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汽車黑龍江省巴彥縣松花江鄉郵政編碼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黑龍江省巴彥縣松花江鄉郵政編碼,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巴彥縣屬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巴彥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縣,是哈爾濱市的近郊縣,舊名滿語“巴彥蘇蘇”,意為“富饒之鄉”。巴彥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爾濱市區87公里。
哈爾濱,簡稱“哈”,古稱上京、會寧府、阿勒錦,別稱冰城,是黑龍江省省會、副省級市、哈爾濱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巴彥縣面積:
巴彥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爾濱市98公里。
地處東經126°45′53″~127°42′16″、北緯45°54′28″~46°40′18″,縣境南北長85公里、東西跨度最寬72.7公里,縣邊界周長369.3千米,總幅員面積3137.7平方公里,東南西北分別與木蘭縣、賓縣、呼蘭區、綏化市北林區及綏化市慶安縣為鄰。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巴彥縣。
巴彥縣不貴綏化管,巴彥縣屬于哈爾濱市管轄。巴彥為哈爾濱市的近郊縣,地處哈爾濱、綏化兩市“一小時經濟圈”內。轄10鎮8鄉、116個行政村,戶籍總人口63.9萬人。
巴彥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遼金時期漸入興盛。并因誕生了金景祖昭肅皇后等4位皇后而名噪一時。1862年清廷建治管理,1932年張甲洲組建巴彥抗日游擊隊,打響中共武裝抗日第一槍。在1945年建立新政權,為東北最早解放的縣份。
巴彥縣自然氣候情況。
巴彥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9℃。1月平均氣溫-20.9℃,7月平均氣溫22.4℃;年平均日照占總時數的46.9%。太陽輻射資源豐富,年輻射總量為44×10^8J/(m^2·min)左右,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時。
農作物生產季節輻射總量占全年55~60%;累計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無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間,最長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
以上內容參考?巴彥縣政府——巴彥概覽。
【巴彥縣】隸屬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是哈爾濱市的近郊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爾濱市區87公里。地處東經126°45′53″~127°42′16″、北緯45°54′28″~46°40′18″,東南西北分別與木蘭縣、賓縣、哈爾濱市呼蘭區、綏化市北林區及綏化市慶安縣為鄰。縣境南北長85公里、東西寬72.7公里,幅員3137.7平方公里。全縣轄10鎮、8鄉、116個行政村、70萬人。人口由漢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壯族等15個民族組成,以漢族為主。
巴彥縣挺不錯的。
巴彥縣,隸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是哈爾濱市的近郊縣,舊名 滿語“巴彥蘇蘇”,意為“富饒之鄉”。巴彥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爾濱市區87公里。
全縣轄10鎮、8鄉、116個行政村。人口由漢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壯族等15個民族組成,以漢族為主。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巴彥縣常住人口為420409人。
2020年,巴彥縣地區生產總值119億元。
植物資源
全縣植物資源有谷類15種、菜類21種(其中野生10余種),棚室菜生產是本縣農業開發項目之一,占多種經營收入主要部分;樹類有楊、榆、松等21種;瓜果類有29種,人工家植葡萄發展很快,人工人參種植園發展到7處,年均產參萬余斤。
草類有10余種。老厥菜、刺嫩芽、廣東菜、山芹等山野菜和蘑菇、木耳、猴頭等天然食用菌多達40多種,刺五加、桔梗、黃芩、柴胡等野生藥材120多種。
巴彥縣郵編151800
19世紀中葉,隨著黑龍江土地的大量開發,清咸豐九年(1859年)始招民興墾,設治城為中興鎮(即今巴彥鎮)。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龍江省,巴彥縣為黑龍江省直轄縣。1955年3月改巴彥縣人民政府為巴彥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3月設綏化專員公署,巴彥縣為其所轄。1960年4月劃歸哈爾濱市,1965年6月成立松花江地區專員公署,本縣為其所轄。1996年3月松花江行署與哈爾濱市合并,巴彥縣又劃歸哈爾濱市管轄。
巴彥縣的位置:
巴彥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東南西北分別與木蘭縣、賓縣、呼蘭區、綏化市北林區及綏化市慶安縣為鄰,隸屬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全縣面積3137.7平方公里。
截止2021年5月17日,全縣轄10鎮、8鄉、116個行政村,截止2021年末,戶籍總人口632528人。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松花江地區介于省縣之間的行政區,始稱專區,后改稱地區。1958年8月16日,撤銷綏化專區,設立松花江專區,管轄原由省直轄的伊春市,五常、雙城、肇州、肇源4縣和原綏化專區所屬的綏化、望奎、蘭西、綏棱、海倫、慶安、巴彥、木蘭、通河9縣,共1市、13縣。專員公署駐哈爾濱市。1960年5月,將哈爾濱市所屬的肇東縣和原嫩江專區所屬的明水、青岡2縣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將松花江專區所屬的五常、雙城、巴彥、木蘭、通河5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安達市由松花江專區代管。同年12月底,全專區共轄2市、11縣。1962年10月,恢復鐵力縣,由松花江專區管轄。1964年1月,將伊春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3月,恢復安達縣,由松花江專區管轄。同年5月15日,松花江專員公署遷駐綏化縣;6月14日,更名為綏化專區,同時設立新的松花江專區,管轄原由哈爾濱市領導的呼蘭、阿城、賓縣、五常、雙城、巴彥、木蘭、通河8縣,專員公署駐哈爾濱市。同年12月,安達市改由省直轄。1967年3月,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松花江地區革命委員會,松花江專員公署正式撤銷,松花江專區遂改為松花江地區。地區革委會駐哈爾濱市,管轄8縣。1969年1月,地區革委會移駐阿城縣。1970年4月,將牡丹江地區所屬的尚志、延壽、方正3縣劃歸松花江地區管轄。1972年9月,松花江地區革委會遷回哈爾濱市內。1979年5月,根據新《憲法》的規定,將松花江地區革委會改為松花江地區行政公署,“由實變虛”,為省政府的派出機關。行政公署駐哈爾濱市,管轄11縣。1983年9月,將呼蘭、阿城2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88年9月,尚志、雙城2縣撤縣設市。1991年2月,將賓縣、方正2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同年4月1日正式變更隸屬關系)。是時,松花江地區共轄雙城、尚志2市和五常、延壽、巴彥、木蘭、通河5縣。1993年8月28日五常撤縣設市(縣級),松花江地區轄區從2市5縣調整為3市4縣(雙城市、尚志市、五常市和延壽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1996年3月松花江地區并入哈爾濱市,松花江地區撤銷。
中國七大河之一,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稱難河,唐代稱那水,遼金兩代稱鴨子河、混同江,清代稱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流域面積55.72萬平方公里,涵蓋東北四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年徑流量762億立方米。
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北源即發源于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即發源于長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水文上以正源為南源,北源嫩江一般作為支流。從正源(南源)算起,松花江長度為1927公里。從北源算起,松花江長度為2309公里。
擴展資料
松花江,這條蜿蜒于長白山、大興安嶺深處及丘陵和沖積平原的大河,串連起吉林省境內80%的河湖系統,在大自然的饋贈與人類的生命之間,這些河湖水系起著綿密的傳輸作用,如同“臍帶”一般——松花江實在是吉林省的“母親河”。她的神圣源流、她的肥田沃野、她所親歷的戰爭與和平,都在吉林人的情感和文化傳承中留下了深重的印記。
因松花江而生的吉林市對中國的重要性遠超人們的想象——它既是清朝抗擊沙俄的軍事中心,還是滿清皇室祭祀長白山、宣示政權合法性的中心,康熙和乾隆皇帝也曾數次巡視此地,但由于現代交通格局的改變,長春市才超過吉林市成長為吉林省的省會。“一汽”、“長影”,是長春市參與中國近現代建設的座座里程碑。
順流而下,松花江沖積出的黑土沃野,讓吉林變成了中國產糧大省——農業專家將東北平原的北緯40 到45度線的黑土地,視為出產優質粳稻的最佳氣候帶,這里也是世界上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