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汽車六一居士指的是哪六一呢圖片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六一居士指的是哪六一呢圖片,以及六一居士指的是哪位詩人?,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六一居士,是指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酒一壺和老翁一個(歐陽修自己)。
六一居士是歐陽修萬年見的號。史料記載,大概每隔10年或者20年,歐陽修就會有一個新的雅號,有 自己取的,也有朋友給取的,如逸老、達老、醉翁等。他最后一個雅號,叫作 “六一居士”。
歐陽修為自己改號“六一居士”,表達他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讀書、鑒賞碑銘、彈琴、弈棋、飲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達了其不再留戀功名的決心。
歐陽修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時,自己以醉翁為號。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
1070年7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縣),自號“六一居士”。此時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擺脫憂勞煩擾,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于是他一直接連上表請求退休,至蔡州后,過起了清淡的生活。
六個一:藏書一萬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醉翁一人。
歐陽修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時,自己以醉翁為號。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
出自《六一居士傳》,是歐陽修的一篇自傳性散文。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后世紀念
安徽滁州歐陽修紀念館
歐陽修在“慶歷新政”失敗后被貶滁州其間寫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這成為瑯琊山文化底蘊的精髓,為了紀念歐陽修,安徽省滁州市政府從20世紀60年代籌建紀念館之初,就征集到郭沫若先生的親筆題名。在新落成的紀念館內,陳列著重塑的歐陽修雕像以及歐公生平所畫的30幅畫。
吉安永豐歐陽修紀念館
永豐歐陽修紀念館地處江西省永豐縣恩江河畔,始建于1987年,1997年為紀念歐陽修誕辰990周年,永豐縣人民政府拓寬了館址,興建永叔公園,占地面積達51畝,館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
六一居士是藏書一萬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醉翁一人。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別人不解其意,便請教這“六一”是什么意思。他說:“我家有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還常置有酒一壺。”又問:“這才五個一,還有呢?”歐陽修風趣地說:“還有我,一個老頭子雜在這五個一中,不就‘六一’了嗎?”
歐陽修性情豪爽,樂觀曠達,學識淵博,勤于著述,直至晚年亦志氣自若,“六一居士”的雅號是這種性格的體現。
人物成就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
具體指:一萬卷書、一千卷遺聞、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
1、《六一居士傳》中講道,“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2、《六一居士傳》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一篇自傳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讀書、鑒賞碑銘、彈琴、弈棋、飲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達了作者不再留戀功名的決心。
3、《六一居士傳》這篇文章作于熙寧三年(1070年)。當年七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縣)。自號“六一居士”。
4、此時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擺脫憂勞煩擾,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于是他一直接連上表請求退休,至蔡州后,過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創作了這篇文章。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1、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030年(天圣八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
2、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
3、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公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六一居士傳
百度百科-歐陽修
“六一”具體指得是:藏了書一萬卷,集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盤,又經常備好酒一壺,還有歐陽修自己一個人。歐陽修晚號六一居士,這段自我介紹的“六一居士”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拓展資料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翻譯:客人問道:“六一,指什么呀?”歐陽修說:“家里藏了書一萬卷,集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盤,又備好酒一壺。”客人說:“這只是五個,怎么說‘六一’呢?”歐陽修又說說:“加上我這個老頭,在這五件東西之間,這不就是六嗎?”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擴展資料:
歐陽修的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紆徐委婉,創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新風格,在韓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別開生面。例如《醉翁亭記》的開頭一段,語言平易曉暢,晶瑩秀潤,既簡潔凝練又圓融輕快,毫無滯澀窘迫之感。
深沉的感慨和精當的議論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語氣,娓娓而談,紆徐有致。這種平易近人的文風顯然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發展歷程就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