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影視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一個有趣的事情,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
衢意思四通八達的大路:通~。衢地即四通八達的地方。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
擴展資料
衢組詞
1、通衢
[tōng qú]
四通八達的道路;大道:~要道。南北~。
2、亨衢
[hēng qú]
四通八達的大道。
3、街衢
[jiē qú]
通衢大道。
4、三衢
[sān qú]
指今?浙江?衢縣。因縣境有?三衢山,故稱。
5、衢地
[qú dì]
古代用兵的九種地勢之一。指各國相毗鄰的要沖。
6、衢道
[qú dào]
岔道。
“九省通衢”是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的別稱,是湖北武漢的別稱。
1、九省通衢是湖北武漢的別稱。古代從武漢循長江水道行進,可西上巴蜀,東下吳越,向北溯漢水而至豫陜,經洞庭湖南達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稱。
2、“九省通衢”是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的別稱。江蘇淮安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位居古淮河(廢黃河)與中國大運河的交點,與運河相伴相生,擁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明清兩朝,淮安是中央政府的漕運指揮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糧轉運中心和淮北食鹽集散中心。
擴展資料:
歷史來源:
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滕縣整修南北大官道,有碑記之:“滕縣系九省通衢,而地勢洼下,道路偏陷,遇陰雨過客幾乎斷行。知縣趙邦清于萬歷二十三年拾月大加修理為國內主要官道之一,曾有過“輪蹄絡繹,丞困于迎送,夫疲于督責,馬斃于奔走”的繁忙景象。
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路經薛北滕南大官道,有《滕縣道中》詩:“山欲開云柳乍風,杜梨花白小桃紅。三年三月官橋(今滕州市官橋鎮)路,策蹇經過似夢中”;又有“谷城山曉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詩句。
清代著名詩人王漁洋《滕縣道中》詩:“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惟余一事堪惆悵,不見花開白似銀。”因此引得多位詩人的尋究、唱和。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經過南北大官道,宮廷畫家徐揚作《南巡紀道圖》記載,經滕縣、嶧縣地名有:“界河驛、滕縣、南沙河鎮、陰平社、馬蘭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九省通衢。
jiǔ shěng tōng qú。
九jiǔ,聲母j,韻母iu,聲調3。
省shěng,聲母sh,韻母eng,聲調3。
通tōng,聲母t,韻母ong,聲調1。
衢qú,聲母q,韻母u,聲調2。
九省通衢形容“四沖六達”的大路,并不特指某個城市或省份。最早指滕縣:公元1595年,滕縣當地為了紀念南北官道修通而留下有碑文:滕縣系九省通衢,而地勢洼下,道路偏陷。
湖北武漢的別稱:
九省通衢(湖北武漢的別稱)一般指武漢(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 。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讀作qú,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為: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
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作者曾幾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便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賞析:
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衢道中。
九省通衢形容交通便利的大路,和道路“四通八達”類似。
九省通衢是指湖北武漢。從武漢循長江水道行進,可西上巴蜀,東下吳越,向北溯漢水而至豫陜,經洞庭湖南達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稱。
武漢可與四川、陜西、河南、湖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以及湖北九省相通。不論泛指、實指,都是說武漢處于我們國家腹地的交通樞紐地位。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
武漢市位置境域
武漢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最東端位于新洲區徐古街將軍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
“九省通衢”一詞最初就是指的滕州,所以滕州古有“九省通衢”之稱的說法非常準確。清朝乾隆皇帝借用“九省通衢”一詞來形容武漢,這是武漢“九省通衢”的最早記錄。但是很明顯,“九省通衢”這個詞不是乾隆皇帝發明的。而在《滕縣志》明朝的記錄中就有“滕九省通衢”的說法。
jiǔ shěng tōng qú。
一、九jiǔ,聲母j,韻母iu,聲調三聲。
二、省shěng,聲母sh,韻母eng,聲調三聲。
三、通tōng聲母t,韻母ong,聲調一聲。
四、衢qú,聲母q,韻母u,聲調二聲。
九拼音jiǔ
釋義:
1、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2、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
擴展資料
九省通衢形容“四沖六達”的大路,并不特指某個城市或省份。最早指滕縣:公元1595年,滕縣當地為了紀念南北官道修通而留下有碑文:滕縣系九省通衢,而地勢洼下,道路偏陷。
河南、山東、湖北、江南、安徽等省、以及蒙邑、滕州、武漢、淮安、定遠、正定等城市都有“九省通衢”之稱,九省多為泛指。也寫作九省通津、九省沖衢、九省之沖、九省之衢、九省之沖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