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文化肩部的主要肌肉包括哪些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肩部的主要肌肉包括哪些,肩部主要肌肉名稱和位置,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肩部肌肉是十分重要的肌肉,是銜接手臂和軀干的樞紐。想要身體結實好看,想要穿衣有型且有力量感,一定要將肩部鍛煉加入你的健身計劃中。
肩部肌肉包含前三角肌(三角肌前束)、側三角肌(三角肌中束)、后三角肌(三角肌后束)和肩袖肌群。肩袖肌群含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今天我們重點說下如何鍛煉三角肌后束和中束,因為肩袖肌群幾乎看不到,許多人也沒有鍛煉他們的欲望,而前三角肌,在大多數鍛煉中,都會鍛煉刺激得到。如俯臥撐、引體向上、平板支撐等,另外許多人的含胸駝背,也是因為前三角肌強而后三級弱造成的。所以此文先不談。
好的,直接步入整體,從難到易的來說下該如何鍛煉我們的肩部吧。只要長期鍛煉,有個壯實好看的肩部,可不是夢想哦。
第一個動作:EZ杠直立劃船
此動作主要刺激三角肌中束,新手盡量避免鍛煉,或在有人指導下進行,新手很容易造成肩部拉傷。若是想試試此動作,可以選擇輕度重量,切勿貪重。
此動作注意最高點肘部不能太高于肩部,不然會刺激到斜方肌,也是新手較容易出現的錯誤,收握距和肩同寬即可。
第二個動作:頸后肩推
此動作主要鍛煉三角肌后束,新手和第一個動作一樣,切記貪重,鍛煉時候記得全握杠鈴,或者用拇指橫撐握著杠鈴。做時候,可以手掌打點鎂粉,防止打滑。注意節奏,發力呼氣,放下時候吸氣,動作緩慢,不要貪快。腰背挺直,緊貼器械椅,讓發力都集中在三角肌。
第三個動作:俯身側平舉
此動作主要刺激三角肌后束。俯身側平舉基本都能鍛煉到后束,角度從和軀干垂直到60度即可,不用和肩膀成一直線,不然又會刺激到斜方肌,我們主要是為了鍛煉三角肌。此動作對新手友好,建議一開始鍛煉肩部動作時候,可以從此動作開始練習。
最后一個動作:直臂側平舉
雙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抓握啞鈴,做側平舉動作,最高點和軀干垂直,此動作主要是鍛煉三角肌中束,和上胸大肌。如果沒有器械椅,可以從此動作開始鍛煉。
肩部主要有三角肌,肩袖肌群(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大圓肌、肩胛提肌等肌肉。
健康達人,私人定制的健康顧問
肩關節周圍的主要肌肉有以下幾個: 三角肌: 起自鎖骨外1/3、肩峰、肩胛岡,由三束組成,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由腋神經(C5—7)支配。作用:使肩關節外展、后伸和旋外、前屈和旋內。
岡上肌:起自岡上窩,穿過肩峰和喙肩韌帶,止于肱骨大結節上部部。由肩胛上神經(C5—6)支配。作用:使肩關節外展。
岡下肌:起自岡下窩內,止于肱骨大結節中部。由腋神經(C5—7)支配。作用:使關節旋外。
小圓肌:起自肩胛骨外側緣背面,止于肱骨大結節下部。由腋神經(C5—7)支配。作用:使關節旋外。
大圓肌: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止于肱骨小結節嵴。由肩胛下神經(C5—6)支配。作用:使肩關節內收、旋內、后伸。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窩(肩胛骨前面),止于肱骨小結節。由肩胛下神經(C5—6)支配。作用:使肩關節旋內、內收。
其中,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構成肩袖,肩部用力不當易造成肩袖損傷,影響肩關節活動。
肩關節的結構
(一)骨:肩關節由三塊骨(鎖骨、肩胛骨和肱骨)構成,組成四個關節(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肩胸關節和胸鎖關節)
1.鎖骨:
正面呈S形,由肩峰延伸至胸骨柄作為上肢和軀干之間的支點,允許上肢最大范圍的活動度為肌肉提供止點。將力量由上肢傳到軀干。
2.肩胛骨:
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側的上份,介于第2~7肋骨之間。前方凹面有利于和肋骨組成胸廓連接,后方凸面。肩胛岡凸于后面,上方較小的岡上窩,下方較大的岡下窩。肩峰是三角肌大部的起點,斜方肌的止點之一,同時是肩鎖韌帶的附著點。喙突為肱二頭肌短頭肌腱和喙肱肌提供起點,同時還是胸小肌和肩鎖韌帶的附著點。肩胛骨有三個角,上角平對第2胸椎水平。下角平對第7胸椎水平。肩胛骨外上方的梨形淺窩,稱關節盂,與肱骨頭相關節。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別稱盂上結節和盂下結節。
3.肱骨:
上端膨大,有朝向上后內方呈半球形的肱骨頭,平均直徑43mm。肱骨頭的外側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結節和小結節,向下各延伸一嵴,稱大結節嵴和小結節嵴。兩結節間有一縱溝,稱結節間溝。
1.盂肱關節球窩關節,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穩定性差。
三軸運動 關節盂小而淺,關節頭大,僅能容納關節頭的1/4~1/3關節盂周圍有纖維軟骨構成的盂唇,使之略為加深。盂唇下方固定牢固,上方活動度大,血供差,易于損傷。關節囊薄而松弛。
2.肩鎖關節:由鎖骨外側端和肩峰外側緣向內2-3cm部分形成的平面滑動的滑膜關節。關節上面部分存在不完整的關節盤。肩鎖韌帶、喙鎖韌帶:肩峰的旋轉和相對于鎖骨的前后運動與肩胛骨和胸鎖關節的運動關聯。
3.胸鎖關節由鎖骨內側端,第一肋軟骨和胸骨柄外上緣構成的滑膜關節,形狀為鞍形,可滑動。體內唯一連接中軸骨和上肢關節。盤狀軟骨分隔關節腔,可以吸收從上肢傳導到中軸骨的震蕩。胸鎖前韌帶、胸鎖后韌帶、鎖骨間韌帶、肋鎖韌帶。隨著肩關節運動,胸鎖關節可以旋轉30度。
4.肩胸關節(肩胛胸壁關節)不是一個真正的關節允許肩胛骨相對于胸廓運動。
(二)韌帶:有保護關節穩定的功能。
1、喙肱韌帶:起于喙突下,向側前下方固定于肱骨,相當于岡上肌及肩胛下肌附著點之間。其纖維與關節囊緊連在一起。這個韌帶對肱骨頭起支持及防止肱骨過度外旋的作用。冰凍肩時此韌帶廣泛發炎,結果使肱骨頭保持在內旋位置,防礙了肩關節的活動。
2、喙肩韌帶:為肩關節上部的屏障,起于喙突外緣,基底較寬逐漸變窄,向外止于肩峰,把肩峰下滑囊與肩鎖關節分開。
3、盂肱韌帶:為關節囊的增厚部分,分上中下3個韌帶,位于關節囊的內面,有限制關節外旋的功能。
肩關節: 肩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前屈、后伸、外展、內收、內旋、外旋。 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前屈: 三角肌(前束)、胸大肌、喙肱肌、肱二頭肌。 后伸: 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后束)、胸大肌、和背闊肌。
外展:三角肌(中束)、岡上肌。 內收: 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三角肌(前、后束)、喙肱肌、肱三頭肌。 內旋: 肩胛下肌、大圓肌、三角肌、胸大肌和背闊肌。 外旋: 岡下肌、小圓肌、三角肌。 上舉動作,需要動員的肌肉是:三角肌、岡上肌、斜方肌、和前鋸肌。
擴展資料:
三角肌區,指該肌所在的區域。此區皮膚較厚,淺筋膜較致密,有腋神經的臂外側上皮神經分布。三角肌從前、外、后包繞肩關節。
腋神經的前支支配三角肌的 前部與中部,其后支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圓肌。旋肱后血管與腋神經伴行穿四邊孔,繞肱骨外科頸,向前與旋肱前血管吻合。肱骨外科頸骨折時,可傷及腋神經,致三角肌麻痹, 日后可形成“方肩”,而肩關節脫位時,亦有“方肩”表現,須加以鑒別。
肩胛區,指肩胛骨后面的區域。此區皮膚厚,淺筋膜致密;肌肉由淺入深為斜方肌,背闊肌,岡上、下肌,小、大圓肌;肌的深面為肩胛骨。
肩胛上神經起自臂叢鎖骨上部,和肩胛上血管分別經肩胛上橫 韌帶的深面和淺面,分布于岡上、下肌。肩峰下囊位于肩峰與岡上肌腱之間,向前可延至喙肩韌帶下方。三角肌下囊位于三角肌中部上份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兩囊可彼此交通, 當臂外展時起滑動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肩關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肩部
三角肌后部纖維、背闊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圓肌和肱三頭肌長頭、前鋸肌等肌肉。
運動部分的肌肉:
1、內旋:指肩胛骨下角內旋,主要由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內側緣,而胸大肌、胸小肌、背闊肌及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共同完成。肩胛骨內旋多伴有肩胛骨下降動作以協助上肢向下伸的動作。
2、下拉:胸小肌、鎖骨下肌、背闊肌、斜方肌下部纖維、前鋸肌、胸大肌都參與該動作。只前鋸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余均有使肩胛骨內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鋸肌協同完成。
擴展資料:
肩關節運動學:
參與運動的關節:胸鎖關節、肩鎖關節、盂肱關節、肱骨近端以及肩胛胸壁關節等。
1、胸鎖關節圍繞水平軸、垂直軸及前后軸形成六個方向的運動。分別為向前的旋轉、向后的旋轉、前伸、后伸、上舉及下壓。其中上舉可達35°,前、后伸35°,延鎖骨長軸的軸向旋轉可達45°-50°2。
2、肩鎖關節的運動可包括鎖骨相對于肩胛骨在三個方向上的運動,即前后運動、上下運動以及軸向旋轉運動。其中前后向的運動范圍最大,約為上下方向的運動范圍的3倍。對于鎖骨相對肩峰前后方向的旋轉運動的限制作用主要來自于肩鎖關節囊的前后部纖維。
喙鎖韌帶,主要是錐狀韌帶限制了鎖骨相對肩峰的向上方的運動。實際上并沒有韌帶結構限制鎖骨向下方的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肩關節運動學。
百度百科-肩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