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游戲浙江的簡稱叫什么名字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浙江的簡稱叫什么名字展開說明,浙江的簡稱與什么有關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浙江省簡稱浙的由來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一、浙江省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為“之”字形,江流曲折,古代稱為“折江”、“之江”,后又稱為“浙江”,省以江名,這就是“浙江”省名字的來歷。
二、簡介
浙江,簡稱“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杭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于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總面積10.55萬平方千米。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云江、鰲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島嶼構成。浙江省地處亞熱帶中部,屬季風性濕潤氣候。
擴展資料
浙江的歷史沿革
一、唐代
唐朝開始浙江名稱開始出現,唐朝浙江屬江南道/江南東道,乾元元年江南東道分拆,分屬浙江西道,浙江東道,分為11個州(郡)。
二、五代十國
浙江屬吳越國,設11州、1軍、63縣。
三、宋代
北宋時期,屬于屬兩浙路,設11州、府;南宋時期,分屬兩浙東路、兩浙西路,臨安為都。
四、元代
元置浙江等處行中書省,為省級行政區劃的開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兩浙都督府于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
五、明清
清代設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區域從此開始穩定少變。清代設浙江省,轄有11府(地區)、63縣(州、廳)。
“浙”念第二聲是因為當地方言的影響。
一、浙的釋義
1、浙江,古水名,就是現在的錢塘江,在今浙江省。
2、指浙江省。
二、組詞
浙江、浙水、江浙、二浙、兩浙等。
組詞
一、浙水 [ zhè shuǐ ]。
即浙江。
二、浙江 [ zhè jiāng ]。
1、河川名。即錢塘江。
2、省名。簡稱浙。在我國東部沿海。以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得名。
浙江的歷史很悠久,說道能代表浙江歷史的,那就是“越”了,越劇是浙江地區的代表性曲藝,春秋時期的越國也在浙江,越國的省會會稽就是今天的紹興,值得一提的是,戰國時期越國還是存在的,一直到前222年秦始皇才滅掉了越國。五代十國的時候,錢镠建立了吳越國,就是在浙江地區,公元902年,唐朝給錢镠的封號就是“越王”,朱溫建立了梁朝后,才改成的吳越。可以說一部浙江史,半步越國史。
古代的時候,人們一直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把浙江省簡稱為“越”,明朝的時候人們把浙江省的人稱呼為“越人”,清朝時期,當時給全國各省設置簡稱的時候,浙江上報的是“越”,但是之后就改成了“浙”,其中一點是當時廣東的簡稱是“粵”,兩者之間的讀音是相同的,很容易搞混。
比如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清朝稱呼太平軍為“粵匪”,而當時因為廣東簡稱“粵”已經被廣泛的認可了,所以浙江就只能放棄使用“越”了,改成“浙”了。當然廣東只是一個吃藥因素,主要因為是歷史上的“越”,不僅包括浙江,在勾踐滅掉吳國之后,越國的底盤甚至包含今天的江蘇和安徽、江西的大部分的地區。
所以這就導致了“越”這個簡稱走不通,假設如此,那么就包含了蘇、皖等地區,而江蘇的“蘇”只是包含江蘇省,安徽的“皖”也只包含安徽。而且在歷史上還存在閩越國這樣的政權,在今福建地區,所以說浙江省如果簡稱“越”的話,那么他們包含的面積是在是太大了。浙江省簡稱“浙”,其實和浙江這條河有關。
浙江這條河流不是很出名,分為上中下三段,浙江北源是新安江,與浙江南源衢江匯合后,以下河段稱富春江,下游就是錢塘江,浙江雖然位于浙江省西北,但卻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河流。唐朝時期,以浙江為界,西部設置浙西觀察室,東部設置浙東觀察使,所以浙江對于浙江省十分的重要,因此簡稱“浙”。
1、在古代周朝的時候大禹在杭州造舟過河,所以此越人稱浙江為禹杭。
2、在西漢時期曾將錢塘改為泉亭縣,到東漢時又復為錢唐縣。
3、在秦統一六國后,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
4、在唐時浙江先被稱之為杭州郡,后又改為余杭郡,因避國號諱,故改“錢唐”為“錢塘”。
5、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國都,當時稱為西府或西都。
浙江,簡稱“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杭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于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浙江省總面積10.55萬平方千米。
以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得名。
相關介紹:
唐肅宗時以浙江以西(長江南)十州置浙江西道節度使,以浙江以東八州置浙江東道節度使。明置浙江省以其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而得名,曲折之意。
元朝元置浙江等處行中書省,為省級行政區劃的開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兩浙都督府于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明朝浙江作為省名的開始,行政區域從此開始穩定少變。
擴展資料
相關背景:
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今浙江省以富春江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兩浙指浙江省。
安史之亂后,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浙江西道領長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蘇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即潤、常、蘇、湖、杭、歙六州。
浙江東道領新安江以南、福建道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浙江省除浙北之外的所有地方,即睦、越、衢、婺、臺、明、處、溫八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浙江
浙江省簡稱浙,位于東海之濱。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屬楚,秦時屬會稽郡,漢屬揚州,三國時屬吳,唐置浙江東西兩道,始有浙江一稱。元屬江浙行省,明置浙江布政司,清為浙江省。現轄1地區、10地級市、25縣級市、38縣、1自治縣,其中18市、縣對外開放。全省面積10萬多平方千米。省會杭州。浙江沿海有2000多個島嶼,是我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境內多山地丘陵,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有東北——西南向的洞宮、雁蕩、天臺、四明、天目等山巒,西南的龍泉市黃茅尖是本省最高峰。山區有著名的金華——衢縣盆地。浙北為杭嘉湖和寧紹平原水鄉。本省有第一大江錢塘江,著名的富春江以及新安江水庫。
浙江省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5—19攝氏度之間,一月2—8攝氏度,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七月27—30攝氏度,等溫線接近與經線平行,在金衢盆地形成高溫中心。無霜期達230—27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850—1700毫米,東南沿海、西南山區較多,北部地區較少。多雨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期和8月底至9月底的臺風雨期。在7、8月間降水量低于蒸發量,常造成伏旱,與寒潮、臺風同為需注意預防的災害性天氣。
浙江省有發展農林漁業綜合農業經濟的優良條件。浙北平原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黃麻、桑蠶較重要產區。金華衢州、溫州、黃巖一帶也是浙江主要農業區。浙江林特產豐富,茶葉、毛竹產量常居全國首位。還產筍干、香茹、中藥材等。浙江名水果有黃巖蜜桔、溫州蜜桔、衢州紅桔、奉化水蜜桃、塘棲枇杷、諸暨香榧等。盛產有黃魚、帶魚、烏賊四大海魚及四大家魚。著名的農畜產還有桐鄉曬煙、縉云黃花、金華茉莉、平湖西瓜、武義宣蓮及金華兩頭烏豬、浙北湖羊、蕭山雞等。本省輕紡工業原料充裕,主要有著絲綢、棉麻紡織、罐頭食品、制茶、造紙等部門。有4000多年歷史的絲綢工業已形成完整的生產科研體系,出產千余種絲綢錦緞,生絲、綢緞產量和綢緞出口量分別約占全國3/101/5和1/3。著名手工藝品有杭州織錦、扇子、剪刀,寧波繡衣,蕭山花邊,嵊州竹編,青田石刻,東陽木雕等。水陸交通便利,以浙贛、滬杭、杭甬、金溫等鐵路為骨干,公路是浙南山區重要的通線,平原水鄉和沿海水運發達,寧波、溫州為重要對外開放貿易港口,深水海港北侖港已基本建成,杭州、寧波有民航線直通北京和香港地區。
浙江即江流盤回曲折之意。戰國時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東漢將浙江分為浙東、浙西兩個地區。唐以后這兩個地區轉化為政區名稱。明初設浙江省。
取全稱中的“浙”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古稱浙江,故簡稱“浙”。
=======浙江簡介=======。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簡稱浙,省會杭州市。面積10萬多平方千米,人口4898萬(2006年)。
浙江省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一個省份。全省轄:11個地級市;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下轄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臺州、麗水、舟山9個地級市,
=======歷史沿革=======。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00多處,有距今8000年的蕭山跨湖橋文化、距今7000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嘉興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
春秋時浙江分屬吳、越兩國。
秦朝在浙江設會稽郡。
三國時富陽人孫權建立吳國。
唐朝時浙江先后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漸成省級建制的雛形。
宋代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
五代十國時臨安人錢镠建立吳越國。
元朝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屬江浙行中書省。
明朝改元制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為浙江得名的開始,轄11府、l州、75縣,省界區域基本定型。
清康熙初年改為浙江省,建制至此確定,省名沿用至今。
=======自然地理=======。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54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09%,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復雜,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說。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省內有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云江、鰲江、京杭運河(浙江段)等八條水系;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寧波東錢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島湖。
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位于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南翼,東邊是東海,南邊是福建省,西邊是江西省、安徽省,北邊是上海市、江蘇省。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域面積的1.1%。2019年末,常住人口5850萬人。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
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禹貢》中屬揚州。
春秋時期,分屬吳、越兩國。
戰國時期,楚威王滅越國,盡取浙江以北地,浙江地區屬楚國。
秦朝時期,分屬會稽郡、鄣郡、閩中郡。
西漢時期,分屬會稽郡、丹陽郡,隸屬揚州。
東漢時期,會稽郡分拆,錢塘江以北屬吳郡,以南屬會稽郡,隸屬揚州。
三國時期,屬吳國。
西晉時期,分屬吳、會稽。屬揚州。
南北朝時期,屬東揚州。
隋朝末年,沈法興、李子通等割據于此。
唐朝時期,屬江南道,江南道分拆,屬江南東道,江南東道分拆,分屬浙江西道,浙江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屬吳越國。
北宋時期,屬兩浙路。
南宋時期,分屬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浙西治臨安,浙東治紹興。
元朝時期,置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省級行政區劃的開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兩浙都督府于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
元朝末年,方國珍、張士誠等割據于此。
明朝時期,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浙江作為省名的開始。
清朝時期,為浙江省。
浙江多才子,尤其在民國時期達到鼎盛,民國四大才子,徐志摩(浙江嘉興)、郁達夫(浙江富陽)、邵洵美(浙江余姚)、戴望舒(浙江杭州)都是浙江人。
截至2019年,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下分89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7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
分別是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紹興市、湖州市、嘉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臺州市、麗水市、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