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特產一磅等于多少克多少公斤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一磅等于多少克多少公斤,一磅等于多少克多少斤,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磅 = 0.45362451(一般看作0.4536)千克 。
根據國際度量換算標準,1磅=453.6克,而1斤=500克,所以1磅=0.972斤。即九兩多一點點。
0.972×500=486(克)。
一磅等于0.4535924千克、453592.37毫克、0.0004536噸、453.59237克。
磅(英語:pound)是英國與美國所使用的英制質量單位,簡寫是lb。歷史上經過多年的演變,英制質量系統對磅也產生許多不同的定義。
簡介
例如金衡磅、塔磅、商人磅、倫敦磅、公制磅、國際磅等。最普遍被使用的定義是國際體重磅(國際磅)。
一磅等于453.592 37克,此定義在1958年被美國以及其他英聯邦會員國承認;換算回來,一千克等于2.2046 2262磅,一磅等于0.4535 9237千克。英國在1963年開始,依據度量衡法案的規定,改用國際磅的定義。
1磅(lb)=453.59237克(g)。
此定義在1958年被美國以及其他英聯邦會員國承認;換算回來,一千克等于2.2046 2262磅,一磅等于0.4535 9237千克。英國在1963年開始,依據度量衡法案的規定,改用國際磅的定義。
1 噸 = 1,000,000 克 (一百萬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 (一千克)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
1毫克= 0.001 克 (1克=1000毫克)
1微克= 0.000 001 克 (1克=1000000微克)
1納克=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納克)
擴展資料
早期定義
1795年4月7日,克在法國被規定為相等于“容量相等于邊長為百分之一米的立方體的水于冰熔溫度時的絕對重量”。由于商貿一般涉及的質量遠比一克大,又由于以水為標準的質量既不方便又不穩定,所以為了商業法規必需制造出質量水定義的實化儀。于是,人們制造了一個臨時的質量標準:一塊金屬人工制品,質量為克的一千倍——千克。
同時,準確判定一立方分米(一升)的水質量的工作也展開了。雖然千克定義規定的水溫0 °C是非常穩定的溫度點,但是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決定于1799年在定義中改用水最穩定的密度點,也就是水達到最大密度時的溫度,當時的量度結果為4 °C他們斷定在最大密度時一立方分米的水相等于4年前臨時千克標準目標質量的99.9265%。
同年,也就是1799年,人們制造出一塊純白金的原器,其目標就是原器質量會相等于(當時科學上許可地盡量接近)4°C時一立方分米的水。該原器于六月被呈上國家檔案局,并于1799年12月被正式定為“檔案局千克”(Kilogramme des Archives),而一千克的定義就相等于其質量。這個標準維持了九十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千克
磅
bàng
①英美制重量單位,1磅等于453.59克。
②磅秤,一種有底座的秤:過磅;擱在磅上稱一稱。
③用磅秤稱輕重:磅體重;磅一磅分量。
④衡量印刷字體大小的單位,1磅等于0.3527 毫米。
更多信息——
▲bàng
①英語pound的音譯。300克到1070克范圍內各種不同的重量單位名稱之一。從前用過的重量名稱,現只理論上存在,每磅等于5760格令或373克,現時講英語民族普遍使用的重量名稱,每磅等于7000格令或453克。
②稱東西的器件
③衡量印刷字體大小的單位。它的來源是過去印刷工為人決定字體的大小,就用自己腳(feet)的多少分之一來量。美國為此還有多種不同的pt的大小,到1886年才統一下來。即一磅為1/72英寸,約為0.0138英寸,等于0.3527 毫米;1厘米≈28.346磅。
④用磅秤稱重量
⑤美英制重量單位。一磅合0.4536公斤。
⑥臺秤:在~上稱一下。
⑦用臺秤稱輕重:過~。
▲páng。
象聲詞。形容水聲、關門聲、物體折斷聲等。
△磅(pánɡ)子兒—方言。舊時通用的一種銅質輔幣。俗稱銅板。老舍《龍須溝》第一幕:“你一出去一天,回來磅子兒沒有,臨完了,把錢都喝了貓兒尿!”
△磅秤(bàng chèng)—秤的一種。用金屬制成,固定的底座上有承重的托盤或金屬板。也稱臺秤。茅盾《“現代化”的話》:“于是走來了一位工人,截斷了那拉不完的‘扁屎’,就那么連鐵棒抱起來,擱到磅秤上過磅。”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倉庫外邊,沒有卡車,沒有搬運員,也沒有每天都看見的那個磅秤。”
△磅唐—見“磅磄”。
△磅紙 bànɡ zhǐ —一種比較高級的紙。
魯迅《書信集?致王冶秋》:“看楊君寄來的拓片,都是我之所謂連史紙,并非洋紙,那么,大約是河南人稱連史為‘磅紙’的了。‘磅’字有洋氣,不知道何以要用這一個字。”
△磅硠pánɡ lánɡ —象聲詞。形容鼓聲等。
《后漢書?張衡傳》:“觀壁壘于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李賢注:“磅硠,聲也。”
△磅磕pánɡ kē —見“磅礚”。
△磅磄—pánɡ tánɡ
1.亦作"磅唐",周圍廣大貌。
戰國楚宋玉《笛賦》:“其處磅磄千仞,絕溪凌阜,隆崛萬丈,盤石雙起。”《文選?馬融<長笛賦>》:“酆瑯磊落,駢田磅唐。”李善注:“磅唐,廣大盤礴也。”
2.古神話中的山名。
晉王嘉《拾遺記?周穆王》:“扶桑東五萬里,有磅磄山。上有桃樹百圍,其花青黑,萬歲一實。”
△磅礚 pánɡ kē :象聲詞,形容雷聲。
《文選?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磅礚象乎天威。”薛綜注:“磅礚,雷霆之音。”一本作“磅磕”。
△磅礴 pánɡ bó:
1.廣大無邊貌。
晉陸機《挽歌》之二:“重阜何崔嵬,玄廬竄其間。磅礴立四極,穹崇效蒼天。”《宋史?樂志八》:“坱圠無垠,磅礴罔測。”清龔自珍《黃山銘》:“走其一支,南東磅礴。”梁啟超《論國家思想》:“中國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勢自趨于統一。”
2.氣勢盛大貌。
唐沈佺期《辛丑歲十月上幸長安時扈從出西岳作》詩:“磅礴壓洪源,巍峨壯清昊。”宋葉適《滕季度墓志銘》:“事抑道揚,身隱名彰。磅礴氤氳,復歸其真。”徐遲《鳳翔》:“一切都是新鮮的,熱烈的,美妙的,光明的,歡樂的,振奮人心的,氣勢磅礴的。”
3.混同;充滿。
唐韓愈《送廖道士序》:“中州清淑之氣,于是焉窮;氣之所窮,盛而不過,必蜿蟮扶輿,磅礴而郁積。”明方孝孺《與朱伯清長史書》:“神機奇略,應變百出。忠義之氣,磅礴宇內。”郭沫若《北伐途次》二四:“我們革命軍的內部便有極大的舊勢力磅礴著,我自己是有好多說不出來的苦處的。”
4.擴大。
梁啟超《新民說》十六:“顧吾信夫此最少數者,其將來勢力所磅礴,足以左右彼大多數者而有馀也。”魯迅《集外集?說鈤》:“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風潮,得日益磅礴,未可知也。”
5.箕坐。
《說郛》卷三八引宋何光《異聞?兜離國》:“揖客入,各敘起居竟,始欲解帶磅礴,俄報宮閽已啟,周整束冠裳,從知館而去。”元金灝《竹深處》詩:“浄掃蒼苔夜留客,解衣磅礴興無窮。”曹亞伯《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縱筆一揮,立盡兩紙,洋洋數千言。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若不復忍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