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影視信息工程包括哪些本科專業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信息工程包括哪些本科專業展開說明,信息工程包括那些專業學科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信息工程包括那些專業課程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信息工程專業是建立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和現代計算機技術基礎上,研究信息處理理論、技術和工程實現的專門學科。該專業以研究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的應用技術為核心,在面向21世紀信息社會化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專業對數學、物理、電路理論、信號理論、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有很高的要求,并緊緊跟蹤當今發展最迅速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最新技術,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形成風格獨特的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該專業十分重視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得到必要的訓練和鍛煉。
主干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相關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
主要依據:數學、物理學、化學,以及由此產生的材料科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輸運過程和系統分析等。
主要課程:電路、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系列課程、通信系列課程、信號處理系列課程、自動控制系列課程。
相關專業
微電子學、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信息科學技術、 軟件工程、影視藝術技術、網絡工程、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光電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電氣信息工程、計算機軟件、電力工程與管理、 智能科學與技術 、數字媒體藝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數字媒體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院校專業:
基本學制:四年 | 招生對象: | 學歷:中專 | 專業代碼:080706。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 業知識,系統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能在信息工程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設備制 造、管理維護的復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電子線路、計算機應用、信息論與編碼、通信理論 與網絡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信息技術領域軟硬件開發、計算機程序設計與應用、 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等能力的基本訓練,具有對信息系統進行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應用,以 及綜合運用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愛國敬業精神、人文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2.具有從事信息領域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服務工作所需的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 學知識;
3.具有良好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意識;
4.掌握信號與系統、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計算機基礎等基礎理論,具有信息獲取、信 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應用的相關專業知識;
5.掌握信息技術領域軟硬件開發、計算機程序設計與應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對信息系統進 行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應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分析解決工程問 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產品、技術與設備進行研究、開發、設計和技術改造或 創新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信息工程技術領域的技術標準、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具有初步的經濟管理知識和 良好的知識產權意識,了解通信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能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工程實踐對于客 觀世界和社會的影響;
8.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9.具有職業發展學習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交流、競爭與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計算機信息技術、通信系統原理、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電磁場與波、微處理 器與嵌入式系統原理、信息獲取與檢測技術、信息論與編碼技術等。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高等數學(170學時)或數學分析(204學時)、線性代數(51學時)、概率統計(51學 時)、離散數學(34學時)、數理方法(51學時)、大學物理(132學時)、程序設計思想與方法(51 學時)、C++程序設計(51學時)、數據結構(68學時)、基本電路理論(68學時)、模擬電子技術 (51學時)、數字電子技術(51學時)、信號與系統(68學時)、嵌入式系統原理與實驗(85學時)、 電磁場與波(68學時)、數字系統仿真VHDL設計(51學時)、通信原理(68學時)、數字信號處理 (51學時)、通信基本電路(68學時)、微波與天線(68學時)、近代信息論(34學時)、雷達原理 (34學時)、平面顯示技術(34學時)、無線通信原理與移動網絡(68學時)、操作系統(68學時)、 數字圖像處理(51學時)。
示例二:高等數學(196學時)、數學分析選講(30學時)、線性代數(52學時)、概率論與數理 統計(46學時)、場論與復變函數(46學時)、大學物理(130學時)、C語言程序設計(30學時)、 電路分析基礎(68學時)、信號與系統(68學時)、模擬電子技術基礎(60學時)、數字電路與邏輯 設計(46學時)、微機原理與系統設計(78學時)、高頻電子線路(60學時)、電磁場與電磁波(60 學時)、隨機信號分析(46學時)、數字信號處理(46學時)、通信原理(60學時)、通信網絡基礎 (46學時)、信息論與編碼理論(76學時)、信號檢測與估值(46學時)、離散數學(46學時)、數據 結構與算法分析(54學時)、數據壓縮與信源編碼(46學時)、無線通信(46學時)、傳感技術(30 學時)。
示例三:高等數學(192學時)、線性代數(48學時)、概率論與隨機過程(46學時)、大學物理 (128學時)、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64學時)、電路分析基礎(64學時)、信號與系統( 64 學時)、模擬電子技術基礎(64學時)、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64學時)、高頻電子線路(48學時)、 通信原理(48學時)、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基礎(48學時)、現代通信網(48學時)、數字信號處理器 原理(64學時)、無線傳感器網絡(64學時)、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64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工程技術訓練、電子工藝實習、專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 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電子線路實驗、計算機基礎實驗、通信原理實驗、專業綜合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職業能力要求
職業能力要求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電磁場與電磁波技術》、《模擬電路基礎》、《傳感器技術與應用》、《數據庫原理和應用》、《通信網理論基礎》、《工程圖學和計算機圖學》、《匯編程序設計》、《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電路仿真》、《單片機技術》、《FPGA與SOPC設計基礎》、《JAVA編程技術》、《Matlab與信號處理》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移動通信技術、網絡信息安全與法政信息管理。
專業(技能)方向
專業(技能)方向
工業類企業:工程技術、運動控制、過程控制、電子技術、信號處理、工程設計、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產品研發。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繼續學習專業舉例
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及電氣與電子公司的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電氣系統從事工程設計、系統分析及運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對應職業(崗位)
對應職業(崗位)
其他信息:
本專業是一個寬口徑專業,覆蓋了原電子信息類多數專業及光電信息工程及遙感信息工程等專業內容。
信息工程學院專業如下:
根據大學的不同,信息學院所開展的專業也不同。以東北大學為例,學院設有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等8個本科專業。
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信息學院專業中通信工程專業的研究方向及就業前景。
通信工程專業主要研究信號的產生、信息的傳輸、交換和處理,以及在計算機通信、光纖通信、無線通信、交換與通信網等方面的理論和工程應用問題,培養從事通信工程及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研究、制造、開發和應用的高級人才。
通信工程具有極廣闊的發展前景,畢業生集中在通信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設計單位、金融系統、民航、鐵路及政府和大專院校等。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通信行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的龍頭,正在帶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將對信息化社會建設起到關鍵的決定性作用。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子系統專業、信息處理專業以及空天電子技術專業。
學制4年、授予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 概率與統計 、大學物理、信號與系統、大學英語、專業英語、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C語言、高頻電子技術、電子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網絡與辦公自動化技術、多媒體技術。
單片機技術、電子系統設計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ARM嵌入式系統、自動控制、傳感器原理與應用等。
擴展資料:
電子信息工程培養目標: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能力要求。
2、掌握電子電路和電子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的產生、獲取和處理的基本理論及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動態,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能力。
5、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
6、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電子信息工程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電子信息類屬于工學之中的一個一級學科。所含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水聲工程、電子封裝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醫學信息工程、電磁場與無線技術、電波傳播與天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信工程與管理、應用電子技術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電子信息領域內寬厚的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電子技術、信息通信、信息工程、數字電視、光電信息、水聲工程以及計算機等相關領域內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制造、新產品研發、網絡運營以及技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電子線路、計算機語言、微型計算機原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理論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微電子學、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線性系統、數字電路與系統、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通信網絡技術、光電子技術、光電檢測技術與系統、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理論、自動控制原理、感測技術等等(專業課程因各校側重不同會有一定差異)。
信息技術類專業包括電子與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應用、廣播電視應用技術、通信技術等。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專業。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廠設備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應用基本能力。包含通信設備安裝與維護、通信運營服務、軌道交通信號、計算機及應用、軟件與信息服務、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及外設維修、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