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教育關羽的性格特點四個字的故事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關羽的性格特點四個字的故事,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關羽的性格特點分別是:勇、義、忠、智、信、傲。
關羽的人物特征:
1、關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義,稱為“義絕”。
2、關羽更是一個武藝超群、有著崇高道德修養的濟世之才。
3、關羽身上也有著生性驕傲、聽不進勸諫的弱點。
擴展資料
關羽勇的體現:
關羽單刀赴會:魯肅為了要回荊州請關羽過江赴宴,關羽明知其中有詐,還是義無反顧去赴宴,并且只帶了周倉和幾個船夫,吃完飯喝完酒,關羽故作酒醉,一手提刀,一手抓住魯肅的手,并按使眼色叫周倉發信號給接應的船只來接自己,魯肅埋伏手下因怕誤傷魯肅,只能眼爭爭的看著關羽登船過江。
關羽刮骨療傷:關羽在攻打曹操時,臂膀中了毒箭,請華佗來醫治,華佗講明要用刀割開肉將骨上的毒刮掉,并讓關羽準備連大鐵環,把關羽的兩胳搏綁在上面,并用棉被蓋上頭,以免關羽看到皮開肉翻而害怕,關羽卻不以為然,與馬良下起了棋,并叫華佗在他下棋時給他開刀,當華佗給關羽割開肉刮骨時,關羽卻面不改色,仍鎮定自若的和馬良下棋。
1、關羽的性格特點是忠義守信、驕傲自大。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也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中的重要人物,也被后世人奉為“關公”“武圣人”,是人們心目中忠義的代表。
2、關羽最大的特點就是忠義,《三國演義》中,他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奉劉備為主公,在劉備大業未成的時候,依舊對劉備不離不棄。當時的曹操非常欣賞關羽的勇猛和忠義,想要留下關羽,并給與他豐厚的待遇,但關羽依舊帶著劉備的兩位夫人“千里走單騎”,堅持來到劉備身邊。后來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時候,關羽也因為講義氣而放過曹操。
3、關羽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驕傲自大,他看不起龐德,驕傲輕敵,最后被龐德一箭射中肩膀,不得不高掛免戰牌。孫權向關羽提親,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卻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導致孫權對此非常記恨,后來,關羽被呂蒙偷襲,敗走麥城。
忠義勇傲
關羽集忠于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于一身。他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于一身. 。
關羽,河東解良人。在與劉備結拜之前一直亡命江湖,屬于亡命之徒,亡命奔涿郡。勇冠三軍、萬人敵……這些都說明亡命之徒的特點,比如許楮、臧霸等人都屬于此類。但是關羽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亡命之徒,最重要區別于張飛等人的是他還治《春秋》。所以不管當時的人還是后世的人,都認為他是比張飛這種一般意義上的匹夫之勇高出一個檔次的。所以劉備可以把荊州交給他打理。建安十七年,諸葛亮帶張飛、趙云進川,很不放心的把荊州交給關羽。在劉備看來,關羽是隆中戰略計劃中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最佳人選。諸葛亮當時似乎也找不到更適合的人選。因為當時的情況是在赤壁之戰前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士還者關羽精甲水軍萬人,劉崎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這支原本劉表手下精銳的荊州水軍正是關羽鎮守荊州的主力軍。關于荊州的戰事先不表。
除了“亡命”這一性格特點,關羽的另一特點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劉備得孔明之后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君勿復言』羽、飛乃止。如果說當時關羽瞧不起剛剛二十出頭剛出茅廬的小子還是正常的話,那么后來要于馬孟起單挑就太不識大體、自負、不能容物了。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從這里,可以看出關羽完全是一個爭勇斗狠的一介武夫,不識大體,諸葛亮的一封信還要遍示賓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虛榮!諸葛亮的這封信雖然緩解了暫時的矛盾,但是助長了云長的驕、傲之氣。建安二十四年,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后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果然、劉備將黃忠列為無虎上將引起了云長的憤怒大丈夫誓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拜。此時關羽針對的并非是黃忠,矛頭指向的已經是劉備了。此次幸虧費詩的善言,不然劉備真不知道如何下臺階了。此時云長已經如此難控制,劉禪代位之后又如何駕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國歷史上來看,此時劉備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
量淺,胸無城府也是他的一大致命傷。比起司馬懿坦然受婦人服,關羽的心理素質極差。孫權給兒子求婚,婚姻自由,不嫁也就算了,竟然還說出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這樣傷人的話。后關羽圍樊城,讓孫權出兵相助,孫權卻使敕使莫速進。關羽極其憤怒下說出洛(反犬旁——字打不出)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這樣的話,“洛子”是對江東人極大的侮辱,還露骨的表示樊城拔將移師東吳。看看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心中雖痛罵韓信,但是嘴上還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此外看關羽北伐,糜芳、傅士仁供應軍糧,有時不能及時到達,關羽宣稱還,當治之;再看看劉邦,在外面辛苦作戰,還不停的給后方的蕭何封官,兩下比較,治《春秋》的關羽比起市井無賴劉邦來實在太遜。陸遜的一封信竟然讓關羽心花怒放,撤去后防重兵。這充分說明了他只是一個淺碟子,實在淺的很。
在用人方面,關羽竟然把江陵、南郡、公安這些后方重鎮以及供應軍需的重任交給素來有隙的糜芳和傅士仁,又不知安人心——失敗!大軍解圍撤退,反擊江陵之日,情勢和當初彭城落入劉邦之手,項羽敵前撤退反擊彭城一樣,項羽一舉擊潰劉邦的部隊,關羽復仇之師卻邊走邊散,這是怎么樣的統帥?當年孫權給吳下阿蒙開出的看書單子中也有《春秋》,治《春秋》著稱的關羽應該感到臉紅(有可能是臉紅了)。
關羽的自負,不僅斷送了自己,還斷送了諸葛亮的整個戰略計劃。由于他個人的沖動無謀,使全盤戰略計劃成為虛話。
關羽性格的最大悲劇是自戀,而這種自戀,較之呂布又有不同。呂布的自戀來自于自負,來自于對自身鬼神般武勇天下無敵的信念。而關羽的自戀則是一種強烈得近乎變態的自戀,這種自戀的來源不是自信,卻是自卑,或者說由于到達了自戀的頂峰,所以反而走向另一面,即所謂“剛極易折,物極必反”。
關羽的性格其實有很多,譬如義薄云天,譬如有情有義,譬如好大喜功,譬如剛愎自用,譬如……陳壽《三國志》對關羽有一個相當精辟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言雖一句,卻大有深意,充分體現了關羽的這種自卑的自戀。“善待卒伍”,是因為從行伍兵卒到三軍統領,地位差距足以道計,絕對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加以善待,于己無損,反可博“體恤士卒”美名。而“驕于士大夫”,則是因為面對真正的士大夫,極易勾起自身作為一介武夫的自卑。因為終關羽一生,都希望附庸風雅,所以他留長胡子;所以他處處要顯示與眾不同;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手捧一本《春秋》,雖然從未見他從《春秋》之中悟出什么;所以當諸葛亮夸他“髯之絕倫逸群”時會“省書大悅”甚至“以示賓客”,惟恐天下不知。這種需要依靠他人評價來找到信心的心態,充分反映了關羽“附庸風雅”的嚴重底氣不足。
西方文學家說過:“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的時間。”或許事實上不用三代,但是與本人從小的家庭教養和環境卻是密不可分的,關羽在《演義》中賣棗,在《志》中“亡命奔涿郡”,實在不具備成為士大夫的條件,也絕對不可能具有真正士大夫的內涵,所以當真正面對士大夫的風流雅致時,關羽的這種附庸風雅就很容易看破。欲為士大夫而不得,在自卑情緒的支配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逆反,以驕相待,處處顯示我比你強,我不恥你。而關羽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將自卑隱藏得極好而自戀發揮到了極至,因而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威武英明,宛若天神下凡的光輝形象。但是最終,關羽還是因為這種“自戀而又自卑”性格下“驕于士大夫”的表現而導致最終身亡。
首先,他拒絕了與孫權的聯姻。與孫權聯姻本事上上之策,關羽亦非愚人,不會不知,但是他做不到,因為關羽平生最恨,或者說最嫉妒的就是孫權。孫權本亦應是一介武夫,卻仰仗父兄基業,竟成一方霸主,且儼然以風流雅士自居,這對關羽內心的刺激是非同小可的,在這種心理的極不平衡的情況下,做出這種決定是肯定的。
其次,他率先動兵攻曹。因為自戀到自卑,關羽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威武英明。這種事業不是上陣打打殺殺的砍幾個敵將,而應當是“威震華夏”,于是他意氣風發的去打曹操了,前期倒也打出了威名,可是之前被“驕待”的士大夫卻眾心不從,于是關羽就走了麥城,然后死掉。
關羽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而這悲劇一生的根源,還是來自于內心深處的自戀和自卑,惟使后人嘆息。
義薄云天 重情重義 狂妄自大 胸無城府 堅韌不拔。
劉備 寬厚仁德 謙虛謹慎 求賢若渴 弘毅寬厚 知人待士 雄才蓋世 威而有恩 勇而有義。
諸葛亮 神機妙算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忠順勤勞 權智英略 。
關羽 義薄云天 忠肝義膽 大義凜然 剛愎自用 。
張飛 粗獷豪放 粗中有細 勇猛無敵 所向披靡 。
曹操 奸詐狡猾 胸懷大志 唯才是舉 超世之杰 臨危制變 料敵設奇 。
司馬懿 老謀深算 韜光養晦 瞻前顧后 。
劉禪 樂不思蜀
魯肅 忠厚老實 忠厚守信 臨事不茍 為人方嚴。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夸張、美化、丑化等等,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歷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夸張、美化、丑化等等。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諸葛亮 善謀果決
劉備 虛情假意
孫權 穩端大事
曹操 善于用人
關羽 忠義自負
張飛 粗中有細
呂布 見利忘義
貂蟬 紅顏薄命
趙云 智勇雙全
郭嘉 天妒英才
司馬懿 深藏不露
魏延 永不得志
張遼 忠心耿耿
馬謖 華而不實
優點:關羽一生戰績卓著,自桃源結義,隨大哥征黃巾,溫酒斬華雄,虎牢戰呂布,徐州斬車胄,白馬斬顏良,延津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白河智用水,華容釋曹操,長沙釋黃忠,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征樊城刮骨療毒……如此之多的戰功足以使他成為三國中的超一流戰將。
第一:忠誠與正直,從千里走單騎與他在家鄉懲惡可以證明。這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也是現代人最缺乏的。
第二,有材:蓋世武藝,膽大心細、有一定計謀。他即能帶陸軍也能帶水軍,還有水淹七軍。
缺點:不懂得交際,這個實際也是他驕傲的性格所導致的,成天以為別人是垃圾,自己是最棒的,用蔑視的眼光看同僚,這樣使得身邊的人都不怎么喜歡他。所以在他戰敗之后,部下將領不戰而投降呂蒙,臨近將領對他見死不救。
第一:沒有政治頭腦。這在當時是大忌。拒東吳婚約,使腹背受敵。
第二、與下屬關系處理不當,任用守荊州人不當。
第三、自認天下第一,看不起別人。
第四、驕傲自大、心理素質差。
關羽的謀只是小智慧,他不懂得戰略的重要,只會顧眼前的小利,眼光短淺,不懂得聯吳抗曹是表現。驕傲自大,剛愎自用,不從人諫,襄樊之戰中,他這些缺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1]。
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1]。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1]。
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