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8汽車郢都是現在的哪個地方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郢都是現在的哪個地方,郢都是今天的哪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位于湖北省荊州北面離城8公里(一說5公里)的紀南城。
位于今周口市淮陽縣的陳楚故城,則被認為是之后的陳郢。楚國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國國都東遷至壽春,命名為郢,后世所稱壽郢。
遷都于郢(紀郢)的時間:
一、一種觀點認為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國遷都于郢。清人宋翔風在他的《過庭錄·楚鬻熊居丹陽武王徙郢考》中,以楚武王伐隨、鄖的時間為理由,推斷出遷都的確切時間。此時,楚武王南征北戰,并開始統治漢東。很多人認為這個觀點過于陳舊,支持的人并不多。
二、另一種觀點認為楚武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初,公元前703年一前699年之間,楚國遷都于郢。石泉的著作《楚都何時遷郢》以《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縊于荒谷,群帥囚于冶父,以聽刑。”
劉昭所著《讀漢書補注》引《荊州記》“(江陵)縣東三里余,有三湖,湖東有水名萇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與《水經注·沔水篇》“江陵城西北有紀南城。……三湖合為一水,東通荒谷。荒谷東岸有冶父城。”之記載為根據得出結論。但這些記載,并未直接提到郢,所以推斷出來的結論比較牽強。
三、還有觀點認為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國遷都于郢。根據是《史記·楚世家》載:“文王熊貲立,始都郢。”范文瀾《中國通史》載:“東周初期,楚愈益強大,前704年,楚君熊通自號武王。熊通子文王熊貲遷都郢,有地千里。”后又有人說明,遷都時間應為楚文王元年。
四、最后一種觀點認為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武王崩、文王即位之時,楚國遷都于郢。《左傳·桓公十一年》曰: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楚莫敖屈瑕次于郊郢。不過郢在此時僅僅為楚國在戰時的前線指揮所,尚未遷都。
《左傳·莊公四年》載,楚武王五十一年,武王死于伐隨軍中,楚人與隨人為會于江油而還,濟漢而后發喪。郢附近應該就是發喪地點。文王在數月之內登基,居于郢,于是便遷都。
這四種說法,實際上差別不大。
按照傳統的說法,從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應該位于紀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帶兵攻進郢都、楚國遷都于陳(陳郢),不算上楚昭王在位時的短期遷都,郢總共作了411年都城。
擴展資料:
地理位置
石泉認為,郢都和秦漢時期的江陵縣城應在古時沮漳二水之間(今蠻河流域下游)、漢水以西地區。位于今湖北市宜城市的楚皇城城址即是郢都遺址。而楚皇城城址本身另有兩種認定,鄢都(漢宜城縣城)或鄀都。
張正明認為楚文王始都郢,位于今天的宜城境內。前506年,吳國入侵郢都,楚昭王逃跑,回到郢后仍未停戰。前504年,楚王遷都于鄀,并且把此城改稱郢。幾年后楚昭王遷都江陵,又名紀南城,亦稱郢。
楚國宣王時期至頃襄王元年另有一陪都,叫做口郢。
郢所在的地區,東接云夢,西扼巫巴,北連中原通衢,南臨長江天險,是戰略要地。
郢都是楚國的都城,位于湖北省荊州北面離城8公里的紀南城。
楚人有將都城命名為郢的習慣,由于歷史的原因,楚國的都邑曾幾經遷徙,其所遷的都邑多而且頻繁,是其他周初諸侯所難以比擬的。郢字來源在“鄖”,鄖地是楚國的故土,楚國先祖在此生息立國,楚人有深厚的戀土情節,于是就將鄖字的貝改成王代指國都,此后遷都之地均稱作郢。
由于歷史的原因,楚國的都邑曾幾經變遷,其所遷的都邑又頻繁,是其他周初諸侯所難以比擬的。
1、丹陽:熊繹始居在這,目前多認為在今丹江口水庫,漢丹流域一帶,仍存爭議。
2、郢都:楚文王(一說楚武王)自丹陽遷在這,在湖北省荊州江陵,楚國在此建都400余年。
3、鄀都:楚昭王從郢遷在這,在今湖北省宜城東南。
4、鄢都:楚惠王曾住在這,在今湖北省宜城。
5、陳都:楚頃襄王二十年自郢遷在這,在今河南淮陽。
6、鉅陽:楚考烈王十年遷這里,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
7、壽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遷都這里,在今安徽省壽縣。
郢都是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
荊州區,隸屬于湖北省荊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荊州市市區西端,東與沙市區為鄰,北交荊門市界,西北及西接當陽、枝江市境,南傍公安縣及松滋市,總面積1045.8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4%,下轄4個街道、7個鎮。
荊州區是荊州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為全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的楚陵王遺址所在地,是中國石油機械制造基地、全國糧食棉花生產基地、全國畜禽水產養殖基地、中南地區最大紙品包裝生產基地,享有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香樟之鄉等美譽。
荊州區的地形地貌
荊州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崗嶺蜿蜒,屬荊山余脈,自北端川店入境逶迤南下,西支為八嶺山,東支為紀山,從而使西北部的川店、馬山、八嶺山、紀南4鎮和太湖港農場管理區的八嶺山分場以及紅旗林場、八嶺山林場、八寶茶場形成沖嶺相間的丘崗平地海拔大部分為30—45米,少部分在60米以上,最高點在八嶺山主峰換帽冢。
荊州區森林群落植被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樟樹、欒樹、杉木、水杉、池杉、楊樹、苦楝、枸樹、榆樹、桑樹、櫟類和各類經濟林樹種,灌木群落植被主要有黃荊類、野花椒、榨木、胡枝子等,草本植被主要有白茅草、劂類等,其中正在建設中的菱角湖濕地已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以下參考,百度百科—荊州區
郢都:楚文王自丹陽遷于此,今在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故江陵)西北,今紀南城。
郢,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國都。楚人有將都城命名為郢的習慣,由于歷史的原因,楚國的都邑曾幾經遷徙,其所遷的都邑之多、遷都之頻繁,是其他周初諸侯所難以比擬的。
1、丹陽:熊繹始居于此,在今湖北省枝江市或河南省淅川縣。
2、鄀都:楚昭王自郢遷于此,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東南。
3、鄢都:楚惠王曾居于此,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
4、陳都:楚頃襄王二十年自郢遷于此,在今河南淮陽。
5、巨陽:楚考烈王十年遷于此,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北。
6、壽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遷于此,在今安徽省壽縣。
擴展資料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懷王時期滅越國,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
前209年,楚地起義軍將領項梁起事,在薛城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楚懷王”,重新建立楚國,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派人殺死楚懷王熊心。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兵敗自殺,劉邦建立漢朝。
楚自從春秋時期設置令尹之官,令尹就“執一國之柄”。“在上位,以率萬民”。歷春秋至戰國,令尹對內執國事、對外主戰爭,總攬大權于一身。其權勢經久不衰。 戰國時期,楚國的公子執政,逐漸衰落,而以昭、屈、景三大家族為主干的世族執政卻發展起來。戰國時期,楚國組成了以昭、屈、景三大族為主干的執政集團。
先秦文獻上稱管理百工的職官為司空,周代銘文中則稱作“司工”或“司攻”。進入春秋以來,中原諸國多稱工正,而楚國則稱工尹(或稱大工尹)。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官府手工業十分發達,它由中央王朝經營,工尹管理百工。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楚國
湖北省荊州市。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注意是郢,指郢都、紀南城,不是郢城)后,火燒楚國都城郢,在故址的東南3KM處修城置郡縣,是為郢城。
它是秦南君府的所在地。 在西漢時期,它被設置為縣,而王漢篡奪了漢朝。 這個城市被遺棄了。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擴展資料:
1994年10月,荊州區建區之初,全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川店、馬山、李埠、彌市5個鎮和八嶺山、紀南2個鄉。
1995年2月,經上級批準,撤銷荊州鎮,以其區域分設東城、西城、城南、荊北4個街道,其中的城南街道掛荊州城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
1995年8月和12月,經上級批準,紀南、八嶺山2鄉先后撤鄉建鎮。1998年6月,經上級批準,荊北街道改建為郢城鎮。
2004年9月,湖北省進行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將菱角湖和太湖港兩個農場劃歸荊州區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郢城遺址。
郢都應該是湖北省鐘祥市。鐘祥市主城區叫郢中鎮,現在有個樓盤叫郢都廣場。鐘祥本身就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宋玉、莫愁女都是鐘祥的。
由于楚國管都城都叫“郢”,因此郢都并不是一個地方。而且,歷史學家對其不同時期的都城位置有爭議。
其中,作為都城歷史最長、最具影響力的都城,公認為在今湖北省江陵縣紀南城。《說文解字》:郢,故楚都,在郡江陵北十里。
不過,在學術上存在較大爭議。主要有:今丹江口水庫,漢丹流域一帶;今湖北省宜城東南;今湖北秭歸東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