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9網絡可分配利潤屬于什么科目
大家好,小編為大家解答可分配利潤屬于什么科目的問題。很多人還不知道可分配利潤的分配順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可供分配利潤三個公式如下:
可分配利潤=本年凈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年初未彌補虧損+其他轉入。
公式中的數據都可以從財務報表中直接取值,其中“其他轉入”是指企業按規定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等轉入的數額。
一、可供分配的利潤,按下列順序分配如下:
1、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2、提取法定公益金。
外商投資企業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凈利潤提取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等其他之類的。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按規定在合作期內以利潤歸還投資者的投資,以及國有工業企業按規定以利潤補充的流動資本,也從可供分配的利潤中扣除掉。
二、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按下列順序分配如下:
1、應付優先股股利,是指企業按照利潤分配方案分配給優先股股東的現金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積,是指企業按規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積。
3、應付普通股股利,是指企業按照利潤分配方案分配給普通股股東的現金股利。企業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也在本項目核算。
計算可供分配的利潤:將本年凈利潤(或虧損)與年初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合并,計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潤。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負數(即虧損),則不能進行后續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正數(即本年累計盈利),則進行后續分配。
計提法定盈余公積金。按抵減年初累計虧損后的本年凈利潤計提法定盈余公積金。提取盈余公積金的基數,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潤,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稅后利潤。
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計虧損時,才能按本年稅后利潤計算應提取數。這種“補虧”是按賬面數字進行的,與所得稅法的虧損后轉無關。
公司股東大會或董事會違反上述利潤分配順序,在抵補虧損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公益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必須將違反規定發放的利潤退還公司。
擴展資料
利潤分配會計分錄:
1、將本年利潤轉入利潤分配。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所得稅的繳納,比例25%。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3、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稅后利潤的10%以上)、公益金(稅后利潤的5%以上)和任意盈余公積(根據公司規章規定的比例計算)。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提取公益金;
——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公益金;
——任意盈余公積;
如有優先股。應在‘任意盈余公積’前分配股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利潤分配。
計算公式:
期末未分配利潤=期初未分配利潤+本期凈利潤-(提取盈余公積+對股東的分配+其他)-(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其他)
其中,“提取盈余公積+對股東的分配+其他”就是今年的利潤分配,而“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其他”為所有者權益的內部結轉。
所以,該題目的答案是:未分配利潤=200+1000-1000×10%-50=1050(萬元)。
解析:
1、本年的未分配利潤是根據本年利潤得來的,是本年利潤結轉過去的。
2、盈利時本年利潤余額在貸方,年末需要結轉至未分配利潤 ,結轉后本年利潤無余額。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未分配-未分配利潤
(如果是虧損,那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可供分配的利潤,按下列順序分配:
(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二)提取法定公益金。外商投資企業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凈利潤提取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等。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按規定在合作期內以利潤歸還投資者的投資,以及國有工業企業按規定以利潤補充的流動資本,也從可供分配的利潤中扣除。
計算可供分配的利潤:將本年凈利潤(或虧損)與年初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合并,計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潤。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負數(即虧損),則不能進行后續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正數(即本年累計盈利),則進行后續分配。
計提法定盈余公積金。按抵減年初累計虧損后的本年凈利潤計提法定盈余公積金。提取盈余公積金的基數,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潤,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稅后利潤。
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計虧損時,才能按本年稅后利潤計算應提取數。這種“補虧”是按賬面數字進行的,與所得稅法的虧損后轉無關。
公司股東大會或董事會違反上述利潤分配順序,在抵補虧損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公益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必須將違反規定發放的利潤退還公司。
擴展資料
利潤分配會計分錄:
1、將本年利潤轉入利潤分配。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所得稅的繳納,比例25%。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3、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稅后利潤的10%以上)、公益金(稅后利潤的5%以上)和任意盈余公積(根據公司規章規定的比例計算)。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提取公益金;
——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公益金;
——任意盈余公積;
如有優先股。應在‘任意盈余公積’前分配股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利潤分配。
可供分配利潤=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或減年初未彌補虧損)+其他轉入.。
可供分配的利潤,按下列順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制企業應當按照凈利潤(減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非公司制企業法定盈余公積的提取比例可超過凈利潤的10%.。
法定盈余公積累計額已達到注冊資本的50%時可以不再提取.。
【注】:在計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的基數時,不應包括企業年初未分配利潤.。
①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潤為正數,即歷年累積盈利。
提取的盈余公積=凈利潤×盈余公積提取比例。
②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潤為負數,即歷年累積虧損。
提取的盈余公積=(凈利潤-年初未彌補虧損)×盈余公積提取比例。
(2)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公司制企業可根據股東大會的決議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的區別在于其各自計提的依據不同,前者以國家法律法規為依據;后者由企業的權力機構自行決定.。
(3)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盈余公積經批準可用于彌補虧損、轉增資本、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等。
經過上述分配后:
期末未分配利潤
=可供分配利潤-提取的盈余公積-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年初未分配利潤+當期實現的凈利潤+其他轉入-提取的盈余公積-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拓展資料:
利潤分配,是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按照國家財務制度規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順序,在企業和投資者之間進行的分配.。
利潤分配的過程與結果,是關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護,企業能否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企業必須加強利潤分配的管理和核算.企業利潤分配的主體是投資者和企業,利潤分配的對象是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利潤分配的時間即確認利潤分配的時間是利潤分配義務發生的時間和企業作出決定向內向外分配利潤的時間.。
1、計提(企業決定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提取應付利潤
貸:應付利潤
2、結轉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利潤分配-提取應付利潤
3、發放
借:應付利潤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