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7汽車平衡力是什么時候學的內容啊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平衡力是什么時候學的內容啊,平衡力對應什么狀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學過,初中物理力學中專門有一節講“二力平衡”,講了二力平衡的條件,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所處的狀態。對于三力平衡,初中教材中沒有專門講解,但在一些題目中會牽涉到;如一重50N的物體放在水平面上,當用20N的拉力提起該物體時,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多少?
結果是50-20=30N;這就是一物體受到三個力而處于靜止狀態,這三個力平衡,即一個50N向下的重力與向上的20N拉力、向上的30N支持力平衡。
一個載重氣球在空中受到1000N的浮力勻速豎直上升,若在所載重物中,再加入10kg的物體,這氣球就能勻速豎直下降,設氣球上升或下降時受到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變.g=10N/kg ,。
求:①氣球上升時受到的重力;
②氣球上升和下降時受到的阻力
解:(1)氣球勻速上升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G和阻力f,向上的浮力F=1000N;
由于氣球處于平衡狀態,所以這三個力平衡,即F=G+f 1000=G+f (1)
當氣球上加入10Kg(即加100N重力)物體,氣球的總重力G`=G+100N,它所受到的阻力方向改變了,由向下變為向上,但其大小不變;所受浮力F=1000N不變。
由于氣球仍處于勻速運動,所以所受的三個力仍平衡,
即(G+100)=F+f,(G+100)=1000+f (2)
聯解(1)(2)式,得G=950N f=50N。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點上的、矢量和為0的幾個力,是一組平衡力。
說得簡單一些,對于兩個力,如果他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那么這兩個力就是一對平衡力。初中只考察一對平衡力的情形。
一對平衡力總是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
如果物體只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那么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的運動狀態。
加深一點,如果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三個力的合力為0,那么這三個力是一組平衡力……以此類推,可以得出四個和四個以上力的情形。
平衡力是:兩個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而相互作用力,是針對兩個或以上物體的也就是系統而言,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個力性質相同!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平衡力還分為多力平衡和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多力平衡類似。
物理學名詞,作用于剛體并使它保持力學平衡狀態的力系,謂之平衡力系。一個力系為平衡力系的必要且充分條件其一是: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為零,即該力系的主矢為零。其二是:力系中各力對任一點力矩的矢量和為零,即該力系對任一點的主矩為零。
1.二力平衡必須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點上,比如支持力和壓力,都是作用在物體幾何中心。
2.平衡力就是兩個力相互平衡,但是這兩個力可以不是同一個力,比如拉力和重力二者平衡,就是平衡力。
3.相互作用力就是這兩個力是相關產生的,比如推力和反作用力,你用手推一睹墻,給了墻一個壓力,墻才給你反彈一個力,這兩個就是相互作用力。
在初中階段,力學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力,力的種類,還有力和運動的關系。力和機械以及機械能。
其中認識力里面包括力的單位。力的測量力的,力的示意圖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運動和力里面包括牛頓運動定律。主要是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一,第三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是放在高中學的。
力的種類是比較多的,最常見的三種力中有重力,摩擦力,還有彈力。
在這個基礎上還要繼續學壓力。壓強,浮力。
力和機械里面要學滑輪,斜面,杠桿。
能量里面涉及力學的有動能和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以及功功率,機械效率。
整個力學是物理學的基礎,學好力學的話,后面的電學,磁學就比較容易學習啦。
同時大多數的物理學方法都是在力學里面給大家學習的,作為基礎性的學習,然后呢,這些知識點了會沿用到熱學,光學,然后電學里面。
整個力學里面,先把三種基本的力學會,在三種基本力里面重點的了解離的產生原因,力的大小,影響因素,力的方向以及力的作用點。
會做力的示意圖,然后呢,再在這個基礎上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通過平衡力與非并橫瀝的灌輸,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在這個基礎上才會更好的研究力和機械之間的關系。以及包括動能和勢能的機械能這類的內容。
總的來說不算難,認真學,對自己要有信心!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 。
1、什么叫做質量? 答: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質量的物理量符號是m.。
2、質量的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是什么?如何換算?
答: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千克的單位符號是kg。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實驗室常用什么器材測量物體的質量?
答:實驗室里常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4、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
2、然后,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線處,再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3、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移動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線;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標尺示數值之和,即為所測物體的質量。
使用托盤天平時注意事項:
1、首先要認真觀察天平的最大測量值(稱量)和標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往右盤里加減砝碼時應輕拿輕放;
2、天平與砝碼應保持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品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盤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碼。
5、為什么說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答: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物質狀態和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6、若被測物體的質量小于標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該如何測量?答:可采測多算少法(累積法)進行測量。(如郵票、大頭針等m= m總/n)
7、常見物體質量的大約數值是什么?
答:一張郵票:50mg; 一個成人:50kg; 一只蘋果:140g;
一元硬幣:10g; 一只雞:1.5kg; 一只雞蛋:50g;一頭大象:6t。
8、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與物質的種類有什么關系?
答:同種物質的不同實心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質的不同實心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質的密度?計算式及單位是什么?
答: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質量/體積。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密度的國際單位是:千克/米3,單位符號是:kg/m3 其它單位有:克/厘米3(g/cm3)、 千克/分米3(kg/dm3)
單位換算關系是:1 g/cm3=103 kg/m3 1 g/cm3=1 kg/dm3。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 水的密度為:ρ水=103 kg/m3 =1.0g/cm 3。
其物理意義:1米3水的質量為103千克。
11、為什么說密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
答:密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是因為同種物質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
12、ρ=m/V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1)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變,是定值(但溫度、物態、壓強等條件變化時,物質的密度也會發生變化) 同種物質的密度不隨物體的質量、體積的變化而變化,但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2)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變化的。質量一定時,密度與體積成反比;體積一定時,密度與質量成比。
13、密度有哪些應用?
答:(1)ρ=m/V測量和計算密度鑒別物質的種類;
(2)m=ρV計算質量 (3)V= m/ρ計算體積。
14、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讀數?
答:量筒(量杯)用來直接測量液體的體積和間接測量固體的體積。測量前應觀察(1)分度值(2)最大測量值。讀數時,視線應與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俯視時讀數值偏大,仰視時讀數偏小。
15、量筒(量杯)間接測量固體體積的方法是什么?
答:(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1、能使固體全部浸沒,2、放入固體后液面不能超過量筒的最大測量值)的水V1;
(2)用細線系住固體沿量筒壁輕輕下落到量筒底部,讀數為V2;
(3)則固體的體積為V固= V2- V1。
上述方法為排水法。若固體溶于水則需要用薄膜包上或用排沙法;若固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則用針壓法或捆綁法。
16、體積、面積、長度的物理量符號及單位有哪些?
答:體積物理量符號:V,國際單位:米3(m3)。體積其它單位及換算關系為:1 m3=103 dm3,1 dm3=103 cm3,1 m3=106 cm3 1 dm3=1升(L),1 L=103毫升(mL), 1 cm3=1 mL 。
面積的物理量符號:S,國際單位:米2(m2)。
其它單位及換算:1 m2=102 dm2, 1 m2=106mm2 ,1 m2=104 cm2。
17、密度表上的信息有哪些?
答:(1)水的密度ρ水=103千克/米3。
(2)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ρ冰=ρ蠟=ρ植物油=0.9×103 kg/m3 ρ酒精=ρ煤油=0.8×103 kg/m3。
(3)同種物質的密度在狀態改變時也發生改變。
(4)固體、液體的密度比氣體密度大。
18、什么叫硬度?物質的物理屬性有哪些?
答:物質軟硬程度的特性叫做物質的硬度。物質的物理屬性有:狀態、密度、比熱、硬度、透明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彈性、塑性(范性)、韌性、顏色等。
第七章 從粒子到宇宙
1、 分子模型理論的內容是什么?
答: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間有空隙。 分子是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顆粒。
2、 原子由什么組成?原子核由什么組成?
答:任何物質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原子核。
3、 電子是誰發現的?其意義是什么?
答:電子的發現,說明原子是可分的,這種粒子帶負電,是自然界最小的帶電體,該粒子是湯姆遜發現的。
4、 原子結構如何描述?
答:(1)來自原子內部帶負電的微粒叫做電子。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3)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通常情況下,原子呈不帶電的中性狀態。
5、“摩擦起電”的原理是什么?
答:“摩擦起電”是依靠摩擦而使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帶正電,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同時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摩擦起電”是在兩個不同種物質間進行的。“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 。
6、分子由什么組成?
答: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構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組成的分子組成單質分子。
7、發現質子和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學家是誰?
答:發現質子的是盧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學家是盧瑟福。
8、發現中子的和提出夸克的分別是誰?
答:發現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蓋爾曼。
9、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是什么?答: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0、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多少?答: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 米。
11、宇宙是一個怎樣的天體結構系統?
答: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達1000億個。
12、緊靠銀河系的星系是什么星系?
答:仙女星系,它距離我們超過200萬光年。
13、“量天尺”的兩個單位是什么?
答:光年和天文單位 1光年(l.y.)=9.461×1015米(m)。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AU)。1AU= 1.496×1011米(m)。
14、遠古時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視覺感受,得出了“天圓地方”的宇宙形狀。為此,建立了什么學說? 答:托密勒的“地心說”學說。
15、人類是如何認識宇宙的?
答: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由近及遠的。人類早就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中國古代的敦煌星圖,繪制于約公元705年。16世紀后,哥白尼創立了“ 日心說 ”。
16、誰創立了萬有引力理論? 答: 牛頓 。
17、科學家借助什么系統對天體、天體系統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答:望遠鏡系統
18、2003年10月,我國第一位航天員乘神舟五號飛船遨游太空,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他是誰? 答:楊利偉。
19、宇宙起源于什么?
答:關于宇宙的起源,宇宙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于距今約150億年的一次大爆炸。
20、譜線“紅移”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答: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
21、什么叫太陽系?
答:太陽及其九大行星及無數衛星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
第八章 力
1、 什么叫形變?形變有哪兩種形式?
答: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形變分為彈性形變和范性形變。
能夠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當物體發生形變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范性形變。
2、 什么叫彈力?常見的彈力有哪幾種形式?
答:彈力是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力。拉力、壓力、支持力等都是彈力。
3、 形變與外力的關系是什么? 答: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
4、 什么叫測力計?其原理是什么?答: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測力計是根據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的性質制成的。
5、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什么?
答:物理實驗中經常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它是根據在一定范圍內,彈簧伸長與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6、 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彈簧 、秤鉤、指針和刻度盤組成。
7、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么?答:牛頓,簡稱牛,單位符號是N。 1N的大小相當于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8、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⑴必須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使用時不能測量超過量程的力;
⑵測量前還要觀察測力計的分度值,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⑶校正零點,將彈簧測力計按所需的位置放好,檢查指針是否還在零刻線處,若不在,應調零。
⑷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內彈簧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觀察時,視線應與彈簧測力計的刻度盤垂直;
⑸記錄結果時,要記錄數據,還要注明單位。
9、什么叫彈性勢能?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其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材料自身的性能有關,
10、什么叫重力勢能?答: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其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被 舉的高度有關。
11、什么叫勢能? 答: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統稱為勢能。
12、什么叫重力? 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簡稱為物重。
13、重力與物體的形狀、位置和質量的有沒有關系?
答: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與物體的位置有關,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14、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的關系是什么?
答: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兩者之間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G=mg 。
15、表達式G=mg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
g=9.8N/kg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9.8牛。
16、重力的方向如何?答: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根據這一原理可以制成重垂線檢查墻壁是否豎直、平面是否水平。
17、重力和質量有何區別和聯系? 答:
物理量 關系
重力
質量
區
別
定義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符號
G
m
大小
隨在地球上位置的改變而變化
不隨物體所處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方向
豎直向下
沒有方向
計算式
G=mg
m =ρV
國際單位
牛
千克
測量工具
彈簧測力計
天平
聯系
G=mg
18、什么叫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和摩擦力?
答:物體將要運動時,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靜摩擦力,物體在滑動過程中,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物體在滾動過程中,接觸面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滾動摩擦力。當物體將要運動或運動時,受到的阻礙運動的力統稱為摩擦力。
19、 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答: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且接觸面粗糙、有壓力的作用、物體將要運動或已經運動。
20、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中,物體如何運動?
答: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水平桌面上的物體,使其勻速直線滑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滑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條件)
2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關系是什么?
`答: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和接觸面積的大小等因素無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關系是: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分離接觸面 和變滑動為滾動。其中分離接觸面的方法有加潤滑油、氣墊和磁懸浮 。
2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答: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變滾動為滑動。
24、什么叫力?
答: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作用叫做力,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其中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則是受力物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相互作用中,其中一個物體既是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
25、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答:力使物體的形狀、體積發生改變和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表現為運動速度改變、運動方向改變、運動方向和速度共同發生改變。當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時,可以判斷物體受到力的作用。
2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有關。
27、什么叫力的示意圖?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有什么區別?
答: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叫做力的示意圖。在物理學中有一種定量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圖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共同點是都要標出力的大小、作用點和表示方向的箭頭,重要區別是力的圖示要有表示力的大小的標度。
28、為什么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 壓強和浮力
1、 什么叫壓力?
答: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
2、 壓力的方向如何確定?
答:垂直作用于物體的受力表面。
3、 壓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壓力是彈力的一種形式,壓力是由于物體形變而產生的。
4、 壓力與重力的關系是什么?
答:壓力與重力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有些情況下,壓力是由物體的重力產生的,壓力的大小可以大于物體的重力,也可以等于物體的重力,還可以小于物體的重力;在有些情況下,壓力與重力無關。
5、 壓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表示?
答:壓強; 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6、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關系是什么?
答: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兩個因素有關。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7、 什么叫壓強?
答: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做壓強。
8、 壓強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答: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F/S 。
9、 壓強的單位是什么?
答: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力的單位是牛,受力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帕是個很小的單位。
10、一張報紙平攤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大約是多少?
答:0.5Pa
11、增大壓強的方法是什么?
答: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12、減小壓強的方法是什么?
答: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13、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液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動性。
14、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規律的工具是什么?在結構上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
答:壓強計
結構上主要由U形管和裝有橡皮膜的金屬盒組成。
15、100Pa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表示物體1平方米的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00牛。
16、液體壓強的特點是什么?
答:(1)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璧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在液體內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都相等;
(4)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液體內部的壓強的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還有17、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答:p=hρg
18、液體壓強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答:與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的深度越深,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19、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氣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動性。
20、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是什么實驗?
答:是德國馬德堡市的市長—奧托·格里克做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21、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其它實驗還有哪些?
答:瓶吞雞蛋實驗、覆杯實驗等。
22、最早測出大氣壓的實驗是什么?
答:是意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做的托里拆利實驗。
23、標準大氣壓的值是多少?
答:標準大氣壓的值相當于76cm(0.76m)(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通常把1.0×105Pa的大氣壓叫做標準大氣壓。
24、一個標準大氣壓能支持多少米高的水柱?
答:約10 米
25、大氣壓變化的規律有哪些?
答:大氣壓與高度和天氣等因素有關。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冬高夏低,晴高陰低。在2000m的高度內,高度上升12m,氣壓降低133Pa,即降低1mm高水銀柱的壓強。
26、液體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是什么?
答:液體的沸點隨液面上的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減小而降低。
27、高壓鍋的原理是什么?
答:由于鍋蓋的密閉性和加壓閥的作用,使鍋內的氣體壓強能達到兩個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升到120℃,使食物更易煮熟。
28、什么叫氣壓計?氣壓計有哪些類型?
答:測量氣壓的工具叫做氣壓計。氣壓計主要有水銀氣壓計和金屬盒氣壓計兩種形式。金屬盒氣壓計也叫無液氣壓計。
29、什么叫做流體?
答:通常把液體和氣體稱為流體,因為它們都具有流動性。
30、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是什么?
答:流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
31、什么叫浮力?
答: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的力稱為浮力。
32、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33、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什么?
答: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34、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則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35、浮力計算公式有哪些?
答:(1)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2)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3)稱重法測浮力F浮=G-F。
(4)漂浮或懸浮的平衡條件F浮=G物 。
第十章 力與運動
1、通過改變什么關系可以控制物體的浮沉?
答:可以通過改變重力和浮力的大小來控制物體的浮與沉。
2、 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
答:(1)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浮力大于重力(F浮>G物),則物體上浮; (2)當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則物體懸浮在液體中;
(3) 當浮力小于重力F浮<G物,則物體下沉。
3、物體的漂浮條件是什么? 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
4、如何通過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關系判斷物體的浮沉?
答:對于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1)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ρ物<ρ液,則物體上浮,靜止時到漂浮;(2)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ρ物=ρ液),則物浮體懸浮在液體中;(3)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ρ物>ρ液),則物體下沉,靜止時沉底。
5、改變物體浮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改變物體自身重力;(2)改變液體的密度;(3)改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6、什么叫做懸浮? 答: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時,既不下沉也不上浮,可以靜止在液體中的任何位置,這種狀態稱為懸浮。
★7、打撈沉船的方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答:浮筒法;原理是:浮筒下沉---增大排水體積---用壓縮空氣將水排出,減小重力---重力小于浮力,沉船上浮。
8、什么叫密度計?其原理是什么?其刻度特點是什么?
答: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叫做密度計。原理:利用漂浮條件來工作。
刻度特點:上小下大、上疏下密、刻度不均勻。
刻度數值是:液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比值。
9、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通過改變自重實現浮沉。水艙進水,重力大于浮力,潛水艇下潛;水下航行時,浮力等于重力,潛水艇懸浮;水艙排水,浮力大于重力,潛水艇上浮。
10、氣球和飛艇的原理是什么?
答:氣球和飛艇的升降主要靠改變它們所受浮力的大小及自重來實現的。球和飛艇的氣囊內充有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它們利用空氣的浮力工作。
11、使密度大的物體漂浮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將物體做成空心,增大排水體積,從而增大浮力。(輪船就是用這個原理制成的。)(輪船的工作原理是:漂浮條件)
12、什么叫排水量?答:排水量是指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輪船在長江與大海中航行時,排水量不變)
13、什么叫平衡狀態?答: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說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14、什么叫平衡力?
答: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幾個力稱做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為零)
15、什么叫二力平衡?
答: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時,就稱做二力平衡。
16、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答:當作用在同一物體的兩個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時,兩個力彼此平衡。
17、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答: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8、為什么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要使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滾下?
答:目的是為了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的起點獲得相同的初速度。
19、牛頓第一定律如何形成?
答: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對大量的實驗事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經過總結和推理而獲得。牛頓第一定律雖不能通過實驗直接驗證,但大量事實證明它是正確的。
20、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揭示了力與運動之間的規律。
21、什么叫慣性? 答:物體具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叫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慣性僅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與物體的運 動速度、運動狀態和是否受力無關。原來靜止的物體要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22、力與運動的關系是什么?
答: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就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