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育兒張騫出使西域中西域是指現在的哪里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張騫出使西域中西域是指現在的哪里,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古時候的西域是指中國西部的疆域,就是現在的新疆。
西域到了后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于西域的范圍。清代的“西域”的范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西域一帶在可考歷史中于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并開始獨立發展。《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余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
在張騫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國的勢力。至漢代,行政機構西域都護府所管轄范圍則已不只36國,《漢書·西域傳》亦記載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為50余國。
東漢末年,西域各國相互之間不斷兼并,至晉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車師等幾個大國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時期,西域局勢再度變化,新興的高昌國相繼擊敗西域諸個國家,建立了一個地跨新疆大部的強國,除少數國家外西域諸國國土西遷,為中亞地區帶來了繁榮的文化。
擴展資料
張騫出使西域影響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于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后,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范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后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由于中國歷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習稱“坎兒井”,在當地逐漸推廣。
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絲,也不懂得鑄鐵器,后來漢的使臣和散兵把這些技術傳了過去。中國蠶絲和冶鐵術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域
古時候的西域是指中國西部的疆域,就是現在的新疆。新疆古時候為什么叫做西域?它是什么時候被稱為新疆的呢? 在西漢王朝,有一個在我國北方草原活動的實力強盛的游牧民族——匈奴。在當時匈奴對整個北方地區及西域實行統一管轄,卻無意中為形成全國性的統一局面創造了條件。漢武帝劉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掃除來自匈奴的威脅,準備聯合西域地區以徹底打敗匈奴。為此,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聯系共同對付匈奴。張騫不辱使命,兩次出使幫助中原地區加深了對西域的了解,加強了西域和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關系,擴大了漢朝在西域的影響,最終漢朝打敗了匈奴統一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標志著從此后西域成為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絲綢之路的出現,極大的帶動了西域地區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傳播的加深,西域的各項技術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手工業、毛紡織業、陶器制造、玉石加工技術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經歷過繁榮昌盛的隋唐時期,清朝對西域的統一局面進一步加強。在乾隆二十四年,西域改為“新疆”,表示了故土新歸的含義。 從漢朝統一西域到清朝統治新疆,新疆地區的社會經濟在清朝時期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清王朝國力衰退,已是窮途末路。沙皇俄國等國垂涎位于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開始蠶食和侵占我國領土,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清政府一面派軍隊駐守新疆,粉碎侵略陰謀,一面派使臣與沙俄進行艱苦談判,幾經周折之后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以中國對沙俄進行賠款、俄國商人在新疆貿易不納稅、俄國在新疆設領事等為代價,換來了沙俄軍隊從伊犁撤兵。 新疆地處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兩千多年的歷史造就了新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古代西域文明,是中國版圖上一塊美麗而又富饒、民族風情豐富多彩的好地方。新疆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區,佛教在這里興盛了上千年,為后人留下了許多佛教石窟遺址。最著名的千佛洞遺址不僅為研究和了解古代宗教、歷史、繪畫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還成為旅游者向往的觀光景點 。
;?????漢代西域指的是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就是如今的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西域是一個地理方位詞,西域一帶于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并獨立發展,在張騫打通西域之前,匈奴是支配西域各國的勢力。
漢代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nbsp;?????在我國漢代時期,西域指的就是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這些地區就是現在的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從廣義上來說。西域應該是指西域可以到達的地區,包括中亞、西亞和印度。
nbsp;?????西域一帶在可以考證的歷史中,是形成于前5世紀左右的國家,當時的西域國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以北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并且有30多個國家分布在西域地區,主要是匈奴支配各國勢力。
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劉徹希望可以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所以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而西域就是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擺脫了被匈奴支配的噩夢,并稱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時是指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狹義上是說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天山南北廣大地域,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也包括清末割給沙俄的外西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義上也包括中亞許多地區。唐朝時的西域廣義上說是波斯(阿拉伯半島)到蔥嶺(帕米爾高原)這一帶。清朝時的西域,就是新疆了。
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即今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
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個國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現在的地方,按歷史資料,大致應是:
(一)烏孫: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斯坦部分.是當時烏孫國的屬地,但絕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拜城縣一帶;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
(四)于闐:今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一帶;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南、羅布泊西北一帶;
(六)樓蘭: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羅布荒漠中,后改國名為鄯善(與現在的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有別),現僅存樓蘭遺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西南,玄奘取經曾在此停留過;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東、車爾臣河南岸,為西域36國中最小的國.。
(九)戎盧:在今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南;
(十)紆彌: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東;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南;
(上述四國全部在今和田地區東部一帶,均已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淹沒)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東南的藏桂鄉附近,尚有漢時皮山古城廢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東一帶;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區英吉莎縣東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和喀什市;
(十七)莎車: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后被于闐吞并;
(十八)尉頭: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和喀什地區巴楚縣一帶;
(十九)溫宿:今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和溫宿縣一帶;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一帶;
(二十二)卑陸: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帶;
(二十三)烏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二十四)卑陸后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東一帶;
(二十五)單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東北;
(二十六)蒲類: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七)蒲類后國: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八)西且彌:今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東南;
(二十九)東且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東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國: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
(三十三)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車師后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及附近地區;
(三十五)車師尉都國: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東南;
(三十六)車師后城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周圍.。
西域現在是中國甘肅、青海、新疆、西藏這幾個省。
西域是漢以后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始見于《漢書·西域傳》。有二義,狹義專指蔥嶺以東而言,廣義則凡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在內。
漢武帝派張騫初通西域,漢宣帝始置西域都護,唐在西域置安西、北庭二都護。以后各代,中原與狹義西域也均在經濟、文化上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任何一個王朝都把西域視為故土,行使著對該地區的管轄。自19世紀末以來,“西域”一名漸廢棄不用。
文明變遷
文字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根據這個標尺,劍橋大學丹尼爾教授在1968年提出,全世界最古老的、獨立起源的古文明發“六大文明”。其中,舊大陸有四個,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中國、印度,新大陸有兩個,是墨西哥和秘魯。
所謂“西域文明”,則指世界四大古文明(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之間產生的文明。西域三十六國最初使用漢文,本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尼雅古城,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在羅布泊北岸土垠遺址,相繼發現西漢王莽年間的漢簡。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