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0旅游我國各省份的簡稱分別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國各省份的簡稱分別是什么意思,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1、北京——簡稱京。
2、天津——簡稱津。
3、山西省——簡稱晉。
4、湖南省——簡稱湘。
5、江西省——簡稱贛。
6、上海市——簡稱滬。
7、重慶市——簡稱渝。
8、河北省——簡稱冀。
9、臺灣省——簡稱臺。
10、遼寧省——簡稱遼。
11、吉林省——簡稱吉。
12、黑龍江省——簡稱黑。
13、江蘇省——簡稱蘇。
14、浙江省——簡稱浙。
15、安徽省——簡稱皖。
16、福建省——簡稱閩。
17、山東省——簡稱魯。
18、河南省——簡稱豫。
19、湖北省——簡稱鄂。
20、 青海省——簡稱青。
21、廣東省——簡稱粵。
22、海南省——簡稱瓊。
23、四川省——簡稱川、蜀。
24、貴州省——簡稱黔、貴。
25、云南省——簡稱滇、云。
26、陜西省——簡稱陜、秦。
27、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28、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9、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
30、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31、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3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3、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
34、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各省的簡稱:遼吉黑蒙,冀晉陜寧,魯皖蘇浙,渝滬津京。豫鄂湘贛,臺閩滇瓊,川黔粵桂,甘新藏青,港澳。
表格如下圖所示: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
有很多幫助記憶的順口溜:
1、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一國兩制臺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陜甘青。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省份簡稱
全國省份簡稱如下:
吉林省,簡稱“吉”,遼寧省,簡稱“遼”,河北省,簡稱“冀”,甘肅省,簡稱“甘”,青海省,簡稱“青”,陜西省,簡稱“陜”,河南省,簡稱“豫”,山東省,簡稱“魯”,山西省,簡稱“晉”,安徽省,簡稱“皖”,湖北省,簡稱“鄂”,湖南省,簡稱“湘”。
江蘇省,簡稱“蘇”,四川省,簡稱“川”,貴州省,簡稱“黔”,云南省,簡稱“滇”,浙江省,簡稱“浙”,江西省,簡稱“贛”,廣東省,簡稱“粵”,福建省,簡稱“閩”,臺灣省,簡稱“臺”,海南省,簡稱“瓊”。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后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簡稱的由來: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
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后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陜西行都司;清分陜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省,簡稱:黑。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上海,簡稱:滬,其他簡稱:申。
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上海之稱始于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省份及對應簡稱: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滬)
重慶市(渝)
河北省(冀)
河南省(豫)
云南省(云)
遼寧省(遼)
黑龍江省(黑)
湖南省(湘)
安徽省(皖)
山東省(魯)
新疆維吾爾(新)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
江西省(贛)
湖北省(鄂)
廣西壯族(桂)
甘肅省(甘)
山西省(晉)
內蒙古(蒙)
陜西省(陜)
吉林省(吉)
福建省(閩)
貴州省(貴)
廣東省(粵)
青海省(青)
西藏(藏)
四川省(川)
寧夏回族(寧)
海南省(瓊)
擴展資料
由來
在眾多省份簡稱中,還保留先秦時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兩個:冀和豫。從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繼承中原文化正統,優勢得天獨厚。不光如此,這古九州的“豫”字,還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氣候大變遷。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個人看著大象。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也經常發現商朝貴族田獵捕象的信息。在商代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野象、犀牛等種群的存在,證明中原地區曾經長期處于“全新世大暖期”,進入周初,氣候發生顯著變化,野象棲息的地域也整體難移到淮河流域。
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后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所以簡稱“閩”。
江蘇簡稱“蘇”字的篆文,包含草、魚和稻禾的元素。年長一點的南方地區居民很熟悉,如果用樹枝或稻草穿腮提魚,可以給魚保鮮,甚至落水復活。這就是蘇的本義。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由此得來江蘇之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省份簡稱。
中國省份(自治區)簡稱
北京市 簡稱: 京 ;天津市?簡稱: 津 ;重慶市?簡稱: 渝 ;上海市?簡稱: 滬;河北省 簡稱: 冀;
山西省?簡稱: 晉 ;遼寧省?簡稱: 遼;吉林省 簡稱: 吉;黑龍江省 簡稱: 黑 ;江蘇省 簡稱: 蘇。
浙江省?簡稱: 浙 ;安徽省?簡稱: 皖;福建省 簡稱: 閩;江西省 簡稱: 贛 ;山東省 簡稱: 魯。
河南省 簡稱: 豫;湖北省?簡稱: 鄂;湖南省?簡稱: 湘 ;廣東省 簡稱: 粵 ;海南省 簡稱: 瓊。
四川省?簡稱: 川 , 蜀;貴州省 簡稱: 貴 , 黔;云南省 簡稱: 云 , 滇 ;陜西省 簡稱: 陜 , 秦。
甘肅省 簡稱: 甘 , 隴;青海省 簡稱: 青;臺灣省 簡稱: 臺 ;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 內蒙古。
廣西壯族自治區 簡稱: 桂;寧夏回族自治區 簡稱: 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簡稱: 新。
西藏自治區 簡稱: 藏;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稱: 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簡稱: 澳。
擴展資料
1、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順口溜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
一國兩制臺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
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陜甘青。
2、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劃分為六個大區。
1954年以后撤銷大區,大區實際上屬于軍事政區為主。1949年六個大區下轄50個“省級行政區”,即30個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12個直轄市(南京、重慶、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后改名為漢口)、廣州、西安、青島等)、5個行署區、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53年分六個大區和西藏、內蒙古,共計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1954年調整為31個省級行政區即25省、1個自治區(內蒙古)、3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個地方(西藏)、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65年全國調整為29個省級行政區,即22個省、5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復成立天津市(直轄市)。1988年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1997年重慶從四川省分立,成立重慶市(直轄市)。
1997年,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澳門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省份簡稱
有關34個省簡稱分別為:
北京省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 ,重慶市渝,河北省冀,山西省晉,遼寧省遼,吉林省吉,江蘇省蘇,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省閩,江西省贛,山東省魯,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廣東省粵,海南省瓊,四川省川,青海省青,貴州省黔,云南省滇,陜西省陜,甘肅省甘,黑龍江省黑,西藏自治區藏,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島,澳門地區澳,臺灣省 臺臺北。
關于34個省份簡稱,它們都有獨自的簡稱,另外省會也是不同的。這些簡稱都是有一定的寓意,也是每個汽車牌照中的必備簡稱,因為簡稱很容易辨認出來各個地區,而且非常簡潔,就比如汽車牌照中,很明顯就能看的出來歸屬地是哪里。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及簡稱如下:
北京市—京、上海市—滬、天津市—津、重慶市—渝、黑龍江省—黑、吉林省—吉、遼寧省—遼、內蒙古—蒙、河北省—冀、新疆—新、甘肅省—甘、青海省—青、陜西省—陜、寧夏—寧、河南省—豫、山東省—魯、山西省—晉、安徽省—皖。
湖北省—鄂、湖南省—湘、江蘇省—蘇、四川省—川、貴州省—黔、云南省—滇、廣西省—桂、西藏—藏、浙江省—浙、江西省—贛、廣東省—粵、福建省—閩、臺灣省—臺、海南省—瓊。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2846個縣級行政區、38755個鄉級行政區。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中國
一、北京市:京
二、天津市:津
三、河北省:冀
四、山西省:晉
五、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六、遼寧省:遼
七、吉林省:吉
八、黑龍江省:黑
九、上海市:滬
十、江蘇省:蘇
十一、浙江省:浙
十二、安徽省:皖
十三、福建省:閩
十四、江西省:贛
十五、山東省:魯
十六、河南省:豫
十七、湖北省:鄂
十八、湖南省:湘
十九、廣東省:粵
二十、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二十一、海南省:瓊
二十二、四川省:川或蜀
二十三、貴州省:貴或黔
二十四、云南省:云或滇
二十五、重慶市:渝
二十六、西藏自治區:藏
二十七、陜西省:陜或秦
二十八、甘肅省:甘或隴
二十九、青海省:青
三十、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三十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三十二、香港特別行政區:港
三十三、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三十四、臺灣省: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省份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