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教育飽和度計算方法是什么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飽和度計算方法是什么,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飽和度的計算公式:Ω=雙鍵數+三鍵數×2+環數。飽和度是指:儲層巖石孔隙中某種流體所占的體積百分數。它表示了孔隙空間為某種流體所占據的程度。巖石中由幾相流體充滿其孔隙,則這幾相流體飽和度之和就為1(100%)。
流體是能流動的物質,它是一種受任何微小剪切力的作用都會連續變形的物體。流體是液體和氣體的總稱。它具有易流動性,可壓縮性,黏性。由大量的、不斷地作熱運動而且無固定平衡位置的分子構成的流體,都有一定的可壓縮性,液體可壓縮性很小,而氣體的可壓縮性較大,在流體的形狀改變時,流體各層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運動阻力(即粘滯性)。當流體的粘滯性和可壓縮性很小時,可近似看作是理想流體,它是人們為研究流體的運動和狀態而引入的一個理想模型。
飽和度:實際交通流量與該車流的飽和通行能力的比值。由道路或交叉口的交通流量除以該道路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而得。
飽和度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為V/C,其中V是最大交通量,C是最大通行能力,其比值即為交通飽和度。
擴展資料
我國根據飽和度值將道路擁擠程度、服務水平分為以下四級:
1、一級服務水平:道路交通順暢,服務良好,V/C介于0至0.6之間。
2、二級服務水平:道路稍有擁堵,服務水平較高,V/C介于0.6至0.8之間。
3、三級服務水平:道路擁堵,服務水平較差,V/C介于0.8至1之間。
4、四級服務水平:道路交嚴重擁堵,服務水平極差,V/C大于1。
道路交通飽和度的影響因素:
1、行程速度及運行時間
2、交通受阻或受干擾程度
3、車輛行駛時的自由程度
4、氣候因素:如雨、霧、雪及臺風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交通飽和度。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飽和度
Ω=C+1-(H-N)/2。
飽和度計算公式:Ω=C+1-(H-N)/2。飽和度可定義為彩度除以明度,與彩度同樣表征彩色偏離同亮度。
鈉離子是由鈉原子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得到的,顯正1價,書寫為Na+。鈉是一種質地軟、輕、蠟狀而極有伸展性的銀白色的IA族的堿金屬元素。鈉是一種質地軟、輕、蠟狀而極有伸展性的銀白色的1A族的堿金屬元素。
飽和度計算公式:Ω=雙鍵數+三鍵數×2+環數,飽和度可定義為彩度除以明度,與彩度同樣表征彩色偏離同亮度灰色的程度。注意,與彩度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但由于其和彩度決定的是表現于人眼里的同一個效果,所以才會出現視彩度與飽和度為同一概念的情況。
可以理解為飽和度雖然表現的東西在人眼中與彩度一致,但實際是包含著彩度更高一級的單位(飽和度=彩度÷明度)。飽和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也稱色彩的純度。飽和度取決于該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
含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小。純的顏色都是高度飽和的,如鮮紅,鮮綠。混雜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調的顏色,是不飽和的顏色,如絳紫,粉紅,黃褐等,完全不飽和的顏色根本沒有色調,如黑白之間的各種灰色。
1、先看烴類物質的不飽和度:
(1)計算:
烷烴是飽和物質,化學式為CnH2n+2,其它同碳烴與之比較,每少2氫就是一個不飽和度。
如C9H16比烷(C9H20)少了4氫,為兩個不飽和度。
(2)意義:
成一環為一個不飽和度,成一雙為一個不飽和度。(即比同碳烷少2氫)
成一個叁鍵為兩個不飽和度。(即比同碳烷少四氫)
如環辛四烯有一環四雙,共計五個不飽和度。化學式比辛烷(C8H18)少10氫。為C8H8。
工業原料乙烯基乙炔不飽和度共1+2=3個,比同碳烷(C4H10)少6氫。為C4H4。
2、再看含有其它原子的物質:
(1)含有鹵原子的把鹵原子看成氫原子,折算后再計算。
如C5H9Cl先折算成C5H10,比戊烷(C5H12)少2氫,不飽和度為1,為一氯代戊烯或者一氯代環戊烷。
(2)含有氮原子的有幾個氮原子扣去幾個氫,折算后再計算。(其它氮族元素同氮元素)
如C5H9N先折算成C5H8,比比戊烷(C5H12)少4氫,不飽和度為2.。
(3)氧、硫等氧族元素不影響不飽和度計算。
如C5H10O,比戊烷(C5H12)少2氫,不飽和度為1,為戊醛、戊酮、戊烯醇、環戊醇等皆有可能。
(4)碳族元素看成碳(如硅)。
首先你要明白色彩的合成,我們知道任何色光可以由紅綠藍三種色光合成,在ps中用R,G,B表示,它們數值分別為0-255,數值越大表示,亮度越高。例:現在拿一個R,G,B數值舉例,R150,G50,B25。首先分析他的顏色,看到最低值B為25,所以R,G,B分別拿出25混合成白光,(白光由R,G,B,1:1:1混合而成)剩下R125,G25,由色相輪或經驗可知紅光加少量綠光混合橙紅色光,所以R150,G50,B25色光的顏色即為橙紅光混合一些白光的顏色。
1,色相,即給人直接的顏色感受,因為白光無色相,所以經過上面分解可知,R150,G50,B25的色相即為橙紅色。
2,飽和度,由色光其中參雜白光的多少決定,白光占比越高,飽和度越低,顏色就越不鮮艷,給人發白發灰的感覺。占比越低,飽和度越高,顏色就越鮮顏,沒有白光,飽和度就達到100%,只有白光,飽和度為0%由上面分解方法可知,當R,G,B其中一個值為0時,即無法合成白光時,飽和度達到100%,在上述例子中,R150,G50,B25,的顏色為橙紅光混合一些白光,因此飽和度小于100%,ps中計算方法為(R,G,B中最大值-R,G,B中最小值)/R,G,B中最大值。
3,明度,即色彩亮度,我們知道,R,G,B的比例決定了一個色彩的顏色(即色相,和飽和度)。拿上述R150,G50,B25例子來說,保證它的比例(即色相和飽和度不變情況下),增加/減小亮度的方法就是,R,G,B同時擴大/縮小,在本例中,由于ps中R,G,B最大數值是255,保證比例不變,達到最大的亮度,即把R150,G50,B25分別乘以1.7,得到R255,G85,B42.5。可以發現在R,G,B中,只要有一個數值達到255時,就達到此色彩最大亮度,ps中亮度計算方法為:R,G,B最大值/255·100%。
補充:色相由最大值和次大值分別減去最小值的比例決定,即除去可合成白光的成分后剩下部分的比例,根據該比例可以確定并用角度表示它在色相環的位置。因此色相實際是一個比值,如R127,G127(暗黃色)R255,G255(亮黃色),他們R:G都是1:1,合成都是黃色光,所以色相都是黃色,(60度)但是發光強度,即亮度不同,造成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如同灰色其實也是白光,只是亮度是白色白光的一半,對比之下,才有了灰色。(夜晚在沒其他光源對比下,你手機顯示灰色圖片和調低手機亮度顯示白色圖片,你區分不出哪個灰哪個白)綜上所述,知道亮度,就知道最大值,知道飽和度,又知道最小值,知道色相,就知道最大值和次大值和最小值分別對應RGB 的哪一個,最后根據色相位置對應的比例確定最大值和次大值分別減去最小值的比例,從而解出RGB的大小。這樣知道一個HSB 就可以唯一解出對應的RGB,確定出一種色彩。
以下是僅改變其中一項數值的方法:
1,僅改變色相:改變次大值,并使其不大于最大值,不小于最小值,使色相在該原色與其他兩原色合成的間色內的60度范圍內變化。之后通過交換原色(rgb)所對應的最大值,次大值,最小值,使色相在360度范圍內轉換。
2,僅改變飽和度:(1)增大飽和度,將r,g,b數值同時減去一個值(減去的值的大小不超過r,g,b中最小的值),然后再將減完后的r,g,b的值同時擴大n倍,使r,g,b中最大的值等于原來r,g,b中最大值。(2)減小飽和度,將r,g,b的值同時縮小n倍,再同時加上一個值,使r,g,b中的最大值等于原來r,g,b中最大值。
3,僅改變明度:r,g,b同時擴大或縮小n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