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網絡蘑菇生長過程記錄思維導圖怎么寫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蘑菇生長過程記錄思維導圖怎么寫,蘑菇生長過程記錄思維導圖怎么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蘑菇是大型真菌,蘑菇的生長發育包括擔孢子、菌絲、子實體三個主要階段。
擔孢子是蘑菇有性生殖的產物,由子實體下方的菌褶兩側擔子上產生。在顯微鏡下觀看時未成熟的擔孢子無色,成熟的擔孢子褐色或深褐色的,橢圓形,6~8微米×5~6微米,放大500倍約相當于一粒大米的大小。
蘑菇菌絲由擔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吸水膨脹后沿擔孢子的長軸方向伸長,呈絨毛狀單核菌絲,也稱一級菌絲,該菌絲無形成子實體的能力;蘑菇菌種生產主要是培養絨毛狀單核菌絲。當一級菌絲發育到一定時候,當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組合發育成線狀、具有形成子實體能力的二級菌絲;二級菌絲進一步發育成為分化各種組織能力的索狀三級菌絲;無論何級菌絲都是依靠先端細胞反復分裂伸長,同時不斷分枝。許多菌絲相互交錯繁殖成索狀菌絲體,索狀菌絲具有輸送營養和適宜條件下,分化產生子實體的能力。蘑菇子實體在菌蓋下方的片狀菌褶兩側形成棒狀擔子,由此頂端產生4個突起,通過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形成4個單相核,由于其中1對突起發育不全,最終1對細胞核分別遷移到兩個擔子中,形成兩個擔孢子,成為雙胞蘑菇。
蘑菇的子實體呈傘形,單生、雙生或叢生,它是栽培者收獲的產品,子實體產生擔孢子,由此蘑菇新一代的生長發育又開始。雙胞蘑菇的生活史如圖1所示。
圖1 雙孢蘑菇生活史示意圖
蘑菇的生長過程:
1、菌絲體期
播種后白色的菌絲慢慢地在培養料中蔓延生長,直至密布整個培養料,此階段稱為菌絲體期。
2、原基期
菌絲體在覆土層中形成菌絲層后再扭結成米粒大小的白色原基,稱為原基期,一般在覆土后15天左右出現 。
3、菇蕾期
原基繼續長大,成為雙孢蘑菇的形狀,即為菇蕾期。一般原基形成后3天左右長成。
4、成長期
從菇蕾形成到雙孢蘑菇采收的時期為成長期,溫度高時生長快,溫度低時生長緩慢。
擴展資料
不同的蘑菇生長階段會需要不同的溫度,一般前期菌絲生長,需要最適宜的溫度是18到20度左右,而在后期子實體生長時就會需要調整到12到16度,一般生長菌絲喜歡溫暖環境,子實體喜歡涼爽環境。溫度太高菌絲會變老,子實體容易開傘,一般4度以下不再生長。
蘑菇生長需要大量營養,但是真菌并不像一些植物的葉片有綠葉光合作用制造營養,所以只能依靠施肥來轉化成蘑菇的營養,一般蘑菇種植需要配置 培養基料,一般由家畜糞肥和棉籽殼、鋸木屑一起組成,一般培養基料酸堿度在6.8到7.5之間。以后也可以適量施肥,施一些腐熟有機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蘑菇
蘑菇的生長過程如下:
1、孢子期:庭菇在成熟后會將孢子釋放到空氣中,它的孢子落到十地里就會進行生長,養殖蘑菇時,需要將其孢子接種至栽培基質上,并且要保持環境濕潤,可以每周澆水1-2次,促進蘑菇旺盛生長。
2、菌絲期:蘑菇的孢子在吸收養分和水分后,會沿著孢子的長軸方向延伸,形成絨毛狀的單核菌絲,這種菌絲被稱為一級菌絲,養殖蘑菇時,需要將其栽種在通風透氣且半陰的環境中,避免蘑菇被強光直射。
3、子實體期蘑菇的一級菌絲沒有形成子實體的能力,它會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中繼續生長,直到一級菌絲發育成線狀的二級菌絲,二級菌絲再經過進一步的菌絲發育成三級菌絲,而三級菌絲能長成子實體。
4、種植方法:種植蘑菇時,需要使用玉米芯、石灰粉、石膏等混合配制成栽培基質,再將基質放入到滅菌室中進行高壓滅菌,有利干蘑菇健康生長,并且在蘑菇生長期間,需要定期向其噴灑水雯,使植株快速成熟。
(1)菌蓋、菌褶、菌柄、菌絲、孢子。
(2)菌絲、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3)蘑菇為腐生,為異養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所以培養基中要加入有機物質。
(4)霉菌和蘑菇共同競爭培養基上的有機物,屬于競爭關系。
生長環境:
蘑菇是一種室內種植的食用菌,從菌絲體逐漸生長成子實體,最終成為食用菌,在適合的環境中才能更好更快地生長。蘑菇屬于腐生真菌中的一種,其體內并沒有葉綠素的存在,因此不能直接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
蘑菇生長過程中,主要是將培養料中的各類營養物質作為營養來源,從而實現生長發育。培養料一般由豬糞、牛糞以及磷肥、等各類物質組成。
雙孢蘑菇的生活史分菌絲體階段和子實體階段,子實體也就是菇體,又可以分為原基期、菇蕾期、成熟期。
1、菌絲體期
播種后白色的菌絲慢慢地在培養料中蔓延生長,直至密布整個培養料,此階段稱為菌絲體期。
2、原基期
菌絲體在覆土層中形成菌絲層后再扭結成米粒大小的白色原基,稱為原基期。一般在覆土后15天左右出現。
3、菇蕾期
原基繼續長大,成為雙孢蘑菇的形狀,即為菇蕾期。一般原基形成后3天左右長成。
4、成長期
從菇蕾形成到雙孢蘑菇采收的時期為成長期,溫度高時生長快,溫度低時生長緩慢。
營養價值
每100克鮮蘑菇中含優質蛋白質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膳食纖維0.6克、鈣8毫克、磷66毫克、鐵1.3克、維生素B 0.16毫克、煙酸3.3毫克、維生素C 4毫克。
此外,還含有非特異植物凝集素、酷氨酸酶等物質,因而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是各種菜肴的理想配料。
擴展資料:
分類
多數真菌(并非指菇類)按科學分類可分為以下主要幾類:
1、子囊菌門:子囊孢子是這類真菌的有性生殖之孢子,因為這類真菌的孢子是在子囊中產生,所以稱為子囊孢子。日常生活中熟知的酵母菌、羊肚菌、冬蟲夏草及真菌與藻類共生的地衣…等等,都是這一類的真菌。
2、擔子菌門:這類真菌在子實層中會產生有性生殖之擔子柄及擔孢子,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食用真菌及藥用真菌多屬這一類,如香菇、木耳、靈芝、金針菇,而食用的筊白筍亦是擔子菌的菇黑穗菌感染菰草后,刺激菰草的莖基部澎大,變形成我們食用的筊白筍。
另外與微管束植物形成共生關系的外生菌根菌亦是擔子菌的成員。
3、接合菌門:此一類的真菌的主要特征是菌絲體不具隔板,無性生殖的分生孢子位于菌絲末端之孢子囊,有性生殖會產生接合孢子。常見的如面包霉、水玉霉,會與植物產生共生關系的內生菌根菌都是這一類的真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蘑菇
很多人想吃到新鮮又自然的平菇,選擇自己在家用菌包種植平菇,第一次種平菇大家肯定都不懂,那么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家庭平菇種植步驟
步驟一,準備棉籽殼,或者高粱子殼或者是玉米棒去掉子以后的細或者稻谷殼,準好以后,碾碎,晾干。
步驟二買平菇種子,把買來的平菇種子和準備好的谷殼摻拌在一起,一小勺可以配成一個小菌包,一定要摻拌均勻,灑水,第一次灑水要把摻拌的谷殼種子全部灑濕,但又不能有往下滲水的感覺。
步驟三,找舊報紙或者保鮮膜,平鋪好,把摻拌好的谷殼放在報紙上面,或者保鮮膜上面,保鮮膜的缺點是比較小,放適量,不要放太多,不然不好卷起來,放好以后,兩頭包裹,中間部分從一個方向卷起來,如果是報紙的話,用剪刀把兩頭剪爛,如果保鮮膜,用針或者剪刀剪成圓形小洞。
簡易版的小菌包就制作好了,不過在平菇沒有發芽以前,要每天關注菌包是否缺水,如果缺水的話,記得每天用噴壺噴灑水,小菌包兩頭每天要保持濕潤,另外采摘的時候,是一整朵一整朵的采摘的,千萬不要一片一片的采摘。
平菇菌包冬季家庭種植常見問題處理。
1.冬季家庭種植補水保濕是首要注意事項,在菇蕾長出后,我們選擇少量多次的利用霧噴瓶補水。保持菇葉是濕潤而不產生積水的。家里環境沒選擇好第一茬沒長好可以在采摘后換個位置再培養,不會影響之后的生長。
2.采摘時,要連根一起摘掉,并且清理根部,如果根部周圍有小的蘑菇菇蕾也請親們一便清理干凈,小的菇蕾吸收營養也是不容易長大的,這些都有可能引發蟲害,當我們清理干凈后就可以等待下一茬出菇了。
3.采摘后用筷子和其他工具進行補水會更有利于下一茬的成長,當然,如果沒時間進行這一步的話蘑菇也依然會不斷生長出來。水和氧氣是生命構成的基本元素嘛,能夠做到這些保水可以增添菌包內培養基的出菇條件。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家庭種植平菇菌包的過程以及注意哪些事項,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在家種植平菇,天然無公害哦。
蘑菇生長的三個基本階段中的兩個發生在擔子菌的子實體中。這些階段是核融合(核融合)和還原核分裂(減數分裂)。
這個子實體是擔子菌生命周期中最顯著的階段,而且珍貴的食物結構。出于這些原因,這并不奇怪摘要長期以來,真菌學家對植物的子實體發育有著濃厚的興趣擔子菌是一種肉質結構,通常被稱為蘑菇。
因此,無論是出于實際考慮還是為了基本的生物學知識,真菌學家都研究了蘑菇的發育及其影響因素。幾乎任何環境因素可能影響結果,并且可以發現一個物種明顯地受到一種環境的影響因素pH、光、溫度、通風和重力。在開始檢查之前因子,子實體發育的一般描述和這種模式的一些變化是的。
為了適應子實體的形成,必須對營養體進行改變菌絲。一般來說,這包括菌絲的聚集和菌絲的修飾這通常包括細胞壁的增厚和細胞腔的縮小。
蘑菇是一種比較低等的植物屬真菌類,它不會開花,不能產生種子,只能產生孢子來進行繁殖。孢子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萌發成為新的蘑菇。
蘑菇沒有葉綠素,自己不會制造養料,只能利用它的菌絲伸到土壤或腐爛木頭中去吸取現成的養分來維持生命。所以蘑菇常常生長在溫暖陰濕而富有有機質的地方。
蘑菇的生長環境往往缺少氧氣。因為菌絲在呼吸作用中不斷地吸收氧氣。因為菌絲在呼吸作用中不斷地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菇房中培養料的繼續分解也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在蘑菇生長的環境中,容易積累二氧化碳,而缺少氧氣。菌絲體在培養料中若通氣不良,會逐漸退化。形成子實體時若通風不好,小菇會變黃死掉,正在生長的子實體也會生長很慢,甚至死亡。種菇在成熟開傘階段氧氣不足,便不會落孢子,孢子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也不會萌發。因此,在蘑菇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保證有充足的氧氣。 蘑菇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是4-32℃,以20-25℃為最適宜。在20-25℃時,菌絲生長較快,濃密,健壯有力。高于25℃菌絲生長雖快,但稀疏無力,若達30℃以上,則菌絲受害,生活力降低;低于15℃,菌絲生長緩慢。冬季可忍耐0℃低溫。 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5-25℃,最適溫度為14-16℃之間。在14-16℃時,子實體生長較快,菌柄矮壯,肉厚,質量好而產量高。高于18℃。子實體生長雖快,但菌柄細長,薄皮易開傘,質量差;低于12℃,于實體生長緩慢。出菇后,如遇連續幾天23℃以上的高溫,會造成死菇現象,菌絲生活力降低。室溫在5℃以下,子實體停止生長,菌絲體生長也極其緩慢。 蘑菇子實體散落孢子的適宜溫度為18-22℃。溫度超過25℃時,即使其他條件適宜,也不散落孢子。一般經培養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待培養血內孢子已呈深咖啡色時即可分離。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3-25℃,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延長萌發的時間,甚至不會萌發。 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發育。在營養物質中以含碳物質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質和無機鹽。 蘑菇需要的含碳物質,基本上是有機的化合物,來自植物體,由禾稈供給。禾稈中含有豐富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畜糞中也含有纖維素等成分。但是,這些物質只有當其分解成可溶性的物質時才能被菌絲吸收。當半纖維素在轉變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之后,首先被蘑菇所利用,纖維素在轉變為蔗糖、麥芽糖、乳糖等之后,接著被蘑菇所利用,隨后木質素才被利用。 蘑菇需要的含氮物質有氨態氮和有機態氮及尿素等。氨態氮和有機態氮可以增加蘑菇的產量,但施用氨態氮過量,則對菌絲的生長有極大的危害。銨鹽的利用,主要決定于培養料的酸堿度,施用過多造成酸性環境,會延遲蘑菇生長。蛋白質不能為蘑菇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分解以后的氨基酸及肽類等。尿素除對培養料發酵有良好的作用外,對形成子實體也是必需的營養物質。 鉀、磷、鈣、鎂、硫等礦質元素也是蘑菇不可缺少的。很少的鉀就能滿足蘑菇的要求。在鈣存在時,鉀的效果更明顯,但過量的鉀則對菌絲的發育有害。磷是蘑菇菌絲體發育所必要的元素。 蘑菇菌絲適應的酸堿度較廣,在pH5-8.5之間菌絲均能生長,以中性偏酸(pH6.5-7.0)生長最好。但這樣的酸度對許多雜菌特別是霉菌也最為合適。如果調整到中性偏堿(pH7.0-7.5),可以抑制雜菌的滋生,蘑菇的菌絲體也能正常生長,同時可以延緩隨著菌絲不斷生長培養料的逐步酸化。 此外,蘑菇菌絲體和子實體不需要光線。直射光會使菌絲產生淡黃色,影響菌絲的生長,也會使子實體變黃,表面硬化,品質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