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6網絡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一個有趣的事情,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G1期、S期、G2期。根據現代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細胞分裂的間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間隙期,稱為G1期;合成期,稱為S期;第二間隙期,稱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關蛋白質和RNA,S期則完成DNA 的復制。
1、G1期
G1期的特點:G1期是從上次細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開始的。G1期是一個生長期。在這一時期主要進行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并且為下階段S期的DNA合成做準備。
2、S期
S期的特點:從G1期進入S期是細胞增殖的關鍵。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復制就是在這個時期進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開始,細胞增殖活動就會進行下去,直到分裂成兩個子細胞。
3、G2期
G2期的特點:G2期又叫做“細胞分裂的準備期”因為它主要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準備。在G2期中,DNA的合成終止,但是還有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不過合成量逐漸減少。特別是微管蛋白的合成,為分裂期(M期)紡錘體微管的組裝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復制而成2對中心粒。
擴展資料
1、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故在子細胞中只具有每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正是基因分離律的細胞學基礎。
2、同源染色體聯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對稱的位置上可能發生片段交換,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體之間發生遺傳物質的交換。這種交換可使染色體上連鎖在一起的基因發生重組,這就是染色體上基因連鎖和互換的細胞學基礎。
由于減數分裂,使每種生物代代都能夠保持二倍體的染色體數目。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重新組合,同源染色體間發生部分交換,結果使配子的遺傳基礎多樣化,使后代對環境條件的變化有更大的適應性。
3、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穩定性通過減數分裂導致了性細胞(配子)的染色體數目減半,即由體細胞的2n條染色體變為n條染色體的雌雄配子再經過兩性配子結合。
合子的染色體數目又重新恢復到親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終保持親本固有的染色體數目。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定。
4、為有性生殖過程中創造變異提供了遺傳的物質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減數分裂。
減數第一次分裂
細胞間期
進行染色體和DNA的復制,其數目分別變為原來細胞的2倍。
前期
根據染色體的形態,可分為5個階段:〖細線期〗細胞核內出現細長、線狀染色體,細胞核和核仁體積增大。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偶線期〗又稱配對期。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兩兩側面緊密相進行配對,這一現象稱作聯會。由于配對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中有4條染色單體,稱四分體。〖粗線期〗染色體連續縮短變粗,同時,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DNA的片斷交換,從而導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換,產生了基因重組,但每個染色單體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雙線期〗發生交叉的染色單體開始分開。由于交叉常常不止發生在一個位點,因此,染色體呈現V、X、8、O等各種形狀。〖終變期〗(又叫濃縮期)染色體變成緊密凝集狀態并向核的周圍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紡錘體。
中期
各成對的同源染色體雙雙移向細胞中央的赤道板,著絲點成對排列在赤道板兩側,細胞質中形成紡錘體。
后期
由紡錘絲的牽引,使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各自發生分離,并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
到達兩極的同源染色體又聚集起來,重現核膜、核仁,然后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這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只有原來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細胞緊接著發生第二次分裂。注:1.染色體復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間期進行的,一旦復制完成,精原細胞就稱作初級精母細胞。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極體。3.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實現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DNA分子數目減半。(相對于復制后而言)
減數第一次分裂
間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G1期、S期、G2期。根據現代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細胞分裂的間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間隙期,稱為G1期;合成期,稱為S期;第二間隙期,稱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關蛋白質和RNA,S期則完成DNA 的復制。
G1期的特點:G1期是從上次細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開始的。G1期是一個生長期。在這一時期主要進行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并且為下階段S期的DNA合成做準備。如合成各種與DNA復制有關的酶,線粒體、核糖體等都增多了,內質網在更新擴大,來自內質網的高爾基體、溶酶體等也增加了。動物細胞的2個中心粒也彼此分離并開始復制。也就是說為S期儲備物質和能量。
S期的特點:從G1期進入S期是細胞增殖的關鍵。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復制就是在這個時期進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開始,細胞增殖活動就會進行下去,直到分裂成兩個子細胞。
G2期的特點:G2期又叫做“細胞分裂的準備期”因為它主要為后面的分裂期(M期)做準備。在G2期中,DNA的合成終止,但是還有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不過合成量逐漸減少。特別是微管蛋白的合成,為分裂期(M期)紡錘體微管的組裝提供原料。在G2期中心粒完成復制而成2對中心粒。
減數第二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與減數第一次分裂緊接,也可能出現短暫停頓。染色體不再復制。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有時還伴隨細胞的變形。
前期:與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似,染色體首先是散亂地分布于細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紡錘體。
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到細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時已經不存在同源染色體了。
后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離,兩條姊妹染色單體也隨之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這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
末期:重現核膜、核仁,到達兩極的染色體,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減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結束。
擴展資料
減數分裂是生物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分裂方式。性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這是染色體數目減半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減數分裂不僅是保證物種染色體數目穩定的機制,同時也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不斷進化的機制。
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減數分裂(Meiosis) 范圍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時期是從原始生殖細胞發展到成熟生殖細胞。
減數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個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減數分裂僅發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階段,它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細胞成熟、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
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恢復親代染色體數,從而保持物種染色體數的恒定。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減數分裂詞條。
減數分裂小結,以一個染色體數為2n的生物為例。
(1)染色體復制: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復制的結果是,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并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因此染色體復制之后,染色體數目不變為2n,但是dna分子數由2n變為4n,染色單體數由0變為4n。
(2)同源染色體和非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是指形態、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能兩兩配對(即聯會)的一對染色體。
非同源染色體是形態、大小不相同,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聯會的染色體。
(3)聯會: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由于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聯會。
(4)四分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由于同源染色體的聯會,使得每對同源染色體中含有4條染色單體,這時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又叫一個四分體,所以細胞中的四分體的個數就等于同源染色體的對數。
在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之間,父方的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單體與母方染色體中的染色單體之間常常發生交叉互換。這就是“基因連鎖互換定律”的細胞學基礎,在遺傳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5)同源染色體分離: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和非姐妹染色單體進行部分的互換后,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并計入子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是:基因分離定律“的細胞學基礎,是減數分裂的主要變化。
(6)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在同源染色體分離時,同源的兩條染色體各自移向細胞的哪一極是隨機的,也就是說,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自由組合的。這是。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
(7)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在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這就是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主要變化。
2、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比較。
項目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著絲點
不分裂
分裂
染色體數目
2n→n,減半
n→2n→n,不減半
dna含量
4n→2n,減半
2n→n,減半
染色體的主要行為
同源染色體分離
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
3、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dna的含量變化。
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和dna含量的變化本來應該是平行的,但是由于復制后的染色體仍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沒有馬上完全分開,所以減數分裂的不同時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dna的含量有時不相同。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例,將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數目和dna含量的變化比較如下。
項目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精細胞
前、中期/后期
染色體數目
2n
2n
2n
dna含量
2n→4n
4n
2n
2n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不懂請追問,滿意請采納!!謝謝!o(∩_∩)o~~。
1、細胞分裂前的間期,進行DNA和染色體的復制,但染色體數目不變,復制后的每條染色體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DNA數目變為原細胞的兩倍。
2、減一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或“四聯體”),出現紡錘體,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可能會發生交叉互換。
3、減一中期,同源染色體著絲點對稱排列在赤道板兩端。(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大致相同,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為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
4、減一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移向細胞兩極。
5、減一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或形成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
6、減二前期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中染色體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紡錘體。
7、減二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在赤道板上。
8、減二后期染色體著絲點分離,染色體移向兩極。
9、減二末期,細胞一分為二,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形成卵細胞和第二極體。
擴展資料:
生物學意義:
1、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故在子細胞中只具有每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正是基因分離律的細胞學基礎。
2、同源染色體聯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對稱的位置上可能發生片段交換,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體之間發生遺傳物質的交換。這種交換可使染色體上連鎖在一起的基因發生重組,這就是染色體上基因連鎖和互換的細胞學基礎。
由于減數分裂,使每種生物代代都能夠保持二倍體的染色體數目。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重新組合,同源染色體間發生部分交換,結果使配子的遺傳基礎多樣化,使后代對環境條件的變化有更大的適應性。
3、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穩定性通過減數分裂導致了性細胞(配子)的染色體數目減半,即由體細胞的2n條染色體變為n條染色體的雌雄配子再經過兩性配子結合,合子的染色體數目又重新恢復到親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終保持親本固有的染色體數目。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減數分裂。
減數分裂
簡而言之,遺傳物質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DNA和染色體條數變為體細胞的一半。
減數第一次分裂
前期 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兩兩側面緊密相進行配對,這一現象稱作聯會。由于配對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中有4條染色單體,稱四分體。染色體連續縮短變粗,同時,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DNA的片斷交換,從而導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換,產生了基因重組,但每個染色單體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中期 各成對的同源染色體雙雙移向細胞中央的赤道板,著絲點成對排列在赤道板兩側,細胞質中形成紡錘體。
后期 由紡錘絲的牽引,使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各自發生分離,并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 到達兩極的同源染色體又聚集起來,重現核膜、核仁,然后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這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只有原來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細胞緊接著發生第二次分裂。注:1.染色體復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間期進行的,一旦復制完成,精原細胞就稱作初級精母細胞。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極體。3.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實現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DNA分子數目減半。(相對于復制后而言)
減數第二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與減數第一次分裂緊接,也可能出現短暫停頓。染色體不再復制。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有時還伴隨細胞的變形。 前期 染色體首先是散亂地分布于細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紡錘體。 中期 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到細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時已經不存在同源染色體了。 后期 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離,兩條姊妹染色單體也隨之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這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 末期 重現核膜、核仁,到達兩極的染色體,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減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結束。注:1.第二次減數分裂的目的是著絲點分裂,實現染色單體分離。分裂結果是染色體數目不變,DNA分子數目減半。2.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二次減數分裂成為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必須再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形態變化才成為精子。結果是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和一系列的形態發育并最終成為四個精子。3.一個次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二次減數分裂成為一個卵細胞和一個極體;第一次分裂產生的一個極體再分為兩個極體。不久,三個極體都會退化消失。結果是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只成為一個卵細胞。
減數分裂的遺傳學意義
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穩定性通過減數分裂導致了性細胞(配子)的染色體數目減半,即由體細胞的2n條染色體變為n條染色體的雌雄配子,再經過兩性配子結合,合子的染色體數目又重新恢復到親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終保持親本固有的染色體數目,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定。
減數分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減數分裂和第二次減數分裂。第一次減數分裂分開了同源染色體,第二次減數分裂分開了姐妹染色單體。
減數第一次分裂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體數
.......4...
4...
4...
4...
dna數
........4→8..
8...
8...
8...
染色單體數
...4→8...8...
8...
8...
同源染色體對數..2.....2...。
2...
2...
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體數........2....。
2....
4.....2
dna數...........4....。
4....
4....
染色單體數......4....。
4....
0....
同源染色體對數..0....
0....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