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特產怎么做又簡單又好看的花燈手工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怎么做又簡單又好看的花燈手工,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制作簡單又漂亮花燈的方法如下:
1 準備一張紅紙和一個瓶子,紅紙裁剪地包裹起瓶子里。
2 再裁一張長兩厘米的紅紙,對折一下,將中間剪細條。
3 背面貼上雙面膠,將兩張紅紙粘貼在一起。
4 從一頭剪掉一條。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
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于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
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寶。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于農歷正月十五日于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陽神,由于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
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花燈又簡單又漂亮的做法如下:
1、7.5*17cm彩紙上面留1cm畫上線,在畫線上每隔1cm畫上一個點。
2、直徑5cm的圓形對折,每個點上粘一個。
3、一共粘16個。
4、如圖粘成圓形。
5、6*16cm彩紙如圖下面剪開。
6、如圖粘在燈籠下面。
7、上下兩個邊用彩紙包起來。
8、如圖粘上手提的,漂亮的花燈就做好了。
自制花燈最簡單的做法如下:
1、準備剪刀、蠟燭、一張紅紙、紅繩、一個廢舊的食品包裝盒(杯、塑料糖罐也可)。
2、將包裝盒鏤空,今天是情人節,記者剪了兩顆桃心,美觀又浪漫(也可以設計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3、貼上紅紙,寫上福字,紙盒邊緣處扎眼,穿上紅繩小小花燈基本成型。
4、點燃蠟燭,用一根筷子挑起燈籠,再掛上一個小馬的裝飾品。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相傳起源于漢代,興于唐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隋書音樂志載:“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正月十五日,在京城端門外大放炬火,光燭天地,綿亙八里,列為戲場,金石匏革之聲,聞于十里外,自是,每年以為常焉。”唐玄宗時,元霄放燈三夜。至宋代,燈放五夜,京華沉浸在狂歡之中。
兩千多年來,花燈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不斷發展創新,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抹絢麗風景。花燈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花燈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紙花燈簡單又好看的做法如下:
1、準備好所需的材料。
2、用鐵絲弄出兔子的組成部件。
3、用線或者繩把接口處綁住。
4、為燈籠貼紙,可以先在鐵絲上包一層薄紙,再貼外面的厚紙,就容易貼了。
5、為兔子燈籠裝個輪子,就完成了。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 ,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工藝品(英:artcraft)手工藝的產品。即通過手工或機器將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有藝術價值的產品。工藝品來源于生活,卻又創造了高于生活的價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人類的創造性和藝術性,是人類的無價之寶。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于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超簡單的花燈制作的步驟:
材料準備:硬紙(或掛歷紙)2張(A4大小)、硬紙(或售樓處宣傳彩頁)1張(A4)、嬰兒撲粉盒蓋2個、剪刀、刻度尺、吸管、筆、壁紙刀、透明膠布、雙面膠、細紅繩、一元硬幣1枚。
1、將硬紙粘成圓筒,然后再把圖案的紙粘到圓筒表面。
2、在有圖案的紙背面先用筆畫上等距豎線,并在上下各畫一條橫線。
3、用刀沿著豎線將紙劃開,然后粘到圓筒上。
4、最后封上上下蓋,并將細繩與吸管掛上,搞定!
還有一種,燈籠直接是用紙杯等圓筒做的。但是制作前,先要把紙杯用水彩筆涂成紅色,然后再剪成一條一條的,兩頭一擠壓,燈籠的雛形就出現了。
很簡單的,最后把紙杯的底穿個洞,綁一根紅繩穿過,加上桿子,加點裝飾,燈籠就基本成型了。
還有最后一種最最簡單的。直接用裝酒的酒盒子,現在有些紅酒或者白酒的盒子非常精美。選一個好看的,用工具把中間開個小窗戶,然后在四周扎上圖案形狀的小孔,里面原來放酒的底座咱們可以用來放蠟燭。
最后,發揮想象力,用彩紙涂料等裝飾下,也是很有范兒。
最簡單的花燈做法是:
一、做法步驟
1、準備一張紅色的卡紙。
2、剪成一厘米左右的細條。
3、將剪好的條整齊。
4、在上面打個眼。
5、找一根繩子穿過去。
6、另外一端也對齊。
7、打眼將繩子穿過,如果怕繩子掙脫,可以穿一個珠子固定。
8、將綁好的紙條一條條拉開。
9、一個簡單好看的花燈就做好了。
二、花燈的介紹
1、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2、花燈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于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3、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
一、用衛生紙芯筒做元旦燈籠
材料和工具:衛生紙的廢棄紙芯筒、剪刀、直尺、顏料、鉛筆、繩子。
1、用鉛筆在紙芯筒兩頭往里約進4cm左右,然后畫等間距豎線。
2、豎線畫好以后用剪刀剪開,然后,按照圖片那樣把紙芯筒壓扁,兩頭剪出三角形往外伸出的菠蘿邊。另外找兩個紙芯筒按照下面圖片標號2和標號3那樣剪好,把三個紙筒逐一穿在一起。
3、在外面涂上顏色,燈籠掛飾會看起來更加醒目。
4、利用更多的廢棄紙芯筒多做幾種顏色,穿上繩子可以掛在樹上或者吊燈上,漂亮吧。
二、用飲料紙杯DIY制作大紅燈籠。
這就是利用裝過飲料的紙杯做成的燈籠,也可以配合鑰匙、貝殼、珠片等做成更好看的個性風鈴。
1、首先,用剪刀沿著舊紙杯的側面剪成細條,但是要注意剪到距離杯底大概1cm的地方就不要剪了;然后我們仔細地把細條的末端修成梯形。
2、按照比紙杯底部的圓大一點的直徑,用舊卡紙剪一個大圓,從大圓的徑向按照上面紙杯細條的間隔同樣地剪出若干個小等分;用雙面膠把紙杯的細條逐根貼到剛才剪好的圓頂的每一根開枝上。
3、把絲帶用雙面膠貼在剛才剪紙杯時留出的1cm的一圈空白上,再用紅色顏料把紙杯杯身涂成紅色。
4、拿一些染成紅色的廢紙或者包裝紙,剪成細細的條子,用膠紙束成穗子。把穗子貼到舊紙杯做成的燈籠底部,一個廢物利用DIY的鮮艷燈籠就做好了。
三、復古大紅燈籠
所需材料:紅色卡紙、剪刀、紙型、膠水、剪刀、顏料、畫筆。
1、剪下直徑為20cm的圓片紅色卡紙,對折兩次以后如圖沿著折痕疊成四分之一圓的雙層扇形。掀起扇形的兩側,把它壓平變成八分之一圓的四層扇形,用力按緊以讓折痕更加深刻明顯。
2、把疊好的八分之一的四層扇形重新打開,然后用草稿紙剪一小片正八邊形的紙型,把它放在圓片紅色卡紙的正中,讓八邊形的中心正好與圓形圓心重合,八邊形的各邊正好對應著紅色卡紙片上的折痕形成的邊線。沿著八邊形紙型用剪刀從紅色卡紙中間剪出缺口。
3、圓形卡紙的外邊,每隔開兩條邊就在凹入的鈍角位置剪出一個三角形的小缺口。然后,按照圖案紙型,打印并鋪在卡紙上,在紙型鏤空的位置為紅色卡紙涂上白色顏料,或者直接把卡紙也按照紙型上的孔位鏤空。
4、將紅色卡紙如圖拱起成錐形,剪下紅色的紙條包在頂端折起的缺口欄,包邊成燈籠的外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DIY燈籠的上半身。重復以上4步,利用另外一張紅色卡紙制作燈籠的下半身,然后用膠水把它們錯開粘結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傳統大紅燈籠。
5、做好的紅色宮燈,是不是很復古傳統呢。
1、取一張正方形粉色卡紙。
2、裁成一大一小兩個長方形。
3、將大的長方形左右兩邊向里折疊,然后對折。
4、用剪刀剪出燈籠的外觀。
5、將小的長方形兩邊貼上雙面膠。
6、粘在大長方形向里折疊的部分。
7、將整體頭尾相連。
8、取一張藍色彩紙并裁成兩張長條做修飾。
9、這樣手工花燈就做好了。
花燈的簡單又漂亮做法:先用雙面膠帶將白色的紙張粘貼到玻璃杯上面,然后再將黃色的紙張對折,在其對折邊緣上進行剪裁。用雙面膠帶將其粘貼到玻璃杯上面。
燈籠的各種制作創意讓我們能夠將手頭邊上所有的材料和工具利用起來,從而制作出各種精美和獨特的燈籠來。之前紙藝網分享的不少燈籠的制作教程都是直接使用紙張完成制作的,這些燈籠的制作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真的在里面放置上蠟燭的話,實際上還是很危險的,畢竟紙制品對于火的承受嫩給力自然是比較弱的。
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受中華文化影響,燈籠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十分常見。
花燈簡介:
花燈,又名燈籠,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其通常由紙或者絹作為外皮,竹或木條制作骨架,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而成。在古代,它主要作用為照明,現代社會則多于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于農歷正月十五日于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于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