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游戲曹雪芹為什么沒寫完紅樓夢就死了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曹雪芹為什么沒寫完紅樓夢就死了,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因為曹雪芹寫完的《紅樓夢》手稿遺失了,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
紅樓夢的版本眾多,按回數可分為80回的版本和120回的版本。其中80回的版本為曹雪芹原著,根據考證,曹雪芹的原意是寫108回,雖然曹雪芹曾留下后面沒寫完的部分的手稿,但這部分手稿在別人借閱的過程中也遺失了,應當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遺憾。
曹雪芹四十八歲時因幼子夭亡,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大約于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所以現在的紅樓夢可以說已經不完整了,并非曹雪芹最初的紅樓夢。不是他沒有寫完,而且他寫完了,卻沒有流傳下來,并且流傳下來的也被大量改動。
曹雪芹的文學成就
曹雪芹最偉大的貢獻在于文學創作。他創作的《紅樓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復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為中華民族、為世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不僅對后世作家的創作影響深遠,而且在繪畫、影視、動漫、網游等領域產生了大量優秀衍生作品,學術界、社會上圍繞《紅樓夢》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與談論甚至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
80回的版本為曹雪芹原著,曹雪芹沒有來得及將紅樓夢寫完就去逝了。根據考證,曹雪芹的原意是寫108回。雖然曹雪芹曾留下后面沒寫完的部分的手稿,但這部分手稿在別人借閱的過程中也遺失了,應當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遺憾。
關于死因,脂硯齋說:“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這只是大而談之,說他哀傷過度而死。其因究竟為何,有不同說法。一說雪芹因痛失愛子,悲傷過度而死。雪芹好友敦誠在《挽曹雪芹》詩的注中說:“數月前,伊子殤,因感傷成疾”周先生考證認為,乾隆28年京城天花大疫,雪芹幼子染痘,無力就醫而夭亡。
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好朋友,曹雪芹寫的初稿,曾交于脂硯齋進行評閱,所以才有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紅樓夢》的問世。經過“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說明《紅樓夢》并非人們想象的是粗糙的初稿。當然,即使經過“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紅樓夢》的有些地方還是存在漏洞的,這不能否認。
據說《紅樓夢》是寫完的,這比較可信,因為作者該不會只是對半部作品進行那么認真的修改吧?《紅樓夢》寫完之后,據說后四十回丟失了,實際上比較可能的是被人故意藏起來的,因為書中很多涉及當時的某些敏感的人物和事件,如果出版的話,很可能遭受“文字獄”。為了免于“文字獄”之禍,后四十回便被“故意丟失”了。實際上,前八十回中也有好多為了避禍而曲意修改的,秦可卿也是金陵十二釵之一,書中關于她的內容卻極少,就是因為那些內容被砍掉了好大一部分。總之,現在的紅樓夢可以說已經面目全非了,并非曹雪芹最初的紅樓夢。不是他沒有寫完,而且他寫完了,卻沒有流傳下來,并且流傳下來的也被大量改動。這沒有什么可惜的,一部殘本《紅樓夢》,養活幾代紅學家。而且,或許殘缺也是一種美,正如斷臂的維納斯。
曹雪芹的殘本《紅樓夢》至今是很多人的意難平,他給我們講述了這么多豐滿人物的來處,卻沒有交代清楚他們的歸途,這無疑是可惜的。但我們可以確認的是曹雪芹這本傾盡一生心力的作品,是絕對不希望不被世人看到,若是抱著不被世人看到的態度,曹雪芹也不至于留下半本了。有一種最大的可能,曹雪芹這本“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紅樓夢》是在借給好友傳閱的時候丟失了。
那時借出去的《紅樓夢》還沒有完全修正好,很多地方,都沒有寫完整。《紅樓夢》不是沒有寫完,而是沒有改完,而后面有太多內容其實已經在脂硯齋的批語中透露出來了,當然對于當時文字獄盛行的時期,丟失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我寧愿相信這一切就是冥冥注定的,若是歷史重來,《紅樓夢》不僅寫完了,而且還被曹雪芹反復修改的非常完美,這本書可能就不存在了。
可惜歸可惜,終究還是留了下。當時手抄本盛行,《紅樓夢》借出去時應該還沒有裝訂好,然后大家抄著抄著就弄不見了,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為什么說是借給朋友了,這是因為有很多人的詩篇中都提到了這個,就比如清朝富察明義的一本詩集《綠窗鎖煙集》,這里面記載了與《紅樓夢》相關的二十首詩,里面的第十九首和第二十首就很直白明顯地表述了《紅樓夢》八十回后的情節。
這就說明,很多人都是看過《紅樓夢》的,并且對《紅樓夢》產生了極大的喜愛,很多人抄錄謄寫,甚至寫了自己的感想,影響還是很大的,這也有可能讓曹雪芹看到了《紅樓夢》八十回后會帶來的危機,也有可能因此銷毀了八十回后,總之曹雪芹的這本《紅樓夢》總算是流傳下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了,《紅樓夢》成為我國四大名著之首不完全因為它自身對文化的一種承載,更是一種殘缺的美,讓它被更多人珍藏。
因為曹雪芹后來的生活非常艱險,加之她本身身體有病,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身體狀況雨下,以至于只寫了前80回的紅樓夢,沒有寫完就去世了。
曹雪芹所著小說原本名為《石頭記》,共110回,前80回,和目前的《紅樓夢》前80回基本相同,算是定稿。后30回則到曹雪芹去世前,仍在反復修改,是否最終定稿仍有爭議,但確實肯定存在。
畢竟《紅樓夢》第一回就白紙黑字寫道: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是有此書,而《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都可能是曹雪芹的初稿名。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特別是曹雪芹好友,筆名為“脂硯齋”在前80回的附帶批注中,透露了許多80回之后的劇情,說明他是肯定看過完本的全書稿件的。
清朝乾隆時期,文字獄規模達到史上登峰造極的地步,乾隆皇帝更制造了多起大案,被凌遲處死、滿門抄斬者不計其數。在這樣的文化恐怖氣氛中,曹雪芹也確實不敢輕易將后30回公諸于眾。
曹雪芹出身的江寧織造曹家,其曾祖母孫氏是康熙帝的乳母,其祖父曹寅是和康熙帝一起長大的發小、寵臣。
江寧織造:曹寅(少年)
曹寅的女兒,曹雪芹的姑母還被康熙帝特旨“抬旗”,成了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平郡王府的正妃。(即書中“鳳藻宮尚書”貴妃賈元春的原型)
然而這個也曾煊赫一時的家族,卻牽涉到康熙末年的諸皇子爭奪帝位的“九龍奪嫡”之爭。其姻親蘇州織造李氏家族,是皇八子、廉親王胤禩和皇九子胤禟的黨羽,在雍正帝胤禛上臺后,當然被抄家論罪,就此破敗。
而曹氏家族同樣因此被牽連,其世襲了三代四任的江寧織造要職,也必然要讓位給朝中新貴。
此前曹家多次負責“接駕”康熙帝南巡,因此虧欠了大筆國庫銀兩,這些明明花在皇帝身上的銀子,卻不能由國庫或者內務府負責,以免有傷大清皇帝的“圣德”,都要著落在他一族身上慢慢償還。
因此雍正帝就理直氣壯地以追繳國庫虧空為理由,將曹府罷官抄沒,曹雪芹的叔父(也可能是生父)、繼任江寧織造曹,被枷號示眾。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
此時,雍正帝尚且還念及康熙帝和曹寅母子的過往情分,算是留了余地,給曹家留下了十余間房產。曹家在平郡王府等親友接濟下,尚可度日。
等到乾隆帝即位后,將廢太子胤礽之子、理親王弘皙一黨肅清,曹家又因為和弘皙有交情,再受池魚之災,族人各自星流云散,一個大家族就此消亡。曹雪芹也從錦衣玉食的貴公子,淪為犯官罪人之后裔,徹底淪入市井平民之列。
因此,曹雪芹半自傳體性質的《石頭記》(《紅樓夢》),如果說前80回書,粗看上去不深究,寫的主要還可是大觀園里賈寶玉和他那些姐姐妹妹的情愛糾葛,詩詞聯話;雖不是圣賢經義,卻也無傷大雅。
那么后30回直接寫賈府如何被抄家,書中人物一一墜落塵埃,眾多女子如何“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就勢必要寫到封建王朝的高層政治斗爭,是如何殃及池魚,這當然犯了天大的忌諱。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為了這部書的生死存亡,曹雪芹幾經易改,終難最后定稿,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如不直抒胸臆,而變成一部給封建皇朝藻飾太平的情愛小說,他又怎能甘心?可若是秉筆直書,觸怒文禁,書被查禁抄沒,再難流傳,牽連自己親友、曹氏族人,皆要慘遭滅門之禍,他又怎會忍心?是以左右為難,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難決斷。
當時的清朝,地方官僚但凡查辦“敏感書籍”不利者,被乾隆帝抄家殺頭者不計其數。因此官員們愈加防微杜漸,正所謂“有殺錯無放過”。
如曹雪芹之《石頭記》前80回這樣“誨淫誨盜”的作品,當然也和其他諸多的稗官野史小說混同,被地方官員下令禁止流傳,違者重罪。
然而,眾所周知,大清王朝是八旗子弟的王朝,是愛新覺羅氏的天下,地方官員們的禁令根本管不到那些喜歡《石頭記》的滿洲王公貴族。曹雪芹生前,《石頭記》前80回的手抄本,就已經輾轉傳播于和他交好的一些友人手中,如英親王阿濟格的后裔、閑散宗室敦誠、敦敏等。
更有怡親王弘曉、慎郡王允禧、禮親王永恩和嵩山兄弟等,甚至包括乾隆帝的八皇子、儀親王永璇,都是《石頭記》的忠實讀者。
弘曉是雍正朝著名的親王首相怡親王允祥之子,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也是乾隆朝地位最顯赫的近支親王,他在其王府專門組織人手,堅持傳抄《石頭記》前80回,長達27年之久。
乾隆朝后期最受信重的大臣和珅,同樣是《石頭記》的“鐵桿書粉”。他讀到此書抄本后,愛不釋手,驚為天人,便找來兩個文人程偉元和高鶚,將《石頭記》更名為《紅樓夢》,又收集曹雪芹著述的后30回部分殘稿,由高鶚主筆,加以整理、補充、改編成現今版本的《紅樓夢》后40回,當然盡可能刪改了原稿中一切犯文字獄忌諱的“礙語”。
軍機大臣:和珅
高鶚版主筆的后40回里,也寫了賈府被抄家,卻是因為賈家的賈珍、賈赦等人做了壞事,罪有應得而被抄,而且還“皇恩浩蕩”,讓賈政承襲了榮國府的爵位,使得賈家雖被打擊,依舊位居頂級貴族行列。
之后更是“蘭桂齊芳”,賈寶玉和賈蘭叔侄雙雙中舉,雖然賈寶玉出家為僧的結局不改,但賈家之后還有賈蘭為官支撐門戶,自然沙汰冗余,屹立不倒。
整個故事的悲劇基調,從一個如作者曹雪芹出身的江寧曹氏那樣的大家族,因牽涉進皇權之爭而衰敗的悲劇,便成了僅僅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故事的悲劇。
和珅把這樣一個版本的120回《紅樓夢》進呈給乾隆皇帝,果然得到了乾隆帝的認可,并御口欽定此書是寫清朝著名詞人納蘭容若(權臣明珠之子)之家事,從此解除了地方官僚之前的禁令,更以皇家武英殿修書處活字版之法,刊行于世,風靡天下。
【曹雪芹紅樓夢,高廟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廟閱而然之曰:“此蓋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書為明珠遺事。】——《能靜居筆記》
這部巨著久經磨難,終于得以展現于世人面前,更被諸多近現代偉人名人高度評價,短短百余年就后來居上,更被譽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近百年來一些“紅學家”們,大罵和珅和高鶚們如何“狗尾續貂”,如何是“篡改和歪曲曹雪芹本意”,甚至說這是討好乾隆帝的"政治陰謀",不得不說,苛責古人固然輕松,可完全不顧當時人的立場處境和苦衷,不免“站著說話不腰疼”。
曹雪芹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內容,在輾轉傳抄中,不可復現原貌,已經是極令人痛惜的事實。
如果沒有和珅、高鶚的整理補全,刻印刊行,讓《石頭記》繼續僅僅以小眾手抄本的形式,在那些八旗貴族間小范圍流通,那么一遇到戰亂或政權更迭,就更加極易散亂喪失,那么《紅樓夢》當然絕不可能有今天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金圣嘆把《水滸傳》腰斬后,世所公認,七十一回本《水滸》的文學藝術價值,確實比百回本《水滸》、百二十回本《水滸》要高得多。但終歸在大眾中廣為流傳的,影視改編以為藍本的,依然還是100回、120回本的《水滸》。
《紅樓夢》的藝術價值,確實也同樣集中于曹雪芹定稿的前80回,但并不意味著后40回就當真全無價值。
最早提出“高鶚篡改偽造說”的紅學界開山宗師俞平伯先生,在七十年之后,自己的臨終前,卻親筆留下這樣的懺悔文字:「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難于辭達。」充分肯定了程偉元、高鶚的保全巨著之功。
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了前八十回,未完而逝,實是千古遺憾。
從《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可以看出書中主要人物的交代、出場和表演大幕已展開,“金陵十二釵”以及圍繞她們而展開的賈府“赫赫揚揚”“烈火烹油、鮮花著錦”氣氛已經鋪就。 由此可見,曹雪芹的設想,是不止八十回的。
從《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可以看出書中主要人物的交代、出場和表演大幕已展開,“金陵十二釵”以及圍繞她們而展開的賈府“赫赫揚揚”“烈火烹油、鮮花著錦”氣氛已經鋪就。 由此可見,曹雪芹的設想,是不止八十回的。
由于牽涉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經操家整肅后的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晚年的曹雪芹一家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過著“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的困窘日子。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曹雪芹幼兒罹患天花夭折,使他陷入深深的悲傷中,后來也一病不起,最終經不起摧殘郁郁而終。 曹雪芹將不完整的《紅樓夢》留給我們,同時留給我們千古遺憾。
雖說曹雪芹的《紅樓夢》只寫了前八十回,但全書思想和基本內容,前八十回中已經基本完成,框架已經定型,朝著“樹倒猢猻散”、“落了個茫茫大地真干凈”的目標,曹家離“忽喇喇大廈傾”已為期不遠。
從不同時期版本的手抄本,我們不難看出,這前八十回,也不是成稿。因為曹雪芹對自己的作品一改再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不是虛言。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曹雪芹為我們留下了不完整的《紅樓夢》,何嘗不是這樣?這也許是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