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影視清華大學的校訓是什么是誰提出來的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清華大學的校訓是什么是誰提出來的,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其出自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所作題為“君子” 的演講內容。
顧秉林 校長 2003.4 - 至今 王大中 校長 1994.1 - 2003.4張孝文 校長 1988.10- 1994.1 高景德 校長 1983.5 - 1988.10。
蔣南翔 校長 1952.11- 1966.6 國立清華大學 1946.10 - 1948.12 梅貽琦 校長 1946.10- 1948.12。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8.3 - 1946.5。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梅貽琦 常務會主席 1938.5 - 1946.5。
清華校長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10- 1938.2。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未設校長,設立“常務委員會”,由北大、
清華、南開三校校長任常務委員
國立清華大學 1928.8 - 1937.8 梅貽琦 校長 1931.12- 1937.8。
吳南軒 校長 1931.4 - 1931.6。
羅家倫 校長 1928.8 - 1930.5。
清華學校 1912.10 - 1928.8 溫應星 校長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長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長 1920.9 - 1921.10。
張煜全 校長 1918.7 - 1920.1。
周詒春 校長 1913.10- 1918.1。
唐國安 校長 1912.10- 1913.8。
清華學堂 1911.4 - 1912.10 唐國安 監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齊 監督 1911.2 - 1912.4。
清華16字校訓內容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自是不凡,語出《易經》,因梁啟超先生在清華之演講而名揚天下,遂成校訓。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則出自清華大學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紀念碑所寫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周詒春校長將這16個字定位清華大學的校訓,也算是他一貫的主張體現。
擴展資料:
清華大學創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師創作了一首英文歌詞的校歌,但詞和曲都不令人滿意。
賀麟先生1925年在《清華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認為清華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華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神。我仔細一想,原來此歌是一位美國女士做的,才恍然覺悟此歌原來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國化。……而此種美國化,又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23年前后,學校公開征集校歌,汪鸞翔先生應征的歌詞,經校內外名人評審入選。汪先生當時是清華大學教授國文和哲學的教師,為使校歌詞旨雋永,他用文言文寫成。三段歌詞,氣勢宏偉,涵義深刻。
賀麟先生認為,這首校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他正式提議取消當時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這句話源自《周易》,原文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說我們應該如同駿馬一般,生生不息,努力奮斗;擁有高尚的品德,才可以容納萬物。
厚德載物是一種寬容的思想,對不同意見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對思想、學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強不息是對生命的體會,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進、奮發向上。
擴展資料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高度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努力向前,絕不停止,這句話表現了中華民族奮斗拼搏的精神。在政治生活方面,對外來侵略決不屈服,對不良勢力決不妥協;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志不可奪。‘
厚德載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懷,兼容并包。在中國,儒、道、釋三家彼此相容,這種現象只有中國才有。西方歷史有宗教戰爭,中國則無,這無疑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自強不息’是奮斗精神,‘厚德載物’是兼容精神。這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來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1914年冬,梁啟超先生來校講演,講題為《君子》,即以此二卦辭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
梁先生又引申勉勵清華學生:"清華學子,薈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焉屬。雖然,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設或不慎壞習,慣之傳行,急如暴雨,則大事僨矣。深厚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則民國幸甚矣!"。
這次講演以后,學校即以此八字為校訓,作圖制徽,永久流傳。
厚德載物看上去比中南大學的經世致用強多了,至少包含了“德”,有人文精神在里面,而中南大學強調“用”,也太物質化了,而世界一流大學都強調哲學情懷,看來中國大學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