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9育兒自然光包括哪三個內容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自然光包括哪三個內容,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1、定義不同
白光:又稱白色光、消色差光(achromatic light)、無色光。熱發光體熱至1500℃時發出的可見光,實際為多種有色光混合光。
自然光:自然光又稱“天然光”,不直接顯示偏振現象的光。天然光源和一般人造光源直接發出的光都是自然光。它包括了垂直于光波傳播方向的所有可能的振動方向,所以不顯示出偏振性。
2、組成不同
白光:白色光是一種復合光,一般由二波長光或者三波長光混合而成,當白色光通過棱鏡時由于波長不同的光的折射率也不同,白色光被分成多種顏色。
用3種原色中的任意兩種相互重疊,就會產生間色,3種原色相互混合成為白色,所以又稱為"加色法三原色"。三原色中綠色最為重要,因為綠色占據了白色中69%的亮度,且處于色彩橫向排列表的中心。
自然光:一般自然光由七種顏色光組成,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3、分類不同
白光:LED實現白光的方法有三種:通過紅、綠、藍三基色多芯片組合以合成白光;使用藍光LED芯片激發黃色熒光粉,由LED藍光和熒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合成白光,為改善顯色特性還可加入適量紅、綠熒光粉;采用紫外光LED(UVLED)激發三基色熒光粉合成白光。
自然光:直射光,一天之中,直射的太陽光因早晚時刻不同其照明的強度和角度是不一樣的。人們根據太陽和地面構成的夾角不同可將全天直射的陽光的變化情況分為三個照明階段。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自然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白光
自然光又稱“天然光”,不直接顯示偏振現象的光。天然光源和一般人造光源直接發出的光都是自然光。它包括了垂直于光波傳播方向的所有可能的振動方向,所以不顯示出偏振性。 從普通光源直接發出的天然光是無數偏振光的無規則集合,所以直接觀察時不能發現光強偏于哪一個方向。這種沿著各個方向振動的光波強度都相同的光叫做自然光。光又稱“可見光”。 般自然光由七種顏色光組成,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室內自然光的變化與室外自然光的變化有明顯的區別,其變化情況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 室外自然光的影響:室外自然光的亮度高,能使室內光照明亮:室外自然光的亮度低,能使室內光線陰暗。
2. 室外景物的影響:在室外如果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植物等遮擋了門窗,攝入室內的光線就少,室內的光線暗,反之則亮。
3. 進光門窗的影響:進光門窗大、多,攝入室內的自然光就多,室內明亮,反之,則顯得陰暗。
4. 被攝主體距門窗遠近的影響:被攝主體距門窗近,主體受光多,主體明亮,但明暗反差大,反之則反差小。
自然光是太陽光。
自然光又稱“天然光”,不直接顯示偏振現象的。它包括了垂直于光波傳播方向的所有可能的振動方向,所以不顯示出偏振性。
從普通光源直接發出的天然光是無數偏振光的無規則集合,所以直接觀察時不能發現光強偏于哪一個方向。這種沿著各個方向振動的光波強度都相同的光叫做自然光。光又稱“可見光”。
相關概念
逆光:
當光從相機對面被攝物的后面照過來時,會獲得極具藝術效果的逆光。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攝物就會變成一個黑色的剪影。如果采用兼顧曝光,盡管被攝物與背后的光反差強烈,你仍然可以捕捉到影像的細節。
如果光源處于高位,就會在被攝對象的頂部勾勒出一個明亮的輪廓一例如模特兒的頭發一制造出一種戲效果。被叫做"輪廓光"。采用逆光,背對光的剪影物體,可以創造出既簡單又有表現力的高反差影像。
自然光就是太陽光。我們看到的太陽光實際上是它八分鐘以前發出來的。
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等恒星都是光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我們可以用一根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就叫做光線。從光源發出的光總是向四周發散的。如果光從遠處的光源射來,就可以看作是平行光。如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因為光線通過小孔時,從物體上方發出的光會照到光屏的下部,從物體下方發出的光會照到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一個倒立的像,這個像是光實際會聚形成的,叫做實像。
不管是自然光還是人工光,它的傳播都是需要時間的,光在真空中傳播時,速度是3乘以10的八次冪米/秒,光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也可以認為是3乘以10的八次冪米/秒。
自然光的解釋又稱“天然光”。不 直接 顯示偏振現象的光。天然光源和一般人造光源直接發出的光都是自然光。它包括了垂直于光波 傳播 方向的所有可能的 振動 方向,所以不顯示出偏振性。
詞語分解
自的解釋 自 ì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 自滿 。 自詡 。自餒。自重(恘 )。 自尊 。自謙。 自覺 (?)。自疚。自學。 自圓其說 。 自慚 形穢。 自強不息 。 從,由:自從。自古以來。 當然 : 自然 。自不待言。自生自滅。
自然光,我們也常常叫做太陽光、陽光。人們對自然光有天然的親切感。由于時代的發展,人們經濟和生活的需要是少不了人工光的。所謂人工光,就是指人造光源或者燈具發出來的光線,是相對于自然光而言的。人工光的可控制性強。人工光與天然采光配合使用,即節省能源,又能為經濟生活提供方便,營造良好舒適的照明環境。
太陽光是一種電磁福射,太陽光需要經過約8.3分鐘左右到達地球,我們看到的太陽光已經經過了大氣層的一次過濾。但其依然包括了光線和福射熱能。相對于地球而言,太陽光是周而復始不斷變化的。太陽光包括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經過大氣層的日光包括太陽光和天空光兩部分。天空光是經過云層的漫反射光。
太陽光是我們日常接觸的光,我們之所以用絕對黑體來定義色溫,也是因為其光譜近似太陽光譜。日光的照度要結合太陽光和天空光兩部分,太陽光的照度低則幾十勒克斯,高則十萬勒克斯,天空光也高則兩萬勒克斯,過高的照度對眼睛是有一定傷害的,所以不要直視太陽。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反射光,反射光的照度大部分時候相對于人工照明而言,也要高得多。這也是為什么背著陽光的地方也可以看的很清楚的原因。
自然光采光的照度計算非常復雜,不能采用簡單的平均照度計算法,當然如果有照度計,我們就可以參考標準了解自然采光量是否達標。
自然采光室內照度的計算一般有兩種方法:流明法,更多的關注點照度,比較精確,但過程復雜。采光系數法,同樣可以計算出某點獲得的自然光情況,但較常使用的是平均采光系數來計算工作面上的采光系數。詳看產品系數:如攬天照明產品系數。
平均采光系數=窗玻璃光透率*窗玻璃面積*垂直面內通過窗戶中心點看到的角度/室內總面積*(1-加權的室內表面的平均反射率的平方值)
可見天然采光與玻璃的質量,玻璃的面積,窗戶的安裝角度,室內面積以及室內裝修材料的反射率都有極大的關系。
窗戶對于自然采光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樣的窗戶更合理呢,除了合適的大小,一般建議有窗戶的房間兩面采光,而且最好是對面。房間進深比不宜超過6比4,也就是進深6米,寬度則宜在4米,這樣采光比較舒適,超過這個就會影響采光。客廳和主臥的方向盡量坐北朝南朝南,自然采光會較好。
可以將自然采光的等級劃分為五級。
一級:側面采光系數是5,室內照度達750lx。
二級:側面采光系數是4,室內照度達600lx。
三級:側面采光系數是3,室內照度達450lx。
四級:側面采光系數是2,室內照度達300lx。
五級:側面采光系數是1,室內照度達150lx。
可以看到150lx是室內照度的基礎要求,一般居家照明室內照度的建議值通常在150lx左右或者以上。例如廚房要求采光系數2.0,照度在300lx以上,而衛生間過道餐廳等采光系數可以在1.0,照度在150lx。白天自然光線如果照度不夠,需要使用吸頂燈等補充照明,建議白天使用較高色溫的光線。
一、自然光、偏光
光是一種橫波,它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是互相垂直的。根據光波振動的特點,把光分為自然光和偏光。
1.自然光(Light)
自然光是指直接由光源發出的光,如太陽光、燈光等。自然光的光波振動方向在垂直于光波傳播方向的平面內,做任何方向等振幅的振動(圖1-5A)。
圖1-5 自然光(A)和偏振光(B)的振動方向特點示意圖。
2.偏光(Polarizing light)
自然光經過反射、折射、雙折射或選擇性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轉變為只在一個方向上振動的光波,稱為平面偏振光或偏光(圖1-5B,圖1-6)。偏光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所構成的平面稱為振動面。自然光轉變為偏光的作用稱為偏光化作用(圖1-6)。
圖1-6 自然光(A)通過偏光片(B)變成了偏光(C)
晶體光學研究中主要是應用偏光,研究使用的儀器主要是偏光顯微鏡。被限制在一個平面上振動的光束也可稱為平面偏光,偏光顯微鏡的設計就是建立在這個概念基礎上的,它裝有把自然光變為偏振光裝置的下偏光鏡(稱起偏器),它主要是利用雙折射(尼科爾棱鏡)或選擇性吸收(偏光片)產生的偏振光。
二、獲取平面偏光常見的兩種方法。
在垂直光波傳播方向的平面內,光振動限于某一固定方向,則這種光稱為“線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獲取平面偏光的常見方法有:尼科爾棱鏡法、偏振片(偏光片)法。
1.尼科爾棱鏡法
該方法是由英國物理學家尼科爾(William Nicol,1768~1851)于1828年發明的,是將長度約為寬度3倍的透明的冰洲石晶體沿對角線方向鋸開后磨光,再用加拿大樹膠粘合制成。自然光從鏡的一端射入后,分成振動方向互相垂直的兩束偏光,即常光(No)和非常光(Ne)(其中常光No=1.658),被加拿大樹膠(N=1.54)的表面全反射(全反射后偏向一邊,被涂黑的側面吸收),非常光(Ne=1.486)仍沿原方向從鏡內射出,是平面偏光,見圖1-7。
圖1-7 尼科爾棱鏡
優點:獲得偏光較純凈。
缺點:冰洲石較易受振動,而產生裂紋,引起光的反射、折射或受溫差變化而脫膠。
2.偏振片(偏光片)法
偏振片是一種使自然光變為“線偏振光”的人造透明薄片。一般用具有網狀分子結構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薄膜作為片基,將這種薄膜浸染在碘溶液中,經硼酸水溶液還原穩定后,再將其單向拉伸4~5倍以上而制成。拉伸后聚乙烯醇薄膜的分子便由網狀結構變為線性結構,碘分子被吸附在單向排列的聚乙烯醇分子上,而使光只能沿平行線狀結構的方向通過而具有起偏或檢偏性能,這種偏振片稱為H—偏振片。
優點:人造偏振片工藝簡單,可以大面積拉伸,偏振度高達99.5%,又適用整個可見光范圍,裝置儀器簡便,價格較便宜。
缺點:不能受潮,容易老化,發生脫偏光化現象。
狹義上,自然光主要指太陽光和月光,及其與天空和地面發生反射折射等產生光線。
廣義上,包括未經人工布光的自然燈光,如城市燈光,街道燈光等。
根據光波的振動特點不同,可將其分為自然光和偏振光(偏光)。從一切實際光源直接發出的光波,一般都是自然光,如太陽光、燈光等。自然光是由無數方向橫振動合成的復雜混合光波,其振動特點是:在垂直光波傳播方向的平面內,各個方向上都有等振幅的光振動(圖1-4A)。在垂直光波傳播方向的某一固定方向上振動的光波,稱平面偏振光,簡稱偏振光或偏光(圖1-4B)。偏振光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所構成的平面稱振動面。
圖1-4 自然光(A)和偏振光(B)的振動特點。
自然光經過反射、折射、雙折射及選擇性吸收作用可以轉變為偏光。使自然光轉變為偏光的作用稱為偏光化作用。晶體光學研究主要就是應用偏光,研究的主要儀器是偏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中裝置有使自然光轉變為偏光的偏光鏡(起偏鏡)。偏光鏡通常是根據選擇性吸收作用(偏光片)或雙折射作用(尼科爾棱鏡)產生偏光的原理制成的。自然光通過偏光鏡后即轉變成振動方向固定的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