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影視杭州的古代名稱有哪些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杭州的古代名稱有哪些,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杭州在古代被稱為錢唐、泉亭、臨江、西府、臨安。
1、錢唐:秦統一六國后,在靈隱山麓設置錢唐縣,是杭州地建縣之始。
2、泉亭:西漢末王莽時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
3、臨江:南朝梁太清三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因瀕臨錢唐江而名。
4、杭州:隋開皇九年,廢錢唐郡置杭州。因杭州得名于余杭,隋大業三年和唐天寶元年曾兩度改杭州為余杭郡,在一定歷史階段常以余杭指代杭州。
5、西府:五代時錢鏐以杭州為都城,稱西府,也稱西都。以與行都越州稱東府、東都相對應。
6、臨安: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聞杭州轄縣有臨安,以為吉兆,遂升杭州為臨安府。
擴展資料
關于杭州的歷史人文
天地玄黃,巨變滄桑,億萬年前,地殼劇烈運動形成低洼瀉湖,也就是現在的西湖,東漢官員在這里修建海塘。北宋時期西湖之名得到官方確認,1089年蘇東坡在杭州擔任知州,開始了疏浚湖水的任務,并有創造力的將芳草淤泥廣泛利用,鑄成一道橫貫北南的大長堤。
那里有六奧九亭,桃樹柳樹芙蓉遍地都是,浩大的西湖工程,因為九亭而變得層次多樣,美不勝收。這一汪碧水,給杭州注入了靈魂,一座城因湖而勝。
杭州蕭山的跨湖橋遺址,早在8000年前這里就產生了成熟的定居農耕文明,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船在這發現。距今大約5000年前,這里出現了中華文明曙光之一——良渚文化,歷經文化的壯大發展,最終成就了杭州的繁華。
杭州之名始于隋朝,伴隨大運河開鑿,杭州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和貿易集聚點,互通有無。多元碰撞使城市氣象為之一振,被稱為東南第一洲。
南宋之時定都杭州,商貿往來頻繁,杭州街頭可以聽到各地方的方言,據史記載,南宋初時的外來居民已經超過了當地人口,南北的文化,繼承和發揚直到今天。到南宋的后期,杭州人口已達124萬,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一流城市,而當時西方最繁盛的城市是威尼斯,人口只有10萬。
明清時期,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時,有人創造了《乾隆南巡圖》,1792年英國使團路過杭州時,在小記中這樣描述道,杭州是一個聯系南北各省的大商業中心,城內商店和貨站許多規模之大大于倫敦,南宋詩人范成大曾贊美過杭州。意大利人曾將杭州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華李富貴的天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杭州。
杭州:
周朝之時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稱為禹杭。
秦時稱為錢塘。
西漢時曾將錢塘改為泉亭縣,到東漢時又復為錢唐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吳國的吳興郡。
隋朝時廢郡為州,杭州這個稱呼第一出現。
唐時先為杭州郡,后又改為余杭郡,因避國號諱,故改“錢唐”為“錢塘”。
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國都,當時稱為西府或西都。
擴展資料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于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后來依托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2018年1月,杭州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
參考資料杭州(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_百度百科。
杭州古代叫余杭、臨江郡、錢塘、臨安。
1、余杭
傳說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于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2、臨江郡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后主禎明元年(587年)置錢唐郡,轄錢唐、于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3、錢塘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余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余杭、安、于潛、唐山八縣。
4、臨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于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臨安、余杭、于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
杭州古代地名叫臨安、錢塘、余杭、臨江郡,具體如下。
1、浙江省杭州市,原為臨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為五代時期吳越國(907~978年)的西府。
2、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塘。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并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筑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3、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
4、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于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杭州風景名勝:
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兩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湘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琳森林公園。
一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游景區、景點120余處。
周朝以前稱為“余杭”, 秦統一六國后稱“錢唐”,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屬于“揚州” 唐:錢塘 , 五代:西府 , 南宋:臨安 其他名稱:汴州、仁和、臨江、錢江、西府、武林。
杭州以前叫臨安、錢塘、武林。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于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后來依托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擴展資料
杭州位置境域:
杭州位于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的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筑、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杭州
知名古稱錢唐(塘):秦時即設置錢唐縣,唐朝因避國諱改為錢唐,錢塘縣這一稱謂一直保留至民國初年。
武林:古代杭州的別稱,最早記載于漢代,因武林山得名;一般認為,當時的武林山即今天的西湖西面群山的統稱。宋周密著有《武林舊事》。
余杭:因隋朝公元589年設杭州時(杭州最初建州,之前一直是縣建制,亦是杭州之名之始),最早州治(州政府所在地)在余杭(今余杭區余杭鎮),公元590才遷至錢唐縣,所以亦把余杭作為杭州別稱。如白居易《冷泉亭記》:“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
臨安:南宋高宗避禍江南,升杭州為臨安府,為南宋首都。是杭州比較有名的一個古稱,注意和今天的浙江省臨安市是不同的概念。當時的臨安府就在今天的杭州市。
其他較不知名的古稱,這些古稱現在極少提到:
錢江、仁和:隋至五代時,隨杭州城市擴大,成立了錢江縣,北宋時,改錢江縣為仁和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
泉亭:西漢末、王莽時的古稱,東漢初復名錢唐縣。
臨江:南朝梁時錢唐縣為臨江郡治所在,因名。
西都:五代杭州為吳越王國首都,名西都和西府。
杭縣:民國初仁和、錢唐二縣合并成立,但民國16年城區部分單獨設為杭州市。
榮譽稱號:2007年,杭州獲“國際旅游聯合會”頒給的“國際旅游金星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城市。
2007年至2004年,杭州市連續四次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中榮登榜首。
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東方休閑之都”稱號。
2006年,杭州被“國家旅游局”與“世界旅游組織”聯合授予當年“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稱號 。
2004年,杭州加冕由中央電視臺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2004年,杭州在人民日報社評選的“中國十大協調發展城市”榮登榜首。
2004年,杭州在《了望東方周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中名列第一。
2003年,杭州在“世界銀行”公布中國的120個城市投資環境中排名第一。
2002年,杭州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
2001年,杭州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世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最高獎項——“聯合國人居獎” 。
2001年,杭州在公安部評比的“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中名列第一。
人間天堂:這個稱呼因何得來不知,一般認為是始于唐朝,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記載在明朝已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