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文化關于魏征的故事及傳說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關于魏征的故事及傳說有哪些,以及關于魏征的故事及傳說簡短,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有一天,李世民笑著對大臣們說:“那個山羊鼻子整天板著臉,不知道有沒有什么能夠讓他動心的東西?”李世民身邊的侍臣回答說,“魏徵喜歡吃醋芹”。
第二天,李世民賜宴,賞賜的食物中有三杯醋芹。魏徵見了,食指大動,飯還沒吃完,裝菜的餐具就見底了。李世民說,“你看你看,你說自己沒什么愛好,我現在終于見識到了。”
被揭短的魏徵回答李世民說:“皇帝喜歡無為(而不是奢靡無度),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就好這一口(醋芹)罷了。”李世民因此感嘆好久。
2、李世民委任魏征為諫議大夫,以后又提拔他當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常召見魏征,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在魏征任職的幾十年間,為了使大唐民富國強,先后向唐太宗進諫了二百多次。
3、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別好的鷂鷹,非常喜歡,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著它玩兒。正玩得高興的時候,遠遠望見魏征走來,急忙把鷂鷹揣在懷里藏了起來。魏征奏起事來,沒完沒了,說個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動。等魏征告辭后,急從懷中掏出鷂鷹,結果早給憋死了。
擴展資料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余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李密,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
魏徵卻對長史鄭颋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占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
鄭颋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說這是老生常談的。魏徵說了一句:“這是奇謀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談呢。”拂袖離去。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占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據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到黎陽,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后押運糧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竇建德率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率軍轉駐黎陽,被竇建德擊敗。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并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
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魏徵
魏征崛起于隋末農民起義浪潮中,文采卓絕,深受李密欣賞,曾給李密獻上十條壯大瓦崗寨的計策,但李密一條都沒采納。在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后,魏征跟隨李密一起投降了李唐政權,受太子李建成所器重,特聘魏征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在“玄武門之變”后,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殺,太子系的一干人馬死的死、降的降,魏征作為太子黨的核心人物,原本應該是要被清洗的,但李世民見魏征為人正直,便赦免了魏征,并任命魏征為詹事主簿,至此,魏征才算是真正穩定了下來。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任命魏征為尚書左丞。唐太宗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臥榻召見魏征詢問得失,魏征直言不諱,前后上諫兩百多事,唐太宗李世民全然接納。因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而在小說《西游記》中,魏征卻又成了斬孽龍的武曲星下凡;故事還要從涇河龍王和袁守誠的打賭開始說起,這涇河龍王極為好面子,為了賭勝,篡改了雨量和時辰,結果導致洪水泛濫,犯了天條,玉皇大帝要將他斬首,但一般的執法神仙還真的沒法斬這條實力強大的孽龍,故而只好派已轉世為魏征的武曲星來監斬涇河龍王。
這唐太宗李世民曾答應過涇河龍王阻止魏征上天監斬,故而特地叫魏征陪自己下棋,這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魏征也沒懷疑什么(但兩個大男人經常在一起一宿還是有點怪怪的),眼看時間就要到了,魏征還在自己面前,唐太宗也是松了一口氣。
但沒想到這魏征突然就開始困意來襲,打了個盹,唐太宗李世民哪知神仙法術,只以為魏征在自己面前就沒法去斬涇河龍王了,還笑道:“賢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勞,創立江山之力倦。”于是任其盹睡,更不呼喚,眼見午時三刻已至,想那涇河龍王,應已逃過一劫。
忽然在打瞌睡的魏征額前汗珠密布,神情微有焦躁,唐太宗以為是屋內悶熱導致的,心疼賢臣,便親自為魏征打扇,涼風徐來,魏征密汗頓收,睡得甚是沉穩。但就在這時,徐茂功、秦叔寶等人來拜見唐太宗李世民,這秦叔寶手中還提著一顆碩大無比的龍頭。
正在這時,魏征也醒來了,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這是自己剛剛夢中所斬,而且這涇河龍王實力高強,差點就讓它給逃走了,幸好唐太宗李世民給他打了三下涼扇,這才讓魏征追上涇河龍王,一劍便把涇河龍王給斬了;唐太宗內心是苦澀的,原本是答應了人家,沒想到不僅沒幫忙,反而是助其被殺。
后來涇河龍王找唐太宗索命,整得唐太宗日夜不得安寧,最后重病而亡。在他死前,魏征讓他放心,自己已經給地府的判官崔鈺寫了一封信,保證唐太宗安然無恙的還陽。后來崔判官果然偏袒唐太宗,不但保護唐太宗平安返陽,還私下給他添了二十年陽壽;只能說,官場都是人精啊,就連魏征這樣的正直之臣和崔鈺這樣的無私判官,也不能避免。
崔判官執掌的乃是地府陰律司,按道理來說,即便偏袒唐太宗,卻也不能隨意給唐太宗增加陽壽,為何他能這么做呢?這還是和魏征有關,原來這魏征不但是天庭的武曲星下凡,而且還是地府的賞善司判官,他給崔鈺的那封信中,不僅是講述事情的經過,而且還以自己賞善司判官的職權,讓崔鈺給唐太宗增加二十年陽壽。
從這么看來,這魏征當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高人的,在三界中皆身居高位,天庭的武曲星、人間的宰相、地府的判官,或許單獨拿一個來說并不算什么,但這三者加在一起就讓人不得不佩服了;但也因此不得不對魏征的真實意圖感到疑惑,似乎他也是取經大計背后的大推手之一啊!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如下:
1、魏征原是唐太宗的政敵李建成的謀士。玄武門之變后,唐太宗器重魏征的才能和品格,加以重用。魏征為人正直,很有政治見解和治國能力。他向唐太宗進諫時,常據理力爭,不留情面。唐太宗也對他有所畏懼。有一次,唐太宗正在逗一只漂亮的鳥,看見魏征走來,忙把鳥藏在懷中。
其實魏征早已看見了,有意跟唐太宗說個沒完。等到魏征離開時,唐太宗懷里的鳥已被悶死。魏征前后上諫200多次,許多好意見都被唐太宗采納。魏征病逝后,唐太宗非常悲傷。他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2、宣武門事變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殺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臨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狀,說魏征曾經替李建成出過好多對李世民不利的主意。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見魏征,問他:“你為何挑撥我兄弟之情?”
彼時魏征已經是階下之囚,然而依舊鎮定自若、理直氣壯的說:“人各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可惜太子當初沒有聽我的話,要不然,現在坐上皇位的人還不知道是誰呢。”
大家都直冒冷汗,覺得魏征要完了。沒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聽了魏征這大逆不道的話之后,非但沒有責怪魏征,反而說:“已經過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后來,唐太宗重用魏征,還主動和魏征結為親家。魏征生活的很簡樸,屋子也很簡陋,唐太宗想給他大房子,被他拒絕了。
魏征進諫的故事有哪些
魏征進諫的故事有哪些,魏征是唐朝時期有名的臣子,他面對李世民的威嚴敢于直言進諫,就算觸怒李世民也在所不辭,是李世民的得力幫手,他為貞觀之治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為唐朝的繁榮盡心盡力。
魏征進諫的故事有哪些1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后,魏征向李世民直言不諱,前后上諫兩百多件事,都被接納。其中有兩件是比較典型的。
第一件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生的長樂公主很疼愛,想為她出嫁時多添置嫁妝。后來,李世民身邊許多大臣拍馬屁奏請為長樂公主加嫁妝,李世民聽后順勢同意了。
但魏征以永嘉是長樂的姑姑,卻增添長樂的嫁妝不符合禮制為由,表示反對。長孫皇后知道這件事后,賞賜了魏征,并對他直言進諫的行為給予支持。
第二件
魏征全面地、系統的總結政事不如貞觀之初的事實后,上奏《十漸不克終疏》。
奏折中對李世民建立行宮、頻繁獵游、常常帶兵打仗,以致勞民傷財等事,批評李世民的.驕滿情緒,并提醒他慎終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欣然接納,并賞賜了魏征黃金和馬匹。
魏征進諫的故事有哪些2 魏徵 。
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歸降唐朝,勸降英國公李勣。授太子洗馬,輔佐隱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和山東地區。貞觀元年,授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安撫河北地區。
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校定古籍。遷侍中,冊封巨鹿郡公,負責門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冊封鄭國公。直言進諫,推行王道,輔佐唐太宗共創“貞觀之治”,成為“一代名相”,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歸唐獻策
武德元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占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據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
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到黎陽,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后押運糧草到李神通那里。
唐太宗李世民與其賢臣魏征的故事有很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要有這幾個故事:唐太宗捂死鷂鷹、魏征直言納諫兩個故事。唐太宗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僅驍勇善戰,還頗有計謀。而魏征人雖有才,但曾效忠于自己的競爭對手,李世民愛才惜才,十分器重魏征。魏征是一名諫官,不僅有才,敢言他人之不敢言,當然這并非羞辱,只是他盼李世民做一代明主。
故事一:唐太宗捂死鷂鷹
唐太宗有一只很是喜愛的鷂鷹,當時,魏征有要事要與皇帝商量,但皇帝懷中的鷂鷹一直叫個沒完,就這樣皇帝把鷂鷹活生生的捂死了。唐太宗與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二人相互襯托,相輔相成。
故事二:魏征直言納諫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么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征!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么?”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征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