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育兒像山藥一樣的白薯是什么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像山藥一樣的白薯是什么,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白薯是番薯科的草本植物,其別名為番薯、地瓜、甘薯等,白薯,白薯的內部薯肉為白色,可以作為糧食或者飼料,養殖白薯時,需要在植株旺盛生長期間,將白薯生長過于密集的枝葉剪掉,促進植株生長塊根。
白薯是什么 1、白薯介紹 。
白薯又叫番薯、地瓜、山芋、甜薯等,它是番薯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且白薯的采收期在每年的8-9月份,其果皮為淡黃色或者淡紅色,薯肉為白色,而且白薯的塊根為橢圓形、紡錘形或者圓形,其花冠多為粉紅色。
2、打頂剪枝
養殖白薯時,需要為植株打頂剪枝,可以在白薯旺盛生長期間,使用鋒利且消過毒的剪刀,將植株生長過長的枝條剪短,避免流失多余的養分,使白薯的養分向根部輸送,并且要將白薯生長過于茂密的枝葉剪去,使其生長塊根。
3、追施肥料
白薯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養分,養殖白薯時,要在植株栽種15天后,為其施加稀釋后的薄肥水,使白薯生長的更為旺盛,而在白薯的分枝結薯時期,要向其施加磷鉀肥料和過磷酸鈣,讓白薯的結薯數量變多。
4、養護管理
養護白薯時,需要在土壤中的含水量為75%的時候,為植株排出土壤中的積水,以免白薯爛根死亡,并且要定期觀察白薯的生長狀態,如果發現植株的枝葉上有蟲點,就要每隔一周噴灑1-2次的除菌藥劑,使白薯正常生長。
白地瓜叫涼薯。北方把紅薯和白薯統稱地瓜,其實紅薯和地瓜不屬于同一科。紅薯屬于旋花科植物,而白地瓜屬于豆科植物。白地瓜的塊根肥大,肉潔白脆嫩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生食也可熟食。
白地瓜的種植
白地瓜種子堅硬,干籽播種發芽慢而不整齊,生產上多采用催芽播種。催芽前應精選種子,選老熟、飽滿而新鮮的作種。催芽時先浸種10-12小時,吸水膨脹后放在25-28℃的溫箱中催芽,每天取出漂洗1次,經4-5天選已萌芽的種子播種,分2-3次播完。
由于白地瓜生長期長,應盡量爭取早播,一般早熟品種在3月份播種,晚熟品種4-6月播種。一般要求平均氣溫達12℃以上搶晴播種。
白薯即番薯。番薯別稱甘儲、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藥、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可以做小米紅薯粥,具體做法如下:
準備材料:小米,紅心紅薯,水。
1、準備紅心紅薯洗凈,去皮去頭尾不好的,然后沖干凈;
2、紅薯改刀切成大塊;
3、小米淘洗干凈放碗里備用;
4、將洗好的小米和紅薯塊放入電飯煲里,加水;
5、選擇“粥/湯”鍵;
6、程序結束,小米紅薯粥就完成了;
7、盛入碗中,開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番薯
地瓜別稱甘儲、、番薯、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山藥、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
番薯是一種營養齊全而豐富的天然滋補食品,富含蛋白質、脂肪、多糖、磷、鈣、鉀、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8種氨基酸。
據科學家分析,其蛋白質的含量超過大米的7倍;胡蘿卜素的含量是胡蘿卜的3.5倍;維生素A的含量是馬鈴薯的100倍;糖、鈣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含量皆高出大米和面粉。
每100g鮮薯塊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29.5g,脂肪0.2g,磷20g,鈣18g,鐵0.4g。這些物質,對促進人的腦細胞和分泌激素的活性,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延緩智力衰退和機體衰老起著重要作用。日本衛生部已將其列為食療的重要食品。
擴展資料:
地瓜(紅薯)的食用禁忌
1、忌空腹食用
由于紅薯中含糖較多,空腹食用時,容易刺激胃酸的大量分泌,易引起腹部不適。另外,其所含纖維較多,容易引起腹脹和排氣增多。
2、不宜生吃
因為生紅薯中淀粉的細胞膜未經高溫破壞,人體很難消化。同時,在煮紅薯時,還應適當延長蒸煮的時間,這樣更加有利破壞紅薯中所含有的“氣化酶”,吃后才不會出現腹脹、燒心、打嗝、反胃、排氣等不適感覺。
3、因人而異
以下幾類人群盡量少吃紅薯:一是有草酸性腎結石的人,因為紅薯含有大量的草酸鹽。二是慢性胃病、返流性食管炎和胃潰瘍的人不要食用紅薯,防止引起吐酸水和燒心感,使病情加重。三是脾胃虛弱的人不要食用紅薯,防止引起腹部不適,甚至腹瀉。
4、不能帶皮吃
因為紅薯皮中含堿較多,食用過多會引起胃腸不適。呈褐色或有黑褐色斑點的紅薯皮更不能吃,因為這種紅薯已經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感染,人食用后易造成肝臟損傷,并引起中毒。
中毒輕者會出現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下降、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頭痛、高熱、氣喘、抽搐、吐血、昏迷,甚至死亡等。
5、適當食用
紅薯中的氧化酶和粗纖維在腸胃中可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會使人腹脹、打嗝,嚴重影響人的消化功能,而且紅薯吃多了可產生大量胃酸,引起腹脹、反酸、胃痛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番薯。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紅薯味美 食養有道。
紅薯和白薯的區別在外觀,口感,營養價值等方面。
1、外觀不同。白薯的體積更小,莖部表皮光滑,果肉呈白色,葉片多呈三角形或三葉形;紅薯的體積更大,莖部表皮有細小絨毛,果肉成紅色、橙色、黃色等,葉片多呈橢圓形或三角形。
2、口感不同。白薯水分較少,口感較為粗糙,食用時有明顯的顆粒感,甜度較低;紅薯的水分適中,口感細膩綿軟,香甜可口。
3、營養價值不同。紅薯的味道要更加甘甜,不僅可以蒸熟食用,還可以烤熟食用,營養成分更加綜合全面,富含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白薯中的水分含量較少,它的口感要更加綿密干甜。膳食纖維含量更高,有助于提高機體的消化功能。
白薯
白薯別名馬鈴薯,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
地上莖呈棱形,有毛,奇數羽狀復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黃色。多用塊莖繁殖,可入藥。根據營養專家黎黍勻分析,馬鈴薯生命力指數為8.6,證明對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數為126.67,屬于高指數范圍。
是的,白薯屬于番薯的別名之一。
番薯(Ipomoea batatas (L.) Lam. ),別名阿鵝、白薯、地瓜、番茹、甘儲、甘薯、甘薯、紅山藥、紅薯、紅苕、金薯、山藥、山芋、唐薯、甜薯、玉枕薯、朱薯。番薯多年生草質藤本,具乳汁。塊根白、紅或黃色。莖生不定根,匍匐地面。葉寬卵形或卵狀心形,長5-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平截,全緣或具缺裂;葉柄長2.5-20厘米。葉形及色澤因栽培品種不同而異。聚傘花序具1,3,7花組成傘狀,花序梗長2-10.5厘米;苞片披針形,長2-4毫米,先端芒尖或驟尖。花梗長02-1厘米;萼片長圓形,先端驟芒尖;花冠粉紅、白、淡紫或紫色,鐘狀或漏斗狀,長3-4厘米,無毛;雄蕊及花柱內藏。菊果卵形或扁圓形。種子2(1-4),無毛。
番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現已廣泛栽培在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于北緯40°以南),但在一些較北的地區如黑龍江省也已栽種成功。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普遍栽培。
番薯是一種高產而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與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關系密切。塊根除作主糧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業的重要原料,根、莖、葉又是優良的飼料。
甘薯16世紀末傳入我國,植物學分類為旋花科甘薯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性喜溫,不耐寒。
據考證,甘薯的別名有26種之多。北京稱為白薯,河北、河南稱為紅薯,山東稱為地瓜,江蘇稱為山芋、白芋,四川、重慶稱為紅苕,福建、廣東、浙江等地稱為番薯。其他還有黃薯、金薯、甜薯、番芋、黃苕、紅山藥等名稱。
馬鈴薯是土豆。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藥蛋等。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營養豐富有“地下蘋果”之稱。
地瓜,別名甘薯、紅薯、白薯,被認為是祛病延年、減肥保健的絕佳食品。
擴展資料:
土豆、洋芋是馬鈴薯的別稱。紅薯、白薯都是番薯的別稱,也有叫地瓜的。芋頭的學名就叫芋,南方叫它芋奶頭。
它們的聯系在于:都是草本植物,可食用部份都長在土中且形狀相近。
它們的區別在于:馬鈴薯屬于茄科植物,番薯屬于旋花科植物,芋屬于天南星科植物。除此之外,土豆表面上長有芽眼,能發芽并可以生長成完整的植株,符合莖的特征。紅薯雖然也會發芽,但是紅薯表面上是沒有芽眼的,它的分枝是由內部組織產生的。有沒有芽眼也是塊根和塊莖比較明顯的區別。
參考資料:馬鈴薯 (土豆) 百度百科。
地瓜 (豆科豆薯屬、草藤本植物)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