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生活劉備外貌特征,人物關系,典型事件,人物點評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劉備外貌特征,人物關系,典型事件,人物點評展開說明,劉備的外貌特征描寫原文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劉備的外貌特征是什么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劉備身高七尺五,換算過來也就是現在的1米72左右,在古人的身高概念中,可以算是儀表堂堂。劉備天生異相,雙耳垂肩,雙手過膝,相傳他可以自顧其耳,說明他的耳垂細長,有些印度佛像的樣子,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敵人常罵他大耳賊。
古人看相,有次異相者,可成大事。劉備在古代審美中并不算美,但其為人做事,都有君子之風。他向來喜怒不形于色,為人城府極深,這也是他的異相所帶給他的性格和脾氣,成就了他的一番霸業。
劉備介紹: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漢族,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后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于赤壁之戰后,先后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后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晉書·王彌傳》稱之為烈祖,葬惠陵。
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后與關羽、張飛于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后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占了荊州、益州、漢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后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160年:出生于涿。
184年:桃園三結義,同其弟征伐黃巾賊。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呂布投靠劉備。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紹。
207年:投靠劉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戰聯合孫權大敗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4年:入成都,領益州牧。
215年:劉、孫分占荊州。
219年:進位漢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興兵伐吳。
223年:歿于白帝城。
對劉備的外貌描寫可以這樣寫: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古人認為,手長必須身長,手身相配為好。手長身短并不好。身長、垂手過膝,古人認為這是一種貴相。經云:手長過膝,蓋世英賢。目能自顧其耳是指耳朵高聳,厚大垂肩,自己能夠用眼睛看見自己的耳朵。《廣襤集》云:耳大四寸,高聳垂肩者,主大貴壽長。經云:耳能自睹者,吉。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劉備的外貌形象介紹:
根據《三國演義》記載,劉備相貌堂堂、氣度頗佳、一表人才、耳朵較大、手臂較長應該屬實。但《三國演義》對劉備的外貌記載明顯有人為夸大的成分。
耳是大一些,也不會垂肩、手臂是長一些但不會過膝、更不會目自見其耳,這都有違正常人體結構基本常識。但作為演義小說中的人物外貌描寫,有所夸張是常事,臉譜化描寫取決于作者對人物的形象定位。
我對劉備的形象定位就是一個具有如佛一般慈悲心腸的圣人,按照佛的形象塑造劉備。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劉備為何長的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了。
劉備的外貌描寫:
此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
劉備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繼闔閭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曹操率軍二十萬眾順江而下。孫權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軍三萬沿江上至夏口,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一起溯長江西進,與曹軍相遇在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染疾病,初一交戰,曹軍敗退,暫駐軍于烏林地帶,周瑜等人在南岸,雙方隔江對峙。
周瑜利用曹操的驕傲輕敵,納部將黃蓋之議采用火攻,設計詐降,命其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后借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延及岸上曹營而傷亡慘重,曹操又下令將剩余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毀,然后撤退,又因為士卒饑疫而死者大半。
劉備的外貌描寫如下:
此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
這段劉備的外貌描寫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中對劉備的外貌描述采用的是夸張手法,意思是劉備耳垂比較大,雙手也挺長,面貌俊美得有如鑲飾在帽上的美玉,嘴唇好像畫上了胭脂一樣紅潤,性格溫和,話少,喜怒都不會隨意在臉上顯示出來,形容他的富貴有福之相!
相貌]《三國志·先主傳》里記載劉備的相貌是: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顧自見其耳。身長七尺五寸,在古代當屬身材高大。垂手過膝即站立著把手放下,手超過膝蓋。古人認為,手長必須身長,手身相配為好。手長身短并不好。身長、垂手過膝,古人認為這是一種貴相。經云:"手長過膝,蓋世英賢。"目能自顧其耳是指耳朵高聳,厚大垂肩,自己能夠用眼睛看見自己的耳朵。《廣襤集》云:"耳大四寸,高聳垂肩者,主大貴壽長。"經云:"耳能自睹者,吉。" [性格]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他寬仁、忠厚、慈善、好施。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堅韌不拔,屢敗屢戰;感情用事。 劉備年輕時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講求穿著。這一性格是他的弱點,以致后來在能力、才學、識見上遜于曹操。劉備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占有明顯的優勢,從才干、權略來看,劉備遜于曹操,但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人蜀后,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澤東認為:"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劉備創業之初,巧遇關羽和張飛,便在桃園結為兄弟,得兩員勇猛忠義大將,形成自己的武力。后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除了關、張和諸葛亮,劉備還極為賞識趙云和黃忠,俗語說:"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公孫瓚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并以禮相待,后他又叛曹建蜀,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劉備感情用事,這是他性格中的弱點,導致了他的失敗。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執意發兵討伐,眾將士從大局出發勸阻,他將奏章擲于地上說:"朕意已決,勿得再議。"立國大業每一步皆出于理智,劉備此次討伐卻是復仇行動,并不是征戰大業,從而一反"隆中對"中確定的戰略決策,背離眾意,終被孫吳所敗。從此。蜀漢開始走上衰落。盡管他愛惜人才,會用人,但還是從感情出發,重用老人、舊人,無意提拔后進,每逢征戰"還是老頭子掛帥"。史書上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后繼無人,不敗也敗。 [經歷]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蜀國先主,亦稱昭烈帝。劉備出生在東漢末年的涿郡涿縣,是中山靖工劉勝的后代。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都曾在州郡作官。可是父親去世早,劉備從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家境貧寒。平日以販鞋織席維持生計。劉備家是一處低矮破舊、極不起眼的院落。院子東南角長著一棵大桑樹,樹高五丈多,郁郁蔥蔥,濃蔭蔽日,遠遠望去,樹冠如同華蓋一樣,來往行人常在樹下遮蔭乘涼,劉備母親煮茶水招待來往行人。這棵樹不同尋常,人們常說,這一家將來要出大貴人。劉備小時候常與同族的小孩在樹下嬉戲玩耍。有一次,劉備對小伙伴說:"我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蓋的天子之車。"這話一出,恰巧被叔父劉子敬和在樹下乘涼的一個行人聽見了。劉子敬告誡他說:"不得胡言亂語,以免招來滅門之禍!"再說這樹下乘涼的過路行人見桑樹茂盛如車蓋,已感到此樹非凡,有王者之氣象。小劉備一語既出,更使他驚訝。他悄悄地走到小劉備跟前,仔細地打量劉備,只見劉備垂手過膝,耳厚垂肩,目能自顧其耳,更加驚訝了! 劉備十五歲那年,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求學,拜本郡名儒.原九江太守盧植為師。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經常以錢物資助劉備,元起的妻子不滿地說:"各人自有家,你怎么能經 常這樣?"劉元起說:"我們劉氏宗族出了劉備這個孩子,他可不是常人啊!劉氏宗族要沾他的光呢!"劉備不太愛讀書,喜歡弄 狗騎馬,講求穿戴。他平日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謙恭待人,性格慈愛,樂善好施,城府極深,又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不少年輕人都爭相依附他。同窗公孫瓚十分贊賞劉備的為人,兩人關系很好。劉備學成歸家,依然默默無聞。東漢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給劉備提供了機遇。當時,東漢朝廷大軍鎮壓起義軍,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拉起人馬,以鎮壓起義軍為名,搶占地盤,擴充實力。劉備趁機拉起一支鄉勇,參加了鎮壓起義軍的行列。這時關羽、張飛也投奔了劉備,劉備乘機發展個人的勢力,他先投靠老同學公孫瓚,再投靠袁術,接管徐州,第一次躋身于大軍閥之列。占領徐州后引起袁術的不滿,袁術派呂布攻打,因而和劉備是故交,因而保護了劉備,等到劉備的隊伍發展到萬余人引起呂布的不安 和嫉恨,呂布親自帶兵攻打劉備,劉備只得投靠曹操,而曹操并不真正信任劉備。曹操的主要謀臣郭嘉對曹操說:"劉備有雄才大略而又甚得民心,張飛、關羽都是萬夫不敵的勇將,與劉備誓同生死,我看劉備不會久居人下。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應該盡早地除掉他,免除后患。"曹操以為自己剛剛挾天子 以令諸侯,應該招攬各方英雄,所以沒有聽郭嘉的勸告。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等人謀殺曹操的計劃泄露,曹操將他們全部殺死。曹操聽說劉備也參與其事,大為惱火,決定親自帶兵征討劉備。劉備只得投靠袁紹,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后他只好投靠劉表,在荊州一住數年。他吸取教訓,四處訪求賢才。于是歸附劉備的荊襄之士和北方流落南方的士人不斷增多,后來又得到諸葛亮、龐統等人才,開始了占據荊、益二州,復興漢室的事、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之后,率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企圖奪取荊州。不久,劉表病死,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占據荊州后,收編了劉琮的水軍,又占領了江陵。曹操沿江東下,準備消滅劉備,進而吞并孫權,占領江南,劉備只好勸孫權聯合抗曹。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打敗了曹操,穩固了各自的政權。劉備在赤壁之戰后,占據了荊州和長江以南的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孫權奪得的南郡的一部,也借歸劉備、從此,劉備有了自己的統治區。公元214年,劉備率軍入益州,時劉焉已死,其子劉璋投降,劉備自為益州牧。公元219年,劉備又進軍漢中,打敗曹軍,勢力擴大到漢中,自稱漢中王。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于次年亦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以恢復漢王朝為號召,史稱"蜀漢"或"蜀",劉備為蜀先主,亦稱昭烈帝,當上了正式的皇帝。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亡,享年六十三歲。
相貌]《三國志·先主傳》里記載劉備的相貌是: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顧自見其耳。身長七尺五寸,在古代當屬身材高大。垂手過膝即站立著把手放下,手超過膝蓋。古人認為,手長必須身長,手身相配為好。手長身短并不好。身長、垂手過膝,古人認為這是一種貴相。經云:"手長過膝,蓋世英賢。"目能自顧其耳是指耳朵高聳,厚大垂肩,自己能夠用眼睛看見自己的耳朵。《廣襤集》云:"耳大四寸,高聳垂肩者,主大貴壽長。"經云:"耳能自睹者,吉。" [性格]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他寬仁、忠厚、慈善、好施。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堅韌不拔,屢敗屢戰;感情用事。 劉備年輕時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講求穿著。這一性格是他的弱點,以致后來在能力、才學、識見上遜于曹操。劉備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占有明顯的優勢,從才干、權略來看,劉備遜于曹操,但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人蜀后,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澤東認為:"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劉備創業之初,巧遇關羽和張飛,便在桃園結為兄弟,得兩員勇猛忠義大將,形成自己的武力。后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除了關、張和諸葛亮,劉備還極為賞識趙云和黃忠,俗語說:"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公孫瓚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并以禮相待,后他又叛曹建蜀,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劉備感情用事,這是他性格中的弱點,導致了他的失敗。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執意發兵討伐,眾將士從大局出發勸阻,他將奏章擲于地上說:"朕意已決,勿得再議。"立國大業每一步皆出于理智,劉備此次討伐卻是復仇行動,并不是征戰大業,從而一反"隆中對"中確定的戰略決策,背離眾意,終被孫吳所敗。從此。蜀漢開始走上衰落。盡管他愛惜人才,會用人,但還是從感情出發,重用老人、舊人,無意提拔后進,每逢征戰"還是老頭子掛帥"。史書上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后繼無人,不敗也敗。 [經歷]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蜀國先主,亦稱昭烈帝。劉備出生在東漢末年的涿郡涿縣,是中山靖工劉勝的后代。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都曾在州郡作官。可是父親去世早,劉備從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家境貧寒。平日以販鞋織席維持生計。劉備家是一處低矮破舊、極不起眼的院落。院子東南角長著一棵大桑樹,樹高五丈多,郁郁蔥蔥,濃蔭蔽日,遠遠望去,樹冠如同華蓋一樣,來往行人常在樹下遮蔭乘涼,劉備母親煮茶水招待來往行人。這棵樹不同尋常,人們常說,這一家將來要出大貴人。劉備小時候常與同族的小孩在樹下嬉戲玩耍。有一次,劉備對小伙伴說:"我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蓋的天子之車。"這話一出,恰巧被叔父劉子敬和在樹下乘涼的一個行人聽見了。劉子敬告誡他說:"不得胡言亂語,以免招來滅門之禍!"再說這樹下乘涼的過路行人見桑樹茂盛如車蓋,已感到此樹非凡,有王者之氣象。小劉備一語既出,更使他驚訝。他悄悄地走到小劉備跟前,仔細地打量劉備,只見劉備垂手過膝,耳厚垂肩,目能自顧其耳,更加驚訝了! 劉備十五歲那年,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求學,拜本郡名儒.原九江太守盧植為師。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經常以錢物資助劉備,元起的妻子不滿地說:"各人自有家,你怎么能經 常這樣?"劉元起說:"我們劉氏宗族出了劉備這個孩子,他可不是常人啊!劉氏宗族要沾他的光呢!"劉備不太愛讀書,喜歡弄 狗騎馬,講求穿戴。他平日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謙恭待人,性格慈愛,樂善好施,城府極深,又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不少年輕人都爭相依附他。同窗公孫瓚十分贊賞劉備的為人,兩人關系很好。劉備學成歸家,依然默默無聞。東漢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給劉備提供了機遇。當時,東漢朝廷大軍鎮壓起義軍,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拉起人馬,以鎮壓起義軍為名,搶占地盤,擴充實力。劉備趁機拉起一支鄉勇,參加了鎮壓起義軍的行列。這時關羽、張飛也投奔了劉備,劉備乘機發展個人的勢力,他先投靠老同學公孫瓚,再投靠袁術,接管徐州,第一次躋身于大軍閥之列。占領徐州后引起袁術的不滿,袁術派呂布攻打,因而和劉備是故交,因而保護了劉備,等到劉備的隊伍發展到萬余人引起呂布的不安 和嫉恨,呂布親自帶兵攻打劉備,劉備只得投靠曹操,而曹操并不真正信任劉備。曹操的主要謀臣郭嘉對曹操說:"劉備有雄才大略而又甚得民心,張飛、關羽都是萬夫不敵的勇將,與劉備誓同生死,我看劉備不會久居人下。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應該盡早地除掉他,免除后患。"曹操以為自己剛剛挾天子 以令諸侯,應該招攬各方英雄,所以沒有聽郭嘉的勸告。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等人謀殺曹操的計劃泄露,曹操將他們全部殺死。曹操聽說劉備也參與其事,大為惱火,決定親自帶兵征討劉備。劉備只得投靠袁紹,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后他只好投靠劉表,在荊州一住數年。他吸取教訓,四處訪求賢才。于是歸附劉備的荊襄之士和北方流落南方的士人不斷增多,后來又得到諸葛亮、龐統等人才,開始了占據荊、益二州,復興漢室的事、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之后,率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企圖奪取荊州。不久,劉表病死,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占據荊州后,收編了劉琮的水軍,又占領了江陵。曹操沿江東下,準備消滅劉備,進而吞并孫權,占領江南,劉備只好勸孫權聯合抗曹。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打敗了曹操,穩固了各自的政權。劉備在赤壁之戰后,占據了荊州和長江以南的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孫權奪得的南郡的一部,也借歸劉備、從此,劉備有了自己的統治區。公元214年,劉備率軍入益州,時劉焉已死,其子劉璋投降,劉備自為益州牧。公元219年,劉備又進軍漢中,打敗曹軍,勢力擴大到漢中,自稱漢中王。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于次年亦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以恢復漢王朝為號召,史稱"蜀漢"或"蜀",劉備為蜀先主,亦稱昭烈帝,當上了正式的皇帝。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亡,享年六十三歲。
面貌英俊 方面 就是今天說的國字臉 他有常人不同的地方 一個是大招風耳 一個是長手臂 但越是奇異 此人必不同于常人 方能成大事 不能以電視為證據 劉備的相貌最早見于《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全文是:“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另據《三國志·周群傳》記載:“先主無須。”可見,劉備的相貌有這樣幾個特征:一是個子比較高,約為1.77米;二是手臂比較長,伸下去可以摸住自己的膝蓋;三是耳朵長得特別大,自己竟然可以看見;四是臉上不長一根胡子。劉備的畫像沒有流傳下來,現存最早的劉備像當數明代《三才圖會》所著錄的劉備像,但那個像畫得很一般,與史籍記載的劉備相貌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