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汽車什么是荷蘭小畫派?維米爾藝術特點是什么呢英語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什么是荷蘭小畫派?維米爾藝術特點是什么呢英語展開說明,什么是荷蘭小畫派?維米爾藝術特點是什么呢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荷蘭小畫派代表人物:維米爾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維米爾的藝術具有極其鮮明的個人特色。他是表現寧靜生活的詩人。描繪光影變化的大師。他不用明暗法去強調戲劇性效果。而是減弱它的對比強度,用以造成微妙的光影變化和空間感,達到抒情的目的。他的作品多以市民家庭婦女為主角,描繪她們的日常生活,富于生活情趣。但他又區別于當時盛行的荷蘭風俗畫,無意于情節上引人入勝,而是著力通過生活場面發掘詩意,頗能以樸實真摯的抒情風格打動人心。他是一個生活恬淡、安貧樂道、樂于繪事的藝術家。他的繪畫喜歡用藍、黃兩種色調,喜歡表現漫射光線的微妙變化,它使畫面不僅充滿空間感,而且給狹小天地上抹上一層抒情的色彩。明亮而溫暖的陽光給人以寧靜和愉悅之感。除光線和色彩外,他的造型也有獨到之處,他注重用大色塊描繪近于幾何形的大形體,而不屑在細節上作纖毫畢露的刻畫,給人以渾成大器的印象。可以用“簡潔洗練,樸實凝重”八個宇加以概括。和荷蘭小畫派的畫家相比。他在藝術成就上顯然要高得多。
荷蘭小畫派。
約翰內斯·維米爾,出生于荷蘭代爾夫特,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代表作品有《繪畫藝術》、《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仆》、《花邊女工》、《士兵與微笑的少女》。
17世紀是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除了哈爾斯與倫勃朗這樣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外,還涌現了一批出色的畫家,被稱為“荷蘭小畫派”。他們之所以被稱為“荷蘭小畫派”,原因有二:第一,作品的畫幅比較小,適宜于市民階層懸掛室內以裝飾居室之用;第二,不表現重大的社會題材,特別注重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迎合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畫面上多表現婦女梳妝打扮、彈琴唱歌。讀書寫信或做輕微的家務勞動,表明荷蘭藝術在蓬勃發展過程中的局限性。格拉爾德·特鮑赫、皮特·德·霍赫和加布里爾·梅蒂綏是“荷蘭小畫派”的典型代表畫家。
格拉爾德·特鮑赫(Gerard ter Borch,1617—1681)是荷蘭17世紀重要的風俗與肖像畫家。1635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會,后來去過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等許多國家,在游歷與工作中學習了很多,并能博采眾長以充實自己。早年喜畫士兵和軍官,表現軍旅生活,后來繪畫題材轉向市民生活。40年代畫小幅風俗畫,5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多畫室內景,人物往往靜靜地從事某種活動:婦女梳妝、彈琴,進行高雅的消遣或閑談,對人物心理也有細膩描繪。出色地表現綢緞織物、地毯和銀器的質感與光澤成為他畫作的一大特色。晚期作品色彩比以前豐富,人物的動作也比較活潑。代表作有《音樂課》、《年輕姑娘給一位婦人讀信》、《一個男孩給狗抓跳蚤》等。
皮特·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于1629年生于鹿特丹,1684年逝世于阿姆斯特丹。早期作品大多表現士兵生活和酒店里的場面,創作了一些描繪下層人民的風俗畫。1655年加入德爾夫特的畫家公會,受到倫勃朗的學生法布里蒂烏斯和德爾夫特畫家維米爾的影響,創作了許多重要作品。也就是這個時期,他轉向室內風俗畫。德爾夫特畫派很注意表現自然光,描繪充滿柔和陽光的室內景象。霍赫所表現的室內景象也具有這一特點,光線由門外或窗外射人,柔和均勻地漫灑在房間里和人物身上。他力求表現生機勃勃的愉快、溫暖的氣氛,喜歡用亮顏色,畫面有偏暖的色調。《在地窖門前》、《中庭》、《一個荷蘭家庭的庭院》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筆下的荷蘭婦女十分純樸端莊,他的畫風繼承了尼德蘭傳統繪畫敦厚、樸實的特點。晚年受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宮廷藝術的影響,轉而描繪在華麗廳堂中的上流社會人物。
加布里爾·梅蒂綏(Gabriel Metsu,1629—1667)于1629年生于萊頓,1667年逝世于阿姆斯特丹。早年作品多以宗教與神話故事為題材。1655年之后轉向表現荷蘭市民生活的室內風俗畫,多描繪婦女梳妝與彈奏樂器的情景,擅長表現華麗的服裝、地毯、綢緞的閃光,從中可看出受到特鮑赫的影響。作品贊美了市民溫馨的家庭生活,房間布置整潔明亮。他喜用柔和的漫射日光,接近霍赫與維米爾的手法,色彩要比前者的用色溫暖些。代表作有《一位紳士驚擾了晨妝時的年輕婦女》。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是一位優秀的風俗畫家,又常常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綜觀他的作品,流露出一種清新、恬靜的詩意,雖然他屬于“荷蘭小畫派”,但其作品風格與“小畫派”其他畫家的作品相比是有所區別的。他不以情節引人入勝,也不描繪過多的生活細節,而是以一種抒情情調給人美的享受。他的傳世之作近40幅(一說34至38幅),其中只有《德爾夫特風景》與《小巷》兩幅為風景畫,雖然數量不多,卻通過它們展現了畫家故鄉美麗而寧靜的風光。1632年維米爾就出生在這個小鎮。1653年加入圣路加公會,成為正式畫家。1675年,正值43歲時英年早逝。他一生貧困,他的大部分作品卻表現了舒適、安閑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表現周圍熟悉的婦女,喜歡將通常的家務勞動詩意化。畫面很簡潔,人物很少,大多只描繪一個婦女,人物神情安詳自然,衣飾樸素大方。畫家特別喜愛使用藍色與檸檬黃兩種色彩,組成十分和諧的色調,賦予畫面以靜謐、優雅的氣氛。畫面上往往有一扇敞開的窗子,明亮的陽光由窗外射人,使室內充滿了輕柔和煦的自然光,維米爾極為出色地描繪了散射的光線的微妙變化,畫面生動傳神,充滿寧靜、安適的生活氣息。《倒牛奶的女仆》、《穿藍衣讀信的少女》、《花邊女工》、《戴頭巾的少女》都是他的優秀代表作。
這時期重要的風俗畫家還有阿德里安·勃魯威爾、阿德里安·凡·奧斯塔德和揚·斯丁等人,他們也屬于“荷蘭小畫派”,卻主要面向下層人民的生活,有許多農民風俗畫傳世。
阿德里安·勃魯威爾(Adriaen Brouwer,約1605—1638)早年在哈勒姆,曾經是哈爾斯的學生,在這位肖像畫大師的畫室里工作過幾年,后去阿姆斯特丹加入圣路加公會,在那里聞名遐邇,受到公眾的承認。1631年移居佛蘭德斯的安特衛普,1638年在那里逝世。他繼承了老彼得·勃魯蓋爾農民風俗畫的傳統,善于表現農民的生活。除了描繪他們在田野中的勞動之外,特別喜愛表現充滿戲劇性沖突的場面,如農民唱歌、爭吵或者在小酒店里喝酒的情景,用色較深,喜用褐色。代表作有《江湖醫生》、《狂飲》等。
阿德里安·凡·奧斯塔德(Adriaen van Ostade,1610—1685)于1610年生于哈勒姆,1685年逝于此地。作品很多,一生創作了800多幅油畫,50幅版畫。他也曾經是哈爾斯的學生,1634年加入畫家公會,一直在故鄉哈勒姆工作。早期作品也多為農民風俗畫,描繪農民酗酒或斗毆的場面較多,人物形象活潑而粗獷。30年代初期的畫作,多為淡色調,色彩比較豐富。30年代末期受他勃朗影響,轉為褐色暖調。晚期作品中,人物的形象與動作都趨的平和。《小旅店中的農民》、《娛樂的農民》、《女魚販》都是他的代表作。
揚·斯丁(Jan Steen,約1625—1679)大約1625年生于萊頓1644年曾在萊頓大學短期學習,后來決心一生從事繪畫創作,于1648年人畫家公會。以后移居海牙,又去過德爾夫特。1661年定居哈勒姆,認識到哈爾斯的藝術。1670年又回到萊頓。作品很多,共800多幅油畫,其中一部分選取了宗教與神話題材,但大部分是風俗畫。早期作品多為室外景色,描繪了一些詼諧的人物,熱鬧的場面;后期作品多為農民風俗畫,1668年創作的《快樂家庭》是其代表作。畫面上不同年齡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盡情嬉笑,并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充滿了真誠的喜悅,構成十分活躍而熱烈的場面。其他如《圣尼古拉節》、《病婦》也是傳世名作。1670年以后的晚期作品體現了細膩平整的畫風,在一些高貴典雅的形象中,流露出法國路易十四時代宮廷藝術的影響。
在以上三位畫家的作品中包容了較多的社會內容,如醫生診治病人、鄉村教師上課以及令人同情的流浪漢,還揭露了酗酒、打架、賭博這些丑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下層人民生活困頓、苦悶的狀況,但這種描寫似乎只針對現象本身,并不揭示社會原因,因此不夠深刻。
維米爾
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他的作品不多,至今被認定為真跡的只有36幅。
維米爾1632年出生于達爾夫特一個小業主家庭,1675年卒于同地。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往往只有一兩位人物,一般是從事著家務勞動的婦女。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他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致,色彩明朗和諧,尤善于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
維米爾的繪畫給人一種真實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信仰上的真實感。他的畫光線并不是太多,卻給人以明亮的感覺,雖然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但是畫中這種平實的情感起到了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其代表作。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他的作品不多,至今被認定為真跡的只有36幅。
維米爾1632年出生于達爾夫特一個小業主家庭,1675年卒于同地。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往往只有一兩位人物,一般是從事著家務勞動的婦女。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他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致,色彩明朗和諧,尤善于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
維米爾的繪畫給人一種真實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信仰上的真實感。他的畫光線并不是太多,卻給人以明亮的感覺,雖然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但是畫中這種平實的情感起到了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
維米爾
Johannes Vermeer 。
1632-1675
荷蘭畫家。寫實主義。1632年10月31日生于代爾夫特,1675年12月入葬于同地。關于其生平,可靠的史料極少。其父是絲綢商人兼旅店老板,可能兼做美術品生意。維米爾于1653年結婚,并成為代爾夫特圣路加公會的畫師。1655年父親死后他繼承家業,依靠從商養家。
他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他的作品不多,至今被認定為真跡的只有36幅。
維米爾留存下來的油畫真跡,其中署有最早年代的為《老鴇》(1656,德累斯頓畫廊),可是有兩幅未署年代的油畫《基督在馬太和馬利亞家中》(愛丁堡國立蘇格蘭陳列館)和《狄安娜和她的女伴們》(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顯然屬更早階段。這說明,維米爾早年可能繪制宗教神話畫,后來才改變題材,主要畫風俗畫。偶爾也畫城市風景畫。他的風俗畫中有些是帶有寓喻性的。
維米爾的油畫取材于市民平凡的日常生活,卻賦予它以抒情詩般的意境。畫中往往只有一兩位婦女,在潔凈的室內從事于家務或消遣性活動,柔和的光線自左邊的窗口射進,整個房間顯得溫暖、清新而寧靜,如《倒牛奶的女人》。畫家偏愛黃、藍和銀灰色調。他的油畫幅面較小,但經過嚴格推敲,精心琢磨。畫面效果單純、明快,不僅強調整體感,而且還注意表現多種不同形體所形成的變化和對比,被人們形容為古典的、超越時間限制的和紀念碑式的畫面。畫家可能曾利用當時當地的科學研究成果——現代照相機的古代前身“暗箱”以及鏡子等,來探索在畫面上表現光、色和空間的課題。代表作有《花邊女工》(盧佛爾博物館)、《讀信的少女》(約1657,德累斯頓畫廊)以及幅面較大的《畫室》(約1665,藏維也納,(見彩圖 《畫室》(約1665) )、《代爾夫特風景》(約1660,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等。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其代表作。
《倒牛奶的女人》
從維米爾的早年畫風來看,他可能受到過烏得勒支畫派和倫勃朗學生C.法布里蒂厄斯的影響。他死后曾長期被后人忽視,其許多作品曾被當作別人的作品,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重新重視。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名聲越來越大,被公認為繼倫勃朗、哈爾斯,F.后在荷蘭出現的又一位大畫家。
維米爾1632年出生于達爾夫特一個小業主家庭,1675年卒于同地。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往往只有一兩位人物,一般是從事著家務勞動的婦女。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他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致,色彩明朗和諧,尤善于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
維米爾的繪畫給人一種真實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信仰上的真實感。他的畫光線并不是太多,卻給人以明亮的感覺,雖然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但是畫中這種平實的情感起到了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
《外國美術簡史》,20日晚上給你找。別著急。
1609年的尼德蘭革命,終于以荷蘭獨立、建立起荷蘭共和國而勝利結束,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為北方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在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下,畫家和市民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這使美術擺脫了宗教和宮廷的束縛,更加廣泛地面向世俗生活。資產者和市民階層為了給自己樹碑立傳,裝飾廳堂居所,美化生活環境和附庸風雅,大量訂購油畫,荷蘭繪畫得到空前繁榮,因此油畫變為商品,開始進入市場。
與哈爾斯、倫勃朗和維米爾同時代的畫家們都被習慣地稱作“荷蘭小畫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名稱,它準確地概括了17世紀荷蘭美術的與眾不同之處,即荷蘭畫派包括著許多支派。每一個城市都各有各的畫派,一個城市之內也畫派林立,各具特點。
哈爾斯是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哈爾斯在風俗肖像畫上的突出特色在于兩點: 一是豐富的現實閱歷給予他深刻地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力,極為善于抓住人物內心表現人物。他在1616年所畫的《圣安德里昂射擊手公會》(射擊手公會類似今天的警察局,在荷蘭剛剛獨立的時候也承擔起保衛城市的任務),表現了一群保衛城市歸來的戰士,充滿勝利的自豪在“胡吃海塞”,融入了畫家對獨立的祖國的信心。 其二是用筆粗獷卻不失真,大面積的橫向運筆,彰顯了人物特有的個性。著名的《吉普塞女郎》 (據說她就是“葉塞尼婭”的原型)、《家族》、《彈琴的小伙子》,《男孩》《詩人》畫面好像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一種人民大眾的豪氣感應運而生。
倫勃朗以《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一畫而譽滿藝壇。倫勃朗最有名的是《夜巡》。這是一幅無價的珍品《夜巡》,但卻也因為這副畫,使得倫勃朗陷入了一個窘迫的境地。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主要作品《寫信的女人與女傭》、《花邊女工》、《小巷》、《讀信的藍衣女子》、《拿水杯的少婦》、《用珍珠項鏈打扮自己的少婦》、《稱天平的女子》等。其中的《德爾夫特》賣價最高,為200荷蘭盾。
畫家所感興趣的是普通市民們的日常生活現象和優美多姿的大自然風光。無論是資產者的自尊自信容貌,還是街頭乞丐、江湖賣藝人和鄉村醫生;無論是豪華優雅的客廳、臥室還是破舊茅舍;無論是村中小道還是珍禽野味;無論是高貴器皿還是野花水果,甚至下等生活瑣事,這些過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內容,現在都被荷蘭的畫家搬上了畫布,為了迎合社會的多元審美需要,藝術的題材擴大了,表現形式多樣了,獨立的風景畫、靜物畫和動物畫,個體和群體的肖像畫,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風俗畫,都深受廣大市民們歡迎。因此出現了專事某一種題材的畫家,諸如肖像畫家哈爾斯、倫勃朗,風俗畫家維米爾,靜物畫家赫達,風景畫家霍貝瑪等等。
“荷蘭小畫派”的畫家們是以題材的多樣性來打動觀者的。在他們的筆下常常出現的是謹小慎微的小市民,養尊處優的貴婦人,美麗多情的少女,放蕩不羈的青年和勤勞憨厚的仆人以及流浪漢和醉鬼等。這些作品都受到了當時的荷蘭市民階層的歡迎以至于影響到當今的藝術創作的題材。
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主要是以人文主義精神來畫宗教題材。
a) 喬托:A.佛羅倫薩畫派的創始人,奠定了文藝復興藝術的現實主義基礎。B.主要創作形式是壁畫,用人文主義精神來理解圣經題材,滲透著崇高的道德內容:壁畫《逃往埃及》。C.表現真實的生活場面。
b) 波提切利:A.注重用線造型,強調優美典雅、富麗鮮艷的色彩。B.多取材于文學作品和古代神話傳說。C.作品中充滿柔情的詩意,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愛戀,洋溢著人文主義的樂觀精神:《春》。D.《維納斯的誕生》:有獨創性的作品,利用有動感的線條來營造形體的體積感。
20、佛羅倫薩畫派:
1)佛羅倫薩畫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經濟和文化中心佛羅倫薩形成的一個重要畫派,它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影響最大的美術流派之一。
2)它把中世紀的平面裝飾風格改變為用集中透視,有明暗效果,表現三度空間的畫法。
3)佛羅倫薩畫派注重素描和用線造型,注重理性,追求嚴謹、崇高的風格,在以宗教神話為主的題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畫成世俗化的合乎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創造了人物畫新風格。
21、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美術(16世紀上半葉)
15世紀羅馬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美術)
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在藝術上形成了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畫派”1)達。芬奇: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2)米開朗基羅:雕塑家和畫家,藝術作品上傾注了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雕像《大衛》:a.表現的是建功立業以前的大衛,一個充滿憤怒的青年人。b.這種力量是人文主義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潛力,成為文藝復興時代英雄的象征。
3)拉斐爾:<1>畫面洋溢明凈的色彩,柔和的光線和寧靜優雅的節奏感:《雅典學院》:表現了一個人文主義者對于真理和幸福的追求,人物形體具有強烈的紀念碑傾向,標志著人文主義思想在文藝復興時代美術中的最終勝利。<2>他是描繪女性形象的大師:A.圣母是平民婦女的形象,體現出慈愛,善良,溫順的高尚品質,引起對生活的憧憬。B.圣母形象是世俗的,但帶上了幾分貴族氣派。<3>以優美的,詩一般的繪畫語言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他所確立的美的樣式成為后來學院派古典主義的標準之一。
22、威尼斯畫派:
15世紀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畫派之一。十六世紀威尼斯派成為歐洲油畫創作中心。
2)畫家不注重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輪廓線,更多強調追求色彩和光線的細微差別。畫家在繪畫時注重色彩,色彩豐富且富于變化,重視對自然風光景色的描繪;畫女性多于男性,人物體態豐潤,衣著華貴,皮膚細膩而潔白,被視為理想化的人物;
3)威尼斯畫派的另一特點是裝飾性強。
貝利尼:A.威尼斯畫派的創始人:注重風景的描繪,把自然景色詩意化,作品充滿寧靜和淡雅的情調。B.色彩和素描的表現力成為首要的因素,這也是威尼斯畫派的共性: (2)喬爾喬納:A.威尼斯畫派全盛時期的人物,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威尼斯畫派的畫家。B.詩一般的畫面:不僅是一種優美的視覺效果,而且有豐富的人文主義內涵:《沉睡的維納斯》 (3)提香:A.作品顯得壯麗,熱情,富于想像,色彩強烈,用筆奔放。B.人物更為粗曠,更加加意氣風發,也更完整。
23、尼德蘭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尼德蘭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有濃郁的宗教氣息,繪畫傾向是:嚴肅,靜穆.。
2)作品描繪傳統宗教題材,體現了現實主義傾向。
揚。凡。埃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新婚夫婦的全身肖像,可視為出色的風俗畫:a.刻畫了現實中的人物,表現了他們的內在情感.b.也表現了當時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宗教畫:A.重視對人物性格與心理的刻畫,注意寫實.B.研究了光與色的表現:展示了現實世界豐富多彩的景象和現世人生的生活,體現了人文主義觀念。
24、丟勒:<1>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作品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2>A.宗教畫: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塑造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B.肖像畫:刻畫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人物:他們意志堅強,充滿自信。C.銅版畫:反映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是最早表現農民和下層人民生活的畫家之一,技藝完美而蘊藏豐富的哲理:《農民舞蹈》。
25、藝術奇才埃爾?格列柯
西班牙最著名的畫家是埃爾?格列柯 藝術奇才格列柯。
(1)西班牙16世紀下半期地方畫派中最著名的畫家,懷才不遇:作品中常反映出苦悶,沉思,懷疑,騷動不安的情調,這與他所處的時代,社會有關,反映了西班牙的那個危機年代。
(2)思想上充滿著矛盾的畫家:用一雙悲劇性的眼睛注視著現實,筆下的人物和風景常是變形的,是激動不安心情的反映。
26、17、18世紀意大利美術。
3個流派是意大利學院派藝術、巴洛克藝術、卡拉瓦喬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藝術。學院派藝術影響了古典主義藝術的發展;巴洛藝術影響了羅可可和浪漫主義藝術;而卡拉瓦喬的藝術,其影響就更大了,不僅在當時影響了歐洲各國的現實主義藝術,還對18世紀的市民藝術、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27、17世紀意大利學院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歐洲學院派美術最早產生在意大利的波倫亞學院,創始人是著名畫家卡拉契兄弟。
2)學院派的主張是訂出一些法則使人們遵循:A.強調繪畫中的最高標準是:米開朗基羅的人體,拉斐爾的素描威尼斯的色彩等。B.具有折衷主義的特色:由于過分強調法則,比較保守,缺乏創新精神。C.題材大多描繪宗教或神話,技法上偏重素描而輕視色彩,為古典主義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意大利學院派藝術學基本主張是:要保持古代和文藝復興盛期大師藝術的永恒性,把這些藝術看成是不可逾越的楷模,把前人的藝術看成是唯一應遵循的正路。2)= 3)
28、17世紀卡拉瓦喬及其藝術特色。
1)受到尼德蘭繪畫的影響,反對學院派僵化的教條和巴洛克美術夸張的浮華。
2)追求樸素、清新、直接面對自然的表現方式。
3)以單純、強烈的明暗,嚴謹、結實的輪廓,樸實無華的藝術風格為15--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繪畫向17世紀現實主義繪畫的轉型起到了關鍵而重要的作用,對同時代的歐洲以及19世紀的現實主義美術思潮都有著深遠影響。
29、巴洛克藝術
1)巴洛克藝術是17世紀廣為流傳的一種藝術風格。古典主義者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2)最早產生于意大利,是為教會服務,具有以下特點:。
<1>豪華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色彩。
<2>是一種激情的藝術:打破理性的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
<3>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
<4>關注空間感和立體感。
<5>綜合性: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
<6>濃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題材在巴洛克藝術中占主導地位,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
3)巴洛克藝術大師貝尼尼:A.意大利巴洛克藝術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畫家。代表作《大衛》
30、17世紀的佛蘭德斯藝術:。
1)受到追求奢華的宮廷貴族,貴族化的資產階級和教會團體審美要求的影響,發展了一種光彩奪目,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
2)主要面向上流社會的,色彩鮮麗,充滿動感的巴洛克風格繪畫藝術。
代表畫家:魯本斯:佛蘭德斯巴洛克風格的代表畫家,譽滿歐洲的繪畫大師。1)作品題材廣泛,將巴洛克藝術與尼德蘭藝術融為一體,形成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獨特風格.2)作品形象生動,色彩明亮,裝飾性很強,并有一股澎湃的動勢。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創造精神。代表作品《阿馬松之戰》代表畫家:老揚。勃魯蓋爾:是佛蘭德斯著名的風景畫家和靜物畫家。1)風景畫作品具有早期巴洛克的特點,用筆細膩,色彩鮮明。2)面向普通人的生活,描繪下層人民形象的繪畫藝術《豆王飲宴》
31、17世紀荷蘭美術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17世紀前期荷蘭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為藝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2)荷蘭畫派以寫實,純樸為特點:反映人的現實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描繪日常生活和各階層人物以及美麗的自然景色。
3) 把現實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是對現實主義藝術的一大貢獻。
代表畫家:倫勃朗:<1>現實主義藝術的大師,勇敢堅定的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為歐洲現實主義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杜普教授的解剖課》。舉世聞名的《夜巡》:主題性繪畫,情節性群像,出色的處理了明暗關系,突出表現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統治者的英勇斗爭,決心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
哈爾斯:〈1〉荷蘭現實主義藝術畫派的奠基人,天才的肖像畫家。《吉卜賽女郎》
32、豐富多彩的荷蘭小畫派藝術。
格拉爾德?特鮑赫、皮特?德?霍赫加、布里爾?梅蒂緩是“荷蘭小畫派”的典型代表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也是。“荷蘭小畫派”的畫家們是以題材的多樣性來打動觀者的。在他們的筆下常常出現的是謹小慎微的小市民,養尊處優的貴婦人,美麗多情的少女,放蕩不羈的青年和勤勞憨厚的仆人以及流浪漢和醉鬼等。這些作品大都受到了荷蘭市民階層的歡迎。
33、荷蘭小畫派的藝術特點
1)荷蘭小畫派是尼德蘭美術的分支。
2)藝術家不再描繪宮廷生活,而是開始了面向百姓,面向大眾。許多表現婦女梳妝打扮,彈琴唱歌,讀書寫信或做輕微的家務勞動,表明了荷蘭藝術在蓬勃發展過程中的局限性。
3)作品的畫幅比較小,特別注重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迎合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
代表畫家:維米爾:<1>風俗畫家:作品流露清新,恬靜的詩意,以一種抒情的情調給人美的享受。<2>風景畫:展現故鄉的美麗而寧靜的風光。<3>作品多表現舒適,安閑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A.表現周圍熟悉的婦女,將通常的家務勞動詩意化。B.畫面簡潔,人物很少,大多只描繪一個婦女:人物神情安詳自然,衣飾樸素大方。<4>喜愛使用藍色與檸檬黃兩種色彩:組成和諧的色調,賦予畫面以靜謐,優雅的氣氛。<5>出色描繪了散射的光線的微妙變化:A.使室內充滿輕柔和煦的自然光.B.畫面生動傳神,充滿寧靜,安適的生活氣息:《倒牛奶的女仆》。
34、荷蘭風景畫的藝術成就
1)17世紀是荷蘭風影畫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形成了完全獨立的風景畫科。
2)荷蘭畫派的另一個重大成就是將靜物畫也發展成為獨立的繪畫科目。
35、塞維利亞畫派:
1)、17世紀上半期另一個重要的畫派是塞維利亞畫派。
2)、主要描繪寂靜的僧侶世界,平凡中含有詩意。
3)、宗教題材畫:缺乏宗教氣息,有著生活的情趣,具有強烈的世俗化傾向。
代表畫家:蘇巴蘭作品《圣瑪格麗達》
36、真理畫家委拉斯貴支的藝術風格:
1)、17世紀西班牙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促進其藝術成熟的最主要原因下層生活:那里是人文主義思想的中心。
2)、肖像畫分為三類:A.一類是宮廷肖像:畫這些上層人物的最大的特點是:從不粉飾和美化,因此他被叫做真理的畫家:《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B.一類是親友的肖像:自然流暢,真實親切: C.最有特點,最有價值的是表現下層人民的肖像:a.人物形象更加多樣化,心理刻畫深刻和復雜化。b.真實生動,具有社會時代的特色,有時還包含社會批判的意味。c.還創作了一組宮廷丑角和侏儒的作品,強調他們悲慘的命運。d.《紡織女工》:描繪了兩個不同階級的人物,為紡織女工唱出熱情的贊歌。
“波德格涅斯”的風格(既西班牙的卡拉瓦喬主義):這一名詞含有小酒店和小飯館之意,是古典主義的理論家瞧不起描繪下層人民生活的風俗畫,嘲弄的把這類作品稱為“波德格涅斯”風格。
37、歐洲浪漫主義美術先驅——戈雅。
1)、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班牙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歐洲浪漫主義美術的偉大先驅。
2)、他的世界觀充滿矛盾的,他的一生都在向這個病魔的世界作斗爭《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描繪了一個悲壯激昂的場面,表現了起義者英勇堅定的形象,他們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38、普珊 《阿爾卡迪牧人》
39、羅可可的艷情藝術:
<1>主宰了18世紀前半期:以上流社會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繪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
<2>美化婦女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a.一方面不免浮華做作.b.另一方面以法國的輕松優雅使繪畫完全擺脫了宗教題材。
<3>愉快親切,舒適豪華的場景,在反映現實上向前邁進了一步。
布歇:運用明亮色彩和新穎手法:削弱素描明暗對比而加強色彩透明感,使古典神話題材盡麗極妍。《裸女》。
40、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 法國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征?
1)、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藝術的傾向:變為宣揚視死如歸的堅強。
2)宮廷美術已經很難適應形勢的需要和發展. 。
3)以此來為資產階級革命進行美術上的服務。畫史上的把這種古典主義叫做“新古典主義”。
代表畫家:大衛:歌頌古代英雄,表現理想美:《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蘇格拉底之死》《馬拉之死》
安格爾:<1>追求理想化的美,使用具有生命的線。<2>藝術典雅精美<3>精于觀察,對形的追求以現實為基礎<4>肖像略施明暗,主要靠高超的亮部造型,突出人物個性。《泉》
41、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特征?
1)注重情感表達,追求個性化,不滿古典主義的冷靜、理智。
2)不注重素描,強調色彩的豐富斑斕,用筆奔放不羈。
42、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借里柯: 最可貴之處在于畫筆凝聚著時代感情.巨幅油畫《梅杜薩之伐》:金字塔構圖,這位寫實主義的偉大先驅扎了真正的木筏在畫室,并請來模特,把在驚濤駭浪中漂流的苦難表達得淋漓盡致,具有逼真感。B.被視為是浪漫主義的偉大宣言。
(2)德拉克羅瓦:題材多樣:《自由領導人民》:畫家的想象力達到頂峰,具有高度的概括和夸張能力。
43、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庫爾貝:<1>畫路寬廣,手法多樣的大師,都能達到畫品淵懿,精卓宏麗的崇高境界。
(2)米勒:<1>謳歌農村生活的大師,使平凡的農村生活場面放出奇光異彩:《簸谷者》《扶鋤者》《拾穗者》。<2>這種充滿同情的真實描繪的深刻意義就在于它的質樸平凡,是對勞動者最好的頌歌。<3>采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的森林盡頭的曠野上:《牧羊女》
(3)杜米埃:<1>>反映城市生活的巨匠,以漫畫和石版畫進行諷刺,油畫詼諧簡潔: <2>最喜愛主題之一是藝術愛好者:令人開心和同情。<3>無主題沒有直接關系的油畫:《三等車廂》
44、巴比松畫派:
1)、19世紀30-70年代,小鎮巴比松許多畫家對法國大地作風景寫生,在那里聚會和出游作畫,描繪自然風光,感受到逃離鬧市的愜意。
2)、巴比松畫家的風格和自然景物一樣豐富。
45、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主將盧梭:A.畫風沉郁渾穆,擅描繪樹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澤的深邃.B.對于空氣感和光的探索,對同一景致在不同時刻的氣氛變化的研究:《橡樹林》。(2)外光派巨子杜比尼:A.以分離,復加的大筆觸抒寫陽光明媚,春風拂煦的景色,記下倏忽瞬息的妙境.B.不拘細節,昂揚激越,厚厚的畫面。C.水成為他畫中的靈魂,贏得“畫水的貝多芬”的美譽:《瓦茨河上的落日》。(3)柯羅:A.巴比松七星,形成抒情詩一樣的藝術。
巴比松七星是與巴比松畫派最常相連在一起的名詞,意指(不僅七位)重要的畫家:米勒、柯羅、盧梭、查克、迪亞茲、特羅雍、杜普雷與多比尼。
現實主義雕塑大師羅丹《沉思者》 《地獄之門》《巴爾扎克紀念碑》《人間喜劇》
46、印象主義:
1)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
2)印象主義畫家提倡戶外寫生,直接描繪在陽光下的物象。
3)并根據畫家自己眼睛的觀察和直接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47、印象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忽略物象的形。
2)側重視覺印象和光色效果:輪廓線減弱,外形朦朧和模糊,進而排除黑色,運用純色,追求色調的高明度。
3).提倡戶外寫生:根據直接觀察和感受,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更多的注意繪畫語言本身。
莫奈的油畫《印象。日出》“印象主義”由此得名。
印象主義分為兩派:以德加為代表和以莫奈為代表:1)德加側重描繪感受到的現實,記錄瞬間的印象.2)莫奈.故意不求構圖的完整性,追求偶然和率真的效果。
這群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的青年團結在馬奈的周圍,形成與官方沙龍相對立的集團,并舉辦展覽,自稱為“無名的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協會”。
48、馬奈:畫面明亮,有外光新鮮感:《苦艾酒的嗜好者》:a.強調光影對比,用直接寫生法畫成,瞬間效果突出.b.色彩精練豐富,尤其注重黑色的作用,顯示了他對學院傳統的反叛。
莫奈:最典型的印象主義畫家,也是早期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并一生堅持印象主義畫風。風景畫:突破傳統的題材和構圖,以對母題的視覺經驗的感知為主要出發點,以原色作畫,造成強烈的效果,且富有寫意性,有印象主義特有的率直和某些神秘色彩:A.《印象。日出》:觀察自然景象的千變萬化,捕捉陽光,空氣氛圍下色調的美。主要用光線和色彩表現瞬間的印象,追求色彩關系的獨立的美。
49、新印象主義
1)“新印象主義”追求繪畫中的光與色的表現用光學科學來指導藝術實踐。
2)根據色彩分割理論作畫,也被稱作“分割主義”,認為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3)純色彩的點和塊不經調混的并列在一起,顏色的彩度和亮度可以獲得最鮮明的效果,而中間色則是在觀賞者的視覺調混中形成。具體敷色時用點彩的辦法,又被稱作“點彩派”。
50、后印象主義:
1)認為繪畫不能單純得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
2)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最后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
3)主張不要面對實物,而憑記憶作畫,提倡綜合和象征的美學原則。
51、后印象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塞尚:<1>專注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的表現,對色彩和明暗作沉著而深入的分析:A.采用色的團塊表現法來描繪物象的體積,深度.B.用色彩的冷暖關系來造型。<2>用幾何因素構造的形象結構:厚實,嚴密,予人以沉重,壓抑之感,充滿結構和色彩的美和詩意。<3>遵從古典藝術的原則,對物象的體面結構的研究暗示了而后的立體主義理論。
凡高:注意提高色彩的強度,明度和張力,把色彩和線的表現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追求單純感和表現力:靜物《向日葵》室內畫《夜間咖啡店》:充滿對生命的愛,傾訴了內心強烈的感情。
52、英國風景畫
18世紀英國風景畫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1)主要描繪英國的自然風光,真正的奠基者是威爾遜和庚斯博羅。
2)威爾遜:將古典主義傳統與英國本地風光有機結合,畫中傳達了自然主義的氣息:《溪谷》。
53、拉斐爾前派:
1)、19世紀中后期,英國工業資本主義經濟蓬勃發展。這時在社會上流行秀媚、甜俗的匠氣藝術,引起許多有思想和見解的藝術家不滿。
2)、以拉斐爾前的早期文藝復興美術為榜樣,真實的表現自己的感情和觀念的畫家。以弘揚學院派古典主義。倡導發揚拉斐爾以前的藝術精神。于是成立一個畫派,史稱“拉。
54、拉斐爾前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作為一種藝術思潮:拉斐爾前派在歐洲美術史上最先反映出現代工業文明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困惑,它所包含的象征主義和唯美主義內涵對歐洲19世紀末期象征主義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布朗:拉斐爾前派的前導,最先領會了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并將它們介紹給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勞動》。
55、哈得遜河畫派
又稱:美國風景畫派。以紐約為基地,該派的基本畫題是哈得遜河全景﹑山景﹑湖景﹑森林內部景﹑簡單的海岸景。托馬斯?科爾是哈得遜河畫派的創始人。重要作品有《卡茨基爾山中的日落》。該派另一領袖丘奇則認為肯塞特畫的東部風景太樸素,而注重對光的描繪,他專畫世界奇景,如安第斯山﹑北極﹑近東﹑尼亞加拉瀑布等。
56、哈得遜河畫派
<1>18世紀美國人忙于在荒野奮斗以圖生存,到了19世紀,他們的斗爭獲得了勝利,于是對大自然的懷舊和浪漫的情緒油然而生,風景畫開始在美國流行。<2>一批以哈得遜河沿岸風光為題材的風景畫家被稱為“哈得遜河畫派”: 這標志著美國美術開始擺脫歐洲的影響,顯示出自己的品格,因此哈得遜河畫派也稱為美國風景畫派。
57、巡回展覽畫派:這是19世紀下半葉最主要的進步藝術團體,正式名稱為“巡回藝術展覽協會”,簡稱巡回畫派。
(1)19世紀下半葉最主要的進步藝術團體:正式名稱為“巡回藝術展覽協會”,簡稱巡回畫派。
(2)創建之初有15位畫家,他們站在民主主義立場上:A.反映人民生活,歷史事件和俄羅斯美麗的大自然.。
克拉姆斯柯夫:是巡回畫派的組織者和思想領導,表達出啟蒙主義思想。
列賓:代表了巡回畫派現實主義藝術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