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旅游紅樓夢里的寶琴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紅樓夢里的寶琴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展開說明,《紅樓夢》中的寶琴是誰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紅樓夢寶琴出場第幾集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紅樓夢中薛寶琴的真正結局是嫁給柳湘蓮,詳情如下:
薛寶琴之所以來到賈家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早年間和京城的一個官宦人家的兒子定下了婚約,她是來京城成親的,可是從她出現一直到后來都沒有關于薛寶琴成親的描寫。
一開始寶琴是說梅家的老爺還在外地,不在京城,要等著梅家老爺回來以后在成親。那么這話也說得通,她在等梅翰林回京然后嫁給梅翰林的兒子,可是書中后來有講梅翰林已經回到京城了。
可是并未看到薛寶琴要,嫁給梅家的勢頭,因為梅家悔婚了。當時薛家已經敗落了,然而那一家的勢頭正好,當然不會娶一個敗落氏族的女子為妻了。
當時正逢王熙鳳兄長進京,王熙鳳的兄長王仁進京很可能就是因為是寶琴被悔婚這件事,薛姨媽大概是求著王子騰進京來幫助解決徐寶琴婚事的問題了。
紅樓夢中女子皆是薄命人,薛寶琴的結局也是十分的凄涼。首先她肯定沒有嫁到梅家,這是可以肯定的,因為一直到曹雪芹的前80回寫完,梅家都毫無動靜,沒有想來娶薛寶琴的一點想法。
所以由此可見,就算薛姨媽找到了王子騰,從中調解,梅家應該還是堅持的悔婚了,一個悔婚的女子,大概不會是很容易在找到合適的人家。從后來,薛寶琴,自己寫的詩中可以看出,不在梅邊,在柳邊。
所以很多人普遍認為,這個柳大概就是柳湘蓮,全書中出現的男子有,只有柳湘蓮一個姓柳。同時,柳湘蓮又是一個具有才情的人,也許只有柳湘蓮能夠配得上薛寶琴。
擴展資料:
薛寶琴,《紅樓夢》中皇商之女,小時跟父親跑過不少地方。她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寶釵的堂妹。她長得十分美貌,賈母甚是喜愛,夸她比畫上的還好看,曾欲把她說給賈寶玉為妻。
王夫人也認她為干女兒。她自幼讀書識字,本性聰敏,在大觀園里曾作《懷古絕句十首》。她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她的美艷與純真和邢岫煙的內斂與清高、李紋、李綺的超脫與淡然截然不同,十分耀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薛寶琴。
《紅樓夢》薛寶琴結局是:薛寶琴的父親把寶琴許給梅家,兩家應該算是門當戶對。因為寶琴雖是薛家二房,但商人巨富,薛家二房既出身于皇商世家,身家應該不菲。
梅家雖是翰林,但官位并不高,只是五品職位。身家也不厚,于是官商聯姻,形成互補,想當初的王家和薛家聯姻一樣。但是,兩家訂婚之后,梅翰林外放,而薛寶琴之父病逝,這形成了一種兩極分化。
《紅樓夢》薛寶琴的命運介紹
薛寶琴和薛寶釵同是出自薛家,但是相對于薛寶釵的富足,薛寶琴顯得捉襟見肘。薛寶琴和薛寶釵的關系是堂姐妹,就是賈元春和賈迎春的關系。
薛寶琴的命運和薛寶釵很相像,都是小小年紀父親早亡。可是薛寶釵還有王家出身的母親,薛寶琴卻沒有可以依靠的長輩,只有一個哥哥薛蝌。
薛寶釵進京是準備小選進宮,而薛寶琴進京是準備嫁人。就像是薛寶釵一樣,都以為各種原因,最終都留在了賈府小住。薛寶釵是因為哥哥鬧事,小選失敗。而薛寶琴是因為未婚夫梅家外放,所以撲了一個空。
《紅樓夢》中,薛寶琴在父親死后,哥哥薛蝌立馬送薛寶琴進京,就是為了與曾經定親的梅翰林之子完婚。
薛寶琴在賈府待嫁,可是她的這樁美滿婚姻,最終還是泡湯了。再者,薛蟠曾經打死馮淵的這事,因賈雨村的事情,最終被牽連在內,薛家因此而敗落。這也肯定影響到薛寶琴和梅翰林家的婚事。當時是賈家、王家合力把薛蟠的案子壓下來的,這兩家肯定也跟著受牽連。
可以說這時的薛蝌、薛寶琴,在京城是待不下去了。他們兄妹兩肯定打算離開,這正如薛寶琴寫的詞“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一樣。雖然離別的滋味不好受,可是最終還得離開。
就這樣薛蝌帶著妹妹薛寶琴踏上了回鄉的路途,當他們到達平安州地面,卻遇到了強人。這和薛蟠當年在此的情況何其相似也。
人物相關:
才情:本性聰敏,自幼讀書識字”,書中竭力表現她的才華橫溢,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她與寶釵、黛玉共戰湘云,妙句迭出,從容自如;后來吟紅梅花詩,技壓李紋、岫煙;第七十回眾人填柳絮詞,惟獨她那首《西江月》聲調壯美。
尤其是第51回,她一人獨作懷古詩十首,以跟著父親所經過各省內的古跡為題,每首還各隱一件物品,雖然歷代“紅學”家對這十件物品 的謎底始終未能達成共識,但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這十首“新編懷古詩”又暗示著書中十位女子的命運。
結局猜測1。嫁給了“梅翰林之子”書中從薛寶琴一出場,就交代了她許了梅翰林之子。在高鄂續本中只有由王夫人交待幾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聽見說豐衣足食,很好。” 單就薛寶琴個人性格方面說吧。與寶釵相比,世俗的禮教觀念對她約束較少,思想自由,天真純凈。有她做的詩《蒲東寺懷古》、《梅花觀懷古》為證。這兩首詩借懷古之名,歌頌了主人公愛情故事,反映了寶琴的自由愛情的追求。雖然嫁給了梅翰林之子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也不符合《紅樓夢》整體結局,也不符合薛寶琴個人性格。而從小許于梅翰林之子,應是父母之命吧。如果嫁與梅家,怎么能體現出愛情的悲劇?當然,事事不能全料。盡管薛家敗落,或許梅翰林之子并非是王仁之流,依舊按婚約娶了寶琴也是大有可能。2。 劉心武“不在梅邊在柳邊”前八十回里,寫到賈母曾起過將薛寶琴配給賈寶玉的念頭,后來薛姨媽代為說明,寶琴父親已死,母親有痰癥也時日不多,但她父親在世時已將她配給了梅翰林之子,她之所以隨哥哥薛蝌進京,就是等梅翰林外任期滿回到京城,好嫁過去完婚。那么,在曹雪芹所寫成或至少是設計好的八十回后的篇章中,她究竟是否嫁給了梅翰林之子并終守一生呢?從八十回文本和脂硯齋批語,我們可以推測出來,她后來的命運并非就此綰定。她的吟紅梅詩里有這樣的句子:“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表面上這都是緊扣“紅梅”說事,其實,從“豐年好大雪”到處處“無余雪”,“流水空山”好落寞,恐怕都暗示著薛氏家族的整體瓦解,她最后也只能是入“薄命司”而不可能例外。她那首吟柳絮的《西江月》詞中有句曰“明月梅花一夢”,恐怕是暗示著她最后并未能如約嫁到梅家;那么,她沒嫁給姓梅的又嫁給了誰呢?我認為她那十首懷古詩的最后一首恰是說她自己的:“不在梅邊在柳邊”,也就是說,她最后的歸宿,竟是與柳湘蓮結合了。凝神一想,尤三姐雖是真情而屈死,究竟未必能配得上柳湘蓮,而薛寶琴與柳湘蓮在“浪游”的經歷與“壯美”的氣質上,實在是非常相配。3。 嫁與“花自芳”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寶琴作了一首《詠紅梅花得“花”字》的七律詩。請注意,寶琴與“‘花’字”有關。無獨有偶,同回再次說到了“‘花’字”。李紈出了個“螢”字謎讓眾人猜射一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笑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綺笑道:“恰是了。”眾人道:“螢與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了說;“好!” 這里,作者再次點出寶琴與“‘花’字”有關。可以猜測,“‘花’字”就是寶琴結局的重要暗示,她的夫婿姓名中應有一個“‘花’字”。遍查紅樓中所有男性,有“‘花’字”的只有襲人之兄花自芳。 寶琴最后與花自芳結緣,這有可能嗎?此事說來“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據脂批透露,賈府敗落后襲人與蔣玉菡夫婦救濟寶玉與寶釵夫婦,寶琴乃寶釵之妹,花自芳乃襲人之兄。三春去盡之后,寶琴也同樣淪落了,由襲人牽線將她與自家親哥哥結緣,似乎順理成章了。
薛寶琴是書中“謎一般的人物”最終的結局怎么樣呢?按照常理推測,可能有如下結局。 第一種結局,嫁給了梅翰林之子。 書中從薛寶琴一出場,就交代了她許了梅翰林之子。在高鄂續本中只有由王夫人交待幾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聽見說豐衣足食,很好。” 單就薛寶琴個人性格方面說吧。與寶釵相比,世俗的禮教觀念對她約束較少,思想自由,天真純凈。有她做的詩《蒲東寺懷古》、《梅花觀懷古》為證。這兩首詩借懷古之名,歌頌了主人公愛情故事,反映了寶琴的自由愛情的追求。我個人認為嫁給了梅翰林之子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也不符合《紅樓夢》整體結局,也不符合薛寶琴個人性格。而從小許于梅翰林之子,應是父母之命吧。如果嫁與梅家,怎么能體現出愛情的悲劇?當然,事事不能全料。盡管薛家敗落,或許梅翰林之子并非是王仁之流,依舊按婚約娶了寶琴也是大有可能。 第二種結局:與柳湘蓮海外仙游 書中暗有交代,她那首吟柳絮的《西江月》詞中有句曰“明月梅花一夢”,恐怕是暗示著她最后并未能如約嫁到梅家。我認為她那十首懷古詩的最后一首恰是說她自己的:“不在梅邊在柳邊”,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之“冷”(指冷二郎)和“香”(諧音“湘”),也就是說,她最后的歸宿,竟是與柳湘蓮結合了。然而又一想,尤三姐為情而屈死后,柳湘蓮隨跛足道人出家云游四方。由此說是嫁與柳湘蓮大約不可能。更應該是薛寶琴與柳湘蓮出家, 云游四方。其實書中早有暗示:說寶琴出身在一個豪商之家,從小跟著父親走遍三山五岳,到西海沿子上買過洋貨,還接觸過真真國的女孩子。這是不是命中早就注定是漂泊呢?不過這種推斷,也有些牽強之意。第三種結局:嫁與花自芳。 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寶琴作了一首《詠紅梅花得“花”字》的七律詩。請注意,寶琴與“‘花’字”有關。無獨有偶,同回再次說到了“‘花’字”。李紈出了個“螢”字謎讓眾人猜射一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笑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綺笑道:“恰是了。”眾人道:“螢與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了說;“好!” 這里,作者再次點出寶琴與“‘花’字”有關。我想,“‘花’字”就是寶琴結局的重要暗示,她的夫婿姓名中應有一個“‘花’字”。遍查紅樓中所有男性,有“‘花’字”的只有襲人之兄花自芳。 寶琴最后與花自芳結緣,這有可能嗎?此事說來“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據脂批透露,賈府敗落后襲人與蔣玉菡夫婦救濟寶玉與寶釵夫婦,寶琴乃寶釵之妹,花自芳乃襲人之兄。三春去盡之后,寶琴也同樣倫落了,由襲人牽線將她與自家親哥哥結緣,似乎順理成章了。 第四種結局:嫁與賈寶玉。 在第五十回,賈母有意為寶玉求配寶琴。書中這樣寫:“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因又細問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薛姨媽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許過梅家了,因賈母尚未明說……” 不僅賈母有意,就是王夫人也是十分喜歡寶琴的,并將她認作干婦兒。咱們再看寶玉眼中的寶琴。“后寶玉忙忙來至怡紅院中,向襲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們還不快看人去!誰知寶姐姐的親哥哥是那個樣子,他這叔伯兄弟形容舉止另是一樣了,倒象是寶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奇在你們成日家只說寶姐姐是絕色的人物,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更有大嫂嫂這兩個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更有他總是與寶琴形影查隨,一同賞梅花。 另外,第五十三回寫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按說薛寶琴是外姓女子,又沒有嫁到賈家為媳,她是不該在場的;倘若她可以在場,那么為什么薛寶釵、邢岫煙等不去參觀?但書中卻寫到偏只有她一個外姓女子隨著賈氏諸人進入了祠堂,從容旁觀。早在清代就有評家指出這樣的描寫不合當時的風俗禮儀。曹雪芹為什么要這樣處理?難道是疏忽,還是暗指以后嫁給寶玉呢?
寶琴結局:嫁給了梅翰林之子或有其他隱結局,亦未可知,書中并未有明示。
寶琴簡介:《紅樓夢》中皇商之女,小時跟父親跑過不少地方。她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寶釵的堂妹。她長得十分美貌,賈母甚是喜愛,夸她比畫上的還好看,曾欲把她說給賈寶玉為妻。王夫人也認她為干女兒。她自幼讀書識字,本性聰敏,在大觀園里曾作《懷古絕句十首》。后嫁都中梅翰林之子。她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她的美艷與純真和邢岫煙的內斂與清高、李紋、李綺的超脫與淡然截然不同,十分耀眼。
《紅樓夢》簡介:《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后原稿佚失。原名《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薛寶琴
開放分類: 小說、紅樓夢、紅樓夢人物。
人物簡介
薛寶琴,《紅樓夢》中皇商之女,小時跟父親跑過不少地方。她是薛姨媽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寶釵的堂妹。她長得十分美貌,賈母甚是喜愛,夸她比畫上的還好看,曾欲把她說給賈寶玉為妻。王夫人也認她為干女兒。她自幼讀書識字,本性聰敏,在大觀園里曾作《懷古絕句十首》。后嫁都中梅翰林之子。她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她的美艷與純真和邢岫煙的內斂與清高、李紋、李琦的超脫與淡然截然不同,十分耀眼。
相關詩文
寶琴的這十首燈謎詩錄于下:
赤壁懷古
赤壁塵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鐘山懷古
名利何曾絆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寶琴作過一首《紅梅花》詩: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霄,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寶琴還填過一闋《西江月》柳絮詞:
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結局猜測
1. 猜測I--梁歸智 《薛寶琴不入薄命司》“白雪紅梅”
有一個大家都感到困惑卻誰也沒有詳加研討的問題;那就是寶琴在《石頭記》中的地位。寶琴直到第四十九回才出場,一百一十回的石頭記(雪芹原作是一百一十回,不是一百二十回)幾乎已快一半了。而她一露面,書中就把她描寫成一個超群軼倫的人物。寶玉說: “更奇在你們成日家只說寶姐姐是絕色人物,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更有大嫂嫂這兩個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晴雯說: “……大太太的一個侄女兒,寶姑娘一個妹妹,大奶奶兩個妹妹,到象一把子四根水蔥兒。”探春說:“……據我看,連他姐姐并這些人,總不及他。”寶琴竟然超過了群芳之冠寶釵,所以賈母一見就“逼著太太認了干女兒了”,并且給了她一件金翠輝煌的鳧靨裘。寶釵說: “……我就不信我哪些兒不如你?”連最豁達大度的寶釵都開玩笑地流露了妒意。后來作詩,寶琴又顯露了非凡的才華,“寶玉見寶琴年紀最小,才又敏捷,深為奇異。黛玉湘云二人斟了一小杯酒齊賀寶琴。”連詩才最敏捷的黛玉、湘云也對寶琴的詩才表示佩服。第五十回有脂批曰: “此回著重在寶琴,卻出色寫湘云。寫湘云聯句極敏捷聰慧,而寶琴之聯句不少于湘云,可知出色寫湘云,正所以出色寫寶琴。”
寶琴如此絕色奇才,書中又寫她“年輕心熱”等許多優點,幾乎成了《石頭記》中第一完人。確實,黛玉身體不好,常鬧“小性兒”,寶釵世故,湘云有口無心,也發過“經濟酸論”,探春對生母的態度惹人譏評,十二釵中的佼佼者哪一個能象寶琴那樣完美無缺呢?薛寶琴在《石頭記》中的地位確實是奇特的。有人說她當入“金陵十二釵”副冊?誰不感到有點別扭呢?難道寶琴反不如“懦小姐”迎春?反不如“矢孤介”的惜春?連釵、黛、湘、探尚且不如她,她怎么會是副冊中人呢?正冊中沒有寶琴,那就是說寶琴根本就不是簿命司中的人物。關于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合出妙玉時,有雙行夾批中提到“后寶琴、岫煙、李紋、李綺,皆陪客也,《紅樓夢》中所謂副十二釵是也。”實際上是夾批者主觀漫擬,不足為據。因為緊接著就有署名畸笏的批語對這種說法進行駁斥,指出“樹處(當為‘副冊’之訛字)十二釵總未的確,皆系漫擬也。”參見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第五十五頁至五十八頁。
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時,“當下隨了仙姑進入二層門內,只見兩邊配殿皆有匾額對聯,一時看不盡許多,惟見有處寫的是癡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旁有脂批曰: “虛陪六個”,原來太虛幻境中并不是僅僅有一個薄命司。由此可以明白,象薛寶琴、邢蚰煙?李紋、李綺都不入薄命司,而屬于“虛陪”的人物。所以她們遲到第四十九回才出場,因為她們本來只是“虛陪”,不是書中主角。有人根據賈母曾露出意思為寶玉求配寶琴,就說雪芹原作中也有賈母變心、否定寶黛婚姻的構思,實為皮相之見。寶琴是虛陪的人物,所以作者不妨借她“間色”。如果說賈母為寶玉求配寶琴時不考慮黛玉,那么她不是同樣沒有考慮寶釵嗎?讀《石頭記》如果看得太板,常要“被作者瞞過”,上大當的。
薛寶琴早已許配給梅翰林之子,因而書中有“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回文字,寫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后一個丫環抱著一瓶勻:梅”“就象老太太屋里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可是“那畫的哪里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這里用諧音暗示之意是很明顯的。薛寶琴之“薛”正是白雪之“雪”,梅翰林之“梅”正是紅梅之“梅”。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也正是一種“引文”,暗伏薛寶琴命運獨好,將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之后,獨有“白雪紅梅”仍在也。
因此可以明白第七十回放風箏時為什么寶琴的風箏是“大紅蝙蝠”, “蝙蝠”是吉祥的象征,乃“偏福”之意,正喻寶琴嫁梅翰林之子,命運獨好。寶琴作十首懷古詩暗喻十二釵的命運卻不涉及自己(參見《暖香塢春燈謎與薛小妹懷古詩》),她述真真國少女五言律詩關系著探春的結局也不涉及自己(參見《探春的結局——海外王妃》),這都由于寶琴是“陪客”,她在《石頭記》中只起一個旁觀者的作用。大約在八十回后寶琴的地位并無變化,她可能在四大家族敗落后充當一個“見證”歷史盛衰的角。
2. 猜測II--劉心武“不在梅邊在柳邊”
前八十回里,寫到賈母曾起過將薛寶琴配給賈寶玉的念頭,后來薛姨媽代為說明,寶琴父親已死,母親有痰癥也時日不多,但她父親在世時已將她配給了梅翰林之子,她之所以隨哥哥薛蝌進京,就是等梅翰林外任期滿回到京城,好嫁過去完婚。那么,在曹雪芹所寫成或至少是設計好的八十回后的篇章中,她究竟是否嫁給了梅翰林之子并終守一生呢?從八十回文本和脂硯齋批語,我們可以推測出來,她后來的命運并非就此綰定。她的吟紅梅詩里有這樣的句子:“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表面上這都是緊扣“紅梅”說事,其實,從“豐年好大雪”到處處“無余雪”,“流水空山”好落寞,恐怕都暗示著薛氏家族的整體瓦解,她最后也只能是入“薄命司”而不可能例外。她那首吟柳絮的《西江月》詞中有句曰“明月梅花一夢”,恐怕是暗示著她最后并未能如約嫁到梅家;那么,她沒嫁給姓梅的又嫁給了誰呢?我認為她那十首懷古詩的最后一首恰是說她自己的:“不在梅邊在柳邊”,也就是說,她最后的歸宿,竟是與柳湘蓮結合了。凝神一想,尤三姐雖是真情而屈死,究竟未必能配得上柳湘蓮,而薛寶琴與柳湘蓮在“浪游”的經歷與“壯美”的氣質上,實在是非常相配。
我也曾經對這個問題產生過疑問,最近又看了一些這方面的書,我想把我的心得跟你說下:。
不在梅邊在柳邊,這句話,大多數的紅學家都認為寶琴最后的結局是跟柳湘蓮在一起的。
寶琴跟梅翰林的兒子是成了親的,但后來不知為何守寡。在賈府消敗以后,薛蚪與守寡后的寶琴帶著寶釵、薛姨媽、薛蟠的棺材回鄉安葬,途中碰上了柳湘蓮,然后作主讓寶琴嫁給了柳湘蓮。
《紅樓夢》中每個人物最后結局如下:
1、賈寶玉
賈寶玉最后的結局是“中鄉魁寶玉卻塵緣”——賈寶玉中了舉人,又留下兒子賈桂重振家業,自己則飄然而去出家當了和尚,還被皇帝封了“文妙真人”。
2、林黛玉
林黛玉的結局是在封建禮教壓迫下,受盡“風刀霜劍嚴相逼”之苦,最后于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3、薛寶釵
在賈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被迫娶薛寶釵為妻。由于雙方沒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賈寶玉又無法忘懷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當和尚去了。薛寶釵只好獨守空閨,抱恨終身。
4、王熙鳳
王熙鳳曾經因為一次小產落下的病根,在八十回以后王熙鳳的病情復發以至于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再加上失去了榮國府的管家權力和榮國府因為衰敗被抄家的打擊,使得王熙鳳一病不起。
最后因為榮國府的衰敗王熙鳳被打進牢里,一天平兒說到少奶奶雪崩,也就是例假大出血,使得王熙鳳在監獄里面病死,在王熙鳳死后被人用一個破舊的草席卷了出去。
5、李紈
李紈就一直守寡,雖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聞不問,只知道撫養親子,閑時陪侍小姑等女紅、誦讀而已。
在八十回以后,賈蘭最后將會極有出息。但對于李紈來講,也不過"枉與他人作笑談"和"也只是虛名兒與后人欽敬"而已了。
6、賈元春
元妃雖給賈家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省親之后,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后暴病而亡。
7、賈迎春
她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
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8、賈探春
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強烈,所以對處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趙姨娘輕蔑厭惡,冷酷無情。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于事。最后賈探春遠嫁他鄉。
9、賈惜春
由于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于衷。
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后入櫳翠庵為尼。
10、秦可卿
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
11、賈巧姐
巧姐從小生活優裕,是豪門千金。但在賈府敗落、王熙鳳死后,舅舅王仁和賈環要把她賣與藩王作使女,在緊急關頭,幸虧劉姥姥幫忙,把她喬裝打扮帶出大觀園。后嫁給一個姓周的地主。
12、史湘云
雖為豪門千金,但她從小父母雙亡,由叔父史鼎撫養,而嬸嬸對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點兒也作不得主,且不時要做針線活至三更。后嫁與衛若蘭,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癆癥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終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