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教育景泰是明朝哪個皇上的年號
大家好,本文將圍繞景泰是明朝哪個皇上的年號展開說明,景泰年號是怎么來的簡介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景泰是哪個朝代的年號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事情。
景泰為明朝皇帝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相對于公元1450年至1457年,前后共八年。
景泰(公元1450年——1457年),為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前后共使用八年。
景泰為明朝皇帝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相對于公元1450年至1457年,前后共八年。
楊善,字思敬,明朝大興人。十七歲中秀才,那年剛好是朱棣起兵,發起了"靖難之戰",楊善因為參與守城有功授典儀所引禮舍人,永樂元年改為鴻臚寺序班。鴻臚寺掌管慶典朝儀,序班為從九品,官職雖小,卻能經常見到皇帝。楊善"偉風儀,音吐洪亮,工進止",每每為成祖朱棣所矚目。后來累官進右寺丞。仁宗即位后,擢為本寺卿。英宗即位后,楊善的兒子楊容詐作中官書,假金于尚書吳中。事發后,楊容謫戍威遠衛,楊善竟然沒有受到牽連。不久后,擢升為禮部左侍郎,兼管鴻臚寺。
楊善為人圓滑,善于雄辯。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明代宗即位后,派右都御史楊善、工部侍郎趙榮率隨行人員出使瓦剌。楊善通過變賣家產買了許多奇珍異寶,并靠著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沒有圣旨的情況下迎回了英宗,致使后來徐有貞等發動了著名“奪門之變”,成功的讓朱祁鎮復辟登基。
當然有聯系啊!
一項項的跟你詳細說!
一、“景泰”年號
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
正統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當時的明英宗,也就是景泰皇帝朱祁鈺的哥哥朱祁鎮,被太監王振鼓動起親征瓦剌蒙古,結果回來的時候在土木堡這個地方被也先蒙古給俘虜了。史稱為土木堡之變!
然后呢,朝中沒有皇帝了,于謙就和皇太后商量讓朱祁鈺接他哥哥的班,來當皇帝,第二年就改元景泰,尊他哥哥為太上皇。但是當年也先蒙古覺得拿個虛名的皇帝在手里沒啥用,當年就放回來了。回來以后,據史書上說,朱祁鈺對他哥哥不太好。
到了景泰八年也就是1457年,朱祁鈺的身體不太好的時候。他哥哥就和幾個太監一下子發動政變又把朱祁鈺趕下臺。改元天順。史稱為“奪門之變”。
二、景泰藍
景泰藍的正式名字叫做“銅胎掐絲琺瑯”。是因為在明朝景泰年間興盛起來的,所以就叫做景泰藍了。這個玩意在清代還有大發展,現在通常叫做“琺瑯彩”。特別是雍正年間的,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明代宗朱祁鈺(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母吳賢妃,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鈺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長兄明英宗即位后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辟,軟禁其于西苑,改元天順。二月,明英宗廢其為郕王,不久朱祁鈺離奇去世,享年二十九(死時尚不滿29歲)。明英宗賜謚號曰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憲宗即位后,恢復朱祁鈺皇帝之位,謚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景泰帝。
南明時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謚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明朝年號按時間順序依次為: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凡十七朝。
明代皇帝的年號如下圖。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始,多為一帝一號。故自明朝時,便習慣以年號來稱呼皇帝。只有明英宗例外,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本文列舉明朝自1368年建國至1644年滅亡期間的明朝皇帝年號(含南明)。
擴展資料:
其他年號:
1.順德。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時所用年號。
2.義興。崇禎帝太子朱慈烺之年號。吳三桂擁立為明帝時所建年號,不足一月。后下落不明。
3.東武。懷王朱常清之年號。據《續明紀事本末》記載,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繼任帝位,但鄭成功卻在1648年春在南澳島擁立他為監國。后朱由榔的使節在至1649年到南澳,鄭成功奉朔,淮王取消監國及年號,同年去世。
4.定武。韓王朱本鉝之年號。此年號史書多不載,始見于查繼佐之《罪惟錄》。據孟森考證,應為朱亶塉,系太祖第十九子韓憲王之后。不過大多數史學家認為,朱本鉝本人及定武年號并不存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明朝年號。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歷)、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71歲,孝陵;
2、惠帝朱允炆,年號建文,1399年——1402年,失蹤;
3、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1403年——1424年,65歲,長陵;
4、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年號洪熙,1424年——1425年,48歲,獻陵;
5、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38歲,景陵;
6、英宗睿皇帝朱祁鎮,年號1-正統,1436年——1449年,年號2-天順(復辟后),1457年——1464年,38歲,裕陵;
7、代宗景皇帝朱祁鈺,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30歲,景泰陵;
8、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年號成化,1465年——1487年,41歲,茂陵;
9、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號弘治,1488年——1505年,36歲,泰陵;
10、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31歲,康陵;
11、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年號嘉靖,1522年——1566年,60歲,永陵;
12、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1567年——1572年,36歲,昭陵;
13、神宗顯皇帝朱翔鈞,年號萬歷,1573年——1620年,58歲,定陵;
14、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年號泰昌,1620年(實際只有一個月),39歲,慶陵;
15、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年號天啟,1621年——1627年,23歲,德陵;
16、思宗(毅宗)烈皇帝朱由檢,年號崇禎,1628年——1644年,35歲,思陵。
其中除了朱元璋孝陵在南京,朱允炆失蹤,英宗朱祁鎮復辟朱祁鈺死后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其余十三座陵墓都在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合稱明十三陵。另外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不算在內。
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明初定都于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于煤山自縊,明亡。隨后,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歷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占領臺灣,明鄭結束。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1424年-1425年在位 。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
.明英宗,正統(天順)皇帝,朱祁鎮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過兩次皇帝,故用兩個年號。
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鈺1449年-1457年在位 。
.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1464年-1487年在位 。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
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1567年-1572年在位 。
.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1527年-1620年在位 。
.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
.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
.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1627年-1644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