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女性趕趟是哪里的方言怎么說
大家好,小編為大家解答趕趟是哪里的方言怎么說的問題。很多人還不知道趕趟兒是東北話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趕趟是數字914的,根據趕趟的筆畫總結出來的。
在東北,有一種不耐煩,叫滾犢子;
在東北,有一種傻,叫虎了吧唧;
在東北,有一種腦殘,叫山炮;
在東北,有一種可能,叫備不住;
在東北,有一種不可能,叫夠嗆;
在東北,有一種另類,叫隔路;
在東北,有一種臟,叫埋汰;
在東北,有一種閑侃,叫扯犢子;
在東北,有一種聊天,叫嘮嗑;
在東北,有一種開始,叫原先;
在東北,有一種不著急,叫趕趟;
在東北,有一種嘮叨,叫磨嘰;
在東北,有一種錯誤,叫岔劈;
在東北,有一種顯擺,叫得瑟;
在東北,有一種舒服,叫得勁;
在東北,有一種能耐,叫尿性;
在東北,有一種口吃,叫磕巴。
發展
東北官話細分可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為幾小片。
東北官話整體接近普通話,外地人印象中的東北話其實往往是東北官話通行地區中一些地區的東北官話。雖然東北各地(除遼東)的口音腔調有些許不同,但這種不同只是“東北味兒”的深淺有無,并沒有詞匯用語的不同,也沒有較大的變音變聲。
趕趟:來得及
不趕趟:來不及
趕不上趟了:時間不夠了。
趕趟兒:原意是趕得上,這里的意思是各種果樹爭先恐后地開花.。
東北方言詞典A āi
[挨克] āi kēi 受到指責、訓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沒臉。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會那么老實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應。
ài
[愛小兒] ài xiǎor 貪便宜,圖小利。[例]那個姜老板是個土鱉財主,貪財~……Bbā。
[八桿子撥拉不著] bā 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無聯系。[例]“好好念書,是正經,別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沒一撇] bā zì mé yī piě 指事物尚無頭緒。[例]別聽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 bā·de 說話侃快、脆生。[例]那丫頭說話~,就是做起事來糊涂。
[巴鋦子] bā jū zi 鋦子。[例]“青磚面的鍋臺,秫秸穿的鍋蓋,打了三個~的水缸……”(《回頭草》,載《綠野》1981年第3期)
[笆籬子] bā lí·zi 監獄。[例]“大前年,他躲勞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韓老六告了狀,他被抓去蹲了三個月~,完了送到進壽當勞工。”(《暴風驟雨》)
[扒瞎] bā xiā 撒謊。[例]“二老歪,你尋思我~哪!”(《風雨月亮泡》),載《說唱藝術》1982年第1輯)
bá
[拔尖兒] bá jiānr (1)好勝,搶上。[例]二丫頭在姐們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級里學習~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氣執拗;說極端的話。[例]李二最能~,誰也犟不過他。
bǎ
[把家虎兒] bǎ jiā hǔr 過日子儉樸,不亂花錢[例]趙大嫂真能過日子,是個~。
[] bǎ·ba 屎。[例]別讓孩子到處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說話,講道理。[例]“楊大叔,讓我把破沙發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誰跟我過不去。”(《北方曲藝》)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兒]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記別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個~,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擺兒擺兒的] bǎir bǎir·de 神氣的樣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兒。
bài
[敗家] bài jiā 揮霍浪費。[例]那小子,純是個~子。
[拜年嗑兒] bài nián kēr 恭維人的話。[例]那家伙真會說,滿嘴~。
bān
[班兒對班兒] bānr duì bānr 指年歲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張大發是多好的孩子呀,從小和桃花~一塊玩。”(《愁女難嫁》,載《春風》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動不越軌。[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規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腳] bǎn jiǎo 因為鞋底太硬,腳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這雙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腳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半拉架] bàn lǎ jià 技術不夠熟練。[例]“孫占江鐵了心,一拍大腿說:‘沈風,我豁出這條命,跟你到外頭闖蕩,火里來,我火里去。踢開頭三腳,就有了~’。”(《馬加文集》⑤)
[半拉克嘰] bàn lǎ kē jī 不完整的東西;半完成的活計。[例]那犁杖他弄個~,就不干了。
[半語子] bàn yǔ·zi 說話發音不清。[例]這孩子是個~,說話一點不真亮。
bāng
[幫狗吃食] bāng gǒu chī shí 幫助別人干壞事或說話偏向別人。[例]應該堅持真理,主持正義,不要~。
bàng
[棒槌] bàng chuí 人參。[例]“他挖過~,淘過砂金,也在冬天下夾子打獵。”(《伐木人傳》)
bāo
[包屈] bāo qū 委屈。[例]被爹爹罵一頓,二丫很~。
[苞米] bāo mǐ 玉米。[例]“他躺在~地頭,仰臉看著天上的云彩。”(《柳二爺和他的老花鏡》,載《綠野》1983年第2、3期)
bǎo
[保靠] bǎo kào 有把握,可靠。[例]“‘今年苗子不好,每穴應該多插幾棵,這樣~。’老隊長擔心地說。”(《目標》,載《遼寧文藝》1973年6月)
bào
[爆鍋兒] bào guōr 做菜時,等油在鍋里開了,再放上蔥花兒等作料兒。[例]還沒~哪,先不要放菜。
[抱窩] bào wō 雞孵蛋,引申為婦女生小孩兒。[例]那娘們兒~了,不知是丫頭還是小子。
bēi
[背包捋傘] bēi bāo luō sǎn 形容攜帶的東西很多,且不整齊。[例]“沿路上,步行的,推車的,~,攜男抱女,西的西、東的東,軋面似的,可道都是人。”(《老鐵哥》,載《吉林民間文學》1982年第2期)
bèi
[被垛] bèi luò 幾床被垛在一起。[例]“他看看~上的閃著紅光的大花被……”(《洮河飛浪》)
[備不住] bèi bú zhù 猜測、預料。[例]“他想:韓大棒子又玩什么花招?~煙土漲價,想加租吧?”(《暴風驟雨》)
bén
[奔兒樓巴相] bénr·lou bā xiàng 額頭大得很難看。[例]大老張難看死了,~的,一臉黑疙瘩。
bèn
[笨笨咔咔] bèn·ben kā kā 說話不流利;手腳拙笨。[例]“兩個人說話~,一句話沒完,把脖子、臉兒都卡紅了……”(《草帽歌》,載《綠野》1982年第1期)
bí
[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 bí·zi bú shì bí·zi,liǎn bú shì liǎn 惱怒生氣的樣子。[例]他氣得~的!
biāo
[彪] biāo 由于理智不健全,說話辦事不著邊際。[例]“我從小就是個大膽,不知什么是害怕,人家都說我~。”(《為了幸福的明天》,載《白朗文集》)
[彪乎乎] biāo hū hū 心眼少。[例]那小子~的,啥事不敢干呢?
biào
[摽勁兒] biào jìnr (1)比賽,較量.[例]他倆~干了一上午,連袋煙都沒抽。(2)對著干。[例]“‘興風作浪,誰能和國家biào得起勁?’賀青不太相信地搖一搖頭。”(《洮河飛浪》)
biē
[憋屈] biē·qu 煩悶,心里不痛快。[例]“他爹總沒個笑模樣,整天~著,不說話。”(《對面炕》,載《東北文藝》1951年第3期)
bié
[別價] bié·jie 不要那樣。[例]“~,……我樹不起來,人家社員背后都罵我,他們都拿我嚇唬孩子。”(《東北相聲選集》春風文藝出版社,1981年)
biě
[癟茄子] biě qié·zi 茄子因被霜打或日曬而呈現出來的蔫巴狀。引申為變得老實、蔫巴了。[例]“劉愛富這回可~了,連聲答應著,畏畏縮縮地出了院兒。”(《代理隊長》,載《遼寧文藝》1975年第6期)
biè
[別腳] biè jiǎo 交通不便。[例]龍沼鄉是個三不管的地方,太~。
bō
[玻璃葉] bō·li yè 柞樹葉。[例]“三要有一個大個子,用千年~為人參姑娘遮太陽,不然人參姑娘會被曬病的。”(《民間故事》)1983年創刊號)
[餑餑] bō·bo 用面粉制作的食物。[例]“春節,滿族家家戶戶有包餃子、蒸~的習慣。”(《同心餑餑》,載《七彩神火》)
bú
[不賴] bú·lài 不錯,不壞。[例]“老胡頭說起來人也~,大伙都愛和他逗個笑話。”(《競賽中的片斷》,載《遼寧文藝》1956年第1期)
[不是物] bú shì wù (指人說)不好。[例]那小子真~,凈干壞事。
[不善] bú shàn 了不起,不尋常。[例]“你知道,劉子章這家伙~哪。拉出去一年多,就來攻城。”(駱賓基,《邊陲線上》,黑龍江出版社,1981年)
[不斷溜兒] bú duàn liùr 連續不斷。[例]“游行的隊伍~一隊接一隊兒。”(《大喜事兒》,載《遼寧文藝》1977年第1期)
bǔ
[鵏鴿子] bǔ gē·zi 鴿子。[例]我家養了四只~,三只白的,一只灰的。
bù
[不著調] bù zhāo diào (1)做事不認真。[例]小胡干活~,得好好帶一帶。(2)不務正業。[例]“隔壁的二小子有些~,整天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塊鬼混,早晚要出事。”(《洮河飛浪》)
[不打錛兒] bù dǎ bènr 說話很流暢。[例]“再說鐵男他母親為了老兒子真攢了不少錢,背著鐵男,用什么買什么,要說花錢那真是連‘錛兒’都不打……”(《幸福屬于誰》,載《遼寧群眾文藝》1982年第6期)~。
[不得煙兒抽] bù děi yānr chōu 不得志,不受賞識。[例]不象過去,他現在~了。
[不項楞] bù dīng lèng 不起作用。[例]你也太~了,這么點事都沒辦法明白。
[不縷會兒] bù lǚ huìr 不在意。[例]老師講課的時候,你總~,所以你的學習成績就不好。
[不開面兒] bù kāi miànr 不講面子。[例]“張希才一看這姑娘一點~,忙說:‘這可是你們老隊長開的例啊!’”(《竇迎春》,載《遼寧文藝》1975年第5期)
[不顯山不露水兒] bù xiǎn shān bú lòu shuǐr 悄悄地,不顯露出來。[例]“一輩子忍氣吞聲,~地過日子。”(《殷趙村疑案》,載《曲藝》1985年第9期)
[不玩兒活兒] bù wánr huór 不干活兒。[例]他也~呀,那么點地兒還侍弄不過來。
嘎巴嘎巴冷,啞巴冷。賊拉的冷、凍嘚嗖的。
東北其他常見方言:
1,老么卡哧眼兒 例:瞧你長的那樣,老么卡哧眼兒,那個能看上你,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2,皮兒片兒 例:老王家那小子把家里造的皮兒片兒的,同皮皮片片: 亂七八糟的。
3,魂兒畫兒 =魂畫例句:你這臉上抹啥了,造的魂兒畫兒的。
4,破馬張飛 例:你這是嘎哈啊,破馬張飛的,能不能消停點兒。
6,舞馬張槍 例:同上
7,毛愣三光 例:你能不能穩當點兒啊,別成天毛愣三光的讓人不放心。
8,七吃咯嚓 例:麻利,干凈利落。
9,得兒喝的 例:你別成天得兒喝的行不,正經點兒吧。
10,甩(水)襠尿褲 例:你看看你兒子,整天甩襠尿褲地,你媳婦也不好好整整。
擴展資料
東北方言的特點:
第一,生動形象性,由靜態的語言,轉化為動態的語言,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生動的語言。它的生動性來自于勞動,將許多非動性的詞語都取動性表達。以“扒瞎”、“掰扯”、“拔犟眼子”為例,三者都是辯解人的精神狀態非常抽象的詞匯。
將人們編排沒有根據的謊言,方言稱作“扒瞎”,“扒瞎”來自于農村秋收勞動扒苞米,扒出來沒長粒兒的空棒子,稱“瞎苞米”。用“扒瞎”來指責并替代扯謊,不僅生動準確,而且帶有很濃的感情色彩。
同樣,“掰扯”也是得益于扒苞米的勞動,苞米葉子需要一層一層地剝去,到最后方見分曉,用來形容刨根問底、辨別真偽,也是非常形象的;再如“八竿子撥弄不著”,用來形容關系相當疏遠,來自農村的打鳥活動。常在一片空地上撒下少許糧食,裝上轉動的竹竿撥弄來打鳥。八竿子都打不住一個鳥,可謂過于疏遠了。
第二,東北方言有著巨大豐富性。如喝酒,不說喝,說“掫”、“整”、“捫”、“倒”、“抿”等。“感情深,一口捫;感情淺,舔一舔”。在酒桌上,猜拳行令,最顯性格。頂屬“打”、“揍”;“鬧”、“搞”、“抓”、“整”等內涵最豐富。常見的“這嘎達”,“那嘎達”。
第三,幽默感,東北人的語言中飽藏著“苦中作樂”的調侃、幽默、滑稽的歇后語、俏皮嗑、疙瘩話,經過游戲化、詩化處理。所以,二人轉文學里,寧用古語,不用官話,寧用土語,不用僵硬的概念話。感情最濃的是鄉土鄉音,一經二人轉藝人嘴里說出來,就感到幽默、滑稽。
打狼有落到最后了、墊底和積聚而行等意思。相關解釋:許多人積聚而行。例句“你們干嘛去,這么一群人一起上大街,打狼似的”。
打狼是東北方言,如一幫人跑步,跑在最后面的那個人,大家就稱之為這個人“打狼”了,就是落到最后了。另外如”我兒子在班里是打狼的“,此處又是墊底的意思。東北方言,即墊底、倒數第一,或者是一群人結伴出行的意思。
據說因為古代有些地方狼群出沒,大家需要結伴而行,而通常人群末尾???????????的人最危險,所以需要時刻拿著打狼大棒準備打狼。
有趣的東北方言:
1、在東北,有一種不耐煩,叫滾犢子。在東北,有一種傻,叫虎了吧唧。在東北,有一種腦殘,叫山炮。在東北,有一種可能,叫備不住。
在東北,有一種癢,叫刺撓。在東北,有一種丑,叫磕磣。在東北,有一種美,叫帶勁。在東北,有一種反復,叫吐了反仗。在東北,有一種發火,叫急眼。在東北,有一種直爽,叫敞亮。
2、在東北,有一種白癡,叫揚了二正。在東北,有一種喜歡,叫稀罕。在東北,有一種顯擺,叫得瑟。在東北,有一種討厭,叫各應。在東北,有一種回答,叫嗯哪。在東北,有一種不可能,叫夠嗆。
在東北,有一種另類,叫隔路。在東北,有一種臟,叫埋汰。在東北,有一種閑侃,叫扯犢子。 在東北,有一種聊天,叫嘮嗑。
3、在東北,有一種開始,叫原先。在東北,有一種不著急,叫趕趟。在東北,有一種嘮叨,叫磨嘰。在東北,有一種錯誤,叫岔劈。
在東北,有一種顯擺,叫得瑟。在東北,有一種舒服,叫得勁。在東北,有一種能耐,叫尿性。在東北,有一種口吃,叫磕巴。在東北,有一種費勁,叫吭哧癟肚。在東北,有一種角落,叫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