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泥巖是什么巖石圖片,以及泥巖是什么巖石類型,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泥巖(mudstone)主要由黏土礦物和粉砂級石英組成。其礦物組分主要包括黏土礦物、非黏土礦物和有機質。化學組分主要為SiO2、Al2O3及H2O,一般情況下,三者總量可達80%以上;其次為Fe2O3、FeO、MgO、CaO、Na2O、K2O等。
泥巖常見的宏觀構造為各種層理構造(水平層理、塊狀層理)、層面構造(泥裂、蟲跡、晶痕、結核)和沿水平層理裂開的頁理或紋理構造。
具頁理構造的黏土巖稱頁巖,而具塊狀構造的稱泥巖。因此,泥巖和頁巖最大的區別在于頁巖的特征是剝裂性,沿層理裂成頁片;泥巖則不剝裂,呈塊狀,這在野外易于區分。值得注意的是,頁巖中有一類含油率比較高(常大于3%)的巖石,稱為油頁巖,含油率常常通過室內測試獲得,在野外,區分頁巖和油頁巖的辦法一般是直接燃燒,油頁巖常常能夠直接點燃。
泥巖可以沉積在多種環境中,尤其是河流泛濫平原、湖泊、低能海岸線、三角洲、外陸架和深海盆地。泥巖連同所含化石,對于環境解釋具有重要意義。在野外描述中,需要描述的特征包括顏色、剝裂程度、沉積構造和礦物、有機質含量和所含的化石等。
十種常見的巖石有泥巖、礫巖、大理巖、花崗巖、石灰巖、板巖、安山巖、火成巖、沉積巖、綠片巖。
詳細介紹幾種:
1、泥巖:是指弱固結的黏土,經過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如擠壓作用、脫水作用、重結晶作用和膠結作用)形成強固結的巖石。是已固結成巖,但層理不明顯,呈塊狀,局部失去可塑性,且遇水不立即膨脹的沉積型巖石。
2、礫巖:是一種由圓渾狀礫石膠結而成的巖石,是圓狀和次圓狀礫石占巖石總量30%以上的碎屑巖。礫巖中碎屑組分主要是巖屑,只有少量礦物碎屑,填隙物為砂、粉砂、粘土物質和化學沉淀物質。
3、大理巖:因產于中國云南大理而得名。主要礦物為重結晶的方解石、白云石,肉眼可辨認,遇稀鹽酸產生氣泡。
4、花崗巖:屬于酸性巖漿巖中的侵入巖,最常見的一種巖石,多為淺肉紅色、淺灰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也有部分為斑雜構造、球狀構造、似片麻狀構造等。主要礦物為石英、鉀長石和酸性斜長石,次要礦物則為黑云母、角閃石。
5、石灰巖:簡稱灰巖,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碳酸鹽巖。含有白云石、粘土礦物和碎屑礦物,有灰、灰白、灰黑、黃、淺紅、褐紅等色,硬度通常不大,與稀鹽酸有劇烈的化學反應。
頁巖與泥巖都屬于泥質巖。泥質巖目前通用的分類中主要依據泥質巖的固結程度、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化學及有機混入物和顏色等因素進行分類。
泥質巖包含:未固結的泥;固結的無紋理無頁理的泥巖;固結的有紋理有頁理的頁巖;強固結的泥板巖。
簡單的說頁巖與泥巖外觀區別在于紋理。
頁巖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澤暗淡。含有機質的呈灰黑、黑色。含鐵的呈褐紅、棕紅等色,還有黃色、綠色等多種顏色。頁巖抗風化力弱,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頁巖不透水,往往成為不透水層或隔水層。
泥巖許多特征與頁巖相同,可能含有化石,但層理不如頁巖發育完善。
兩者主要就是顆粒大小和粘土礦物與膠結物與砂質的含量比區別。
粉砂巖由粒徑為0.0625~0.0039毫米(mm)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粉砂巖標本的一種碎屑沉積巖。主要由粉砂碎屑組成的沉積巖是粉砂巖。粉砂巖由粒徑為0.0625~0.0039毫米(mm)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粉砂巖標本的一種碎屑沉積巖。主要由粉砂碎屑組成的沉積巖是粉砂巖。
粉砂碎屑的粒徑大小在0.0625~0.0039mm。比粉砂更細者稱為泥。主要由粉砂碎屑組成的沉積巖是粉砂巖。粉砂巖的碎屑組分一般比較簡單,以石英為主,長石和巖屑少見,有時含較多的白云母。
填隙物有鈣質、鐵質及粘土質等。粉砂巖中常具有薄的水平層理,沉積物含水時易受液化產生變形層理及其它滑動構造。粉砂巖按粒度分為:粗粉砂巖(0.0625~0.0312mm)和細粉砂巖(0.0312~0.0039mm);按混入物成分分為:泥質粉砂巖、鐵質粉砂巖、鈣質粉砂巖等。
泥巖是沉積巖的一種,主要成分為粒度細的粘土類礦物,且是未變質的巖石,其結構是泥狀結構類,根據成分細分為泥狀結構、粉砂泥狀結構、砂泥狀結構等。構造是要是層狀構造,從紋層狀結構到塊狀層構造都有,具體看單層厚度。具頁理結構時,是淺變質的產物,一般沒有頁面結構、板狀結構等。請看《巖石學》中的碎屑巖部分有更準確的論述。
軟巖是特指堅硬程度在一定范圍的巖石,一般以單軸飽和抗壓強度衡量,即Rc值。在3兆帕到30兆帕之間的巖石都是軟巖,大于三十兆帕的都是硬巖。泥巖是指弱固結的黏土經過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形成強固結的巖石。已固結成巖,但層理不明顯,或呈塊狀,局部失去可塑性,遇水不立即膨脹的沉積型巖石,它按堅硬程度可歸類在軟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