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女性臘八節的風俗是喝臘八粥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有趣的節日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臘八節的風俗是喝臘八粥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有趣的節日,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簡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由來: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
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后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
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后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風俗:
1、喝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2、吃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的節日食俗。臘八蒜材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擴展資料: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
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泡臘八蒜,吃臘八面,吃臘八豆腐,吃臘八冰,吃臘八豆的習俗,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一下吧,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看看~。
1、喝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后經歷代演變,才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傳說在臘月初八,釋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因此,臘八節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在臘八節這一天美美的喝上一碗媽媽熬好的臘八粥,可謂算是最幸福的事了,如今我在外地工作格外想念,建議小伙伴們珍惜能喝到臘八粥的時光哦。
2、泡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3、吃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是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的地方傳統面食,在陜西省關中一些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在陜西關中西部鳳翔一帶,在“臘日”的頭一天早上太陽出來之前,全家會同吃臘八面。還要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日祭灶以后。 陜西關中東部的華陰、華縣和潼關等縣,也有吃臘八面的習俗。因“辣”、“臘”同音。臘八面均以家庭為主,各種主、輔料按需配制。
4、吃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入口松軟,味咸帶甜,又香又鮮,是安徽省黟縣臘八節的民間小吃。明清時期,每年臘月,勤儉創業的徽商都燒制“臘八豆腐”,外出經商時可以吃一年。臘八豆腐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及配料,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
5、吃臘八冰
民間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前一天,人們用鋼盆舀水結冰,到了臘八節將冰脫盆,并敲成碎塊。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
6、吃臘八豆
臘八豆,是湖南的傳統食品之一,有數百年歷史。臘八豆以黃豆、花椒、鹽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后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后食用。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異常鮮美,深受百姓喜愛。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5個關于臘八節的習俗了,小伙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吧。
臘八節有哪些風俗
1、臘八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 故事 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眾專門奔“粥”而來,認為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復一年,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由此在我國北方地區逐漸形成了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
2、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3、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4、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5、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6、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面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7、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并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 傳說 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后來青海的“臘八粥”。后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里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里流行。
臘八節的風俗有:臘八豆、臘八粥、臘八蒜、餃子、臘八面。
1、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歷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后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后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
2、臘八粥
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于菩提樹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并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3、臘八蒜
泡臘八蒜也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家家戶戶用醋泡制蒜。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4、餃子
臘八蒜的味道酸,有些辣。通常配著剛出鍋的餃子一起吃。春節期間,臘八蒜不僅是一道佐餐小菜,對于過年的吃貨們是一大福音。
5、臘八面
北方很多地區有吃臘八面的習俗。臘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沒有什么大的不同,和上海的辣肉面是差不多的做法,臘八面也是選用肉糜和其他的蔬菜作為面條上面的澆頭,也是很美味的。
人們將豆類與菜系相結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青菜、菠菜、黃花、木耳等同面條同煮,調成湯面,營養豐富,十分好吃。
臘八節,俗稱“臘八”。臘八節,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流傳吃“臘八粥”的風俗。那么除了吃臘八粥之外,你還了解哪些臘八節的習俗呢?
1、臘八粥
過臘八節,很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幾經演變后,臘八粥的內容逐漸豐富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當然,煮臘八粥,不同地方的人家使用的材料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等,再加點紅豆、花生或者葡萄干之類的。
2、臘八蒜
泡臘八蒜,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類的容器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于陰冷處保存。泡在醋中的蒜會慢慢變綠,最后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入口松軟,味咸帶甜,又香又鮮,是安徽省黟縣臘八節的民間小吃。明清時期,每年臘月,勤儉創業的徽商都燒制“臘八豆腐”,外出經商時可以吃一年。臘八豆腐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及配料,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
4、臘八面
陜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面敬神,稱“臘八面”。將豆類和多種蔬菜,以及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木耳等調成湯面,同面條同煮,營養豐富,十分美味。
5、臘八豆
臘八豆,是湖南的傳統食品之一,有數百年歷史。臘八豆以黃豆、花椒、鹽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后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后食用。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異常鮮美,深受百姓喜愛。
6、臘八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臘八節習俗是吃臘八飯。用八種以上的谷物干果,制作臘八飯,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谷豐登。
7、臘八冰
民間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前一天,人們用鋼盆舀水結冰,到了臘八節將冰脫盆,并敲成碎塊。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過臘八節的習俗了,你們還知道那些呢?
臘八節的習俗有祭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制臘八豆腐、臘八面。
1、祭祀
古代祭祀的對象有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2、喝臘八粥
據說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3、泡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4、制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5、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節的經典傳說:
1、道教傳說
相傳臘月初八這一天是五帝會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為校定生人受祿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獲得福祿無量。
2、佛教傳說
在佛教便有釋迦牟尼佛在這一天悟道成佛一說,相傳在兩千五百年多年前,釋迦牟尼為求正法在金剛蓮臺之上,由于時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難陀與波羅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為繼。
終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徹大悟。而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從此臘八便成為了佛教的一個重大紀念之日。
3、秦始皇修長城傳說
相傳當年秦始皇修筑長城,動用天下勞工,但是卻經常無糧繼日,由于當時條件艱苦,勞工家人也無法將糧食及時送到,所以眾勞工便將僅剩的少許糧食湊在一起,熬成一鍋雜糧粥用以渡過難關。
而這一天便是臘月初八,后人便在臘月初八這天熬臘八粥來紀念此日。
臘八節的節日風俗:臘八粥、臘八蒜和臘八醋、藏冰和吃冰。
臘八粥
臘八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就是喝臘八粥。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干等干果,合八方食材于一爐,花樣之多堪稱一絕。用老舍先生的話來說:“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銷會。”
臘八粥的出現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它最早出現在史書中,就是與僧人施粥有關。臘月初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浴佛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名為臘八粥。大家認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久而久之,寺院布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在漫長的發展中,臘八節逐漸褪去了宗教因素,今天的臘八粥已和佛教無關,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臘八蒜和臘八醋
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更是容易,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放到入罐子或小壇內,然后倒入醋,封嚴靜置。等到除夕啟封,泡在醋中的蒜會變得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一般。而浸泡過蒜瓣的臘八醋,蒜辣醋香交織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也可以用來拌涼菜,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藏冰和吃冰
對于老北京的居民而言,臘八節還有一項特殊的活動——藏冰。他們會將御河、護城河里的冰,鑿成一尺見方,藏于冰窖內,以備抵抗來年的炎炎夏日。紫禁城內、德勝門和正陽門外,都建有土窖專門用來藏冰。今天北京德勝門一帶仍然保留有“冰窖口胡同”的地名。
還有一些地區,人們會在臘八前一天,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取冰并敲碎食用。據說這一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會肚子疼。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今年臘八與大寒節氣正好是同一天。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這個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期。民諺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雖然在北方地區大寒是沒有小寒冷的,但對于南方大部地區來說,是在大寒節氣最冷。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這數九寒天里,正好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靜待新年的到來吧。
其他食俗:
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關于煮“五豆”也有個民間傳說。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勢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后,李員外嫌貧愛富,將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衣縮食,勤儉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后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著就講述了過去經歷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民謠日: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貪。
由于臘月初五距初八很近,當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臘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臘八粥”,實際上“五豆”和“臘八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其他風俗:
中原地區有用臘八粥喂棗樹的風俗。用刀、斧砍破棗樹皮,將臘八粥糊入斧痕謂之喂棗樹。這樣來年棗樹就可以多結果。民諺曰:“砍一斧,結石五,砍一刀,結十稍。”足見人們期盼豐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臘月初七夜,家家都要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臺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兆著來年小麥豐收。然后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煞是好看。孩子們人手一塊,邊玩邊吸吮。據說,清晨,有的農人一起床,便去河溝、潦池打冰,將打回的冰塊倒在自家地里或糞堆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愿望。
1、臘八粥
王季珠?〔清代〕
開鍋便喜百蔬香,差糝清鹽不費糖。
團坐朝陽同一啜,大家存有熱心腸。
譯文:
打開鍋蓋就聞到蔬菜香味,殘次的碎米熬成的粥只放少許鹽,糖都不用添。同家人一起坐在陽光下喝著熱乎乎的粥,大家都古道熱腸。
2、臘日
杜甫?〔唐代〕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譯文:
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而今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山陵間的雪都已消融露出了嫩綠的萱草,透過爛漫的春光,纖細的柳枝隨風起舞。想要在這良宵夜縱酒狂飲,一醉方休,高興之余準備辭朝還家。
皇帝召近臣晚入于內殿,賜食,加口脂臘脂,感念皇帝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3、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陸游?〔宋代〕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譯文:
臘月的微風里已經微微有了些許春意,因時而動拄著拐杖散步路過鄰家。看到鄰家的柴門里面炊煙裊裊,野外水邊耕牛的腳印重重疊疊。體弱多病需要的只有藥物,沒有徭役征召所以賦閑在家。
今天鄰居送了我臘八粥,越發覺出江邊小村春的氣息。
4、南歌子·黃州臘八日飲懷民小閣。
蘇軾?〔宋代〕
衛霍元勛后,韋平外族賢。吹笙只合在緱山。閑駕彩鸞歸去、趁新年。
烘暖燒香閣,輕寒浴佛天。他時一醉畫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
譯文:
衛霍舅甥本屬皇室,成為元勛不算占先;韋平父子原是外族,做到丞相反成圣賢。吹笙時只應站在緱山之巔。我想趁此新年,與您一齊返還,同駕彩鸞。請您牢記臘八佳節:焚香的烘暖小閣,浴佛的輕寒冬天。有朝一日,您能大醉在畫堂前面,別忘了老友蘇子瞻仍憔悴衰老在長江邊。
5、臘八
夏仁虎?〔清代〕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譯文:
臘八節這天家家都要煮臘八粥,大臣們特地在雍和宮熬粥。第一鍋用來敬獻佛祖,第二鍋是進奉給太后和帝后的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