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美食甜城是哪個城市的名稱和地名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甜城是哪個城市的名稱和地名展開說明,甜城是哪個城市的別稱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甜城指的是哪座城市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之所以被稱之為甜城自然是跟糖離不開關系,四川內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可以說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制糖的城市,在當時的內江人們的農田里種著大片大片的甘蔗,而甘蔗是作為做糖的主要原料,所以說在當時的內江各種制糖廠可謂是隨處可見,因此也導致當時內江的總體經濟水平,除了不如四川省內的成都以及重慶這兩座城市以外,也是排在四川省前列的。
并且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能夠幫助祖國打倒日本侵略者,內江的工人階級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之下依然不管自己的得失,也要加班加點的努力生產,為抗日前線提供大量的物資,包括糖類,酒精等大量的當時所需要的軍需物資。
另一方面就是內江的甘蔗,內江的甘蔗可以說在全國久負盛名,內江素有甜城的美譽。而甘蔗制糖在內江既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產業,更是內江人身在骨骼里的一種文化。而如今內江的甘蔗其品牌價值以及內江的甘蔗的品牌文化,正在經過人們不斷的發展得以開發,同時旅游行業的興起也加快了內江這一座跟甜所掛鉤城市的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內江人十分喜歡飲用甜食,可以說在內江人的飯菜當中不放糖那是絕對不行的。在內江如果說你是一個外地人想要吃內江的飯,如果你不準確地告訴老板不要放糖的話,很有可能你所吃的每一道菜中老板都會給你放入一點糖,例如內江的醋就不像我們平時所吃的山西陳醋那樣那么酸,反而是一種甜醋。可以說內江這個城市跟甜是不可分割的,這也是為什么內江被稱為甜城。
四川的內江
秀逸婉蜒的沱江,承西川之水,縱貫“天府之國—四川”中南部丘陵地帶,環抱著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內江。
內江的蔗糖,糖制食品獨具特色,馳名中外。在近代中國制糖史上,內江糖業占有重要地位,素以“甜城”著稱。
“甜城—內江”這一美稱是怎么得來的?它最早又出自何人之口呢?。
相傳早在唐代已有了蜜餞的雛形,這就是用蜂蜜浸漬果品而成的“蜜果”。當唐明皇吃到巴蜀用蜜浸漬的果子時,覺得甜美滋潤,沁人心脾,他十分贊賞,將之列為皇家貢品,隨即,漬果之法在內江民間傳播開來。到明代弘治年間,內江開始了種蔗制糖生產。以后又發展到冰糖制作;并以冰糖水煎煮水果,這就使蜜餞由蜂蜜浸漬發展到用蔗糖“煮制”。當時一批優良技師,精選各種瓜、果等作為原料,不但色澤透明,飽糖滋潤,而且味美甜香,風格獨特。后來,明末清初,四川遭災荒與戰亂,赤地千里,農業停滯,甘蔗瀕于絕種,內江糖業衰敗。直到清代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相傳福建省汀州人曾達一引蔗種到內江,后設糖房于內江縣龍門鎮梁家壩,內江糖業才復蘇發展,此是后話。
且說明朝末年,由于朝政腐敗加上連年災荒,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戰爭,涌現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率領的數十支起義軍。據傳有一年,農民義軍領袖李自成為聯合張獻忠義軍攻打腐朽的明王朝,特地專程來四川拜會張獻忠。獻忠將李自成迎候坐下,擺上茶點果品,兩人促膝暢談。李自成見桌上茶點色澤鮮亮,異香撲鼻:但見櫻桃脯鮮紅似火,桔餅似菊花吐蕾,天冬玉潔冰清,蓮藕片片晶瑩……,不由得驚奇地問道:
“此乃何物?”
“此物名曰蜜餞。”張獻忠答畢,請李自成一一品嘗。
李自成嘗罷,只覺甜香潤心,妙不可言,又問張獻忠:“這蜜餞產于何地?”
“產于內江。”張獻忠回答。
李自成聽了,不由得眉飛色舞,豎起大拇指贊道:“啊,內江,真甜城也!”
從此,“內江—甜城!甜城—內江”的贊譽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了。
新中國建立以來,內江蜜餞生產獲得迅速發展,手工作坊逐步發展為半機械化生產的工廠,產品已形成一大流派,在國內糖制品行業中頗具影響。
漫步內江城,糖果,蜜餞、糕點店鋪比比皆是,產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內江糖果、糕點、蜜餞吃起來香甜可口,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藥用價值。
四川省——雅安——“雨城”
四川省——內江——“甜城”
四川省——自貢——“燈城”
廣東省——廣州———“花城”
您好!
甜城是地名,一為是四川省內江市的別稱,另一為黑龍江省肇東市的別稱。
內江市位于天府之國的東南部,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沱江之濱。東連重慶,西接成都,南通自貢、宜賓、瀘州,北到遂寧、南充,是川東重鎮、四川省規劃建設的8個大城市之一。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
內江歷史悠久。內江是開發較早的巴蜀腹心城市,東漢建縣,曾稱漢安、中江,隋文帝時改稱內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1950年設 內江專區,1985年改建省轄內江市。1998年,經國務院批準,內江行政區劃進行再次調整至今。由于歷史上盛產蔗糖,制糖業發達,素有"甜城"之稱。
內江素有"大千故里"、"文化之鄉"的美譽,是川中文化發達地區之一。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才俊輩出,孔子之師萇弘、西漢辭賦家王褒、東漢教育家董均、宋代理學家陳摶、國畫大師張大千、著名書畫家張善孖、新聞巨子范長江、被孫中山授予四大將軍之一的喻培倫大將軍等都是內江彪炳史冊的杰出代表。境內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947所,其中大專院校1所、中專6所、中師4所、普中281所、職中26所、小學1111所,在校學生76萬人,全市義務教育、高考上線率、錄取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市內有科研機構3所,各類高中級專業人員2萬余人,從事技術開發科研人員4000人。近年來,一大批科研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省級和市級科技成果獎或科技進步獎。
甜城內江
甜城內江
內江旅游資源豐富。全市旅游景區28處,旅游景點180多個。其中資中重龍山----白云峽、隆昌古宇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資中縣為成渝沿線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該縣的鐵佛鎮、羅泉鎮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佛教圣地西林古剎、"中川第一禪林"圣水寺、資中文廟、武廟、隆昌牌坊群、三元塔、張大千紀念館、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等名勝古跡和長江森林公園,"清代一條街"、云頂寨、古宇湖、威遠船湖----白牛寨等風景區均盛名遠揚、馳譽中外。
傳說早在唐代,內江就開始用蜂蜜浸漬果品,生產蜜果(即蜜餞的雛形)。后來有了甘蔗的種植和蔗糖的生產,逐漸用蔗糖代替蜂蜜浸漬果晶,制成了色鮮味美的蜜餞。
甜城內江城市夜景
甜城內江城市夜景
明代末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為了聯合張獻忠合攻腐敗的明代王朝,親自去拜會張獻忠。張獻忠將李自成迎進內室,擺上茶點果品敘話。李自成見其中一盤佐茶食品,色澤鮮亮,異香撲鼻,糖櫻桃鮮紅似火,天冬玉潔冰清,橘餅如菊吐蕾,蓮藕片片晶瑩,不禁隨口問道:“這是何物?”張獻忠答:“此物名蜜餞,請品嘗。”李自成深感其味甜美,滋潤化渣,沁人心脾,妙不可言,于是問到:“此蜜餞產于何地?”對曰:“產于內江。”李自成聽罷,不由豎起大拇指贊道:“此物可稱得上世間最精妙的糖制食品,內江真乃甜城也!”從此,“甜城——內江”的美名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了。
種蔗,制糖歷史源遠流長,盛產甘蔗、白糖和蜜餞,享有“甜城”美稱;內江為川中水陸要沖,陸路為成渝必經之道,古驛道至今猶存,素有“川中樞紐”、“川南咽喉”、“東大路”之稱;內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大千故里”、“文化之鄉”、“書畫之鄉”的美譽。
望采納,謝謝~!
甜城是地名,一為是四川省內江市的別稱,另一為黑龍江省肇東市的別稱。
川K的車牌是四川省內江市的。
四川省的車牌代碼:川A成都,川B綿陽,川C自貢,川D攀枝花,川E瀘州,川F德陽,川H廣元,川J遂寧,川K內江,川L樂山,川M資陽,川Q宜賓,川R南充,川S達州,川T雅安,川U阿壩,川V甘孜,川W涼山,川X廣安,川Y巴中,川Z眉山。
車牌的作用
汽車牌照是汽車號牌與汽車行車執照的簡稱。1972年發布的《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規則(試行)》,把行車執照改稱行駛證。一般為兩面,分別按規定安裝在汽車前后部指定位置上。汽車號牌是準許汽車上道行駛的法定憑證,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社會治安管理部門及廣大人民群眾監督汽車行駛情況,識別、記憶與查找的憑證。
車輛號牌,是車輛的“身份證”,是區別其他機動車輛的一項重要信息。隨著汽車數量的迅猛增加,它也隨之發生急劇變化,高科技技術使車輛號牌的智能化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有些人為達到一己私利,在車牌上做文章,致使不斷出現假牌、偽牌、套牌等現象。
四川內江屬于四川省的地級市。四川內江,古稱漢安,美稱甜城,是孔子之師萇弘和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位于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鄰重慶,南界瀘州,西連自貢、眉山,北毗資陽;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內江市幅員面積5385平方公里,管轄2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內江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有被譽為“立體史書”的隆昌古牌坊群、號稱“川中第一禪林”的圣水寺、佛教古剎西林寺、重龍山摩崖石刻、東林寺的千手觀音、“巴蜀四大文廟”之首的資中文廟、始建于明代的資中武廟,以及威遠穹窿地貌、喀斯特奇觀圣靈山溶洞、九曲十八彎的甜城湖、觀鳥基地古宇湖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鋼城(鞍山)
瓷都(景德鎮)
陶都(宜興)
雨都(基隆)
甜城(內江市)
川U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川V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川W是涼山彝族自治州,川X是廣安市,川Y是巴中市,川Z是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