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數碼安全生產三個落實指的是什么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安全生產三個落實指的是什么,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是落實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完善安全監督管理制度,從體制上重視。二是落實安全生產監管人員,做到安全生產監管有專人負責,在質量、數量上滿足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三是落實安全生產投入,增加安監監管經費投入,增置、更新、改造安監設施、設備,落實隱患整改資金的投入。這些投入落實到位,就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就能消除生產安全隱患,就可以有效地杜絕和遏制各類生產事故的發生。
落實宣傳;落實督查;落實主體。
為便于說明此處以塘南鎮“三抓三落實”的實施內容來舉例介紹:
一是落實宣傳抓基礎。通過強化輿論宣傳和教育培訓,抓好職工、企業、社會的安全意識宣傳陣地,形成注重安全生產不放松的良好氛圍。同時,特別注重對企業經管及從業人員的培訓,抓好制度管理與“人”在安全事故前中后起到的關鍵作用,強化應急演練,嚴格落實制度,控制事故的發生。
二是落實督查抓細節。成立安全生產督查工作組,主要領導親自參與督查,重點對服裝企業和有危化品、特種設備的企業單位進行循環式排查。抓好防火、防爆、防漏、防毒、運輸工具、司乘人員、道路設施的安全細節,堅決整改每一個安全隱患。在對轄區內32家服裝代加工企業、2家涉氨制冷企業及煙花爆竹零售經營戶等進行的最新一輪排查中,共發現了9處安全隱患,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落實主體抓責任。經常性召開全鎮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會議,不斷強化目標責任落實、開展責任檢查、開展責任通報、嚴格責任追究;同時以黨委政府責任為主體,細化落實部門監管責任,開展安全生產事故防范現場調度,強化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狠抓安全生產的檢查、隱患排查,確保全鎮安全生產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擴展資料
生產經營單位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二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或者參與擬訂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 制度、操作規程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二)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
(三)督促落實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應急救援演練;
(五)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提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
(六)制止和糾正違章? 指揮、強令冒險作業、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
(七)督促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整改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馬鞍山市人民政府-塘南鎮“三抓三落實”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安全責任監管整治三落實:責任、監管、整治三落實。
安全生產,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關系社會穩定,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把安全生產擺在特殊重要的位置上,切實抓緊、抓實、抓好。抓好安全生產的關鍵,就是要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負責同志必須始終繃緊安全生產弦,筑牢安全生產思想防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生產第一線,去了解和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當前一是要抓好責任落實,做到事事有人管,處處有人抓,不留死角,不留空檔;二是要抓好監管落實,把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到每一項生產經營活動中去,落實到每一個生產作業崗位;三是要抓好整治的落實,對已經發現的漏洞、隱患要狠抓整改,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落實指扶貧工作中的三落實,即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
責任落實:制定完善脫貧攻堅規劃、組織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組織實施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和退出工作情況,指導政策宣傳到村到戶到人項目庫建設;
政策落實:貫徹落實上級工作安排、轉發脫貧攻堅保障性文件、各行業政策落實;
工作落實: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動態調整、脫貧人口返貧情況、精準幫扶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做到三落實的方法
狠抓政策落實。注重加強與村兩委、駐村工作組的溝通對接,整合力量,扎實開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與已脫貧戶密切相關的各項政策的宣傳工作,切實讓已脫貧戶熟悉各項政策;積極為符合條件的群眾爭取相關政策支持。
狠抓責任落實。進一步明確幫扶領導、分管領導、幫扶責任人工作職責,督促各幫扶責任人按要求扎實開展幫扶戶信息核查、幫扶戶個性化檔案完善、幫扶方案制定等各項工作;在前期詳細了解幫扶對象家庭情況、產業發展情況、勞動力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制定幫扶方案和產業發展方案。
狠抓工作落實。針對自查自糾發現的走訪群眾次數不夠、貧困群眾家庭情況不清楚、“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短板等各方面的問題,管委會逐一列出問題清單,分類建立問題臺賬,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確保整改到位。
安全檢查時要做到人員時間和內容三落實。
通過強化輿論宣傳和教育培訓,抓好職工、企業、社會的安全意識宣傳陣地,度形成注重安全生產不放松的良好氛圍。同時,特別注重對企業經管及從業人員的培訓,抓好制度管理與“人”在安全事故前中后起到的關鍵作用,強化應急演練,嚴格落實制度,控制事故的發生。
安全檢查的形式:
1、日常安全檢查
生產崗位的班組長和作業職工應嚴格履行交接班檢查和班中巡回檢查非生產崗位的班組長和作業職工應依據崗位特點,在作業前和作業中進行檢查。各級領導和各級安全生產管理入員應在各自業務范圍內,經常深入作業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不安全問題及時督促有關部門解決。
2、專業性安全檢查
對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特種設備、特殊場所或特殊操作工序,除綜合性檢查外,還應組織有關專業技術入員、管理入員、操作職工或委托有資格的相關專業技術檢查評價單位,進行安全檢查。應明確重點、手段、方法,如對電氣焊、起重、運輸車輛、鍋爐及各種壓力容器、易燃、易爆場所等。
必要時要對某些設備或操作迸行長時間的觀察和檢查,對相關設備運行倩況、作業職工操作情況、調試及維修等倩況、安全防護措施及個入防護用品使用倩況等進行連續檢查,以確保其防護功能。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民航安全“三個落實,四個不放過”的具體內容:
安全工作三落實:
落實到基層;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員。
安全工作“四不放過”原則:
不查清原因不放過;不分清責任不放過;
不采取有效措施不放過;不嚴肅處理不放過。
特種設備使用管理“三落實、二有證、一檢驗”的具體內容:
1、三落實:落實管理機構、落實責任人員、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2、二有證:特種設備要有使用證、作業人員要有上崗證。
3、一撿驗:依法進行定期檢驗。
擴展資料:
一撿驗的具體檢查可根據本單位設備的具體情況進行,但內容至少應當包括:
1、對在用特種設備,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乘載類特種設備,必要時要進行載荷試驗,并按額定速度進行起升、運行、回轉、變帽等機構的安全技術性能檢查。
2、月檢至少應檢查下列項目:
(1)、各種安全裝置或者部件是否有效。
(2)、動力裝置、傳動和制動系統是否正常。
(3)、潤滑油量是否足夠,冷卻系統、備用電源是否正常。
(4)、繩索、鏈條及吊輔具等有無超過標準規定的損傷。
(5)、控制電路與電氣元件是否正常。
3、日檢至少應檢查下列項目:
(1)、運行、制動等操作指令是否有效。
(2)、運行是否正常,有無異常的振動或者噪聲。
(3)、客運索道、游藝機和游樂設備易磨損件狀況。
(4)、門聯鎖開關及安全帶等是否完好(當有這些裝置時)。
檢查應當作詳細記錄,并存檔備查。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與使用管理規則。
落實管理機構、落實責任人員、落實規章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預防特種設備事故,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特種設備的生產(包括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經營、使用、檢驗、檢測和特種設備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特種設備,是指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適用本法的其他特種設備。
國家對特種設備實行目錄管理。特種設備目錄由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執行。
第三條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節能環保、綜合治理的原則。
第四條國家對特種設備的生產、經營、使用,實施分類的、全過程的安全監督管理。
第五條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對全國特種設備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特種設備安全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領導,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七條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應當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和節能責任制度,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和節能管理,確保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安全,符合節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