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文化鮰魚是什么魚是海里的嗎能吃嗎有毒嗎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鮰魚是什么魚是海里的嗎能吃嗎有毒嗎,鮰魚是什么魚是海里的嗎能吃嗎圖片,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鮰魚是可以吃的,鮰魚屬于可食用魚類,鮰魚在中國被稱為長江三鮮之一,肉質鮮美而無細刺,營養價值也很高。
鮰魚(huí yú)的學名是長吻鮠(wéi),又叫做江團、白吉、肥頭魚等,是我國名貴的淡水食用魚類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閩江、黃河等水系也有分布。
鮰魚的特點
鮰魚為大型的經濟魚類,其肉嫩味鮮美,富含脂肪,又無細刺,蛋白質含量為13.7%,脂肪為4.7%,被譽為淡水食用魚中的上品。此魚最美之處在帶軟邊的腹部。而且其鰾特別肥厚,干制后為名貴的魚肚。春冬兩季,長江江口鮰魚體狀膘肥、肉質鮮嫩,正是品嘗的最佳時令。
鮰魚是淡水魚。
鮰魚分布于中國東部的遼河、淮河、長江、閩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鮮西部,以長江水系為主。鮰魚常在水流較緩、水深且石塊多的河灣水域里生活。白天多潛伏于水底或石縫內,夜間外出尋食。覓食時也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冬季多在干流深水處多礫石的夾縫中越冬。
鮰魚習性
鮰魚不喜四處游弋,而是散兵游勇,匍伏于亂石堆中,只在盛夏江水陡漲的大渾水期才離開亂石,上浮至水中層或水面覓食,此時很難釣到。以激流洄灣的“夾縫”之中潛藏較多,所謂“夾縫”,即指江水主泓與洄流間的一片明鏡似的緩水之下,水深至少10米。
在此鮰魚好停患,餌鉤易穩定。鮰魚不喜聚群,故一次難釣很多;曾見釣獲最多者11條,最大個體12千克;通常一天下來,能獲5條,已屬上好成績。多數釣者,時而也有技高者在內,或一二條、或“放空”,則是常事。
鮰魚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在大江大河激流亂石中生存,很難在湖泊中見到,溪或堰塘中不會有,它們的體重一般在1.5-2.5公斤左右,少數個體能夠達到10公斤左右,春秋季節長江江口鮰魚身體肥壯,肉質鮮嫩,是最佳的品嘗時節。
1、鮰魚的下身略帶粉紅,沒有磷,身體粗長,腹部膨脹隆起,尾部呈側扁。鮰魚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學名叫做“長吻鮰”,因與“回”同音,在民間被稱為“回魚”。這種魚只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亂石之中可見,在湖泊中很難見到,溪或堰塘中不會有,一般在10m以上深度水域生存。
2、鮰魚體重一般在1500-2500g左右,少數的個體可以達到20斤左右。春冬季節,長江江口鮰魚身體肥壯,肉質鮮嫩,是品嘗的最佳時節。鮰魚肉質白嫩,魚皮非美,有河豚、鯽魚的鮮美,但沒有河豚的毒素,刺也沒有鯽魚多。
吃鮰魚有什么好處
1、滋補
鮰魚肉中含有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具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咳下氣的功效,對于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都有效。
2、安胎
食用鮰魚肉能夠防治孕婦胎動不安、妊娠性水腫等癥狀。
3、保護心血管
鮰魚肉中富含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保護作用的鎂元素,能夠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養肝補血
鮰魚肉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鐵、鈣、磷等,經常食用鮰魚具有養肝補血、潤膚養發的功效。
5、補充蛋白質
鮰魚肉中富含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且蛋白質中所含必須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適合人體需要,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6、降低膽固醇
鮰魚肉中含的脂肪較低,而且多為碳鏈較長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膽固醇。
鮰魚是一種鲿科魚,我們所說的鮰魚基本上是指長吻鮰,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淮河、長江、閩江等水系,是以長江水系為主。因為其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和鰣魚、刀魚并稱為“長江三鮮”,在長江賣魚的也稱鮰魚為“肥魚”,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對于鮰魚來說,體長,吻呈錐型,向前比較突出,口居下位,呈新月型。唇比較肥厚而且眼比較小。有四對比較細小的須。背鰭和胸鰭呈鋸齒狀,尾鰭有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微帶有灰色,腹部呈現白色,鰭為灰黑色。
鮰魚屬于底層肉食性魚類,喜歡夜間捕食,生存的溫度大概在0到38度,在20度以下攝食量就會減少,生長變得緩慢,所以溫度高一些的天氣對于做釣鮰魚來說比較合適,對于鮰魚的捕食習性和我們平常做釣的黃辣丁,鯰魚的捕食習性都差不多,都屬于夜間活動覓食魚類。但是在平常的湖泊,河流是遇不到鮰魚的。
鮰魚是我國特有的名貴淡水經濟魚類,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鲿科??屬的魚類,俗名淮王魚、肥王魚、江團魚、肥沱、白啞肥、梅鼠,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因其吻部較一般鮠屬魚類長,故被稱為長吻鮠。分布于遼河至閩江水系等,屬于底層魚類。其常棲息于水深且石塊多的河灣水域里生活以及白天多潛伏于水底或石縫內,夜間外出尋食。
吻鮠肉質鮮美細嫩,營養豐富,歷來被作為朝廷貢品。20世紀 70 年代以前,全部依靠江河捕撈,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人工養殖。由于長期的過度捕撈,長吻鮠生態資源已嚴重枯竭,目前絕大多數通過池塘、網箱、工廠化進行人工養殖。
擴展資料
長吻鮠體表無鱗,體形近似紡錘形,吻錐形向前顯著突出,上下頜均具鋒利細齒,背、胸鰭均有一根發達的硬棘,棘后緣有鋸齒,具有一定的自衛功能。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
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后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
長吻鮠屬溫水性魚類,最佳生長水溫25℃~28℃,最適PH范圍7.0~8.4,耗氧率明顯高于其它家魚,不耐低氧,如果溶氧量低于3mg/L,其攝食量開始明顯減少。
長吻鮠性溫順,喜集群,畏光,不善跳躍,白天隱居,夜間四處覓食,多生活于江河底層。長吻鮠屬溫和肉食性魚類,不同類相殘。幼魚主食水生昆蟲、浮游動物、植物性餌料等,成魚食用泥鰍、麥穗魚、蝦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長吻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