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星座冷得什么填詞語二年級上冊兩個字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冷得什么填詞語二年級上冊兩個字,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二年級冷得可以這么填空:
1、冷得(打哆嗦)。
2、冷得(像冰窖一樣)。
3、冷得(刺骨)。
4、冷得(面色卡白)。
5、冷得(像北極一樣)。
填空題的基本要求:
填空題是基本題型之一,解題時,要有合理的分析和判斷,要求推理、運算的每一步驟都正確無誤,還要求將答案表達得準確、完整。
合情推理、優化思路、少算多思將是快速、準確地解答填空題的基本要求。
如下:
1、冷得直哆嗦。
2、冷得直打顫。
3、冷得滿臉通紅。
4、冷得手腳冰涼。
5、冷得直打哆嗦。
相關信息:
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和特征的程度好壞,與否。在句中作定語, 表語, 賓語,補語。
形容詞一般不能帶賓語,但有些性質形容詞也表示動態,具備動詞的某些特性,可以帶賓語。帶上賓語以后,就成了“動詞”。這類能夠帶賓語的形容詞屬于兼有形容詞和動詞功能的兼類詞。
有些單音節形容詞加上“壞”、“死”后,后面可以加上賓語,一般限于口語使用中,但不應算作形容詞帶賓語,而是述補短語帶賓語。因此,這類詞也不是兼類詞。
1、冷得打哆嗦。
2、冷得手發麻。
3、冷得發抖。
4、冷得流鼻水。
5、冷得直打顫。
擴展資料:
冷得什么填詞語的方法:
冷得什么后面要接動詞,“得”前面跟的多數是形容詞,后面跟的都是動詞。如果后面是“很、真、太”等這些詞,更多情況下使用“得”。
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 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它是用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
冷得什么填空如下:
冷得夠嗆、冷的打哆嗦、冷的要命、冷得打滾。
冷得發抖、冷得手發麻、冷得直打顫、冷得直流口水。
冷得流鼻水、冷得不像話、冷得萎縮成團、冷得畏手畏腳。
冷得蜷成一團、冷得可怕、冷得打顫、冷得嗷嗷叫。
冷得直哆嗦、冷得手發麻、冷得凍僵了、冷得直打顫。
冷得直發抖、冷得哭嚷嚷、冷得生凍瘡、冷得手發僵。
冷得蜷一團、冷得喳喳叫、冷得哭鼻子、冷得風刺骨。
冷得直縮脖子、冷得直冒寒氣、冷得直噓噓、冷得直打寒戰。
1、冷得(生火)。
2、冷得(搓手)。
3、冷得(跺腳)。
4、冷得(發抖)。
5、冷得(跑步)。
填空題的特點:
填空題題小,跨度大,覆蓋面廣,形式靈活,可以有目的、和諧地綜合一些問題,突出訓練我們準確、嚴謹、全面、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基本運算能力。
從填空內容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定量填空,另一類是定性填空。它只寫答案,缺少選項提供的目標信息,結果正確與否難以判斷,一步失誤,全題零分。要想又快又準的答好填空題,基本策略是在“巧做”二字上下功夫。
如下:
1、冷得像冰一樣。
2、冷得像刺骨寒風一樣。
3、冷得像寒冬一樣。
4、冷得像北極一樣。
5、冷得像冰窖一樣。
相關信息:
“像”的含義:
“像”的第一個含義是比照人物做成的圖形。如:畫像、雕像、塑像、像章等。
第二個含義是相似,如:他兩個長得很像,如同一個人。
第三個含義是比如、比方,如:箭像雨點一樣落在船上。
第四個含義是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么都沒看見。
“像”適用的四種情況是:
1,作名詞,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畫像”、“佛像”,“人像”等。
2,用作動詞,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
3,作介詞用,有“比如”、“如同”(這個意義不能單獨作謂語動詞,只能構成介詞詞組去修飾動詞)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樣工作”。
4,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么都沒看見。
冷得直什么填空:
1、冷得直哆嗦。
2、冷得直發抖。
3、冷得直打顫。
4、冷得直跺腳。
5、冷得直顫抖。
填詞解釋
一、填空方法
填形容詞或動詞。
二、填詞解釋
1、哆嗦釋義:由于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以致身體不受控制地顫抖。
2、發抖釋義:由于害怕、緊張、憤怒或受到寒冷等而身體顫動。
3、打顫釋義:哆嗦,發抖,多指害怕。
4、跺腳釋義:提起腳連連用力踏地。
5、顫抖釋義:形容身體某個部位發抖。
得后面填動詞,動語:跑步、生火、叫苦、蜷縮、發抖。
一、跑步 [ pǎo bù ]。
釋義:按照規定姿勢往前跑。
引證:丁玲 《母親》三:“尤其是當練習跑步的時候,她總趕不上,一個人掉到后邊。”
二、生火 [ shēng huǒ ]。
釋義:把柴、煤等燃起來。
引證:?楊朔 《征塵》:“一會兒就生火啦。你先烤烤火,暖和暖和。”
三、叫苦 [ jiào kǔ ]。
釋義:訴說苦處。
引證: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五家鄰居》:“我的女傭人也幾次三番向我叫苦,不是井邊汲水的小木桶被打破了底,就是堂屋院子里到處拋擲著果皮和煙蒂。”
筆順
四、蜷縮 [ quán suō ]。
釋義:蜷曲而收縮。
引證:王西彥 《古城的憂郁·蠱惑》:“受到寒冷的襲擊,洋車夫踡縮起身子,坐在車腳板上。”
五、發抖 [ fā dǒu ]。
釋義:由于害怕、生氣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體顫動。
引證:茅盾 《子夜》十九:“一陣怒火像亂箭一般直攢心頭, 吳蓀甫 全身都發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