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9旅游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化學元素tc讀锝(dé)。
Tc是一種元素符號。锝,中國大陸稱锝,港澳稱鍀,臺灣稱鎝。
元素符號Tc,為銀白色金屬,原子序數43,原子量98、9062,在元素周期表中屬ⅦB族,密排六方晶體。
1937年,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使用回旋加速器加速含有一個質子的氘原子核去“轟擊”42號元素鉬,?制得了43號新元素锝?。
然后送給兩位意大利化學家佩里埃(C.Perrier)和埃米利奧·吉諾·塞格雷(E.G.Segré)鑒定,最后由兩位化學家向世界宣布锝元素的發現。它是第一個用人工方法制得的元素,所以按希臘文Technetos(人造)命名為Technetium。
化學元素tc讀锝(dé)。
Tc是一種元素符號。锝,中國大陸稱锝,港澳稱鍀,臺灣稱鎝。
元素符號Tc,為銀白色金屬,原子序數43,原子量98、9062,在元素周期表中屬ⅦB族,密排六方晶體。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也顯示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被稱為化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TC在農藥化工里是原藥的意思。
technical material。
元素tc是锝,讀音是dé。
锝(Technetium),元素符號Tc,原子序數為43,原子量為97.907,在元素周期表中屬ⅦB族,單質為銀白色金屬。锝是首個以人工方法制得的元素,其主要來源為反應堆中鈾裂變產物。至80年代初還沒有在地球上找到天然存在的锝。
锝的性質:
锝的電化學性質介于錸和錳之間,更接近于錸。锝的重要化合物有兩種氧化锝、鹵化锝、兩種硫化锝等。锝在氟氣中燃燒生成TcF5和TcF6的混合物,和氯氣反應生成TcCl4和其他含氯化合物的混合物。锝和硫反應生成TcS2。锝不和氮氣反應。
锝不溶于氫鹵酸或氨性H2O2中,但溶于中性或酸性的H2O2溶液中。共有7種不定組成,其中以Tb4O7為最穩定的褐色粉狀體。熔點2303℃。其化學性質及制備方法都同于鑭系元素。可制取三基色熒光粉及磁致伸縮材料等。
TC代表銷售證,是有機產品在買賣發生時用于證明每批次產品有機性質的憑據. Tf代表三氟甲磺酸 Triflate, 基團其實應該是-OTf,-OSO2CF3,全稱 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group。
1、TC-血清總膽固醇
血清總膽固醇(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總膽固醇包括游離膽固醇(FC)和膽固醇酯(CE),肝臟是合成和貯存的主要器官。
2、TG-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TG)是脂質的組成成分,是甘油和3個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脂質組成復雜,除甘油三酯外,還包括膽固醇、磷脂、脂肪酸以及少量其他脂質。
3、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主要是由肝臟合成,由磷脂、載脂蛋白、膽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組成,主要生理功能是轉運磷脂和膽固醇。
4、GLU-血糖
血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Glu)。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正常人體每天需要很多的糖來提供能量,為各種組織、臟器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
擴展資料:
血清總膽固醇:
1、正常參考值
成人: 2.9~6.0mmol/L。
兒童: 3.1~5.2mmol/L。
2、臨床意義
增高見于腎病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膽總管阻塞、膽石癥、膽道腫瘤、糖尿病、粘液性水腫等,減低見于甲狀腺機能亢進、惡性貧血、急性重癥肝炎、肝硬化膽固醇合成減少等。
甘油三酯
1、正常值參考范圍
甘油三酯的正常參考值:0.45~1.69mmol/L。依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地劃分標準,空腹 (禁食12小時)甘油三酯在1.70毫摩/升以下為適當水平;1.70-2.25毫摩/升為邊緣升高;≥2.26毫摩/升為升高。
2、注意事項
1.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受生活習慣、飲食、年齡等的影響,在個體內和個體間的波動較大。
2.采血前2~3天盡可能少食含脂質的食物,空腹12小時抽血,以排除和減少飲食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甘油三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血清總膽固醇。
1、TC:總膽固醇。每天從食物中直接吸收300-500mg,每天身體合成1g,70-80%來自肝臟,10%來自小腸。由低密度脂蛋白攜帶,運輸到全身。
2、TG:甘油三酯。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一部分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運輸到肝臟,肝臟將它們重新合成為甘油三酯儲存,也能以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運送的血液(這就是內源性甘油三酯)。
3、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主要由肝和小腸合成。肝合成的新生HDL以磷脂和ApoAⅠ為主。在LCAT作用下,游離膽固醇變成膽固醇酯,脂蛋白則變成成熟球形HDL3,再經LPL作用轉變成HDL2。
4、GLU: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飲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檢定的血糖值,為糖尿病最常用的檢測指標,反應胰島β細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
擴展資料:
血脂形成原因
人體內血脂的來源有兩種途徑,即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血脂是指在人體的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攝入的血脂成分。具體來說,內源性血脂是指通過人體自身分泌、合成的一類血清脂類物質。
內源性血脂先經過肝臟、脂肪細胞,并與細胞結合后釋放到血液中,便可成為供給人體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相對于內源性血脂而言,來自外界、不能由人體直接合成的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這類血脂大多是人體從攝取的食物中吸收而來的。食物在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后脂類物質進入血液,從而成為血脂。
正常情況下,外源性血脂和內源性血脂相互制約,二者此消彼長,共同維持著人體的血脂代謝平衡。當人體從食物中攝取了脂類物質后,腸道對于脂肪的吸收量便會隨之增加,此時血脂水平就會有所升高;但由于外源性血脂水平的升高,肝臟內的脂肪合成便會受到一定的抑制,從而使內源性血脂分泌量減少。
相反,如若在進食中減少對外源性脂肪的攝取,那么人體的內源性血脂的合成速度便會加快,從而可以避免血脂水平偏低,這樣能使人體的血脂水平始終維持在相對平衡、穩定的狀態。
而正是由于這種制約關系的存在,人體的血脂水平才能夠良好地維持在穩定狀態。若是長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如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等,則會造成血脂升高,誘發疾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血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