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熱點丘陵地帶是指什么地方和地形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丘陵地帶是指什么地方和地形,丘陵地帶是指什么地方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丘陵為世界五大陸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巖石圈表面形態起伏和緩,絕對高度在500米以內 ,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由各種巖類組成的坡面組合體 ,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地面崎嶇不平,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
丘陵坡度一般較低緩、切割破碎、無一定方向,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中國主要有東南丘陵、 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 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川中丘陵、 黃土丘陵,總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
丘陵是指地球巖石圈表面形態起伏和緩,絕對高度在500米以內 ,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由各種巖類組成的坡面組合體 ,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地面崎嶇不平,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
丘陵坡度一般較低緩、切割破碎、無一定方向,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中國主要有東南丘陵、 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 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川中丘陵、 黃土丘陵,總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
擴展資料:
按相對高度分為 :200米以上為高丘陵 ,200 米以下為低丘陵 ;
按坡度陡峻程度分為 :>25°以上稱陡丘陵,
按不同巖性組成可分為:花崗巖丘陵、火山巖丘陵、各種沉積巖丘陵,如紅土丘陵、黃土梁峁丘陵等;
按成因又可以分為:構造丘陵、剝蝕-夷平丘陵 、火山丘陵、風成沙丘丘陵、荒漠丘陵、巖溶丘陵及凍土丘陵等;
按分布位置可分為:山間丘陵、平原丘陵,在洋底,稱為海洋丘陵等。
丘陵地區,尤其是靠近山地與平原之間的丘陵地區,往往由山前地下水與地表水供給而水量豐富,自古就是人類依山傍水,防洪、農耕的重要棲息之地,也是果樹林帶豐產之地。因其風景別致,可辟為旅游勝地。
中國的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遼東丘陵在東北地區,山東丘陵在華北地區,東南丘陵在中國東南部,云貴高原以東,長江以南。希望對你有幫助。
丘陵地形是世界五大地形之一,絕對高度在200米和500米以內。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和,地表崎嶇不平,一般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黃土高原東北的黃土丘陵地帶是指:山西臨縣、離石、柳林、永和、汾西、古縣等地,以及陜西延安、安塞等地為黃土梁篩丘陵。
丘陵的概念如下
第一,高高低低,跌幅啟鑾,沒有明顯的脈絡,山丘頂部渾圓,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第二,沒有太高的山,也沒有太深的溝。
丘陵是陸地上起伏和緩、連綿不斷的高地。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孤立存在的叫丘,群丘相連的叫丘陵。丘陵一般都比較破碎低矮,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坡度較緩和,它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在地貌演變過程中,丘陵是山地向平原過渡的中間階段。從地形的位置來看,丘陵一般多分布于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但也有少數丘陵出現于大片平原之中。從氣候成因上分析,多雨地區的丘陵多于少雨地區。連綿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個個安放在大地上的巨型饅頭。
丘陵在陸地上的分布很廣泛。在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都有成片的丘陵地帶。在北美洲,阿巴拉契亞山和五大湖之間有一片丘陵地。在南美洲,亞馬孫平原與巴西高原的交接地帶,分布著大片的丘陵。在歐洲,法國的東部從朱拉山以西起,到德國的慕尼黑、法蘭克福一帶都是丘陵地帶。我國也是一個多丘陵的國家,全國丘陵面積有10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著名的丘陵有江南丘陵、閩浙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等。
丘陵地區降水量較充沛,適合各種經濟林木和果樹的栽培生長,對發展多種經濟十分有利。
中國的丘陵約有100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自北至南主要有遼西丘陵,江淮丘陵和江南丘陵等。黃土高原上有黃土丘陵。長江中下游河段以南有江南丘陵。遼東,山東兩半島上的丘陵分布也很廣。
東南丘陵
東南丘陵是北至長江,南至兩廣,東至大海,西至云貴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總稱。它包括安徽省、江蘇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部分或全部。海拔多在200至600米之間,其中主要的山峰超過1500米。丘陵多呈東北--西南走向,丘陵與低山之間多數有河谷盆地,適宜發展農業。
東南丘陵地處亞熱帶,降水充沛,熱量豐富,是中國林、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很大的山區。
江南丘陵
江南丘陵由一系列北東—南西走向的雁行式排。
列的中山、低山和位于其間的一系列丘陵盆地組成。平均海拔500-1000米,高峰可超過1500米。主要山地有雪峰山、幕阜山、九嶺山、武功山、九華山、黃山、懷玉山等。盆地主要由紅色砂頁巖或石灰巖組成,海拔100-400米。規模較大的有湘潭盆地、衡陽—攸縣盆地、吉(安)泰(和)盆地、金(華)衢(縣)盆地等。本區屬典型的亞熱帶景觀,夏季高溫,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天然植被為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包括中國浙西、皖南、江蘇西南部以及湘贛兩省中南部地區的大片低山和丘陵。
地帶性土壤是紅壤和黃壤。這里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除水稻外,棉花、苧麻、甘薯、經濟林木的油茶、油桐、鳥柏、茶以及柑桔等,都占有重要地位。
江淮丘陵
江淮丘陵是秦嶺、大別山向東的延伸部分,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東部、南部較高,海拔多在100-300米之間。東部張八嶺和鳳陽山地區,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間。江淮丘陵長期處于侵蝕剝蝕環境,地面基本上已被夷平,表現為波狀起伏的丘陵和河谷平原。江淮丘陵位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帶上,氣候、植被、土壤等都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征。江淮丘陵地處安徽省中部與江蘇省西部等地,主要包括有壽縣、肥東、肥西、六安、長豐、定遠、鳳陽、嘉山、滁州、天長、全椒、來安、巢縣、六合、儀征、邗江等地。
浙閩丘陵
浙閩丘陵位于武夷山、仙霞嶺、會稽山一線以東的東南沿海,地形上山嶺連綿,丘陵廣布,海岸曲折,島嶼眾多,平原和山間盆地狹小而分散。有二列與海岸平行的山嶺組成地形的骨架。最西一列是以武夷山為主干,向東北與仙霞嶺、會稽山相連。其中武夷山、仙霞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由古老變質巖和古生界地層組成。第二列由西南向東北有博平嶺、戴云山、洞宮山、括蒼山和天臺山等,平均海拔800米左右,高峰超過1500米,主要由流紋巖和花崗巖組成。這列山嶺以東則過渡到沿海丘陵和臺地,其中夾有一些河谷盆地和海積平原。本區依山瀕海,氣候受海洋影響很深,年降水量1400~1900毫米,≥10℃積溫5000~6500℃,作物一年二熟至三熟。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我國南方主要林區之一。保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林和不少珍稀野生動物。已建有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盛產柑桔、茶、油茶、油桐等亞熱帶經濟林木。
兩廣丘陵
兩廣丘陵是廣西、廣東兩省大部分低山、丘陵的總稱。東部多系花崗巖丘陵,外形渾圓、溝谷縱橫,地表切割得十分破碎;西部主要是石灰巖丘陵,峰林廣布,地形崎嶇,風景優美。主要山脈有十萬大山、云開大山、蓮花山等。丘陵海拔多在200-400米,少數山峰超過1000米。本區屬。
川中丘陵
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10-15℃,日均溫>10℃的天數在300天以上,臺風和暴雨頻繁。植被為季風常綠闊葉林,土壤為赤紅壤,盛產荔枝、龍眼、橄欖、香蕉、柑桔等水果。但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遼膠丘陵
遼東丘陵,長白山地的延續部分,呈華夏向,構造上屬華北地臺遼東隆起帶。古老的基底變質巖系在鐵嶺、營口、丹東等地廣泛出露,含有豐富的鐵礦和菱鎂礦。千山為遼東丘陵的主干,海拔500-1000米,少數山峰超過1000米,如步云山、黑山、綿羊頂子山。山地兩側為400米以下的丘陵地,面積廣闊。因受海洋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可達650-1000毫米,偶有臺風過境,形成局部洪澇災害。地帶性植被為赤松和櫟林為主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隨著地勢增高,分布有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岳樺矮林,是中國柞蠶和暖溫帶水果基地。
山東丘陵
山東丘陵位于黃河以南,大運河以東的山東半島上,面積約占半島面積的70%。它是由古老的結晶巖組成的斷塊低山丘陵。突兀在丘陵之上的少數山峰,雖海拔高度不大,但氣勢雄偉,如泰山海拔1524米,巍峨挺拔,自古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喻。
半島中部的膠菜平原將山東丘陵分隔為魯東和魯中丘陵兩部,在魯中丘陵區分布著一片方山丘陵,當地稱為“崮子”,如孟良崮、抱犢崮等。山東半島也是我國溫帶果木的重要產地,如煙臺的蘋果、萊陽的梨等都非常著名。
川中丘陵
中國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區。又稱盆中丘陵。西迄四川盆地內的龍泉山,東止華鎣山,北起大巴山麓,南抵長江以南,面積約8.4萬平方千米。以丘陵廣布、溪溝縱橫為其顯著地理特征。
本區是四川東部地臺最穩定部分,大部分地區巖層整平或傾角甚微,經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切割后,地表丘陵起伏,溝谷迂回,海拔一般在250-600米,丘谷高差50-100米,南部多淺丘,北部多深丘,為四川省丘陵集中分布區。同時軟硬相間的紫紅色砂巖和泥巖經侵蝕剝蝕后常形成坡陡頂平的方山丘陵或桌狀低山,丘坡多呈階梯狀,多達3-4級。僅劍閣和蒼溪一帶,屬由白堊系礫巖組成的地區,地表經褶皺后成為單面低山。威遠和榮縣一帶也分布有石灰巖低山。
川中丘陵西緣的龍泉山為東北向狹長低山,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嶺,亦是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的自然界線,長約210千米,寬約10-18千米,海拔700-1000米,最高處105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