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網絡報之以桃李完整句是什么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報之以桃李完整句是什么,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上一句是投我以桃。
2、簡介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發出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沒有“投桃報李”的高。
簡單說 就是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投我以桃。
原句: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譯文:修明德行養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舉止謹慎行為美,儀容端正有禮貌。不犯過錯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籃桃,我把李子來相報。胡說羊羔頭生角,實是亂你周王朝。
出處:《詩經·大雅·抑》
相關成語
投桃報李 [ tóu táo bào lǐ ]?。
釋義:他送給我桃兒,我拿李子回送他(語本《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比喻友好往來。
出處:《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用法:作謂語或定語;指互相贈送東西。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出自:
國風·衛風
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意思是:他投送給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指桃與李的價值是相當的,禮尚往來,合情合理。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而角,實虹小子。”意思是人家送我一籃桃,我把李子來相報。胡說羊羔頭生角,實是亂你周王朝。
這句話出自《詩經·大雅·抑》,創作背景如下:
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兒子宜臼,幽王昏庸殘暴,寵愛褒姒,最后被來犯的西戎軍隊殺死在驪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擁立為王。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70年),晉文侯、鄭武公、衛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護送平王到洛邑,東周從此開始。其時周室衰微,諸侯坐大。
平王施政不當,《王風·君子于役》、《王風·揚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無期度”,“不撫其民,而遠屯戍于母家(申國)”之作。而《大雅·抑》作者衛武公則是周的元老,經歷了厲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
厲王流放,宣王中興,幽王覆滅,他都是目擊者,平王在位時,他已八九十歲,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敗壞,政治黑暗,不禁憂憤不已,寫下了這首詩。
又堅又韌好木料,制作琴瑟絲弦調。溫和謹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來奉告,馬上實行當作寶。如果你是糊涂蟲,反說我錯不討好,人心各異難誘導。
投我以桃 報之以李
【解釋】: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示例】: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為德而人法之,猶~之必然也。 ◎宋·朱熹《詩集傳》卷十八。
【近義詞】:禮尚往來、投桃報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典故
這是《詩經·衛風》里的一首詩,名為"木瓜"。
原文為: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給我桃的人,我會用李來回報他。意思是把他人的恩惠記在心中,并回報他人。第二句是:愛護他人的人,人們都會愛戴他,尊敬他人的人,人們都會尊敬他。說明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相互尊敬。不能自私自利。
寓意是要知恩圖報;也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漢語詞匯,簡稱投桃報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給我,我以李子回贈他。
賞析: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發出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沒有“投桃報李”的高。
簡單說就是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典故
孔子: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學,引起國人關注。時人陽虎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沒見,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豬,最終得到了孔子的回訪。
解析:這就是當時儒家所提倡的“禮尚往來”思想。而這種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衛武公受到人民愛戴,就應作為楷模,以報答人民,后人簡潔為“投桃報李”成語。
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征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