陳姓不僅在古代中國建立政權,海外也有極大影響力,越南、蘇里南、秘魯、新加坡、韓國都有陳姓領導人。
當今,陳姓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臺灣和廣東兩省,陳氏約占當地人口的10%以上。
陳平是西漢開國元勛,也是劉邦手下最具傳奇色彩的謀士。每當劉邦陷于絕境之時,陳平都能力挽狂瀾,六出奇計助劉邦統一天下,晚年更力保劉氏江山平穩過渡。
東漢時期,陳姓是名門望族之一,三公不斷。陳蕃是東漢末年的名相,剛正不阿,與宦官集團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最終功虧一簣,滿門含冤。
陳霸先本是南梁大將,和王僧辯撐起了南梁的半壁江山。南梁末年,宗室自相殘殺,內外交困,陳霸先乘勢而起,建立了南陳政權,是陳姓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五代后期,南方誕生了一大批地方政權,有的自建國號,有的割據一方,陳洪進是其中之一。南唐滅亡后,陳洪進審時度勢,歸順了北宋,福建正式納入北宋版圖。
兩宋時期,陳姓擔任過宰相職務的近二十位,典型的士大夫家族。最為知名的是四川閬中陳氏,一門之中誕生了四位狀元,陳堯叟和陳堯佐兄弟倆還相繼出任宰輔。
和平時期,陳姓出將入相,動亂年代,陳姓也不甘寂寞。元朝末年,湖北沔陽漁家子陳友諒揭竿而起,逐鹿中原,還曾建國稱帝,最后惜敗于朱元璋。
陳洪綬是明朝末年的著名畫家,尤其擅長人物畫,業內普遍認為在仇英、唐寅之上。近些年來,陳洪綬的畫作備受市場歡迎,一幅畫動輒2000萬以上。
陳廷敬是清朝時期的名相,以清廉著稱,宦海浮沉五十余年,備受康熙皇帝信任。此外,陳廷敬還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是《康熙字典》的總修官。
晚清時期,江西九江陳氏聞名天下,有陳氏五杰之稱。陳氏五杰的第一杰是陳寶箴,晚清開明大臣,是地方督撫中唯一傾向維新變法的實權派人物。
陳寅恪是陳寶箴的孫子,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不世出的國學大師,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被譽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除了在中國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陳姓在海外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僅20世紀,陳姓在海外擔任總統、總理級別的政治人物就超過十位,以越南最多。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
1、陳勝:
陳勝,字涉,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秦二世元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次年,陳勝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夫莊賈所害,葬于芒碭山。從起兵到兵敗身亡歷時六個月。
2、陳垣:
陳垣先后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
1926年至1952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52年至1971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1949年以前,他還擔任過京師圖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1949年后,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3、陳賡:
陳賡,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4、陳立夫:
陳立夫是20世紀中國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黨政治家,大半生縱橫政海,曾歷任蔣介石機要秘書、國民黨秘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等各項要職。尤其作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長,在戰亂期間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陳立夫成立了中統。
5、陳獨秀:
陳獨秀以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潔在社會上贏得了尊重和聲望。他是那個時代站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作出過重要貢獻。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過許多變化而成為復雜的歷史人物。
1、陳偉霆(William Chan),1985年11月21日出生于中國香港,祖籍廣東省云浮市,華語影視男演員、歌手、主持人,畢業于香港圣若瑟英文學校。2003年,因參加全球華人新秀香港區選拔賽而進入演藝圈。
2、陳喬恩(Joe Chen),1979年4月4日出生于臺灣省新竹縣竹北市,華語影視女演員、主持人、歌手。2001年9月23日,陳喬恩正式出道,并于同年出演個人首部影視劇《薰衣草》。
3、陳曉,1987年7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2010年,因出演電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國》而進入演藝圈。
4、陳翔,1989年12月13日出生于甘肅省天水市,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影視演員,畢業于四川文化藝術學院。2010年,參加湖南衛視選秀娛樂節目《快樂男聲》的比賽,最終獲得成都唱區冠軍、全國總決賽第五名,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5、陳鈺琪,1992年7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畢業于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藝術系表演專業。2015年,與唐嫣結緣并成為唐嫣工作室首位簽約藝人。
姓陳的名人:
1、陳勝
陳勝(公元前208年),字涉,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后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后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后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霸先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長興)人,受梁禪,登基稱帝,建立陳朝。陳霸先被譽為南朝第一英主,在抵御北方外族侵略和迫害、保護漢文明等方面做出卓巨貢獻。隨著南朝陳國的建立,陳氏家族也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陳霸先對陳氏家族的興旺和發展具有巨大的貢獻。
3、陳友諒
陳友諒(1320年-1363年),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與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中被朱元璋大敗,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4、陳完
春秋時齊國大夫。即田敬仲。陳厲公子。前672年,陳宣公殺其太子御寇,他與寇相友善,恐禍及身,出奔至齊。齊桓公使為工正,列為大夫。自入齊后,由陳改姓田氏。死后謚敬仲,為田齊始祖。
5、陳后主
(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562)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宮室,親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長江天險,不設邊防。禎明三年(589)隋軍直入建康,被俘至長安。隋仁壽四年卒于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謚號煬。明人輯有《陳后主集》。
陳姓名人有:
1、陳勝:
陳勝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秦二世元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后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夫莊賈所害,葬于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叔寶:
陳后主陳叔寶是陳朝也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陳宣帝陳頊嫡長子,母為皇后柳敬言。陳朝天康元年,授寧遠將軍,遷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被立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即皇帝位。
他在位期間,荒廢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滅亡陳朝。
陳叔寶被擄至長安,受封長城縣公。隋文帝楊堅賜予宅邸,禮遇甚厚,他仍舊沉湎酒色,醉生夢死。隋朝仁壽四年,陳叔寶病死于洛陽。
3、陳友諒:
陳友諒,是農民起義領袖,陳漢開國皇帝。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
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自立為漢王。次年,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大漢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4、陳廷敬:
陳廷敬是清代大臣、學者,順治十五年考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秘書院檢討。康熙十四年,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后歷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
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四十九年任《康熙字典》總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
5、陳介祺:
陳介祺?是中國清代金石學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齊東陶的父親。
1、陳勝
陳勝(?—前208年),字涉,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2、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后,陳壽歷經十年的艱辛,終于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
3、陳子昂
陳子昂(658/659/661年—699/700/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
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和組詩《感遇詩三十八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華書局出版《陳子昂集校注》。
4、陳圓圓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伶,“秦淮八艷”之一。
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后被轉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
5、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陳慶同,陳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黨早期主要領導人 。
歷史上陳姓名人:
漢代:東漢宰相太傅陳藩 、東漢宰相司空陳球 、東漢宰相尚書令陳忠 、東漢宰相司空陳寵 、西漢宰相御史大夫陳萬年 、中國十大賢相之一西漢陳平。
宋朝:北宋名相陳恕 、北宋狀元宰相陳堯叟 、北宋名相陳堯佐北宋名相陳執中陳恕之子 、宋朝宰相陳旭 、宋朝宰相陳過庭 、南宋詩人宰相陳與義 、同知樞密院事陳誠之 、宋朝宰相陳康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623530伯 、南宋宰相陳俊卿 、宋朝宰相陳骙 、宋朝宰相陳自強 、宋朝宰相陳貴誼 、陳卓同簽書樞密院事 、宋朝宰相陳韡 、宋朝宰相陳宗禮 、陳合同簽書樞密院事 、抗元狀元宰相陳文龍 、宋朝宰相陳宜中 、宋朝宰相太師陳宗召 、宋朝宰相樞密使秀國公陳升之 、宋朝宰相參知政事陳彭年 、名相陳省華堯叟堯咨堯佐父 、北宋名相維護統一的陳洪進。
元朝:元朝宰相陳天祥 、元朝宰相陳祖仁 、元朝宰相陳敬伯 、元朝宰相陳秉。
唐朝:唐末宰相陳儒 、唐朝名相陳叔達 、唐朝名相陳希烈 、唐朝名相陳夷行 、唐朝宰相太師穎川王陳敬瑄 、唐末宰相太尉陳少游。
明朝:明朝宰相戶部尚書大學士陳山 、明朝參知政事宰相陳亮 、明朝名相陳以勤 、明朝名相陳于陛 、明朝首輔宰相陳循 、明朝首輔宰相陳演 、明朝首輔宰相陳文 、明朝宰相陳子壯。
清朝:陳泰國史院大學士寧南靖寇大將軍戶部尚書 、陳名夏弘文院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太保 、陳之遴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 、陳廷敬文淵閣大學士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明史總裁官 、陳世倌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 、陳大受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 、陳宏謀東閣大學士 、陳孚恩軍機大臣刑部尚書 、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官俊 、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陳遠龍 、內閣大學士陳寶琛。
1、陳明遇,南明抗清義軍首領。遇一作選。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陰(今屬江蘇)典史,被當地人民推為抗清義軍首領。他認為前典史閻應元智勇過人,因推應元為義軍首領。二人共率眾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戰,壯烈犧牲,全家也投水死。
2、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三桂出鎮山海關,留京,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軍攻陷北京,仍歸三桂,從至云南,晚年出家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清軍破云南,自縊死(一說絕食而死)。
3、陳后主(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562)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
大造宮室,親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長江天險,不設邊防。禎明三年(589)隋軍直入建康,被俘至長安。隋仁壽四年卒于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謚號煬。明人輯有《陳后主集》。
4、陳洪綬,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老遲、悔遲、悔僧等。浙江省諸暨人,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畫家,曾師蘭瑛,長于花鳥、山水、尤精人物。清入關后,不作貳臣,出家為僧。
5、陳寅恪,清朝著名詩人陳三立的第三個兒子,江西省修水人,當代著名史學家、國學專家,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通曉多國文字及蒙、藏、波斯、西夏等文字。其中《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是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