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育兒日本園林代表作是什么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日本園林代表作是什么,日本園林代表作有哪些,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代表作:
桂離宮(かつらりきゅう),日語作Katsura Rikyu,建于1620-1624年)。
在日本京都西部桂川的西岸,有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古色古香的建筑,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桂離宮。桂離宮占地6.94 公頃,有山、有湖、有島。山上松柏楓竹翠綠成蔭,湖中水清見底,倒影如鏡。島內樓亭堂舍錯落有致。桂離宮的主要建筑有書院、松琴亭、笑意軒、園林堂、月波樓和賞花亭等。在“造景”方面,建筑師著眼于明朗和寬闊。整個景區以“心字池”的人造湖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為一體。湖中有大小5 島,島上分別有土橋、木橋和石橋通向岸邊。岸邊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給人以“曲徑通幽”之感。松琴亭、園林堂和笑意軒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觀景和休息之處。月波樓面向東南,正對心字池,是專供賞月的地方。書院里收藏有上千冊的古書和各種古董,都是皇室的珍品。
日本園林種類:
1、枯山水。
以龍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東庭等為代表的所謂“枯山水”庭園最為著名。
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園手法,系日本園林的精華。其本質意義是無水之庭,即在庭園內敷白砂,綴以石組或適量樹木,因無山無水而得名。
2、池泉園
是以池泉為中心的園林構成,體現日本園林的本質特征,即島國性國家的特征。園中以水池為中心,布置島、瀑布、土山、溪流、橋、亭、榭等。
3、筑山亭
是在庭園內堆土筑成假山,綴以石組、樹木、飛石、石燈籠的園林構成。一般要求有較大的規模,以表現開闊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達到幽深豐富的景致。日本筑山庭中的園山在中國園林中被稱為崗或阜,日本稱為“筑山”(較大的崗阜)或“野筋”(坡度較緩的土丘或山腰)。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園為主,筑山庭為輔。
4、平庭即
在平坦的基地上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園林,一般在平坦的園地上表現出一個山谷地帶或原野的風景,用各種巖石、植物、石燈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組成各種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壇等。根據庭內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種格式。
5、茶庭
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園林之中,為進行茶道的禮儀而創造的一種園林形式。面積很小,可設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進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間里,布置各種景觀。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線,經廁所、洗手缽最后到達目的地。茶庭猶如中國園林的園中之園,但空間的變化沒有中國園林層次豐富。其園林的氣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嶇的山間石徑,以地上的松葉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缽象征圣潔泉水,以寺社的圍墻、石燈籠來模仿古剎神社的肅穆清靜。
日本園林的特點:
日本是個具有得天獨厚自然環境的島國,氣候溫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豐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觀,孕育了日本民族順應自然、贊美自然的美學觀,甚至連姓名也大多與自然有關,這種審美觀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礎,從而使得在各種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歸真的自然觀。
1、清純
日本園林以其清純、自然的風格聞名于世。它有別于中國園林“人工之中見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見人工”。它著重體現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觀,避免人工斧鑿的痕跡,創造出一種簡樸、清寧的致美境界。
2、自然
在表現自然時,日本園林更注重對自然的提煉、濃縮,并創造出能使人入靜入定、超凡脫俗的心靈感受,從而使日本園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細細體會的精巧細膩,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發觀賞者對人生的思索和領悟。
3、小巧
日本園林的精彩之處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過一畝余,小者僅幾平方米,日本園林就是用這種極少的構成要素達到極大的意韻效果。日本園林雖早期受中國園林的影響,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產生了頗有特色的庭園。
4、植物
日本園林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體構成,因此,從種植設計上,日本園林植物配置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同一園中的植物品種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種植物作為主景植物,再選用另一二種植物作為點景植物,層次清楚,形式簡潔,但十分美觀。選材以常綠樹木為主,花卉較少,且多有特別的含義,如松樹代表長壽,櫻花代表完美,鳶尾代表純潔等等。
5、佛禪印象
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內陸藝術文化。13世紀時,源自中國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古代園林 (公元4世紀之前)
埃及園林、巴比倫園林、希臘園林、羅馬園林。
中世紀歐洲園林 (5-15世紀)。
中世紀西歐園林
伊斯蘭園林
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 (15-16世紀) 。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17世紀)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 (18世紀)
近代城市公園 (19世紀)
現代風景園林 (20世紀)
1.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風景式園林與西方規整式園林、伊斯蘭規整式園林。
2.園林形成的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會歷史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要。
3.中國園林發展的歷史階段:1、園林的生成期2、園林的轉折期3、園林的全盛期4、園林的成熟前期5、園林的成熟后期。
4.周:周文王的靈臺、靈沼和靈囿。
5.秦漢:上林苑,魏晉南北朝:銅雀園、芳林苑、華林園,隋唐:隋西苑、華清宮,宋:滄浪亭,網師園。
6.狩獵、通神是中國古典園林最早具備的兩個基本功能。
8.秦始皇:堆筑島山名為蓬萊山以摹擬神仙境界,開啟了西漢宮苑中求仙活動之先河。
9.建章宮打破了建筑宮苑的格局,在宮中出現了疊山理水的園林建筑。
10.太液池,其中有瀛洲、蓬萊、方丈象海中仙山。”——一池三山。
11.山水畫已經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的狀態,開始出現獨立的山水畫。宗炳《畫山水序》“暢神”王微《敘畫》“作畫之情”
12.隋西苑西苑標志著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的到來。其規劃設計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造園創作是我國宮苑演變為山水宮苑的轉折點。
13.唐華清宮白居易洛陽履道坊宅園、廬山草堂,王維的輞川別業。
14.北宋“四大禁苑”——金明池、瓊林苑、玉津園、宜春苑。大內御苑——后苑、壽山艮岳、延福宮。
15.北宋的私家園林主要有三種類型:宅園、游憩園、花園。
16.網師即漁翁,仍含漁隱的本意,都是標榜清高的。
17.文人園林的風格特征:簡遠、疏朗、雅致、天然。
18.“三山五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圓明園、暢春園。
19循墻廊到達園中各處,這是獅子林在布局上的特色。
20.三個園林雛形要素——園圃、囿、臺。
21.北海東岸景區:濠濮間—畫舫齋景區,北海北岸景區靜心齋一座典型的園中之園。
22.觀音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方亭,靜明園的玉峰塔是靜明園的制高點。
23.圓明、長春、萬春總稱為圓明園。
24.頤和園的佛香閣
25.世界遺產:離宮御苑——避暑山莊、留園、拙政園、網師園及環秀山莊。
26.外八廟、木蘭圍場
27.蘇州著名私家園林:滄浪亭、網師園、耦園、拙政園、獅子林、環秀山莊、留園、藝圃。
28.留園中區的總體布局,采用“前廳后山,隔池相望”的布置。
29. 日本園林主要形式:林泉式、筑山式、平庭、茶庭、枯山水。
30. 日本園林代表作:大德寺大仙院、龍安寺石庭 代表著已發展成熟的枯山水藝術。
31. 江戶時代代表作:桂離宮。
32. 日本庭園風格特征:“任何時代贊揚自然的美,并可看到適應自然姿態的遺跡”。 日本園林設計的傳統思想:人與自然的高度結合。
33.. 西班牙伊斯蘭園林實例——阿爾罕布拉宮苑(桃金娘宮庭院、獅子宮庭院)
34. 英國風景式園林的代表者。
布里奇曼——規則式園林向自然式園林過渡的典型代表人物。
威廉?肯特——完全擺脫了規則式園林的第一位造園家,成為真正的自然風景園林的創始人。
朗斯洛特?布朗——繼肯特之后成為英國園林界泰斗,被譽為“大地的改造者”。
胡弗萊?勒普頓——18世紀后期最著名的風景園林大師,主張風景園林要由畫家和造員家共同完成。
威廉?錢伯斯——極力傳播中國園林藝術風格。
35. 英國自然風景園林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宮苑花園——邱園;別墅莊園——查茲沃斯風景園、斯陀園;府邸花園——霍華德莊園。
36.. 勒諾特爾式園林代表作——凡爾賽宮苑、沃—勒—維貢特府邸花園。
37. 凡爾賽宮苑的主要內容(主軸線序列)
宮殿區——拉托娜泉池——國王林蔭道 (綠地毯)——阿波羅泉池——十字型大運河。
38. 凡爾賽宮苑的園中園——特里阿農宮苑。
39. 巴洛克式水劇場(位于伊索拉.貝拉莊園)
40.. 意大利臺地園代表作:蘭特莊園、鮑蒂別墅。
41. 蘭臺莊園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園的中軸線。
42..西方園林經歷的時期:古代時期、中古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勒諾特爾時期、自然風景式時期、現代公園時期。
43. 傳統的西方園林以:意大利臺地園、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風景園林為代表,同時也代表著規則式和不規則式這兩大造園樣式。
44. 古埃及園林類型:宅園、圣苑、墓園。
45.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詩話的情趣、意境的蘊涵。
枯山水庭園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多見于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顧名思義,枯山水并沒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點,是用山石和白砂為主體,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種景觀。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霧,石頭則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細細耙制的白砂石鋪地、疊放有致的幾尊石組,就能對人的心境產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樂、繪畫、文學一樣,可表達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這也與古代大陸文化的傳入息息相關。
可看作枯山水是日本脫胎于中國園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貫穿著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對于“島嶼生存憂患”的意識,充滿了對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對“死寂”的世界觀,佛教的觀點,其實也是一種依托,可以這樣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國園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廟園林。
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內陸藝術文化。13世紀時,源自中國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禪宗庭院內,樹木、巖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數筆即蘊涵著極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們就是海洋、山脈、島嶼、瀑布,一沙一世界,這樣的園林無異于一種精神園林。后來,這種園林發展臻與及至——喬灌木、小橋、島嶼甚至園林不可缺少的水體等造園慣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僅留下巖石、耙制的沙礫和自發生長與蔭蔽處的一塊塊苔地,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園的主要構成要素。而這種枯山水庭園對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驚人的。
你可以將這樣一個庭園理解為河流中的巖石,或傳說中的神秘小島,但若僅從美學角度考慮亦堪稱絕作;它對組群、平衡、運動和韻律等充分權衡,其總體布局相對協調,以至于稍微移動某一塊石便會破壞該庭園的整體效果。由古岳禪師在16世紀設計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東北庭,通過巧妙地運用尺度和透視感,用巖石和沙礫營造出一條“河道”。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風,或交錯如門扇,或層疊如臺階,其理石技藝精湛,當觀者遠眺時,其理石技藝精湛,當觀者遠眺時,分明能感覺到“水”在高聳的峭壁間流淌,在低淺的橋下奔流。
枯山水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龍安寺庭院、銀閣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離宮庭院等。(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幾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而作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則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
漫天亂飛的成功學告訴我們說,態度決定一切。而這樣被提出來的態度往往是汲汲營營地勞累奔波疲態。偶爾接觸到山田香織的作品,一股渾厚淡定的藝術生活,從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滲透出來。 山田香織(Yamada Kaori)是傳承自江戶時代的琦玉市盆栽町的第五代傳人。自幼接觸盆栽與花草植物。積極提倡用樹木和花草來搭配合適的花器來凸顯現代感,讓所有即使沒有經驗的入門者都能親近并且感受到盆栽的魅力。 照小普林尼的說法,園林就是造在地上的天堂。而喬幫主說,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看到這本的人,都容易被直接的視覺上的美感所吸引,盆景作為園林的一個分支,所以說盆景欣賞是人最高追求的一部分,不足為過。 周維權的《外國造園藝術》里提到:人在畫中,是園林的基本追求。日本的藝術在各個方面都有漢文化痕跡,植物與景致的搭配,是符合中國畫審美的一些基本特點的:一般不能出現僵硬的對稱,平行或者垂直,要樞密有致,要計白當黑等等,注重植物個體的姿態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山石松菊作為景觀主體來展現自己自然的形態。 所以當植物通過被精心的造型,以微縮的形式呈現其在然環境中的形態,配合自然的形態與簡潔的構圖呈現在面前的時候,很容易引發中國讀者對于美的體驗。 不同于中國園林的起源于皇家和私家庭院,日本的園林最早的代表作是在室町時代的寺廟“枯山水”。所以日本園林的追求,不是像我們以步移景隨的造景追求,而是更加注重自然片段,以及其在靜觀之下內在禪意的體現。 所以這樣的氛圍下的盆景植物的配置,品種不多,層次簡潔,景物之間的距離都需要很精確——以松果草本石頭做點景,最后苔蘚白石鋪地,配合造型簡潔的花器,看起來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在所有的藝術作品中,能夠同時給予讀者視覺享受與思想遨游,這便是雅俗共賞的典范。 這本書詳細介紹制作方法、調理清晰,步驟明確可行:安排土壤,購買樹苗,搭配苔蘚,布置陽臺,選擇工具,植物的拉丁名。處處都透出優雅與樸實,讀者可以輕易地,體會她在于盆栽一起相處的過程中體會到的美,這就是生活到藝術的升華。 而在作者看來,植物遠遠不止是盆栽的要素之一。還是一個可以從精神上信賴的伙伴:“植物生長,總是順應季節變遷生長的過程,不徐不疾,不卑不亢地,透出強大的,悠然的生命力量,不做無謂的掙扎,風姿優雅。”——家學傳承的厚重,在盆栽布局上的精致獨到與哲學精神上禪意滲透之后,又回到了生活之中。 作者說植物教會了她:“順應自己的步調” 的生活態度。 善待自然之后,自然給予人類的遠不止于子孫后代的物質充盈。同時還有當下在別處難以找到的,自己內心的歸屬于存在之感。在生活空間狹小,空閑時間不多的城市生活中,這樣的作品的誕生,這是簡直就地球上最壯麗的事業。 而教人實現美好的生活,是植物帶給人類力量,在每一個能夠看到它們內心的人那里,生根發芽,待春暖花開時候,享受吹過來的海風。 五星好評,愛不釋手。
枯山水 京都龍安
枯山水
寺南庭是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這個平庭長28米,寬12米,一面臨廳堂,其余三面圍以土墻。庭園地面上全部鋪白沙,除了15塊石頭以外,再沒有任何樹木花草。用白沙象征水面,以15塊石頭的組合、比例,向背的安排來體現島嶼山巒,于咫尺之地幻化出千傾萬壑的氣勢。這種庭園純屬觀賞的對象,游人不能在里面活動。
枯山水很講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單塊石頭本身的造型和它們之間的配列關系。石形務求穩重,底廣預削,不作飛梁、懸桃等奇構,也很少堆疊成山;這與我國的疊石很不一樣。枯山水庭園內也有栽置不太高大的觀賞樹木的,都十分注意修剪樹的外形姿勢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態。
枯山水平庭多半見于寺院園林,設計者往往就是當時的禪宗僧侶。他們賦予此種園林以恬淡出世的氣氛,把宗教的哲理與園林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把“寫意”的造景方法發展到了極致,也抽象到了頂點。這是日本園林的主要成就之一,影響非常廣泛。
室町時代還創作了一種新的園林型式——茶庭。早在南宋倉時期,日本禪僧榮西再度來華4年,帶回啜茗習尚,為室町時期(明代)茶道、茶庭樹立基礎。
這時一個在禪室方丈前一塊岳330平方米面積的矩形庭院,地面全部覆以白沙,并耙成水紋形象征大海,在白砂空間放置15塊精選的石塊,按5、2、3、2、3分成五個島嶼(出自園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