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生活洛夫的詩《一朵午荷》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洛夫的詩《一朵午荷》,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這個“你”,指的不是主人公的妻子。
指的是主人公在畫廊偶遇的一位佳人,而這位佳人有著蓮花般的高潔、優雅、孤傲,主人公一時為她的美麗所傾倒,以致后來苦苦追尋她的去處,等到不見她的蹤影的時候。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要找的根本不是她,而是燈火闌珊處的伊人,就像文中所描述的那朵孤寂的殘花,與孤寂的主人公相互欣賞。
所以,這個“你”只是一個虛無飄緲的夢,是年少不更事時所追尋的夢,不是作者要真正尋找的東西。
就好像好多男人都不喜歡跟自己的初戀情人結婚,初戀雖然很真,很美,但是,它不適合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為了保存美好的初戀,你只能與初戀情人分手,才不會發現她跟你結婚后變成一個勢利的女人。
好像有點話多了,呵呵!
《一朵午荷》作者用敏銳的觸覺和洗練的文字,描寫了一池夏天午后雨中的荷和一池秋末午后花事已殘的荷,為讀者奉獻了一幅風格獨特、震撼心靈的寫意水墨畫。《白楊禮贊》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一朵午荷》是臺灣作家洛夫的一篇散文,作品發表于1979年,后收入《洛夫散文集》。文章在樸素和平淡的語言中寫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興衰無非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愛生命就要愛生命的全過程。一朵午荷的出現,不僅讓詩人走向內心,深入生命的底層,更在時間的意義上揭示關于宇宙規律的哲學命題。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征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于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這朵將謝未謝的午荷,就那樣掩藏在重疊的青青的荷葉中,當洛夫尋找它,凝視它,留戀它的時候,午荷成了一個深廣的審美世界和心靈世界,一個喧囂中的寧靜世界,一個燃饒后的冷寂世界,一個走向凋殘卻毫無幽怨的平靜而淡然的心靈世界!雖然文中所描繪的現實世界很小,只是一池青荷,但在作者對滿池荷葉的靈動的描摹中,在對一朵午荷的期待和尋覓中以及滿心的欣賞和溫柔的憐愛中,投射出的心靈空間卻很深遠,深遠到我們久久凝視仍覺意味深長。那是一種持久的牽掛,一種平和的欣賞,一種溫柔而孤寂的感動,一種透徹而深沉的愛!這就是洛夫的午荷!這就是淡然而美麗的《一朵午荷》。
精銳教育提醒你:
16.縱觀全 文,談談標題“一朵午荷”中“午”的含義。(4分)。
【答案】明指“我”欣賞池荷的時間;暗寓荷的生命狀態,雖已由“喧嘩”走向“寥落”,“將謝而未謝”,但它安靜地等待來年再唱,在我心中永遠是盛開的。
【解析】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E。
通讀全文后可知“午”的時間意義。同時,作者賞“午荷”的所見所感又賦予“午”以特殊的含義。解答本題需要考生明確思路一是字面意義,一是象征(比喻)意義。字面義簡單,但往往有考生忽略,象征(比喻)意義則需要結合借助文本中含義豐富的詞或語句組織。
17.簡要歸納畫線段落的段意,并簡析該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4分)。
【答案】通過“誠心”“緊張”等描摩“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準備和心理期待,該段是全文的關節所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個秋末的下午”緊承上文,而“再輕步向荷池走去”則領起下文。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C。段意概括并不困難,“我誠心去看荷,緊張而期待”,但表述上最好用通用的句式結構“通過……表現(表明)了……”,這需要考生重新組織語言;一般而言,出現在文本中間的段落或句子,其在結構上作用多是“承上啟下”,掌握了這個規律,結合文段稍作“承上”與“啟下”的分析即可。洛夫《一朵午荷》閱讀答案。
18.概述文章所表現的荷之美。(6分)。
【答案】①形象美:由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韻致美;在雨中英姿勃發的矯健美。②精神美:風雨中偉岸挺拔的氣質美;將謝未謝而安靜溫柔的孤寂美;接受命運安排,等待命運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解析】本題考查欣賞作品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E。文本“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我們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葉如蓋,俗氣一點說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為它有那一把瘦長的腰身,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著臉的動物,專注而矜持,顯得格外英姿勃發,矯健中另有一種嬌媚……整個葉面上的水球傾瀉而下,緊接著荷枝彈身而起,又恢復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花是沒了,取代的只是幾株枯干的蓮蓬,黑黑瘦瘦,一副營養不良的身架,跟豐腴的荷葉對照之下,顯得越發孤絕……情勢逆轉,現在已輪到殘荷來欣賞我的孤寂了……它又安靜地退回到葉殘花凋的自然運轉過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來接唱……終于找到了一朵將謝而未謝,卻已冷寂無聲的紅蓮”考生需從文本中找到有關荷的描述,概括時可以借助文本中相應的詞語短語。但總結為“形象美”和“精神美”有難度。
19.結合兩次觀荷,談談“我”在思索“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這句話的過程中,思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8分)。
【答案】第一次觀荷,面對雨中之荷矯健、挺拔、矜持的形象,聽到“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我”有些不解,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發了“我”第二次誠心觀荷。第二次觀荷在花殘季節,面對“空虛向我襲來”,“殘荷來欣賞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興衰無非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從而認識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種羞恥”,欣賞孤寂也不是“一種罪惡”,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觀照中得到升華,兩次觀荷,圍繞“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華”的心路歷程。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賞析作品內涵,能力層級分別為C何D。審清題干要求。第一次觀荷的思緒較為簡單,是對“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這句話的不解和思索。見文本“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的話外,一直到畫廊關門,我們再也沒有說什么”。由此,也引出了作者的第二次觀荷行程,文本“想到這里,我競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難堪起來”提示之前與之后都是作者的思緒變化過程。本題重在對作者思緒變化的把握,作答時,第二次觀荷的感受較為重要,語言組織可以多借助文本中語句,同時,還要有總結性的話語點明題旨。