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熱點關于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古詩詞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關于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古詩詞,關于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小說,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都比較好奇,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為何會記錄關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畢竟《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主要記載的都是關于一些帝王跟諸侯的事情。無論是司馬相如還是卓文君都會變得非常普通,根本沒有辦法跟這些人相比。
但是不管大家如何好奇跟不解。關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之間的故事一直留在了《史記》當中,一直流傳到現在。對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這兩人不少人都有所了解,關于他們之間的故事都有從鳳求凰這首詩詞說起。
卓文君原本是西漢時期蜀郡臨邛冶鐵大亨的女兒,蜀中四大才女之一。不但才華出眾,就連長相姿色同樣不俗。當初吟唱的那句“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至今都是一個傳奇佳話。她很早的時候就嫁人了,可惜丈夫去世比較早,只好返回娘家居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前來卓家的司馬相如,并被他的才華折服。得知司馬心如向她表達愛意的時候,直接乘夜逃出家門跟他私奔。
等到去了司馬相如家里的時候,才發現他家一貧如洗。但卓文君一旦也不在乎,只要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不管吃多少的苦都愿意。司馬相如當初在卓家彈的曲子就是后來著名的《鳳求凰》。跟司馬相如在一起之后的卓文君,為了生計不得不靠賣酒為生。
等到她的父親知道這個情況之后,感到莫大的恥辱,最后在家族當中其他人的勸說之下才平息了心中的怒火。后來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吃苦,送給文君家奴一百人,錢一百萬,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嫁妝。關于司馬相如跟卓文君的事情一時間傳得非常遠,很多人都羨慕司馬相如娶到這么漂亮有錢的女子,他們之間的故事很快就成為一段佳話流傳開來。
1、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以《上林賦》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不久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并拋棄卓文君,并給卓文君寫了一頁無字信。
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馬相如的意思,當即回了一首詩,司馬相如接信之后,慚愧不已,從此斷了此念頭,與卓文君白頭偕老。
2、人物介紹:
(1)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 ,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2)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后人稱之為賦圣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擴展資料:
卓文君初識司馬相如的時候,正值妙齡,她與司馬相如一見鐘情,而彼時的司馬相如不過只是一個貧賤的書生,但卓文君仍與司馬相如一起離開了家。后來司馬相如的作品被漢武帝發現,漢武帝發覺司馬相如是個人才,就召司馬相如到京城去做官。
司馬相如便開始了與卓文君分隔兩地的夫妻生活。兩人一直書信往來,開始還濃情蜜意,以致于出現洛陽紙貴。
時間久了,兩人的濃情蜜意就少了,司馬相如想要納妾,就寫了一封信給卓文君,也是一首只有十三個數字的詩,聰慧的卓文君就明白了,司馬相如說的是夫妻之間已經沒有回憶了。
卓文君便給司馬相如回了一封信,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于司馬相如想納妾的意思。
卓文君在信中輕快明了地譴責了司馬相如的喜新厭舊,被世間的繁華所吸引,同時也表明了自己會平靜的“與君絕”,在悲憤怨恨的同時還給雙方留下了余地,這就是著名的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信(也稱與司馬相如書 )。
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信讓司馬相如回心轉意,同時挽救了她的愛情,讓司馬相如同她一起回歸故里,平平靜靜的生活。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信也表現出了卓文君出人的才華,不負一代才女的盛名,也表現了她在感情上的勇敢執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卓文君。
百度百科:司馬相如
景帝中元六年,司馬相如回到蜀地。蜀地有個富豪叫卓王孫,卓王孫,秦時被從趙國發到四川。到了四川之后就辦起了冶煉企業。很快卓王孫就富甲天下了。
這天,卓王孫宴請縣令王吉和司馬相如還有一些達官貴人,席間王吉請風度翩翩堂堂儀表的司馬相如彈一曲助興。司馬相如琴藝精湛,琴聲悠揚如癡如醉一曲“鳳求凰”博得眾人的贊嘆,卓文君聽罷便為此傾倒。
卓文君是卓王孫的女兒,剛死了夫婿,被卓王孫接回了家,當她聽到這如癡如醉的琴聲,便隔著簾偷窺彈琴的司馬相如,見他相貌堂堂,于是就對司馬產生了愛意。從那以后兩人經常來往。在一天夜里,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偷偷地私奔了。去了成都結了婚。這就是有名的「文君夜奔」的故事。
擴展資料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 ,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后人稱之為賦圣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卓文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是郎有情妾有意,百轉千回,蕩氣回腸,白首不相離的愛情故事,也是現代人們所“鳳凰男”與“白富美”的美好愛情,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司馬相如,是一介窮書生,好在有出眾的才華和一個懂得市場營銷的官場好朋友。他從外地回到四川,剛剛落住腳。他的好朋友臨邛縣王縣令經常登門拜訪,司馬相如也盛情款待,時間久了,臨邛縣的官員和富商也開始慢慢注意到了他。
以富商卓王孫和程鄭為代表,他們兩人相約設宴款待司馬相如,也邀請了縣令王吉。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高朋滿座,王吉如遇而至,但是司馬相如未出現,王吉轉身去邀他,司馬相如不好駁了好朋友王吉的面子,于是才開啟他“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赴約。
酒宴進行到一半,好友王吉邀請司馬相如彈奏一曲助助興,這是司馬相如的看家本領,他全情投入地為大家彈奏一首驚艷四座的《鳳求凰》,這首樂曲表達男子對追求女子的心意。聽得卓文君心生愛慕之情,她忍不住從后堂走進來。司馬相如被誤入酒席,楚楚可憐的女子深深吸引。宴會結束之后,卓文君魂不守舍,也隱隱擔心自己配不上公子,自己畢竟是一個寡婦。司馬相如回到家中,輾轉反側,一夜無眠,第二天,他重金請卓文君的侍從代為轉達自己的傾慕之情。
卓文君欣喜若狂,她向父親說明自己的心意,但沒有想到,父親不愿意。因為思念郎君心切,她連夜逃出家中,與司馬相如相會,商量兩人一起私奔,兩人一拍即合,司馬相如抱得美人歸四川。來到四川后,回到家徒四壁的家中,卓文君心里想著和愛人廝守的甜蜜,也不覺得生活潦倒。她向司馬相如提議回到她的家鄉做買酒的生意,迫于生計,他們一起回來了。
卓文君的父親看到女兒在街頭拋頭露面,十分生氣,但又舍不得女兒風吹日曬,他主動提出給女兒的新家一筆安家費,從此兩人的生活稍有起色。司馬相如也開始文學創作,寫了《子虛賦》,被漢武帝賞識,入朝為官。老丈人對司馬相如的態度也開始有了緩和,他們也開啟白頭到老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