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數碼人體體重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什么
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問題,人體體重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什么,人體體重構成比例是多少,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體重身高比例計算常用計算方法,女性標準體重=身高-105,男性標準體重=身高–100。體重身高比例計算常用計算方法:體質指數=體重(kg)初以身高(m)的平方。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
每個人的身高和體重比例是不同的。身高和體重比例是反映和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一般用BMI來表示,中國的參考標準為:18.5≤BMI<24。
標準體重是反映和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標志。過胖和過瘦都不利于健康,也不會給人以健美感。不同體型的大量統計材料表明,反映正常體重較理想和簡單的指標,可用身高體重的關系來表示。
MI值只是一個參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體脂肪率比BMI更準確、而腰圍身高比又比體脂肪率好、但是最好的看法是看內臟脂肪。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變,從醫學上的用途,變為一般大眾的纖體指標。
相關內容:
標準體重是反映和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標志。過胖和過瘦都不利于健康,也不會給人以健美感。不同體型的大量統計材料表明,反映正常體重較理想和簡單的指標,可用身高體重的關系來表示。
MI值只是一個參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體脂肪率比BMI更準確、而腰圍身高比又比體脂肪率好、但是最好的看法是看內臟脂肪。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變,從醫學上的用途,變為一般大眾的纖體指標。
BMI指數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500斤的胖子,脂肪占70%;60斤的瘦子,脂肪占5%。
你這問題~~~~~~~咳,瞎問。
國際上常用的人的體重計算公式,以及身材比例計算(比較適合東方人)
標準體重=(身高cm-100)x0.9(kg)。
標準體重(女)=(身高cm-100)x0.9(kg)-2.5(kg)。
正常體重:標準體重+-(多少)10%.。
超重:大于標準體重10%小于標準體重20%.。
輕度肥胖:大于標準體重20%小于標準體重30%.。
中度肥胖:大于標準體重30%小于標準體重50%.。
重度肥胖:大于標準體重50%以上。
各種身高的理想體重和身材比例表。
身高 148cm 150cm 155cm 160cm 165cm 169cm。
體重 48.2kg 49.5kg 52.9kg 56.3kg 59.9kg 62.8kg。
胸圍 80cm 82cm 84cm 86cm 89cm 91cm。
腰圍 58cm 59cm 61cm 63cm 64cm 64cm。
臀圍 82cm 83cm 85cm 87cm 91cm 93cm。
大腿 45cm 46cm 46cm 47cm 49cm 51cm。
小腿 31cm 31cm 32cm 33cm 34cm 34cm以上數字是健康身材比例,重正負差3kg皆為標準。
1、世衛計算方法
男性的標準體重等于(身高-80)×70﹪;
女性的標準體重等于(身高-70)×60﹪;
正常體重在標準體重正負10﹪;
體重過重或過輕在標準體重正負10﹪~20﹪;
肥胖或體重不足在標準體重正負20﹪以上;
超重系數等于(實際體重-理想體重)/(理想體重)。
2、不同年齡算法
標準體重等于年齡x 8 + 8(僅適用于7 - 16歲);
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20% - 30%;
中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30% - 50%;
重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50%以上。
成人的BMI數值:
過輕:低于18.5
正常:18.5-23.9
過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高于32
由于存在誤差,所以BMI只能作為評估個人體重和健康狀況的多項標準之一。全美衛生研究所(NIH)推薦醫生參照以下三項因素評估患者是否超重。
BMI腰圍——測量腹部脂肪與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LDL(“惡性”)膽固醇過高、HDL(“良性”)膽固醇過低、高血糖和吸煙。
由于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并非肥胖。舉個例子,一個練健身的人,由于體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數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體重指數。
體重指數=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m2。一般認為正常的體重指數為18到25之間,超重的體重指數為25到30之間,肥胖的體重指數為30以上。其標準如下:
1、正常體重:體重指數=18-25。
2、超重:體重指數=25-30。
3、輕度肥胖:體重指數>30。
4、中度肥胖:體重指數>35。
5、重度肥胖:體重指數>40。身高體重的比例還與年齡有關,不同的年齡其比例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盲目的減肥,同時也不能任由體重無節制的上升,過瘦過胖對于身體健康都不利。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蛋白質是青少年生長發育的最佳“建筑材料”,不僅要保證蛋白質的數量,還要講究質量。動物性食品,如魚、肉、蛋、奶類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齊全,營養價值高,應保證供給和需要(但也不要過量)。
2、供給豐富的鈣質:添加適量鈣質和魚肝油,對增長身高也有好處。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因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3,從而有助于鈣的吸收。
3、少吃糖:糖吃多了易影響的食欲,進食量減少,影響營養素的吸收。而且糖在體內代謝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和乳酸增多,需要堿性的鈣來中和,鈣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響骨骼的生長。
4、準時吃早餐:早餐要吃飽吃好,因為如果不吃早餐,機體為了供給上課用腦及活動的能量消耗都得動用體內儲備的蛋白質。長此下去會因缺乏蛋白質而影響生長發育及身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體重指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身材比例。
BMI指數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百分比,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如180cm的人80公斤,則計算方法為80÷1.82=24.69。即BMI = 體重 / (身高)^2。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計算方法:
1、男性:(身高cm-80)×70﹪=標準體重。
2、女性:(身高cm-70)×60﹪=標準體重 。
標準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標準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標準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 。
擴展資料:
體重超標準值10%~20%更長壽,美國老年學家思德列斯教授研究發現,美國加利福尼亞州70歲的老人中,超過標準體重10%~20%者死亡率最低。當體重過低或過高于30%時,才容易導致疾病發生,影響壽命。
較胖的人之所以比較長壽是因為胖人的皮下脂肪層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常人強,更經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對較弱,對環境的適應性差,特別是對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傳染病,所以多病短命。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標準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