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教育西安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西安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西安屬于南方還是北方,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西安是陜西省。
西安市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是陜西省的省會城市,也是我國十五座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我國西北地區唯一的一座副省級城市。西安市的總面積約為10108平方千米,下轄11個區,包括未央區、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灞橋區、雁塔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和鄠邑區,另轄藍田縣和周至縣兩縣。
西安市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是我國西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歷史沿革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西安屬于陜西省。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陜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并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戶籍人口905.68萬。
擴展資料:
“絲綢之路”:
西安古稱長安,位于中國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雛形。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又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都城。
自西漢起,西安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城市。
“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起點,西至古羅馬。西安是聞名世界的歷史名城,與羅馬、雅典、開羅齊名,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中建都歷史最長的一個,長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的主干。
參考資料: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概況)
西安屬于陜西省。西安,簡稱“鎬”,古稱長安、鎬京,是陜西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市位于黃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區、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臺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陜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相鄰。西安市境內海拔差異懸殊,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西安水資源豐富,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人文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擁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6處世界文化遺產。
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種等珍稀動物。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具有良好的儲存地熱水的地質條件。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臺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干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
西安市是陜西省。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渭南市華州區、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相接。
西安市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臺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陜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
風景名勝: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游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游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鐘鼓樓、古城墻等古建筑700多處。
截至2016年,西安境內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西安屬于陜西省。西安,簡稱“鎬”,古稱長安、鎬京,是陜西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另有西安城墻、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西安屬于陜西省。
西安市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自古有著“八水繞長安”之美譽。介于東經107°40′~109°49′,北緯33°42′~34°45′之間,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西安是教科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市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另有西安城墻、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于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跡”中的兵馬俑坑。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