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育兒分析共晶反應,包晶反應和共析反應的異同點
大家好,給大家分享一下分析共晶反應,包晶反應和共析反應的異同點,很多人還不知道這一點。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包晶反應peritecticreaction:在結晶過程先析出相進行到一定溫度后新產生的固相大多包圍在已有的舊固相周圍生成。
在一定溫度 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時結晶出兩個成分和結構都不相同的新固相的轉變過程稱為共晶轉變,即共晶反應。
從教科書抄來,共參考。
包晶反應(Peritectic。
reactions):(水平線HJB)
其特徵是首先晶出之初晶固溶體與周圍殘留液體間發生反應,而生成第二種固溶體,將原來的初晶包起來。
包晶反應式:
0.53%C
+δ
(0.09
%C)
→
γ
(0.17%C)
共晶反應(Eutectic
reactions):(水平線ECF)
是由一種液體同時析出兩種不同的固體。
共晶反應式:L
(4.3
%)
→
γ
(2.11%C)
+
Fe3C
6.67%C)
共析反應(Eutectoid
reactions):(水平線PSK)
是由一種固體同時析出兩種不同的固體。
共析反應式:γ
(0.77%
C)
→
γ
(0.218%C
+
Fe3C
6.67%C)
包晶轉變:成分為H點的δ固相,與它周圍成分為B點的液相L,在一定的溫度時,δ固相與L液相相互作用轉變成成分是J點的另一新相γ固溶體,這一轉變叫包晶轉變或包晶反應。即HJB---包晶轉變線,LB+δH→γJ。
勻晶轉變(uniform grain),晶體材料從高溫液相冷卻下來的凝固轉變產物包括多相混合物晶體和單相固溶體兩種,其中由液相結晶出 單相固溶體的過程稱為勻晶轉變。
共晶轉變:在一定的溫度下,一定成分的液體同時結晶出兩種一定成分的固相的反應.例如含碳量為2.11%--6.69%的鐵碳合金,在1148攝氏度的恒溫下發生共晶反應,產物是奧氏體(固態)和滲碳體(固態)的機械混合物,稱為"萊氏體".。
擴展資料:
共晶合金可分別屬于三種類型:
(1)非小平面—非小平面共晶,即共晶中兩個組成相的固-液界面都是非小平面的;
(2)小平面—非小平面共晶,即其中一個組成相的固-液界面是非小平面的,而另一個組成相的界面是小平面的;
(3)小平面—小平面共晶,即兩個組成相的固-液界面都是小平面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包晶轉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勻晶轉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共晶轉變。
包晶反應(peritectic reaction)是有些合金當凝固到一定溫度時,已結晶出來的一定成分的(舊)固相與剩余液相(有確定成分)發生反應生成另一種(新)固相的恒溫轉變過程。
包晶反應是指由一種液相和一種固相生成一種新的固相的反應,通常認為在此反應中有先存固相被消耗或被再吸收的現象存在。而加熱時,包晶反應是指異元熔化,即由一種固相熔化為一種不同成分的液相和一種新的固相。
相關信息:
實際上,奧氏體的枝晶臂間距也同樣與δ-Fe相的結晶過程有關。在-Pe的析出過程中,當冷卻速度增大時,δ-Fe相的結晶前沿處的溫度梯度增大,枝晶臂間距減小,分枝增多,因面使得進一步生成的奧氏體的枝晶細化。
同理,奧氏體晶粒內部的結晶偏析,也與δ-Fe相的結晶過程條件有關。結晶過冷度大時,原子擴散遲緩,結晶偏析程度也相應減輕。通過對鋼液進行孕育處理和變質處理,能夠人為地改變這一段結晶過程的條件,從而改善厚壁鑄件的組織,提高其性能。
這三個是三種化學反應.勻晶指的是合金凝固時,組成合金的組元能夠互溶,形成了固溶體,也就是生成了單一的固相.共晶是指凝固時由一個液相同時生成兩個不同的固相.包晶是在結晶過程先析出相進行到一定溫度后新產生的固相大多包圍在已有的舊固相周圍生成.。
共晶反應:指一定成分的液體合金,在一定溫度下,同時結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兩種晶體的反應。
包晶反應:指一定成分的固相與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外一種固相的反應過程。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一的物質就可以稱作一中相。
包晶反應:指定固相與定液相作用形另外種固相反應程。
共晶反應:指定液體合金定溫度同結晶晶格均相同兩種晶體反應。
等軸晶、柱狀晶一般是在鑄造中用到的,是指結晶時形成形態為軸、枝、柱的晶粒,形成不同形態的晶粒的原因是結晶時固/液界面前沿的溫度梯度不同(正、負/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