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5教育荷塘月色朱自清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荷塘月色朱自清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以及荷塘月色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近現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可分為三部分。分段大意如下:
1、第一部分。
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
2、第二部分。
4至6段,夜景的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后,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借此轉下最后的第三部分。
3、第三部分。
寫六朝采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采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二、《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外結構、內結構均如此。
1、從外結構看,這篇作品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
2、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一個圓形。
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他知道,作為社會的人,是無論如何擺脫不了現實的騷擾的,苦悶之中,何以排憂,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
所以,出了門還得回來,獲得片刻的靜最終還得回到囂鬧中去。結構和內容的緊密聯系,使《荷塘月色》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
擴展資料:
原文(節選):
《荷塘月色》近現代:朱自清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賞析:
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于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
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
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
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這里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蕩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荷塘月色 (朱自清所作散文)
分段大意如下:
1、第一部分。
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
2、第二部分。
4至6段,夜景的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后,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借此轉下最后的第三部分。
3、第三部分。
寫六朝采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采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擴展資料
賞析
文中的開頭并沒有直接描寫荷塘的月色,而是說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雖然當時語文老師也曾跟我們分析了作者當時寫下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讓我們了解到了作者的處境。可能就是因為“心里頗不寧靜”這個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過的荷塘”。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樣子”的荷塘的渴望了。
作者在此時仍然沒有著筆寫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感觸。“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在蒼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人。”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作者才是真實的原本的他。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任何虛偽,只“覺得是個自由的人”。
第一段(1): 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點明題旨)。
第二段(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
第三段(7~11):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動鄉思。
拼音:dú(聲母d,韻母u,二聲)基本字義:牘,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ú”,牘是指古時書寫用的木片。同時牘也是古代一種樂器的名字和古代寫字用的木片,已不經常使用此字。繁體字:牘,部首:片,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快手親,抖音APP是于2016年9月20日開始上市,微信APP是于2011年1月21日開始上市,快手APP是成立于2011年3月,但是當時快手只用于制作和分享GIF圖片,直到2012年11月份的時候漸漸的轉型為短視頻平臺。
羯 讀音:[jié]部首:羊五筆:UDJN釋義:1.公羊,特指騸過的:~羊。摩~。 2.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匈奴的一個分支:~族。~鼓。羯讀音:jié羯部:首羊部,部外筆畫:9畫,總筆畫:1
韻讀音是yùn。韻,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yùn,形聲字,最早見于《說文》新附。本義是和諧悅耳的聲音,在古代還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現代漢語中常用義為風度、情趣、意味等。說文解字: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