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猴魁茶的產地及價格,以及猴魁產地哪里買茶好,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猴魁茶葉產地在安徽黃山北麓的黃山區。
猴魁茶葉主要產于安徽黃山北麓的黃山區,當地土質肥沃,低溫多濕,種出的猴魁茶別具一格。猴魁茶是傳統名茶之一,歸屬于綠茶類,生長在高山上,云霧整日環繞,日照少,地勢險峻,人工采摘純手工制作,產量有限。
太平猴魁滋味鮮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時即使放茶過量,也不苦不澀。不精茶者飲用時常感清淡無味,有人云其“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用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由于此地氣候獨特、土質特殊,同時經過一系列復雜精心的加工過程,所以此地生產的猴魁茶可以說是綠茶中的“愛馬仕”,尖茶中的極品。
猴魁茶的特征
太平猴魁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蘭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綠明澈,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獨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品其味則幽香撲鼻,醇厚爽口,回味無窮,大有"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
太平猴魁茶是安徽省黃山市北麓的黃山區新明產的。
太平猴魁產于安徽省黃山市北麓的黃山區(原太平縣)新明一帶,該區低溫多濕,土質肥沃,云霧籠罩。主產區位于新明鄉三門村的猴坑、猴崗、顏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采制的尖茶品質最優。
茶園皆分布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質多黑沙壤土,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茶山地勢多坐南朝北,位于半陰半陽的山脊山坡。產地低溫多濕,土質肥活,云霧籠罩。
太平猴魁生長環境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氣溫28.2℃,1月份平均氣溫2.1℃,春秋氣溫涼爽溫和,4月和10月平均氣溫分別為15.4℃、16.7℃。
年平均無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為11月5日,終霜日為3月29日,穩定通過10℃的初日為4月15日,終止于11月4—9日;≥0℃積溫為5085-5500℃;≥10℃積溫為4384—4750℃。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氣溫≥0℃期間的太陽輻射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總量射量73%。年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
太平猴魁產地是安徽太平縣。
太平猴魁是我國的傳統歷史名茶,也是安徽省著名的綠茶之一,太平猴魁,產于安徽省太平縣,該區低溫多濕,土質肥沃,云霧籠罩。主產區位于新明鄉三門村的猴坑、猴崗、顏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采制的尖茶品質最優。
太平猴魁有“綠茶茶王”的美譽,1915年獲“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百年來飲譽海內外。黃山區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穩步提升茶葉質量安全。太平猴魁的茶形與一般綠茶不同,經過多道手工工藝制作,形成兩葉抱一芽,外觀扁平挺直,色澤蒼綠。
太平猴魁的制作方法
1、殺青
用直徑70厘米的桶鍋,鍋壁要光滑清潔。以木炭為燃料,確保鍋溫穩定。鍋溫110℃左右,每鍋投葉量75到100克。翻炒要求“帶得輕、撈得凈、抖得開”,歷時2到3分鐘。殺青結束前,要適當理條。殺青葉要求毫尖完整,梗葉相連,自然挺直,葉面舒展。
2、毛烘
按一口殺青鍋配四只烘籠,火溫依次為100℃、90℃、80℃、70℃。殺青葉攤在烘頂上后,要輕輕拍打烘頂,使葉子攤勻平伏。適當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將芽葉攤勻,最后用手輕輕按壓茶葉,使葉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邊烘邊捺。第三烘溫度略降。仍要邊烘邊捺。當翻到第四烘時,葉質已經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時,下烘攤涼。
3、足烘
投葉量250克左右,火溫70℃左右,要用錦制軟墊邊烘邊捺,固定茶葉外形。經過5到6次翻烘、約九成干,下烘攤放。
4、復焙
又叫打老火,投葉量約1900克。火溫60℃左右,邊烘邊翻。切忌捺壓。足干后趁熱裝筒,筒內墊箬葉,以提高猴魁香氣,故有“茶是草、箬是寶”之說。待茶冷卻后,加蓋焊封。
太平猴魁茶產地是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
平猴魁,中國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尖茶,產于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
清咸豐(1859),猴魁先祖鄭守慶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開出一塊茶園,生產出扁平挺直、鮮爽味醇且散發出陣陣蘭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并參加世界地理標志大會、世博會等活動。
歷史沿革
清咸豐(1859),猴魁先祖鄭守慶就在麻川河畔開出一塊茶園,此處山高土肥,云蒸霧蔚。鄭本魁和當地茶農經過精心制作,生產出扁平挺直、鮮爽味醇且散發出陣陣蘭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
現在,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而六百里猴魁由于自鄭守慶先生親自傳承,一直以來都代表著太平猴魁的最高水準。
太平猴魁產于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中國傳統名茶,該區低溫多濕,土質肥沃,云霧籠罩。主產區位于新明鄉三門村的猴坑、猴崗、顏家。
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采制的尖茶品質最優。茶園皆分布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質多黑沙壤土,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茶山地勢多坐南朝北,位于半陰半陽的山脊山坡。產地低溫多濕,土質肥活,云霧籠罩。
太平猴魁作為綠茶中的一個品種,與其他茶品相比,太平猴魁茶湯回味甘甜,沖泡時就算放置的茶量過多了也不會苦澀,而其他茶類如果沖泡時放置的過多的話就會苦澀了,而且太平猴魁的沖泡起來比較簡單。
擴展資料:
太平猴魁的優點:
1、太平猴魁外形扁展挺直,魁偉壯實,兩葉抱一芽,勻齊,毫多不顯,蒼綠勻潤,部分主脈暗紅;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
2、蘭花香高爽,香氣持久。
3、干茶的顏色:蒼綠勻潤,部分主脈暗紅;湯色嫩綠明亮。
4 、鮮爽醇厚,回味甘甜,獨具“猴韻”。
5、嫩勻肥壯,成朵,嫩黃綠鮮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太平猴魁。
引言: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這個時候很多人想要了解太平猴魁屬于什么茶類,所以它主要產地是在哪兒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太平猴魁屬于什么茶類
太平猴魁也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一種茶葉,而且它的歷史也是比較久的,它屬于綠茶,而且它喝起來特別的醇香,是綠色的,它主要的產地在安徽太平縣這一帶,而且它屬于煎茶喝起來韻味十足。所以你會發現這種茶葉喝起來特別的香,而且茶葉里面的一些化學成分也是特別多的,這個時候人們喝這樣的茶葉有一種功效可以幫助人們抗菌抑菌,還有一些功效就是幫助減肥的人減肥,所以它有瘦身的功效還能夠抑制一些癌細胞,所以喝茶對身體特別的好。
二、茶葉的主要產地
我們也可以發現太平猴魁茶葉的主要產地是在黃山,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是主要的產地,當地的主要經濟收入也是依靠茶葉,這里的茶地也特別的好,多半是坐南朝北,所以每年的光照非常的足,所以茶葉樹長得比較好,收成也比較好,而且雨水也比較充足,人們喝的茶葉都特別的好,采摘的時候也是比較容易的。我們也知道太平猴魁茶它里面有非常多的有益物質,當人們喝了之后可以發現里面的何姓梅,還有一些比較好的氨基酸成分都特別多,所以里面的微量元素是比較多的,人們身體里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就可以喝這類的茶葉,可以幫助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而且還幫助人們蛋白質增多,這個時候對身體是比較好的。當你泡上一杯太平猴魁茶葉來喝,你會發現它的茶湯是比較清澈的,而且喝起來透明度也是比較好,有著香氣高爽的一些特點,而且它的持久性也是非常的強。
產于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以猴坑村猴坑、猴崗、顏家品質最佳。只有黃山才能產出極品猴魁茶,太平猴魁具有香氣濃、滋味濃,回甘甜的特征、是尖茶類的上等茶。
太平猴魁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蘭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綠明澈,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獨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品其味則幽香撲鼻,醇厚爽口,回味無窮,大有“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
擴展資料:
太平猴魁鑒別:
①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偉重實,簡單地說,就是其個頭比較大,兩葉一芽,葉片長達5至7厘米,這是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其鮮葉持嫩性較好的結果,這是太平猴魁獨一無二的特征,其他茶葉很難魚目混珠。沖泡后,芽葉成朵肥壯,有若含苞欲放的白蘭花。此乃極品的顯著特征,其他級別形狀相差甚遠,則要從色、香、味仔細辨識。
②顏色:太平猴魁蒼綠勻潤,陰暗處看綠得發烏,陽光下更是綠得好看,絕無微黃的現象。沖泡之后,葉底嫩綠明亮。
③香氣:香氣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猶存”,一般都具有蘭花香。
④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鮮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時即使放茶過量,也不苦不澀。不精茶者飲用時常感清淡無味,有人云其“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用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太平猴魁 ?。
根據本人多年從事茶業的經驗,你提問的“猴葵茶葉”應該是指“猴魁茶葉”吧。
猴魁是一種漢族傳統名茶,產于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
太平猴魁產地在安徽省黃山市北麓的黃山區,即原太平縣。新明鄉的猴坑、猴崗、顏家三個自然村一帶是太平猴魁的集中產區,而且是太平猴魁茶品質最優之地。這里土壤深厚肥沃,有機層厚,給太平猴魁生長提供了優裕的養分肥料;氣候濕潤,雨水充沛,日照適中,群山林立,保留著原始的生態環境,是太平猴魁生長的優越之地。
猴坑村,是太平猴魁的核心產地,產量少。
太平猴魁開始采摘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谷雨立夏時節,采摘時間極其短暫,從其采摘時間來分太平猴魁屬春茶。太平猴魁是經過殺青、毛烘、足烘、復焙四道工序制作而出,從茶葉的制作工藝來劃分,綠茶分為炒青、烘青、蒸青茶葉,因此,從它的制作工藝可看出太平猴魁屬于烘青綠茶。
太平猴魁成品茶挺直,兩端略尖,扁平勻整,肥厚壯實,全身白毫,茂盛而不顯,含而不露,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蘊有誘人的蘭香,味醇爽口。其品質按傳統分法:猴魁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為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彎尖等傳統尖茶。
太平猴魁花香高爽,滋味滑潤甘甜,具有獨特的“猴韻”,品飲此茶真正體會到“深谷幽蘭”之感或喻為“大山深處的高貴公主”。
猴魁產于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太平湖畔猴坑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太平縣產茶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清末,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芽葉,精工細制成王老二魁尖,現稱“魁尖”。因猴坑所出魁尖品質超群,特冠以猴坑地名,稱“猴魁”。
猴魁分為兩種.一種是手工一種是機制的.。
鑒別太平猴魁可從 形、色、香、味四個方面進行:
①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偉重實,簡單地說,就是其個頭比較大,兩葉一芽,葉片長達5?7厘米,這是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其鮮葉持嫩性較好的結果,這是太平猴魁獨一無二的特征,其他茶葉很難魚目混珠。沖泡后,芽葉成朵肥壯,有若含苞欲放的白蘭花。此乃極品的顯著特征,其他級別形狀相差甚遠,則要從色、香、味仔細辨識。
②顏色:太平猴魁蒼綠勻潤,陰暗處看綠得發烏,陽光下更是綠得好看,絕無微黃的現象。沖泡之后,葉底嫩綠明亮。
③香氣:香氣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猶存”,一般都具有蘭花香。
④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鮮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時即使放茶過量,也不苦不澀。不精茶者飲用時常感清淡無味,有人云其“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用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將有助于你細細品味太平猴魁的妙處。
太平猴魁產量不大,正宗的連太平當地人也很難買到,極品太平猴魁更是鳳毛麟角。又因其價格昂貴,假冒者甚多。
【沖泡之法】
1. 選擇高杯玻璃杯;
2. 取茶葉3-5克,將根部朝下放置杯中;
3. 用90度開水沖泡,首次加水1/3杯,等待一分鐘,茶葉將逐漸浸潤舒展成形;
4. 待第二次加水,3-5分鐘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