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什么叫疊詞比如一下,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疊詞是以詞的形狀來判斷 有兩個要素:組成詞的單個字是同一個字;單個字的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個字或偏旁。
擴展資料
(一) 甲乙乙式
1. 綠(油)(油)
2. 烏(漆)(漆)
3. 靜(悄)(悄)
4. (白)茫茫
5. (軟)綿綿
(二) 甲甲乙乙式
1. 結結(巴)(巴)
2.?老老(實)(實) 或(少) (少)
3. 吞吞(吐)(吐)
4. (馬)(馬)虎虎
5. (婆)(婆)媽媽
6.?戰戰(兢)(兢)
7.?乾乾(翼)(翼)
8. 清清(白)(白)
9. 高高(興)(興)
10. 模模(糊)(糊)
11. (端)(端)正正
12. 鬼鬼(祟)(祟)
13. 正正(方)(方)
14. (偷)(偷)摸摸
15. 懶懶(散)(散)
16. 吵吵(鬧)(鬧)
17.?安安(心)(心)
18. (冒)(冒)失失
(三) 甲甲乙丙式
1. (落)(落)大方
2. (熊)(熊) 大火
3. (鼎)(鼎)大名
4. (格)(格)不入
5. (憤)(憤)不平
6. (喋)(喋)不休
7. (揣)(揣)不安
8. (念)(念)不忘
9. (孜)(孜)不倦
10. (依)(依)不舍
11. (滔)(滔)不絕
12. (悶)(悶)不樂
13. (泛)(泛)之交
14. (九)(九)之數
15. (蒸)(蒸)日上
16. (層)(層)包圍
17. (岌)(岌)可危
18. (歷)(歷)在目
19. (栩)(栩)如生
20. (津)(津)有味
21. (炯)(炯)有神
22. (井)(井)有條
23. (彬)(彬)有禮
24. (侃)(侃)而談
25. (沾)(沾)自喜
26. (喃)(喃)自語
27. (竊)(竊)私語
28. (夸)(夸)其談
29. (欣)(欣)向榮
30. (頭)(頭)是道
31. (步)(步)為營
32. (比)(比)皆是
33. (心)(心)相印
疊字,又稱重言,為復詞的一種,是利用類疊的修辭技巧。疊字由兩個或以上,字形和字義都相同的漢字,重疊在一起使用所組成的詞語。大多數的象聲詞都是由疊字組成。在書面文或口語都可能出現。
1、名詞疊字。例:雪花片片
2、動詞疊字。例:寫寫書法、畫畫圖、休息休息。
3、形容詞疊字。例:濕漉漉、紅彤彤、白雪雪、略懂略懂。
4、副詞疊字。例:郁郁寡歡
著名疊字作品
1、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擢素手。
2、聲聲慢(李清照):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擴展資料:
疊詞在詩詞中的作用
一、形象性。詩中疊字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開頭六句連用了六組疊詞:“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前兩句寫景,用“青青”、“郁郁”描繪出春天草木濃密的生機;后四句寫人,四組疊字將思婦的體態、儀容、裝扮等寫得十分逼真,簡直呼之欲出。
二、確切性。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用“隱隱”、“甸甸”摹擬車馬聲,非常確切,渲染了蘭芝被遣歸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
三、音樂性。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詩的前四句分別用疊字領起,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疊詞
疊詞是詞和詞常常可以連起來用,以詞的形狀來判斷,有兩個要素為組成詞的單個字是同一個字;單個字的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個字或偏旁。
疊詞構成的成語有以下幾種形式:ABB型、AABB型、AABC型、ABB型、ABAC型、ABCA、ABCB等。
疊詞的特殊性:
1、形象性。詩中疊字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2、確切性。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
3、音樂性。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詩的前四句分別用疊字領起,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什么是疊詞?疊詞是:詞和詞常常可以連起來用。
疊詞構成的成語有四種形式:AABB型、AABC型、ABB型、ABAC型、ABCA型、 ABAC型 等。
單音疊詞:
甜津津、甜絲絲、喜洋洋、樂滋滋、興沖沖、氣沖沖、孤零零、樂呵呵、笑哈哈、笑瞇瞇、醉醺醺、雄赳赳、呼嚕嚕、骨碌碌、齊刷刷、傻乎乎、傻愣愣、罵咧咧、滿盈盈、空蕩蕩、香噴噴、水汪汪、滴溜溜、圓溜溜、熱辣辣、慢騰騰、靜悄悄、血淋淋、濕漉漉、一片片、一團團、一堆堆、紅彤彤、紅艷艷、明晃晃、白花花、金燦燦、銀閃閃、亮晶晶、眼睜睜、懶洋洋、白蒙蒙、冷冰冰、熱乎乎、暖融融、涼颼颼、潮乎乎、惡狠狠、紅撲撲、綠油油、毛絨絨、熱騰騰。
雙音疊詞:
推推搡搡、嘟嘟囔囔、嘀嘀咕咕、轱轱轤轤、比比劃劃、踉踉蹌蹌、干干凈凈、嘮嘮叨叨、利利落落、冷冷落落、吞吞吐吐、大大方方、客客氣氣、說說笑笑、的的確確、反反復復、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實實在在、踏踏實實、扎扎實實、迷迷糊糊、隱隱約約、模模糊糊、嚴嚴實實、世世代代、千千萬萬、郁郁蔥蔥、紛紛揚揚、三三兩兩、吹吹打打、蓬蓬松松、陸陸續續、斷斷續續、啰啰嗦嗦、層層疊疊、結結實實、明明白白、辛辛苦苦、舒舒服服、勤勤懇懇、慌慌張張、痛痛快快、穩穩當當、匆匆忙忙、急急忙忙、暖暖和和、整整齊齊、蹦蹦跳跳。
疊詞:
一是形象性。詩中疊字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開頭六句連用了六組疊詞:“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前兩句寫景,用“青青”、“郁郁”描繪出春天草木濃密的生機;后四句寫人,四組疊字將思婦的體態、儀容、裝扮等寫得十分逼真,簡直呼之欲出。
二是確切性。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用“隱隱”、“甸甸”摹擬車馬聲,非常確切,渲染了蘭芝被遣歸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疊字還可以摹擬各種聲音;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用“蕭蕭”摹擬落葉聲;黃巢的《題菊花》中“颯颯秋風滿院栽”,用“颯颯”摹擬風聲風聲;岳飛《滿江紅》中“憑欄處,瀟瀟雨歇”,用“瀟瀟”摹擬雨聲……疊字撮合婚姻時寫道:“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這里“諾諾”、“爾爾”是答應聲,相當于現代漢語中“好,好”、“就這樣”之類的詞,兩組疊詞把說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寫得活靈活現。再如《木蘭辭》用“唧唧復唧唧”的疊詞,寫木蘭的嘆息聲,也十分精當。
三是音樂性。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詩的前四句分別用疊字領起,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以相同的字詞組成的新詞表示語氣更強烈叫做疊詞,例如:悠悠 幽幽 面面觀 呱呱叫 干巴巴 緊梆梆 平平安安 明明白白 苦苦哀求 牢牢把握 挨家挨戶 百戰百勝 大腹便便 文質彬彬。
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形象性。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確切性。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三是音樂性。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
疊詞是以詞的形狀來判斷
有兩個要素:組成詞的單個字是同一個字;單個字的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個字或偏旁。
疊詞構成的成語有以下幾種形式:AABB型、AABC型、ABB型、ABAC型、ABCA、ABCB等。
可自行參考: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0%E8%AF%8D/2942291?fr=aladdin。
疊詞就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比如藍藍的天,藍藍就是疊詞。
單字重復形成的詞匯,有多種使用方式。
疊詞是:詞和詞常常可以連起來用。
(一) 甲乙乙式
1. 綠(油)(油)
2. 烏(漆)(漆)
(二) 甲甲乙乙式
1. 結結(巴)(巴)
2. 老老(實)(實) 或(少) (少)
(三) 甲甲乙丙式
1. (落)(落)大方
2. (熊)(熊) 大火
四) 甲乙甲丙式
1. (人)山(人)海
2. (見)仁(見)智
(五) 甲乙丙甲式
1. (痛)定思(痛)
2. (數)不勝(數)
(六) 甲乙乙丙式
1. 春(風)(風)人
2. 自(欺)(欺)人
(七) 甲乙丙乙式
1. 應(有)盡(有)
2. 以(牙)還(牙)
(八) 甲乙丙丙式
1. 人才(濟)(濟)
2. 人海(涌)(涌)
指詞語前兩字一樣,后兩字一樣的疊詞.如:干干凈凈 整整齊齊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實實 實實在在 兢兢業業 勤勤懇懇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