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熱點勞動力人口是指年齡在什么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勞動力人口是指年齡在什么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勞動力年齡人口和勞動力人口,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年齡在16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失業率是指勞動力人口中失業人數所占的百分比,其中的勞動力人口是年齡在16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
法定勞動年齡指年滿16周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退休年齡一般指男60周歲,女干部身份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勞動法》第58條第2款規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這表明,年滿18周歲的勞動者達到了訂立勞動合同的條件;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及勞動合同的約定,在勞動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不違背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可以訂立勞動合同。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訂立勞動合同,其不屬于勞動者之列。
一:勞動力(labourpower),人的勞動能力,蘊藏在人體中的腦力和體力的總和。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勞動力作用于生產資料的過程。離開勞動力,生產資料本身是不可能創造任何東西的;但是,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勞動力發揮作用,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或文化科學知識外,還必須具備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否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也是不能進行的。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勞動力和生產工具,作用于勞動對象,既可以創造出物質財富,也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在不同的社會中,由于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結合的方式不同,勞動力的使用狀況也不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并通過購買商品的方式占有勞動力,促使勞動者進入生產過程與生產資料相結合,從而創造剩余價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的結合與資本主義社會有所不同。
二:勞動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勞動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還受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但是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點。
適齡勞動力人口指處于勞動年齡、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勞動年齡的范圍,各國規定不盡相同,多數國家只規定其下限,也有規定上下限的。
中國規定的勞動年齡下限,男性及女性都是十六歲;上限男性為六十歲,女性體力勞動者為五十歲,腦力勞動者為五十五歲。該年齡段內喪失勞動力的人口不屬勞動適齡人口。
廣東省勞動人口排名全國第一
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經結束,我國的人口素質明顯提升,全國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總人口,達到2.18億,且文盲率也已經降至2.67%。
人口普查結束后,四個一線城市的人口變化也已經公布。人口總量方面,上海仍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在常住人口增量上,深圳變化最大,十年增加了713.61萬人,增幅高達98.46%。
從人口結構來看,廣東省15歲至59歲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達68.8%,排名全國第一。而60歲以上的人口比重只有12.35%,廣東的人口結構,是一個典型的人口紅利省份。
作為廣東省較為發達的城市,深圳、廣州、中山、東莞等城市,15-59歲的勞動人口占比,都在74%以上,人口紅利相當優越。
年滿十六歲,退休年齡之前。
附:《勞動法》第十五條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并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擴展資料:
法定勞動年齡是中央政府規定的年齡。在勞動年齡范圍內的人數代表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勞動力資源的所有權,應按常住人口計算。區分勞動年齡人口的年齡界限,是了解一定數量和規模的勞動年齡人口,確定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
由于勞動年齡人口的狀況不同,不同國家的健康水平也不同。勞動年齡人口不同于經濟活動人口。經濟活躍人口是指實際從事一定社會勞動并獲得報酬的人口總量中的人口。它的劃分是根據人口是否有工作,沒有達到或超過工作年齡,但仍然從事勞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勞動力人口: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全部人口中具有勞動能力的那部分人口。勞動能力同人的年齡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全部人口中屬于勞動適齡范圍內的那部分人口,才是勞動力人口。按國際一般通用標準,15歲—64歲屬于勞動適齡范圍。中國男性為16歲—59歲,女性為16歲一54歲為勞動適齡范圍。
失業人口:(unemployed population)在一定年齡以土(一般16周歲以上),有勞動能力,在調查期間無工作,當前有就業的可能并以某種方式尋找工作的人員。
擴展資料:
2016年3月8日15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副主任馬曉偉、王培安就“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李斌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后,預計未來這幾年,人口會有所增長,特別是新生兒會有所增長。到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大體會增加3000萬左右。根據測算,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會有所降低,這樣使人口的結構更趨于均衡。
參考資料:勞動力人口-百度百科。
失業率合理的范圍一般在發達國家都將失業率保持在4%~8%,這樣做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變相的推動就業。
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具有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失業率被視為落后指標。
失業率是指勞動力人口(年齡在16周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中失業人數所占的百分比。我國統計部門公布的失業率為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占城鎮從業人數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之和的百分比)。
擴展資料:
關于我國事業率的問題:
一、失業者基本判斷標準:
從一般意義上說,失業者是具有就業能力和就業要求,但未能獲得就業崗位的人。
他們需要馬上走上就業崗位,是最直接的社會勞動力供給、是正在閑置的人力資源。
對于失業者身分的認定,在于“有就業要求”和“目前沒有就業崗位”兩條件同時具備。
1、“就業要求”條件。
判定一個人是否具有就業要求,要看他是否正在積極地尋找工作,諸如到政府指定的失業登記地點進行登記。
到招聘單位去求職、面談,與招聘單位通電話聯系準備應聘,托親戚朋友幫助尋找工作等等。
2、“沒有就業崗位”條件。
判定一個人是否沒有就業崗位,要看他是否沒有從事任何有收入的勞動。
如果一個人在規定期間內從事了任何有收入的活動。
無論是在某單位或崗位正式任職、在某單位或某崗位短期工作、或者在一次性的活動中暫“打工”,承包一項業務。
抑或是個人或合伙從事一項事業等等,均不能屬于“沒有就業崗位”的狀態。
二、我國的失業者標準:
1、城鎮范圍:
我國現行的失業統計和以前的待業統計的范圍都在城鎮。
因此,我國的“失業者”和以前的“待業者”,以及由此計算出來的“失業率”及“待業率”,均為城鎮失業(待業)者和城鎮失業(待業)率。
2、我國城鎮失業者的內容:
按照我國的統計口徑,“城鎮失業人員”指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16歲以上及男50歲以下、女45歲以下)。
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業登記的人員。
城鎮失業人員包括失業青年,指年齡在16歲至25歲的初、高中和職業中學畢業未能入學、參軍的失業人員和其他社會青年。
失業職工,指宣告破產的國有企業人員、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法定整頓期間被精減的人員、國有企業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人員。
其他失業人員,指失業青年和失業職工以外,年齡在25歲以上,男50歲以下、女45歲以下的社會閑散人員。
3、我國的非失業人員口徑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勞動部制定的統計口徑,下列人員不包括在城鎮失業人員中。
(1)等待國家統一分配的大學、中專、技工學校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
(2)待學人員。
(3)在調查時點已參加全民或集體所有制單位工作的臨時工、合同工、家屬工、集體工等。
(4)個體勞動者。
(5)家務勞動者。
(6)尚有勞動能力,需要特殊安排的盲、聾、啞等殘疾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